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12:4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張卉卉
<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發祥地、世界最大產茶國。明日起,有著「中國茶都」美名的浙江將再次以東道主身份喜迎八方客。
5月15~19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由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大圓塘茶園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連續兩屆成功舉辦,去年底國際茶博會通過了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進入國際權威專業展會行列,成為國內外公認的最具權威、最具規模、最具影響力的世界茶葉盛會。
影響力俱增 一場全球饕餮的「茶宴」
本屆展會的主題是「茶和世界,共享發展」。將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形容成為全球茶農、茶商、茶師等愛茶人士舉辦的一場「盛宴」,真是不為過。
本屆茶博會展示展銷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標準展位3139個,其中,茶葉、咖啡及衍生產品展位2793個,茶包裝、茶機械、茶科技與創意展位346個。安排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的一樓4個館和三樓3個館。其中,三樓3個館以展示為主,3B館有國茶成就展區、扶貧展區、農墾展區、浙江展區、杭州展區、茶科技與創意展區,3C館是各省展區(貴州、福建、安徽等12省),3D館為各省展區(臺灣、四川、廣東等8省)和國際展區。一樓4個館以展銷為主,包括全國的名優茶、茶機械、茶包裝、茶器具等。其中,浙江展銷區設在1D館。
本屆茶博會參展企業1500多家。其中,國際重點採購商176名,涵蓋了英國、紐西蘭、斯裡蘭卡、馬來西亞、印度、日本、韓國等27個國家,中東歐17個國家悉數參展。
經過兩屆的成功舉辦,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一點,從本屆展會的招商情況便可「管中窺豹」:本屆茶博會的展位數是首屆的2.6倍,比第二屆增加18%;參展企業中不乏一線知名茶企。
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49年,作為中國茶葉企業代表,作為中華老字號資源庫唯一一家全品類茶葉企業,連續多年在茶行業百強中排名第一。公司旗下的「中茶」品牌獲得了海內外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高度認同及信賴。
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最大的茶葉經營企業之一和全球最大的綠茶出口企業之一,已連續3年參加中國國際茶博會。
福建正山堂、雲南大益茶業……這些都是茶博會的「老客」,福建品品香、北京天月盛世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這些都是慕名而來的「新客」。
自2017年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落戶浙江起,這些「大腕」們便與茶博會結下了難解的情緣:這是唯一一家由農業農村部和省級政府共同主辦的國際茶博會,含金量不可估量。它堅持走「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信息化、市場化」的發展道路,聚合力、影響力、帶動力不斷提升。一些指標客觀反映了國際茶博會的良好發展態勢:第二屆國際茶博會展商規模是首屆的7.3倍,專業採購商增加50%,現場訂單數是首屆的2倍;而從第三屆展會的招商情況看,勢頭更加迅猛。
「去年,我們參加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感覺規格挺高。一是參展商和觀眾的專業性較強,二是展館硬體好,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是G20杭州峰會展館。所以,今年我們又來了。」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參展受益頗多。展會結束後,國內外客商和各城市的門店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繫,為公司新增了大批經銷商,銷售額也創了新高。
往屆茶博會照片
從先民在8000年前食用「原始茶」,到世界首部《茶經》現世,浙江與茶的緣分綿延千年。如今,除了耳熟能詳的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大佛龍井等地方品牌也紛紛崛起。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得到讚譽的安吉白茶成為浙江茶企的優秀代表亮相本屆茶博會。安吉龍王山茶葉開發有限公司和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是安吉白茶的兩張「金名片」,本屆茶博會上,這兩家茶企以獨立展位的形象再度參展。「首屆茶博會,我們是以政府集體展位的形象參展。但隨著企業知名度和品牌力的提升,集體展位已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從第二屆開始,我們就以獨立展位亮相。」安吉龍王山茶葉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文逸表示。
最能體現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影響力的,恐怕就是國際展覽業協會認證。據悉,UFI認證審核相當嚴苛,對展覽會的規模、辦展歷史、專業參展商比例、專業觀眾的比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經UFI認可的展會是國際會展行業中高品質、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的標誌。
大活動雲集 一次業界的深度交流
眾所周知,在國內眾多的茶博會中,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的最大標籤便是「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高端的政府資源讓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在專業視角和活動資源整合上頗具功力。本屆茶博會也安排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重大主題活動。
第二屆茶鄉旅遊發展大會、第三屆中國當代茶文化發展論壇、第三屆國際茶咖對話、貧困地區茶品牌建設論壇、中國茶產業T20峰會、中國茶產業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常務理事會議和第三次理事會議、「西湖論茶」——第三屆中國茶業國際高峰論壇,同時還將舉行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光聽聽這些活動名稱,是否就如雷貫耳?
本屆茶博會首次設立扶貧展區。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茶產業廣泛分布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當地的特色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集中產區茶葉收入佔農民收入50%以上,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對此,本屆國際茶博會聚焦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首次設立扶貧展區。參展企業共有來自全國14個省區市的56個縣市區近80家企業參展,主要來自「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茶產區覆蓋武陵山、秦巴山、大別山、羅霄山、五指山、滇西邊境、新疆、西藏等8個區域。
說起茶葉扶貧,杭州與地處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貴州黔東南州雷山縣還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茶葉是恩施州的傳統優勢產業,杭州市農業農村局發動在杭茶企6家參與茶產業幫扶,幫扶項目直接受益農戶4800戶,促進茶農增收1100萬元。而雷山,作為杭州的另一個對口扶貧縣,已完成茶青下樹產量7614噸,茶產品產量1620噸,產品產值3.56億元,綜合帶動農戶1.8萬戶,戶均增收0.4萬元。茶產業已成為該縣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之一。
5月16日,將舉行貧困地區茶品牌建設論壇,邀請專家學者為貧困地區茶品牌建設貢獻智慧。會上,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代表針對本地區茶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將向專家現場發問,6個不同貧困地區的代表還將進行優質茶葉品牌典型案例分享。
茶鄉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推動茶產業提檔升級、農民增收的一個主要方向和途徑。經過近些年的培育與發展,全國一些地區的茶鄉旅遊已初具規模,已成為當地三產融合的典範,同時也為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5月15日,將舉行第二屆茶鄉旅遊發展大會,聯動線上線下、圈內圈外,以「產業提升」與「大眾傳播」兩大板塊,為茶鄉旅遊發展建言獻策。
在中國茶產業不斷開放、不斷創新,加深產業合作、加快融合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茶產業聯盟決定建立中國茶產業T20峰會機制。5月17日,中國茶產業T20峰會借鑑G20杭州峰會模式,首創茶葉界領軍者的巔峰對話機制,旨在推動產業內一流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圍繞共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首屆T20峰會的主題確定為「茶產業創新與融合發展」,為推動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最精彩的可能是5月16日的第三屆國際茶咖對話活動。主題演講部分,將邀請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著名文化學者蒙曼、雲南農大校長盛軍就「我心中的茶咖」「走進茶咖歷史」「茶咖之路」等主題,進行每人6分鐘左右的演講。這一活動旨在推薦中國茶、弘揚茶文化,讓世界記住中國的茶香味。品茶、說咖,交流融合,讓茶咖實現產銷對接。
本屆茶博會共有四大創新點:一是設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茶成就展,二是首次設立扶貧展區,三是有36個國家和區域的外賓出席,不乏部長級領導及茶葉所所長,這也決定了這次會展中的國際化重大活動的高規格。四是,本屆茶博會正由政府主導逐漸向市場化、專業化方向邁進。省級政府組團佔比由上屆的50%降低到本屆的43%。
本屆茶博會還對展區布局進行優化,對展商設置準入門檻,首次實施入場電子籤到系統,參展商採取人臉識別入場,市民朋友除了可憑藉票證通過人工掃碼通道入場外,也可以體驗信息化的入場方式,只需先註冊信息,就可以通過閘機通道入場。
杭州是電子商務之城。在3樓的杭州展館中,將融合中國移動區塊鏈展示平臺,觀眾可以去體驗茶產品溯源的數字魅力:這個茶葉是在哪個區塊生產的?什麼時候採摘的?運用的是什麼品種?最後銷售加工的時間?便於消費者及時準確地了解茶葉的品牌、質量和信用。同時,展館內還設立了智慧機器人,參觀市民可以和機器人進行名茶知識的對話互動。本屆茶博會在天貓上開闢線上茶博會專區,期間將舉辦10餘場次的線上直播活動,大家都可以直接上網購買,也可以參與互動。同時,在3樓D館序廳設立天貓館,現場展示展銷11個線上優質茶葉品牌,消費者可以到現場試飲和體驗。
大品牌提升 浙江茶產業的全面展示
龍塢茶鎮
塢1949年以來,中國茶葉種植面積從最初的17萬公頃發展到目前290多萬公頃,佔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的61%左右。茶產量達到261萬噸,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產量的45%。
而浙江更是「世界茶鄉的金名片」。茶葉是浙江最具特色最具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2018年,我省茶園總面積300.5萬畝、總產量18.6萬噸、總產值206.9億元,面積、產量、產值均創歷史新高。我省採摘茶園畝均產值超過7550元,居全國首位,並湧現出松陽、安吉等一批畝產值超萬元的高效示範縣,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茶葉全產業鏈有7條。2018年,浙江企業出口茶葉16.9萬噸、出口額5.2億美元,均居全國各省首位。
今年浙江參展的產品是近三屆最豐富的。參展企業數量達到315家,展位數達到453個,均為近三屆之最。大多數參展茶品都是各地「鬥茶」比賽的優勝者,代表了各地的最高水準,除了主打的名優綠茶,還有黃茶、紅茶、黑茶、青茶,以及茶日用品、茶食品等深加工產品。
兩屆展會下來,茶博會已經成為浙江茶產業發展成就展示的一個大展臺,成為促進浙江茶貿易的一個大平臺,對浙江茶產業的發展,受益良多。
茶博會全面展示國內外茶產業發展的成就,在這個平臺上,無論是茶科技的創新、茶產品的開發、茶生產經營理念,還是茶文化的傳承、茶消費的引領等各方面,都有值得相互學習借鑑的地方。對此,三度參展的安吉龍王山茶葉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文逸深有感受。「第一次展會上,我們只是在政府集體展位小面積陳設了一些產品,第二次參展,我們就有經驗了。吧檯設計、現場衝泡讓顧客體驗感倍增,獨立展位的布置令人耳目一新,源源不斷的客流量忙壞了現場六位茶藝師。這屆茶博會,龍王山將在參展產品的包裝設計上進一步創新,推出『茶葉+湖州桑蠶絲+竹子+青瓷』的民族風包裝形象,相信在國際化的平臺上,民族特色產品肯定更受歡迎。」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本屆茶博會上,這樣的浙江龍頭企業獨立參展越來越多。「這也是浙江茶產業從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向龍頭企業品牌轉型的典型案例。」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茶博會上,包括茶產品、茶文化、茶衍生產品、茶包裝、茶器具、茶機械等等,可以說是千姿百態、琳琅滿目。通過各種產品的同臺競技,有助於茶葉產業的創新發展、多元發展、融合發展。這幾年,浙江積極轉變茶葉產業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大力推進新產品開發,逐步形成了綠茶、紅茶、黑茶、青茶、白茶、紅茶「六茶共舞」的發展局面,逐步形成了茶產品與茶衍生品良性互動發展的一種格局,形成了茶葉生產與茶葉的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態勢,有力提升了茶產業的競爭力,也促進了農民的增收致富。
一片葉子帶動浙江不少縣市的茶農致富,模式各異:嵊州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與茶農建立新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體,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緊密型產業鏈,凸顯了小產區的品質優勢,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如位於嶀大山小產區的嵊州市愛明茶業有限公司聯結舜皇山村及附近村莊茶農196戶,茶園面積1175畝,2019年收購青葉5萬多公斤,統一加工、統一品牌銷售,發揮茶葉產地、炒制狀元的優勢,高檔茶青價格提升20%~30%,帶動聯結茶農增收致富。目前,該市有茶園面積18萬畝,茶葉總產量1.92萬噸,產值8.7億元,全市茶葉全產業鏈產業超25億元,龍井茶產量6000噸;麗水松陽,2018年,茶葉全產業鏈產值達108.1億元;全縣40%人口從事茶產業,農民收入50%來源茶產業,農業產值60%來自茶產業;茶葉市場帶動全國產茶地十餘個省,150餘萬茶農的1000餘萬畝茶園健康發展……在松陽,除了常規的種植、加工、銷售茶葉,還衍生出茶苗商、茶機商、採茶工中介、茶室、茶宿、茶書院等各類小行業,分工日趨細化、專業化。源於茶葉,松陽的10萬餘茶農都在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隨著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興起,浙江茶農還瞄準新市場,探索茶旅融合發展之路,讓茶區變為景區。杭州龍塢茶鎮是西湖龍井茶的原產地保護區,這裡有超過1萬畝的西湖龍井茶園和1.6萬畝山林,茶葉佔了當地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春天漫步在龍塢茶鎮的外桐塢村,去年種下的玉蘭開得飽滿,櫻花正在萌發,或粉或白,點綴在綠色的茶園之間,藝術家們在農居裡開出油畫、國畫、雕塑、陶瓷、攝影等工作室。環境好了,來遊玩的客人自然就多了,龍井茶的銷路也跟著打開。數據顯示,龍塢茶鎮每年吸引遊客超過130萬人次。茶博會期間,龍塢茶鎮也組織了一系列的茶事活動,比如西湖雙絕茶道表演、青瓷甌樂表演、西湖區本土茶戲劇表演、戶外草坪品茶會、文創集市等,還可以欣賞茶文創展覽、藝術插花表演,也可參觀大茗堂茶科技體驗館。目前,浙江省茶休閒、茶旅遊、茶養生及茶體驗功能得到了較快發展,湧現了如杭州梅家塢、臨海羊巖山、松陽大木山等一批茶休閒養生點,2018年全省涉茶第三產業產值已達69.0億元。
茶博會永久落戶「中國茶都」浙江,有助於讓浙江茶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