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以「新中國70年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為主題的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高端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等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全國各重點馬院、全國各兄弟馬院負責人、學科帶頭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及相關媒體代表共計200餘人參加論壇。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吳付來教授主持開幕式。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並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始終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在國內最早系統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具體部署,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在教育部社科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指委的領導和支持下,舉辦了此次高端論壇。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各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績,但還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中國人民大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中有幾個體會和舉措。一是發揮「領頭羊」建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要發揮帶頭走進課堂、帶頭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帶頭聯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三帶頭」作用。二是重視「指揮棒」建設,嚴把政治關、質量關,嚴格教師培養和人才培養,實現嚴格管理與科學治理有效結合。三是注重新平臺建設,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已經成為了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升業務能力和打造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四是提升專業化建設,聚焦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深入的研究,正確處理和協調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致辭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配齊建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發揮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的重要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終目標是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要進一步聚焦課堂建設,探索如何把教材內容轉化為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將一如既往地加大對北京市高精尖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創新中心的支持,希望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中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海良教授,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逄錦聚教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吳潛濤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雷聲,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樹蔭教授,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佘雙好教授、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韶興教授、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金龍教授、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新平教授、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龐立生教授、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宏政教授等專家學者進行了大會主題發言。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易教授主持。
顧海良教授表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有信心和能力,要牢記教育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要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確立「四個自信」教學目標,充分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文化資源是解決信心問題的基礎。根據「六個核心素養」「八個統一」的要求建設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和有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是解決能力問題的關鍵。
逄錦聚教授總結了新中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建設的四條基本經驗,即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和方法、加強黨的領導;並且提出當前辦好思政課要處理好以教材為本與發揮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關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關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殊性和一般性的關係。
吳潛濤教授認為要深刻的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他從歷史發展的維度總結指出,這「六個要」是我們黨中央總結歷史經驗,結合時代的發展,凝結提煉了黨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概括,也是我們黨和人民對思政課教師新要求心切期望。其精神實質是一脈相承,也是與時俱進,為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導。
張雷聲教授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學科建設」作了主題發言。她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教學內容為王,在教學內容研究下功夫,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馬理學科研究要以整體性為王,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以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艾四林教授以「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科學化水平」為題作了主題發言。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尊重規律性,強化專業性,增強學術性,加強技藝性,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王樹蔭教授圍繞「立德樹人70年」作了主題發言。他指出,70年立德樹人工作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新時代三個歷史階段,可以總結出三條經驗:一是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戰略目標解決「培養人」的問題;二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指揮;三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佘雙好教授闡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深刻變化。他指出,70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經歷了「56方案」「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四個發展階段,產生了作用和地位日益凸現、內容體系日益健全、教學方法日益多樣、領域逐漸拓展、要求日益多元等特點。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導,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發展。
王韶興教授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修為和責任擔當」作了主題發言。他指出,提高教師的理論修為和責任擔當,要實現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協同發展,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建設,推進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化、學理化和學科化。
張新平教授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為例指出,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都有相應的目標指向,要搞清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正確定位,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兼顧國際國內比較視野,才能整體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問題。
陳金龍教授總結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思維方法。他指出,講話中蘊含著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和歷史思維,這五種思維也是我們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建設應有的思維方法。
龐立生教授以「以理服人、浸潤心靈的價值觀教育」為題作了主題發言。他指出,要做好價值觀教育,就要做到以理服人、浸潤心靈,這就需要抓好頂層設計,加強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形成創新思維和系統思維的方法,推動「虛攻實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吳宏政教授表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關於靈魂、精神和觀念的教育,入腦入心是關鍵。要實現入腦入心的教育效果,就要把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結合起來。
在分論壇討論環節,來自全國32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以「如何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創新」為主題發表了真知灼見。170餘位專家學者和一線思政教師圍繞如何上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與會代表回顧和總結了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一致認為在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寬、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高端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主辦。本次論壇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的原則,致力於搭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全國性、高端性、持續性發展平臺,不斷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