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上海京劇院榮登金獎榜首的新編歷史京劇《成敗蕭何》,將與1月9日進京演出。據悉,這部戲從2004年開始就已在上海「火」了好幾輪,但還從未與北京觀眾謀面。這齣戲的首度進京,將在國家大劇院讓戲迷一睹為快。
女性越劇編劇寫京劇「爺們戲」
「我曾經畏懼過、推謝過。」這部戲的劇作家,上海越劇院院長、女性編劇李莉說,「看了上海京劇院提供的材料後,我猛然感受到這個本子很難寫,因為我是寫越劇的,而越劇主要是寫女性;雖然以前我曾經也寫過三部京劇,但都是女性題材的,而這次卻是純粹的『爺們戲』;素材中除了呂后外,幾乎都是男性,我怕寫不好這種『大男人戲』!」
「構思的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李莉透露,基於史實的呈現和自己的思索,她發現了很多「無奈」:歷史的「大無奈」、人性的「小無奈」。這是一種身不由己的「無奈」,是在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中人性的伸張、扭曲,乃至相互的纏繞。
同時作為女性編劇,在作品中也流露出對於女性的關注,歷史記載中的呂雉和虛擬的蕭何之女蕭靜雲都是劇中的亮點。「我很欣賞這個劇本,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我很喜歡蕭靜雲這個人物,她的出現很有人情味」,原《中國戲劇》雜誌主編、劇評家安志強說道。
「癲狂」36天一氣呵成「初漢史」
「看完大量的史料,我就被關進招待所,開始劇本的創作。」李莉說,「創作期間,我沒有想到去看電視、聊天、休閒,被歷史的糾葛所纏繞,整個人完全沉湎其中欲罷不能:歷史潮流的不可抵擋、矛盾衝突的尖銳複雜、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無不令人陶醉,激起我強烈的創作欲望!」
找到了好的視角、做了充分準備、帶著異樣激情,新編歷史劇《成敗蕭何》這個劇本,李莉一氣呵成,36天完成了初稿。
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劇評家龔和德說:「初讀劇本是在杭州往哈爾濱的飛機上,當時很興奮,這個劇本呈現出很嚴肅的歷史劇創作態度,有別與時下盛行的戲說歷史的傾向。它大的框架是尊重歷史的,重要的關節沒有違背歷史,可以說是豐富的想像與歷史框架的有機結合!」
上海京劇院院長孫重亮表示,在當今京劇舞臺上,《成敗蕭何》首次完整敘述了蕭何與韓信之間的故事。創作人員搜集了42萬餘字的史料,三易其稿完成了《成敗蕭何》,並曾獲「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殊榮。
(原載於《千龍網》200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