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丫老師
最近,吳亦凡的粉絲又在為他登上時尚芭莎7月刊封面而慶祝。
梅格妮們說這個黑白封面是多麼高級,吳亦凡的溼發造型是多麼帥氣高貴,他對時尚的駕馭能力是多麼強大。但也不要忽略,在右側還有大大的兩個字——叄拾,這是本期採訪文章的標題。
三十而立的年齡,對於流量偶像來說並不友好,何況最近的吳亦凡,在尷尬的「世紀同框」賺情懷後,又再度製造了「撕番」的爭議漩渦
為了爭出個高下,雙方如同打牌一樣的互甩「實績」。不論是電視劇收視、參演電影的數量和票房、還是上過多少雜誌封面,都被粉絲視為可以壓制對方的砝碼。
先不討論這些「實績」跟兩位主演具體到《青簪行》劇中的角色有什麼關係,粉圈邏輯該不該影響創作邏輯,但有一點是很明顯的,《青簪行》播出效果的好壞,對於吳亦凡職業生涯的影響要大於楊紫。
▲ 央視評《青簪行》番位之爭
如果是一部商業和口碑均在水準之上的作品,對於女主角楊紫來說,是錦上添花,但對於吳亦凡來說,稱得上是雪中送炭了。比起同月同日生的楊紫,愛豆出身的吳亦凡更需要一部爆款。
這次撕番,撕開了吳亦凡初見端倪的中年危機。
歸國6年:從玩「綜藝梗」到學會自嘲,
吳亦凡的拐點將至
告別Exo隊長Kris Wu的身份,吳亦凡回國發展已經6年了。
2014年,吳亦凡和Exo前隊友鹿晗相繼回國,也讓「頂流」這一概念逐漸被大眾所接納。然而,時至今日,雖然娛樂圈依然有「頂流」的存在,但就像那個段子所說:「中國Top3的大學有五所」,現在內地娛樂圈可以稱得上是「頂流」的藝人,同樣也是一隻手數不過來。
在這個「男友」月拋,「頂流」年拋的時代,吳亦凡依然保有他的一席之地,他當然做對了什麼。
吳亦凡回國之後,人氣提升的一個關鍵助力,就是他以導師身份加入愛奇藝自製綜藝《中國有嘻哈》。這檔節目不僅帶火了說唱,在節目播出期間和此後一段時間內影響了年輕人的服飾和審美風格。
▲ 《中國有嘻哈》劇照
海選階段,吳亦凡一臉嚴肅地反覆問選手的那一句「你有freestyle嗎」,成為了節目最初得以破圈的關鍵。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中國有嘻哈》上線4小時破1億,隨後的三天中freestyle被網友和媒體反覆提及,節目的播放量增加至1.5億。
直到今天,有沒有一句能夠火遍全網的梗,依然是成為了一個綜藝是否出圈的標誌之一。或者反過來說,打造出一個火爆全網的流行語,再藉由流行語導流觀眾,已經是一個需要在節目早期就策劃好的營銷動作了。如果說當時吳亦凡的「你有freestyle嗎?」在全網的傳播,多少還有些無意識的成分。今年,同樣是愛奇藝自製綜藝《青春有你2》中,「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在播出當晚就衝上熱搜,節目製作和營銷齊齊發力的痕跡就很明顯了。
在《中國有嘻哈》中的導師陣容中,吳亦凡雖然資歷最淺,但點評起選手來不留情面,對觀眾來說非常陌生的一些專業術語,也多由吳亦凡帶出並給予解釋。與此同時,節目組也通過很多片段展示了選手們對吳亦凡的態度是如何從質疑、到刮目相看,再到「respect」的。而這些rapper們看起來都十分混不吝的樣子,又讓這種轉變更有說服力了。
《中國有嘻哈》幫吳亦凡實現了回國發展之後的第一次口碑逆轉,儘管被調侃是「電鰻」,儘管對於他的說唱水平究竟如何,樂迷及專業人士之間還有爭議。但他成功地把嘻哈歌手這個身份和自己實現了綁定。黑紅之間,爭議之中,吳亦凡獲得的更多的是認可,和粉絲群體以外的路人緣。
而此前他在電影方面的表現,則幾乎把他置於了一個群嘲的位置。
電子音樂或說唱音樂,畢竟相對小眾,要想評價還需要一些專業門檻。換句話說,無論作品本身是好是壞,都難以形成大的討論,更多還是粉絲和少數樂迷的自嗨。但電影方面,尤其是一旦進入商業片範疇,幾乎人人都能點評幾句。
這次吳亦凡粉絲為了《青簪行》撕番位、摔「實績」時,他們曬出的一個數據是吳亦凡「參演電影全球票房超過112億,一番電影票房超過24億」,但作為普通電影觀眾,最直接的感知到還是:吳亦凡主演的電影,豆瓣評分均不及格。
▲ 粉絲製圖
而且,吳亦凡當時能有不錯的電影資源,縱然有導演賞識的緣故,但主要還是彼時其作為娛樂圈「頂流」,有電影項目是基本配置。吳亦凡能出演男主,鹿晗也有電影《重返十八歲》,吳亦凡能和周星馳、馮小剛合作,鹿晗也能加盟國師張藝謀的《長城》。
《中國有嘻哈》之後,吳亦凡的第二次大規模收穫路人緣,就是單曲《大碗寬面》了。
《大碗寬面》確實是近年來流量藝人的音樂作品中唯一出圈的。儘管黃子韜說自己要做C-pop、張藝興參加《我是唱作人》,說自己做音樂是認真的,鹿晗也持續地出單曲和專輯。但流量藝人的音樂作品更像是給粉絲特供的「贖罪券」,再高的銷量也不足於打破粉絲和大眾之間的壁壘。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在「歸國四子」當中,只有吳亦凡做出一首熱門單曲。在騰訊視頻自製的音樂團體競演節目《炙熱的我們》當中,女團Sing選擇了《大碗寬面》作為表演曲目,在B站,相關的視頻條目更多了。
「大碗寬面」最開始是吳亦凡的一個黑料。某次參加綜藝節目時,貢獻了一次車禍級別的freestyle,這讓當時本來就口碑不佳的他直接保送進入B站鬼畜區明星殿堂,和「局座」張召忠,「丞相」唐國強及小米CEO雷軍等人享受同等待遇。
但在2019年4月19日當天,吳亦凡在bilibili音樂官方發布了自己的新歌《大碗寬面》的動畫版MV,不僅用音樂的方式,以一種平和、開闊的態度,回應了大家的玩梗,歌詞中還包括「何必針鋒相對,你看這碗又大又圓」,末尾甚至直接採樣自己那段freestyle的原音,被B站網友稱為「注入靈魂」。
這首歌一出,大家紛紛自願把「凡哥大氣!」打到公屏上,甚至到最早把「大碗寬面」梗做成鬼畜的視頻中彈幕刷屏「凡哥對不起」。2019年年底的B站晚會,吳亦凡還在現場演唱了《大碗寬面》。
▲ 《大碗寬面》B站截圖
所以,《大碗寬面》絕不能被簡單地視為一首單曲的成功,而是一個高明又難得的營銷公關活動,直接令吳亦凡收割了一大批路人緣。但這一招之所以奏效,吳亦凡這種親自下場玩梗的開放態度之所以寶貴,一個大的前提就是他此前的黑紅勢能已經積攢到了一定的程度。
在虎撲、在微博、吳亦凡的粉絲也曾和其他網友劍拔弩張,而這些用戶很多都是B站用戶。
另外,還有一個微妙但不容忽視的時間點。就在一周前,4月12日下午,當時的新晉「頂流」蔡徐坤的工作室因B站上存在大量拿「雞你太美」作梗的視頻,向B站發出律師函。雖然吳亦凡選擇在當時發布單曲,更多是出於為演唱會預熱的考慮,但很自然的就被大家拿來比較了。
所以,其他藝人,包括吳亦凡本人想要再有這種機會,都非常困難。而去年一年,他消費《大碗寬面》的概念已經快到了令人審美疲勞的程度,說唱綜藝做到第三季,也沒有了當時的人氣,另一檔綜藝《潮流合伙人》同樣沒有水花,吳亦凡急需找到下一個事業提振點。
被飯圈「攪亂」的電視劇首秀,吳亦凡危機加劇
參演電視劇,對於吳亦凡來說,眼下看來是不錯的選擇。
此前吳亦凡參與的綜藝,不管是潮流穿搭類還是嘻哈類,都是跟他身上的個人標籤貼近的,但這些歸根結底都屬於青年亞文化範疇,《中國有嘻哈》即使更名為《中國新說唱》,也變不成《中國好聲音》。
▲ 《潮流合伙人》劇照
更何況,就算排除季播綜藝節目進入第三季人氣下滑的因素,在當前的政策和文化氛圍之下,一檔以嘻哈和說唱為主題的綜藝,也很難在主流文化和亞文化群體之間兩頭討好,風險係數太高。
而電影行業現狀更是慘澹,電視劇則已經基本回歸到正軌。
機會是好機會,但對吳亦凡來說,他一定能勝任嗎?其實,並不樂觀。
拿過白玉蘭「視後」,也提名過金雞獎影后的馬伊琍曾經說過,對她而言,電視劇比電影難演。她的理由是,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有經驗的導演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襯託演員的演技,並掩蓋一些瑕疵。但電視劇拍攝則不會。
即使演技如同Angelababy,在電影裡也不會像在電視劇裡那樣失控。而吳亦凡在電影裡,一旦遇上經驗不那麼豐富的導演,就可能出現「蘇韻錦,你這裡欠我的用什麼還」(電影《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臺詞)這種場面,想到《青簪行》有35集,難免要為他捏把汗。
原本,《青簪行》有一個利好因素,就是女主角楊紫。
近年來,楊紫絕對稱得上是內地娛樂圈最「旺夫」的女演員,鄧倫、李現,都是在和楊紫合作過之後,事業再上一個臺階。但現在吳亦凡和楊紫的粉絲勢如水火。而楊紫本人日前發微博回應了「撕番」一事,可見已經受到了影響。
▲ 楊紫在微博回應「撕番」
即使演員足夠專業,外部聲音不會影響他們對於角色的詮釋,但對於吃瓜群眾和情真意切,極力想保護偶像的粉絲來說,鬧成這個局面,將來看兩人在螢屏上談情說愛真的很難代入。
《青簪行》是吳亦凡第一次出演電視劇,本身具有一定話題性,但也只能用一次。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限薪令」落實,平臺和製作公司聯合限制明星片酬後。對於頂級流量來說,既然片酬已經封頂,大家自然更願意把時間投入到更有爆款相的項目中去,也就意味著,過去「IP+明星+製作」的制衡關係中,明星的話語權會下降,而IP或劇本,以及製作方的話語權就會增加。
更何況,市場已經一次次地驗證,很多時候是劇捧人,而非人捧劇。近期最火的幾部電視劇,無論是《傳聞中的陳芊芊》、還是豆瓣評分8.3分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演員中不僅沒有「頂流」,還很多都是新人演員,而豆瓣評分8.4分的電視劇《三叉戟》的三位主角,陳建斌、董永和郝平,平均年齡50歲了。
流量明星不再是收視靈藥,粉絲又如此難以討好,一不小心劇方就會引火燒身。當流量明星和他們的粉絲成為了最不可控的風險因素,資方還會像過去一樣青睞流量嗎?
回到時尚芭莎7月份封面上,和吳亦凡同期的還有他的好兄弟鹿晗,兩人旁邊都掛著「叄拾」這兩個醒目字眼。
▲ 吳亦凡、鹿晗《時尚芭莎》7月封面
三十歲,而立之年,正是可以大有可為的年紀,但娛樂圈是殘酷的。
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未播先火,大家默認,幾乎所有參加這個節目的姐姐,都是遇到了職業瓶頸,希望藉由當下最火的女團選秀這一形式,博出自己事業的第二春。這個綜藝喊出的口號是「三十而驪,青春歸位」,三十歲,是參與者年齡的下限。也就是說,對於有些女藝人來說,剛過三十歲,就被認為只有重拾一次青春,才能開啟自己職業的下半場。這不僅僅是女藝人的焦慮,也是很多職場女性共同的焦慮。
娛樂圈對哥哥遠不如對待姐姐苛刻,但臨近三十歲的吳亦凡,即將步入職業的中年危機,也不是危言聳聽。根本原因在於,他身上的標籤還是一位「流量偶像」。
但同樣的,這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危機。鹿晗、黃子韜......所有流量出身的藝人面對同樣的窘境。而他們的「前同事」張藝興目前找到了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策略,只要是專業的團隊和優質項目,甘願從男配演起,自然不存在撕番的問題,這樣一部一部演下去,總會有機會。
而吳亦凡還有一招,也就是他的潮流文化,可惜的是愛奇藝砸重金的《潮流合伙人》並沒有引起太多水花,在疫情影響下,他的「FOURTRY」也不知會不會有第二場限時體驗,而吳亦凡其它在潮流品牌的布局也並不明朗。
吳亦凡們要想避開流量的宿命,延遲中年危機到來的時間,或許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跳出飯圈邏輯,不再吃飯圈紅利。可這條路,吳亦凡們無論怎麼努力嘗試,似乎都沒有見效。
哥哥們加油吧,這個時間點,千萬別虛榮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