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節日的初衷都是為了紀念,然而,卻一步步的演變成了商家的噱頭。
聖誕節到底是哪國的?韓國人聽完會不會又要去申遺?
聖誕節,我們樂意一樣也能把吃蘋果的風俗改成吃餃子。
日子每一天都是普通的一個日子,只有我們賦予它的意義,它才會變成一個特別的日子。就像是每個人的結婚紀念日,對夫妻兩個人而言是個重要的日子,相較於其他人,只不過是漫長歲月裡極其普通的一天。
比起這個日子,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人。能給我們送平安夜蘋果的那個人,陪我們裝飾聖誕樹的那個人。
倘若沒有呢?平安夜沒有狂歡,獨處的一個人要怎樣去適應這漫長的夜,滾滾的歷史人流?
社交能力被廣泛推崇,卻忘了說「獨處」的能力更需要學習。
獨處的時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身處在群體中的時候,難免會成為烏合之眾,人云亦云的去理解很多事情。只有靜下來,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靈魂才能有真正的放鬆。
法國人有很長的假期,在假期中,他們會認真思考很多問題。數據也表明,法國人獲得的發明創造獎的數量,排名也一直位居前茅。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一群人在 KTV的狂歡,不如一個人,在書房喝一杯咖啡,看一本書。我們讀書,然後不孤單。找到了超越自我的本我,生而為人的意義才會愈發清晰。
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清澈和明亮。-馬德增
牛頓被蘋果砸了一下,回去研究萬有引力,我們被砸了之後會怎樣?
是不是馬上拿出手機,發個朋友圈?
視頻取代了文字,看起來像是從平面變成了立體,能更飽滿了表現文字的意義。實際呢?卻是大大地扼殺了我們的想像力。
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是可以從一隻小兔子延伸到她喜歡的食物,她的顏色,還有關於兔子的兒歌。是一個從1延伸到萬物的過程,而動畫片只是刻板地刻畫了一個兔子的形象。
一個是被動地接受,一種是主動的想像。
專注力是需要培養的,獨處的思考更是需要引導。
古時候的飛鴿傳書,想不到今天的秒回,視頻通話;古時候的「一騎紅塵妃子笑」,想不到今天的順豐冷鏈直達。
每一個偉大的發明和進步,需要的都是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獨處中,無盡地放大自己的思維。
我們不是被動的一個人,而是主動地尋找一個人獨處的機會。
只有學會了獨處,才能更好地適應兩個人,很多人。
在很多親密關係當中,控制社交,不願意讓伴侶解除其他人,其實並不是不相信對方,更多的是不相信自己。
說對方沒給安全感,極度依賴也是自己並沒有獨處的能力,希望通過兩個人在一起這種方式,來面對生活中的困苦。一個人的時候沒解決的問題,兩個人也不會解決得更好,只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社交恐懼也是,自己不明白自己需要展現的是怎樣的自己,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做什麼都是小心翼翼,神經緊張,感覺不到放鬆,只能一味地逃避。
平安夜,2020的平安夜,衷心希望所有人都平安。
人類命運共同體,每個人都好了,世界才會好。
聖誕老人的禮物,需要自己裝在襪子裡,
享受獨處的時光,發現閃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