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漢語劃分了13種方言,僅福建省便佔了5種,是什麼原因所致?

2020-12-11 大咖說史

提起漢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普通話,因為它是我國各個地區都通用的標準語言,但並不是我國唯一的一門語言。

在國際標準組織中,就給漢語做了一個細分,劃分了十三個語種,例如大家熟知的官話、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等等。

不過有些人卻認為這種劃分法是不正確的,他們認為普通話才是漢語,像粵語這些語言都屬於方言。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確切來說,語言和方言的分界線是很模糊的,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區分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粵語、閩南語、客家話

舉個例子吧,比如同處歐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都是獨立國家,有著本國的語言: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但是這明明是兩種語言,互通程度卻非常高,基本上都能聽得懂,沒什麼交流障礙。

我們的漢語同樣也是如此,下面又包含了十三種語言,有的互通程度很高,但是有的卻完全不互通。就拿粵語和北京話來說吧,毫無互通性可言。

如果一個廣東人用粵語和說北京話的北京人交流,這就無法擦出什麼火花來了。不過,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各個地區之間都有比較頻繁的交流。

為了國家的統一性,官方不會不認可各個地方的方言,更不會說成是不同於漢語的語言。所以說,除了普通話是標準的漢語之外,其他的都是漢語中的方言。

圖片:各個地區之間都有比較頻繁的交流劇照

在我國東北以及華北大片地區,所說的都是官話。這是由於地緣因素所造成的,北方地區地緣是比較完整的,較少有高大的山脈作為阻擋。

慢慢的,西南地區也受到了北方地區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古時候經濟重心是逐漸往南移的。所以後來西南大片地區也說起了官話。

但是山西卻是一個例外,就是受到了山脈的阻擋,造成了封閉的格局。因此,山西人就說起了「晉語」。

同樣的,我國南部地區出現了更多的漢語方言,就是因為「山脈河川分離」,這種情況下地區間得不到通暢的交流,自然也會形成語言隔閡。例如「吳語、贛語和粵語等」,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吳語、晉語、贛語和粵語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在這十三種語言中,有五種語言都出自一個省!這就比較讓人震驚了,一個省出現五種漢語方言,要不就是此省的面積太大,如西藏等,或者就是此省山脈眾多,將各個地區分割了起來。

基於這樣的條件,大家都猜到是哪個省了嗎?其實就是福建省。

眾所周知,此省的面積並不大,面積大約在12萬平方公裡。因此就符合了上面我們所說的第二個條件,省內山脈太多,將各個地區都阻斷了。

而福建的這五門漢語方言分別是閩東語、莆仙語閩中語、閩北語閩南語

圖片來源於網絡:福建方言分布

現代社會,福建是非常開放的一個城市,經濟發展非常快速。不過在古代之時,福建其實是比較封閉的,從而形成了比較獨立的本土文化,影響不到外面其他省份,也不會被其他省份所影響。

從地形來看,福建四周都是高山,在古代交通不便,想要入閩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導致了福建省的開發晚。但是福建有另一優勢,就是沿海。

所以一旦開發起來,速度就是其他省份不能比擬的。在古代,一旦入閩並在此地扎了根,很快就會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導致本土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福建地圖

此外,福建不僅外部被高山所圍繞,內部也是被山脈河川劃分得支離破碎。

四川也是丘陵地帶,但有一個四川盆地。還有浙江,雖然省內也是山地居多,但是也有一個比較大的杭嘉湖平原,好歹彌補了本省的一些劣勢。

相比之下,福建省就沒有可比性了,除了山脈之外就是河川,難以找到一大片連著的平地。據相關部門統計,福建省內的丘陵面積佔了本省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九十,平原少得可憐,只佔了百分之九左右。

雖然平原地帶很小而且不連片,但是一經發展就能迅速崛起了。例如福州平原和泉州平原等,也是現在的主要城市和經濟發展區。

圖片來源於網絡:福建地勢地圖

正因為福建省內部多山地阻隔,各地區間交流受到阻礙,才形成了相對豐富的福建文化。五種不互通的漢語方言便是一種證明。

福建省東部沿海地區主要以閩東語為主而福建北部地區說的就是閩北語了。同樣的,福建省南部地區所說的便是閩南語中部地區所說的則是閩中語。還有福建省東部沿海的莆仙地區則盛行莆仙語

這五種福建方言中,閩南語是最大的一支,同時影響力也是最大的。因為像福建省南部的廈門、漳州等城市的面積比較大一些。

另外,在古代時廈門、漳州等城市的居民,會大量遷徙到臺灣以及東南亞地區,自然也把閩南語帶了過去。

圖片來源於網絡:福建五種方言分布

從這五種福建方言,我們不用看地形地圖就能想像到福建省雜亂的地勢。當然,福建省不僅是語言呈現多元化,還有戲劇也是如此,共有二十四個劇種。

例如閩劇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區,而莆仙戲盛行於莆田地區,而高甲戲則主要分布在泉州地區。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在古代受地勢的影響,各個地區的文化會有較大的差別。

如今,地勢不再是阻擋兩地交流的難題,所以各種語言也慢慢的交匯到了一起。為了全國各地區人民更好的交流,普通話便成為了全國通用的標準語言。

圖片:交流無礙劇照

不過,全國通用普通話並不代表會取代掉其他漢語方言。但是,這已經成為了一個讓人擔憂的現象。很多地區的人們已經慢慢遺忘了本地區的漢語方言。

就拿福建地區來說吧,在福建北部的一些地區,人人都以說好普通話為榮,漸漸忽視了當地的閩北語。很多小一輩的人都只聽得懂普通話了,意味著閩北語即將面臨失傳的窘境。

因為老一輩的人也意識不到傳承的重要性,只知道國家宣揚普通話,便只教小一輩的普通話,哪怕發音不標準。各位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漢語有13種方言,福建一省就佔了5種,福建為啥這麼特殊?
    不同地方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我們能夠聽到方言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了。對於漢語方言來說,你又了解多少呢?資料顯示,漢語被認為是一個語族,包含13種方言。這13種方言大多在南方,尤其是福建,福建一個省就佔據了其中5個方言。
  • 漢語共13種方言,有一省份獨佔5種,是哪個省?為什麼這麼特殊
    漢語一般劃分為13種方言,每一種方言又有次方言,十三種漢語一級方言分別是:官話、晉方言、13種方言中,說官話的最多,官話俗稱就是普通話,中國大約70%的人口說的都是普通話,但是官話也分八種次方言,其中以西南官話為母語的人口最多。這13種方言當中,有五種方言都屬於一個省,那就是福建。
  • 漢語方言有13種,而福建一省就獨佔5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提起漢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普通話,因為它是我國各個地區都通用的標準語言,但並不是我國唯一的一門語言。 在國際標準組織中,就給漢語做了一個細分,劃分了十三個語種,例如大家熟知的官話、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等等。
  • 漢語13大方言,為何福建一省就獨佔5種,福建有何特殊?
    我大家說一點吧,國際標準組織把漢語當成一個語族並分為十三種語言:閩東語、晉語、官話、莆仙語、徽語、閩中語、贛語、客家話、湘語、閩北語、閩南語、吳語、粵語。 有人說這不是胡說嗎?漢語是語言,這些都是方言…這其實看怎麼說,其實語言和方言的劃分本來就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比如拿歐洲來說吧,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呢?
  • 漢語13大方言,福建一省竟獨佔5種,福建地形有多雜亂?
    我大家說一點吧,國際標準組織把漢語當成一個語族並分為十三種語言:閩東語、晉語、官話、莆仙語、徽語、閩中語、贛語、客家話、湘語、閩北語、閩南語、吳語、粵語。有人說這不是胡說嗎?漢語是語言,這些都是方言…這其實看怎麼說,其實語言和方言的劃分本來就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比如拿歐洲來說吧,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呢?
  • 漢語13大方言,為何福建一省就獨佔5種,有何特殊之處?
    不過漢語只是一個統稱,實際上的漢語有標準語和方言的區別,現代標準語也就是普通話。但這方言可不一般,隨著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此逐漸產生了方言。我國對於方言的劃分到現在來說也並不準確,一般是分為十三個語種,其中還可分為不同的語片。這十三個語種分別是:官話、晉語、粵語、湘語、吳語、徽語、贛語、客家語、閩北語、閩南語、閩東語、閩中語、莆仙語。
  • 漢語共13大方言,福建面積不大卻獨佔5種,有何特殊之處?
    不過漢語只是一個統稱,實際上的漢語有標準語和方言的區別,現代標準語也就是普通話。但這方言可不一般,因著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此逐漸產生了方言。中國的學者認為,漢語是一種單一的語言,綜合起來依然是一門語言。國外學者認為,各方言區的人互相不能通話,所以它們是獨立的語種。其實不止是國外學者這樣認為,實際上它們確實不能互相通話,唯一的相同點恐怕只有說話的人是中國人。就好比說一個湖南人跟一個北京人說方言,那個沒系統學習過的北京人,是決計聽不懂的。
  • 我國13種一級方言詳解 有你的家鄉話嗎?
    中國方言是漢語的分支,現代漢語中有著各種不同的方言,對照著中國一個又一個的地區。漢語一般劃分為13種方言,各方言可分成多種次方言。其中一個省份一省佔據了五種一級方言,下面給大家一一介紹。5、吳語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江浙話、吳越語。
  • 中國最古老的13大方言,福建省竟獨佔其中5種,這是為什麼呢
    談到方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粵語?官語?還是客家語?不得不說,我國雖然早已將官方語言統一,但各地的方言依舊被保存了下來,且每種方言都獨具特色,如今好似分門別派一般形成了不同的分支。一、中國最古老的七大方言對於方言的分類,我國言語學家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劃分為五大方言,也有人劃分為七大方言,甚至還有九大、十三大方言的,小編這裡按照七大方言來說。拋卻少數民族語言,我國的七大方言分別是:官話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
  • 該省是「方言熔爐」,全國13種一級方言,當地人說了其中五種
    不說其他,就說方言這個文化就足夠讓人搞不清頭腦。中國方言是漢語的分支,現代漢語中有著各種不同的方言,對照著中國一個又一個的地區。語言向來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物證,而在我們國家,三步兩頭就是另一種語言,可以看出我們的文化特別的繁榮。福建方言,佔據13種一級方言中5種,名副其實的「方言熔爐」不過方言雖多,但也有分級的。
  • 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七大方言佔了五種,鄰村說的話可能都不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正是講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我們也知道,中國的方言,可以代表不同的文化,但是,有這樣一個省,是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在中國的七大方言中,有五種,甚至在鄰村,都可以說不同的語言,叫人哭笑不得。
  • 境內方言最多的省份,全國七大方言佔了五個,完全聽不懂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歌詞,然而中國的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更是深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而這次心心要說的就是我國方言最多的一個省份,七大方言這個省份佔了五個,究竟是哪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歷,在外拼搏,如果聽到了家鄉的方言,一定倍感親切。
  • 漢語方言怎麼分才合理?十大方言?八大方言?哪個才正確?
    中國漢語十大方言這九種分別為晉語、吳語、徽語、贛語、湘語、閩語、粵語、平話和客家話,九種方言使用人口共佔漢族人口約官話人口最多,佔漢族人口的67.7%,也可以細分成八個分區,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同樣的,以人口佔比論,西南官話最多20.5%,其次為中原官話17.3%,冀魯官話8.6%,東北官話8.4%,江淮官話6.9%,膠遼官話3.0%。
  • 中國漢語七大方言分別指什麼 這些方言分別在哪裡使用
    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繫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我國人口較多,比較複雜,所以講不通的方言分區處理分析。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
  • 我國最難溝通的省份,七大方言佔了五個,隔壁村說的話未必能聽懂
    當你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最困難的也許是聽不懂當地人說的話,如何融入另外一個地方的生活,首要任務就是需要明白當地的方言。最親切的應該就是聽到自己的家鄉話,這個時候仿佛久旱逢甘雨,人生四大喜也不過如此。我國有個最難溝通的省份,七大方言就佔了五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時隔壁村說的話,你也未必能夠聽得懂。來到這裡工作、旅遊的朋友往往會一時摸不著頭腦,究竟他們在說些什麼?
  • 我國方言最多的省份,七大方言佔五個,有時相鄰縣也完全聽不懂
    近年來,很多人在閒暇時間都會選擇出門旅遊,遠到出國,近處跨省,中國總共有56個省份,每個省份的特色和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尤其是在方言這一方面。我國有七大方言,分別是北方語言、客家話、閩南語、粵語、吳語、湘語、贛語。
  • 中國最「混亂」的小縣,人口不到35萬,卻擁有34種方言!
    我國地域遼闊,早在很久之前,由於社會歷史地理方面的因素,或者是語言發展的不平衡等因素,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個民族,而實際使用的語言則由於有的民族不止一種語言而超過56種。在漢語中,由於各地區在發音及詞彙上的差異產生了不少方言,我國主要有7大方言,其中最大的是北方方言,亦稱普通話。
  • 中國有130種語言仍在使用 漢語全球影響力第六
    新華網南寧7月11日電 中國方言權威研究機構的語言學專家10日表示,即使在全球化時代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衝擊下,中國130種各民族語言仍然得以在13億人口中傳承和發展。
  • 我國「方言最多」的省,同一地方不同村落方言都不同
    世界語言多種多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我國土地廣闊物博,人口多,還是多民族的國家,每個地區的方言也多, 我知道中國的中文方言有七個方言區,其中北方方言使用最廣泛,幾乎70%的人使用它,其他方言很難交流。
  • 現代漢語——漢語概述
    ③白話文運動(書面語)和國語運動(口語)三、現代漢語方言俗稱「地方話」,只通行於一定的地域,不是獨立於民族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語言,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語言。(四)方言區的劃分: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北方方言:使用人口佔漢語總人口的73%,以北京話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