獲獎書法作品看不懂?10位國展評委老師為您解讀!

2020-12-20 騰訊網

買書法用品點這裡

正文

經常有書友直呼:國展等書法展賽獲獎作品看不懂,欣賞不了!今天為大家分享:10位國展評委為您解讀第五屆「林散之獎」10件獲獎作品,希望能有所助益!

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

獲獎作品提名理由

評委高慶春

對吳建軍作品提名理由

吳建軍的小篆四條屏在入展的篆書作品中是比較突出的。寫小篆是習篆的基礎,既容易又不容易。基本的結構和用筆容易掌握,但要寫出神彩來很難。作者取法秦小篆,又參以王福廠一路技法,整體氣息高雅清新,謹嚴而不失法度,配以淡淡的仿古絹料,遠觀近品皆賞心悅目,可稱逸品。文字依《說文解字》而講究小篆規矩,這是寫篆的基礎和底線,也顯示了作者嚴謹的學風;字形在整體一致性的前提下,開合、輕重、揖讓、呼應等手段多樣,違而不犯、合而不同;筆法準確、乾淨、到位,搭接處虛實結合,火候拿捏適度;章法處理更見匠心,四條之間、字與字、字組之間空間感恰到好處,配以朱絲攔裝飾,由此生發出典雅古奧的篆籀氣息和文人趣味,冷豔動人!當然也有小小瑕疵,即落款行書字稍大,筆墨也過重,略顯不協調,如能以行楷筆法落款,把持住整體清新雅致的格調,則更趨完美。

評委傅亞成

對甘敏求作品提名理由

平心而論,此屆林散之獎篆書作品劣於楷書和行草書。特別是到獲獎提名環節更讓人有些無奈,真是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佳作!此作相較其他篆書作品最大的優勢是勝在了書寫性上,很鬆馳不做作,給人一種娓娓道來清新撲面之感。以石鼓為基取法吳昌碩,欹側造勢,沉雄樸厚,謹嚴不失靈動,規矩又見灑脫,整體風格協調而不違和。線條厚重頗有質感,圓潤遒勁,飽滿沉實。內容摘抄林散老的論書詩也與此展相諧,題款也師法吳氏行書,與正文相映成趣。

然,細觀則有不盡人意之處:一是正文與落款已呈完整,而作者畫蛇添足式的在右邊題了箋,線質與結構都不過關,加之底下又密密麻麻的題了幾行歪歪扭扭的小字,使作品大打折扣。這種行為完全是受當下時風的影響,這種胡亂題跋的現象在當下展廳已非常普遍,要知一切的題跋與鈐印,題箋或拼接,都應為主體增色,是正文的延伸。若不能讓作品錦上添花,就不如素麵朝天來的從容自然,把握好度方顯智慧。二是墨色略顯單調,古人所謂"墨分五色"尚須用心體會,用筆過實便呆板少趣,若能虛實相生則呈佳妙。三是結構"聳肩"有一點誇張,若減少刻意成分更顯自然。平中寓奇,含蓄內斂才耐人尋味,正如宋人蔡啟有曰"天下事,刻意為之,輒不能盡妙"!作者若深諳此語,日後在臨池與修養提升上下一番苦功,假以時日定能寫出自我而開新境。

評委季平

對李光耀作品提名理由

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的評審,流程設計科學嚴謹,周密細緻。評審按書體和比例實行多輪淘汰。獲獎作品採取評議結合,在評委投票和反覆斟酌、醞釀中決定取捨。應該說獲獎作品的產生是評委集體意志的表達和共識的凝聚。尤其是隸書獲獎作品的勝出,可謂風雨兼程,一路坎坷,評委們在為獲獎作品點讚和祝賀的同時,也由衷感嘆作者的幸運。李光耀先生的隸書冊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斬關過將,脫穎而出的。

是冊製作精良,陳年老紙,素鉛打格,用蠅頭小隸選錄明文震亨長物志,洋洋千餘字,首尾貫通一氣,題跋凝鍊,與正文相契,賞讀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古意盎然,素雅靜穆。賞讀之餘亦可揣測作者創作時那種不激不厲,自然平和的書寫狀態和愜意。作品點畫自然質樸,結字平實古拙,亦隸亦楷,隸楷相融,既有唐人之法,又有清人之意,作品雖然沒有當下大字漢隸那種厚重大氣和視覺衝擊,但細細品讀,卻耐人尋味。作者以獨特的面目、創作形式和審美視角贏得了評委的讚許和認可,愚以為也是作者之所以能摘得第五屆雙年展隸書牛耳的緣由吧。

評委王亞洲

對馬端兵作品的提名理由

這次「林散之獎」的評審工作十分嚴謹,工作安排可謂細緻入微,能參與展覽的終評工作很榮幸,油然而生一種對書法藝術的敬畏感和對評審工作的責任感。

此展獲獎作品我推薦了五件作品,其中馬端兵作品最終獲獎。我認為,這件作品首先是沒有花裡胡哨的拼接,在一張白宣上比較完整地表達了作者的藝術情懷和思想;其次,明顯可以看出作者於漢隸用功之勤之深,筆底透露出《禮器》、《張遷》、《郙閣》、《鮮于璜》、《西狹》等碑的影子和氣息,信息量大,說明作者的融合能力較強;再者是作品雖然字數較多,但能不急不厲,娓娓道來,不乏書寫性,藝術感知傳遞沒有生澀感;還有一點,落款行草同樣功力較深,與主體氛圍很協調。

評委洪厚甜

對肖鹹松作品的提名理由

此件大字楷書作品是這次投稿作品中比較突出的,一是用筆沉穩有力,不浮不滑,體現出作者在紮實功力上的自信。二是作者視野開闊取法多元,結體自然和諧,整體上平淡衝和,格調高於一般魏楷大字。三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作者自己的藝術風貌,而非簡單因襲古人面目。

評委王登科

對莊千恆作品提名理由

這件楷書作品,以小歐築基,寫的平實、莊重。一反歷來學歐者的俗習。歐楷結體緊結侷促、劍拔弩張,此乃其短處,但此件作品將歐風吐納一新,寬博處帶整肅,刻意裡有天然,是一件難得的楷書佳作,這是我提名的理由。

評委韓戾軍

對張彬華作品提名理由

在入選的行書作品中,這件大字行草比較突出,作者以王鐸大字行書為主調,通會傅山、何紹基行書的筆情墨韻,何紹基行書的結字時而瓣香其間,通篇整合得較為和諧統一。作者運墨淋漓,筆酣墨暢,頗有氣勢,王鐸行草的漲墨法理解運用得巧妙自然。深望作者珍重自己的才情,進一步挖掘傳統,走出模擬和簡單的融合,找到自己,成就個性,走向更廣大的藝術境界。

評委劉月卯

對羅寧作品的提名理由

本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有一個提名獲獎作品環節,羅寧的這本行書冊頁是首先步入我視野的作品,之所以能看好這本冊頁,就是其在眾多行書作品中顯得格外雅靜且不露聲色,從書法品格上講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好作品。

當書法藝術進入展廳,冊頁這種形式因其精緻典雅成為了展廳中的「新貴」。確實,冊頁創作較之其他形制更具空間塑造性和書寫抒情性,所以冊頁之創作也往往成為一個書家心靈表達的書寫方式之一,好的冊頁作品也成為了書家本人乃至一個時期的代表作。羅寧這本冊頁抄錄的內容是《世說新語六則》,有一定的體量,此件作品取法晉唐,有王羲之、顏真卿等人筆意,同時亦受北宋蔡襄之影響,通篇寫的溫潤含蓄,端謹沉穩,這和當下某些用筆刻意、搔首弄姿、誇張無度的作品形成了鮮明對比,從中可窺羅寧不激不厲、志氣平和的學書態度,難能可貴!當展開羅寧的這本冊頁細觀時,其用筆點畫凝練、儒雅雋逸;結字疏闊,儀態閒適;章法清朗,字字獨立,偶有相連亦見情採,如平靜之湖面漣漪微蕩,動人心弦。

的確,一件作品成功的標誌一定是書寫者和觀賞者能夠同頻,唯此方能實現作品的多重價值。羅寧年紀尚輕便有此表現值得稱讚,當然此作亦有不足之處,如個別點畫有輕佻之筆,特別是收筆處虛鋒較多,不夠沉實,需再磨礪。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學書需要一個恆久的信念做支撐。

期待羅寧!

評委王乃勇

對王衛東作品提名點評

此幅作品之筆法,中側順搭,兼顧絞轉,收筆波挑,婉轉處顯質樸,方折處見精神。結體,縱橫互補,以正為主,欹正相生,錯落有致。章法,字行無明顯疏密,平鋪而來,寓布白於簡淡之中,反顯茂密厚重之感。墨法,枯溼交替,書寫自然道來。總而言之,作者整體取意陸機《平復帖》,但又獨出己意,化矛盾於平靜之中,簡淡中品味出遒勁,厚重,渾樸的藝術享受。

評委趙長剛

對周鑫作品的提名理由

此次林散之書法雙年展草書作品整體水平還是一般,小草和章草相對好些,大草和大字草書較弱,但有幾件冊頁寫的還是相當不錯,這件冊頁就是其中之一。作品的整體氣息很好,書寫自然,飄逸灑脫,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有這麼幾個特點。

1.以《十七帖》筆法入,筆法熟練,出鋒靈活有變,收放皆有控制,顯示出作者良好的駕馭能力

2.線條不凝滯,動靜結合,收處不板,放處不散,整體線條質量較好。

3.結字源於古而不囿於古,有自己的表達,巧而不媚,求變又不著乖戾,始終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審美尺度中。

4.章法布局合理,輕重、疏密搭配自然,不刻意,不做作。

5.通篇以色紙完成,不刻意,只以淺色紙鑲邊,以突出作品本身,質樸但不簡陋

美中不足的是,線條的質感略顯單薄,墨色變化也少了點。

公眾號又雙叕改版了,為了不錯過精彩內容,建議您將「書法研習院」設為星標(安卓用戶「置頂」)

享到朋友也是一種讚賞哦!

(本平臺注重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 END -

晉之韻小楷毛筆三支套裝

相關焦點

  • 10位國展評委老師為您解讀書法獲獎作品
    對李光耀作品提名理由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的評審,流程設計科學嚴謹,周密細緻。獲獎作品採取評議結合,在評委投票和反覆斟酌、醞釀中決定取捨。應該說獲獎作品的產生是評委集體意志的表達和共識的凝聚。尤其是隸書獲獎作品的勝出,可謂風雨兼程,一路坎坷,評委們在為獲獎作品點讚和祝賀的同時,也由衷感嘆作者的幸運。李光耀先生的隸書冊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斬關過將,脫穎而出的。
  • 獲獎書法看不懂?國展評委為您解讀
    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的評審,流程設計科學嚴謹,周密細緻。獲獎作品採取評議結合,在評委投票和反覆斟酌、醞釀中決定取捨。應該說獲獎作品的產生是評委集體意志的表達和共識的凝聚。尤其是隸書獲獎作品的勝出,可謂風雨兼程,一路坎坷,評委們在為獲獎作品點讚和祝賀的同時,也由衷感嘆作者的幸運。李光耀先生的隸書冊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斬關過將,脫穎而出的。
  • 國展書法作品如何獲獎?數位國展評委精彩解讀!
    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獲獎作品提名理由﹀吳建軍 篆書《林散之詩》 江蘇評委高慶春對吳建軍作品提名理由吳建軍的小篆四條屏在入展的篆書作品中是比較突出的李光耀 隸書《文震亨長物志卷五》 江蘇評委季平對李光耀作品提名理由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的評審,流程設計科學嚴謹,周密細緻。評審按書體和比例實行多輪淘汰。獲獎作品採取評議結合,在評委投票和反覆斟酌、醞釀中決定取捨。應該說獲獎作品的產生是評委集體意志的表達和共識的凝聚。
  • 迎合了評委的「好色」,這件篆書在書法國展獲獎
    在當今書壇一切為展覽的大環境中,書家為了獲獎人展而精心準備作品,理所當然,適當地拼接一下也未嘗不可。12屆國展作品,可看出作品裝飾性很強書家這樣做,也是緊跟展覽風尚,和評委的「好色」也不無關係。縱觀全國展中的獲獎、入展作品,沒有幾幅不是拼接的,也沒有幾幅是一種色調的,但過於裝飾不免使書家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一切為展覽而創作,去迎合評委的喜好,不少人喜歡將書法作品「包裝」、「深加工」,來提高獲獎入展的機率。張紅傑此作便是大環境下的典型產物。
  • 這10位書法家,每人獎金10萬元,作品欣賞
    9月19日,首屆「中國恆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獲獎名單出來了,一等獎10個,二等獎20個,三等獎40個。這是目前全國性書法展投稿最多、獎金最高的一個書法賽了。投稿10400多件,獲獎真的是萬裡挑一,非常不容易!按徵稿啟示,獲一等獎的作者將有10萬元獎金,這是繼2019年「中國書法大廈杯」最高獎50萬元獎金後,書壇又一次巨獎。很是讓人眼紅哈。
  • 想要入書法國展,你不得不知道的這些事...
    說穿了,國展創作是給評委看的,用某位著名專家在某培訓班講課時說過的話:「你的目的是把評委忽悠了!」。 所以,根據多年來無數次國展評選獲獎、入展作品來看,你用古人包括什麼王羲之、蘇東坡、王鐸這些人的風格創作,基本沒戲。就是王羲之親自參展都白費。因為評委會儘管嘴巴上口口聲聲的說要植根傳統,但傳統具體是什麼、什麼樣,其實評委自己們也根本弄不清楚。
  • 當代書法英雄榜汲古齋主人對話11屆書法篆刻國展獲獎書家王大禾
    評選是分初評和終評,而且評委初評和終評的評委是不同的,本省不好提名本省作者,老師不好提名學生等等一系列嚴格規定,大家的評價是風清氣正了,但我也聽到若干的不同的聲音,說這樣的評選制度好,但評選出來的作品好多都是「近親繁殖」。如行草書是二王和明清一路大行其道,隸書是《禮器碑》的天下,篆書是時人的翻版,這樣的問題您怎麼看?這樣的問題可以改變嗎?還是這就是書法比賽展覽的必然結果?
  • 「國展評委」張旭光:少數書法賽事,依然存在徇私舞弊
    書法賽事當中的徇私舞弊現象,屬於書法界的尋租、腐敗現象,而且由來已久,歷來為書法人所痛恨。有些人為了入展、獲獎獲取一個會員證書,不惜採用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等各種卑劣手段拉攏、賄賂評委或賽事組織者;也有個別評委利用自己的評委身份,私下舉辦培訓班,收取巨額培訓費,通過評審時的便利為學生提供入展獲獎機會;甚至個別領導借書法展出、評獎的機會,通過打招呼、徇私舞弊等手段大肆斂財。
  • 書法大省江蘇,請張旭光老師評出的行書獲獎作品,請君賞析!
    江蘇是個書法大省,也是個強省。江蘇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喜歡投稿,也經常拿獎,在歷屆國展中投稿數量基本上都在前三。說明書法人才多。最近看到一則消息,江蘇省書法院(有編制的組織)主辦的江蘇省中青年書法學術提名展活動,評選結束了。為體現評選公平公正,整了一套評分規則,行書部分邀請了中書協副秘書長張旭光及中書協行書委員會的諸位老師作為評委進行評選。
  • 10件評委作品,你喜歡哪個?怎麼感覺有的不如獲獎作品呢?
    2020年「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在山東臨沂開幕。這項賽事應是中書協主辦,吸引了不少書法高手參賽,現在獲獎作者和入展作者的作品都已呈現出來,同時展出的還有評委作品。匆匆讀罷這些作品,不由地讚嘆佩服作者的藝術創作能力,呈現出的藝術語言非常多元。這說明參與作者水平高,也說明評委評得好。
  • 國展作品有公式?看懂這張圖就能解決書法創作的難題,滿滿的乾貨
    能夠入上一次國展,解決自己書法會員的問題是多少書法愛好者的夢想! 許多書法愛好者在不停的辛苦創作,但卻屢屢失敗。 書法作品入展有這麼難嗎?有沒有什麼竅門和捷徑可以嘗試?
  • 國展作品有公式?看懂這張圖就能解決書法創作的難題,滿滿的乾貨
    能夠入上一次國展,解決自己書法會員的問題是多少書法愛好者的夢想!許多書法愛好者在不停的辛苦創作,但卻屢屢失敗。書法作品入展有這麼難嗎?有沒有什麼竅門和捷徑可以嘗試?筆者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聽了一位老師的課,感覺受益匪淺,今天在這裡做一分享。要分享的內容是一張圖,這張圖可以稱作為書法創作的公式吧!
  • 小學生學霸毛筆書法獲獎作品,有國展範,網友:後繼有人
    小學生學霸毛筆楷書書法獲獎作品,有國展範,網友:後繼有人隨著學校和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書法教育,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練習書法,不僅是硬筆書法,毛筆書法也十分火熱,小學生練習毛筆書法不僅可以培養對於中國文化的認識,還可以訓練專注力和意志力,另外,
  • 你也在衝刺「國展」嗎?我有三冊秘籍,你要不?
    不是你我說了算,而是看那些入國展獲了獎的人,他們分享入展經驗;看那些評委、老師,他們分析歷屆國展的數據和徵稿啟事。從中窺見下一次國展的創作方向,這樣才能更有入展的機會。集「國展」 實戰解說、創作感言、作品點評、徵稿解讀、經驗分享、往屆作品、作品分析等……全方位解讀和指導書法創作和國展投稿。這三本書,真正乾貨!
  • 國展獲獎楷書15幅,楷書作品參賽樣式參考
    很多愛好書法的朋友,都是從練習楷書入手的,楷書的功底較深,也有了參加國展、省展和各類書法比賽。但楷書參加國展等書法比賽,往往不容易突圍,因為楷書本來就較「呆板」,如果不從作品的形式上下一點變通,真的很難搶了評委的眼球。  當然,作品樣式的變化,還得加上章法的變化,才能讓一幅楷書作品生動起來。這裡選了十五個國展獲獎的楷書作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 他是書法名家、老評委,在近80歲時,仍入國展、獲蘭亭獎
    77歲獲蘭亭獎,79歲再入國展書法國展對於金伯興先生並不陌生,1987年時他就曾入展第三屆國展,此後更是在國展中連續多次入展。甚至在第八屆國展時,他已經開始出任評委。獲獎、入展名單公布時,最令人感到意外的就是金伯興的作品——獲得銅獎。1940年出生的金伯興先生,當時已經77歲。2019年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79歲的金伯興先生再次入展。現在的書法大展,對於書法名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小,一是這些書法家成名後,已經不用通過書法展覽的入展獲獎擴大自己的名氣;二是成名的書家礙於面子不會參評;三是有些書法家成名後書藝長進不大,再參展也沒什麼意義。
  • 國展作品的內涵在哪兒?
    當這股風氣在社會上飄搖時,迷惑大眾的江湖書法自然就出來招搖撞騙了。國展是時代的,它不代表歷史的最高水平,卻可以大概代表著當今書法界的最高水平。(說到此,再不要拿古人沒國展一事來抬槓了。說說古人有的你都做到了嗎?例如科舉考詩賦、背《四書》《五經》等。)在國展這個平臺,一大批書法藝術細胞活躍並且有天賦的書法高手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看其作品也是相當古雅,不乏其人。
  • 國展獲獎的小楷作品,雖很美,但很輕
    在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中,甘肅作者劉小龍的作品獲得優秀獎。他的獲獎作品是一件小楷冊頁,字跡清新秀麗,冊頁製作也精緻典雅。劉小龍十一屆國展獲獎冊頁平日劉小龍常在朋友圈曬字,知道他喜歡用一些民國甚至清代一些老紙,這些紙因留存日久,褪去了火氣
  • 這件國展獲獎書法作品,清新細膩,但有硬傷
    在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上,河北書法家張誌慶的一件行草書冊頁,獲得優秀獎。無論是後來展覽的時候,還是在中國書協編印的所有資料中,張誌慶這件作品都是放在第一位的。這說明,張誌慶這件作品是被評委評定為十一屆國展的第一名。
  • 繼續吐槽評委作品,第五屆中國書法雙年展展出,沒有髒話的反對
    前幾天鬥膽評論了一下30位當今書壇「大家」、「高手」、「評委」的作品,主要是針對第五屆中國書法雙年展的受邀作品,吐槽了一下個人看法。承蒙各位不嫌棄,大家紛紛跟帖評論,小編也由此看到書友們更多觀點,也學到了更多東西,甚慰。當然,評論這30位還沒過癮,此展共展出42位受邀請作者作品,還有12位老師大咖的作品咱今天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