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故事,手塚治虫的念想,經典為何難以複製

2020-12-04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版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時長為114分鐘左右,是《大鬧天宮》的影迷們自發組織起來,參考了各種版本包括法國、瑞典等版本修復整理加字幕之後的作品。

興致勃勃再次看了一遍,又發現了一些之前沒注意到的細節,比如孫悟空和二郎神的變身大戰中,各種巧妙的設計讓人目不暇接:

孫悟空變成小鳥,沒忘了手搭涼棚四處看。

孫悟空變成小魚,祖傳手藝依然沒忘。

等到孫悟空變成仙鶴,摁住二郎神變成的狼時,揮拳的動作怎麼有點像武松打虎呢。

當然筆者也看到了一個以前沒注意到的BUG,託塔天王他們喊玉帝萬歲?你這是欺君啊,你咒誰只能活一萬年呢。

雖然已經有海量文章在討論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筆者仍然還想再寫一篇,如果系統因為同題材文章太多不給推薦那就留著自己看。

一、《大鬧天宮》創作的背景,萬籟鳴一生夙願

我國動畫產業的祖師級人物是萬氏兄弟,其中老大萬籟鳴是這個家族的核心。他們製造了一系列中國動畫歷史的第一,而《西遊記》和孫悟空也一直是萬氏兄弟的目標。

上世紀三十年代,受西方電影《白雪公主》的影響,萬氏兄弟歷時一年半製作了西遊記題材的動畫電影《鐵扇公主》,1941年成功上映引起轟動,甚至直接促使日本動漫業誕生了他們的動漫祖師爺,這是後話。

萬籟鳴最喜歡的孫猴子還不是這裡,而是《大鬧天宮》的那個,也曾經有商人願意給他投資,萬氏兄弟畫了大半年之後,商人認為不賺錢不拍了,這成了萬籟鳴心裡的痛。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萬籟鳴回到上海,他導演了一系列動畫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到1961年,製作《大鬧天宮》的條件終於成熟了,在上美影廠廠長特偉的支持下,製作周期達兩年多的《大鬧天宮》畫下了第一筆。有一種說法是,特偉本來想把《大鬧天宮》留給自己導演,但他還是支持了已經為此準備了幾十年的萬籟鳴。

有意思的是,《大鬧天宮》的結尾和《西遊記》相差非常大,孫悟空打破靈霄寶殿之後回到花果山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如來佛祖也沒有五行山。

據說,這個結尾就是萬籟鳴從小就考慮好的,他不能允許孫猴子被打敗,這也是很多小朋友的真實想法。

這個說法也許是真的,但《大鬧天宮》選擇這個結尾當然也和整部電影的立意有關。

二、時代特色造就經典美猴王形象

有一說一,《西遊記》裡和孫悟空和《大鬧天宮》裡的美猴王,其形象還是有區別的,相對來說鬥戰勝佛形象更為豐滿,而美猴王則更為單純,他嫉惡如仇又率性真實,敢打敢拼目空一切,因此《大鬧天宮》裡的孫悟空顯然更能博得大多數觀眾的喜愛,因為他的人生過癮啊。

同時,《大鬧天宮》的立意也符合當年的時代特色,不畏強權反抗封建統治的孫悟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在這部動畫片裡體驗這些思想的畫面比比皆是。

比如孫悟空第一次去天庭時,玉帝是高高在上的。

等到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玉帝的形象已經縮小到孫悟空的胯下。

而孫悟空在去御馬監上任時,下屬跪在地上迎接他,孫悟空的一句「你們這是幹什麼」將他追求平等的人格表現出來。

按理說,這麼具有時代特色的動畫片應該只能是民族的,很難是世界的。

恰恰相反,我們一些學習西方的動漫作品走不出國門,堅持民族文化並含有時代特色的《大鬧天宮》卻在國外非常受歡迎,這叫什麼?這就是「站著把錢給掙了!」

說到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動漫之父手塚治虫了。

三、手塚治虫的孫悟空之夢

說句不算太過分的話,論起做動畫,我們曾經是日本動畫產業的師父,也是他們的領路人。

1943年,手塚治虫看到了萬氏兄弟的動畫片《鐵扇公主》,從此決定將來要去做動畫職業。

手塚治虫心中一直有一個和萬籟鳴一樣的目標,那就是孫悟空。

當手塚治虫看到《大鬧天宮》時他非常激動,來到中國後和萬籟鳴以及《大鬧天宮》的首席動畫設計嚴定憲見了面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我們從這兩幅手塚治虫的畫作裡可以看到他對《大鬧天宮》和孫悟空的喜愛,以及對萬籟鳴嚴定憲等同行的尊敬。

在手塚治虫去世前製作的最後一部自傳體動畫《手塚治虫物語:我的孫悟空》裡,我們看到了他和萬籟鳴一同探討孫悟空的畫面。

手塚治虫去世前告訴手冢動漫公司總裁松谷孝徵,萬籟鳴是他最尊敬和佩服的人,都說手塚治虫是受迪士尼的影響,其實他受到萬籟鳴的影響更早也更深遠。

手塚治虫去世時,《我的孫悟空》並沒有完成,松谷孝徵接手完成最後的製作,他說,手塚治虫製作這部動畫的目的也是為了給萬籟鳴打一個招呼,告訴萬先生,我去了。

1997年,萬籟鳴去世,他似乎帶走了一個屬於中國動畫的時代,很多人都感嘆,《大鬧天宮》將無法複製。

四、無法複製的《大鬧天宮》難在哪裡

當然,我們得承認一點,《大鬧天宮》的無法複製,中間確實存在懷舊因素,像《大鬧天宮》的配音演員,邱嶽峰(孫悟空、太上老君)、畢克(東海龍王)、富潤生(玉帝)、尚華(太白金星),於鼎(託塔天王、馬天君)、李梓、劉廣寧(仙女)等人都是大師級的配音演員,以後很難再有。

而技術上來講,《大鬧天宮》是可以複製的,但其成本極高。

據嚴定憲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製作《大鬧天宮》時,每十分鐘的動畫他們要製作7000-1萬張原畫,光上集的原畫就有七萬張,再加下集所有原畫超過十萬張,這是劇組二三十個人耗費兩年的心血,這個工作量和成本,是現在商業電影公司無法承受的。

即使使用電腦製作動畫片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但動畫片涉及到的海量細節,也是現在很多動畫從業人員無法沉下心琢磨的。

總結一下,《大鬧天宮》是一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純藝術作品,而在商業社會裡,純藝術作品的生存空間很小,經濟利益是擺在首位考慮的,這是難以解決的痛點。

大師的故去,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心中有夢想,用畢生去實現。

萬籟鳴先生的墓碑前,就是那個讓他想了一輩子的孫悟空。

END

相關焦點

  • 國產經典動畫電影系列之《大鬧天宮》:為何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巔峰
    《大鬧天宮》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這部電影的風格和手法達到極致,幾乎每一幀都趨近完美,這部電影的公映讓中國動畫電影的製作水平達到當時動畫世界的最高水準,並在某些領域趕超美國和日本。2017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廠60周年時,在國慶檔對《大鬧天宮》再次進行了重映,並取得4000多萬的票房,我們的技術越來越好了,卻為何再也複製不了當年的輝煌?下面為大家介紹下這部電影。
  • 他是手塚治虫的偶像,「孫悟空」形象從他手中誕生,經典永存!
    他是手塚治虫的偶像,「孫悟空」形象從他手中誕生,經典永存!關注中國動畫事業發展的人應該對於萬籟鳴這個名字不會陌生,雖然現在的中國動畫是還要落後於日本的,但是在萬籟鳴老先生的時代,中國動畫卻給日本造成過衝擊,漫畫之父手塚治虫更是視他為偶像,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中國動畫事業創始人萬籟鳴。
  •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30個關鍵詞(下篇)
    迪士尼動畫對於手塚治虫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小鹿斑比》讓少年手塚治虫痴狂,他在影院買票看了100多遍,他極度喜歡這部作品,也夢想有朝一日做出同水平的動畫電影。手塚治虫早期的漫畫作品中,人物角色都是四根手指,記者問其緣由,他說:「我看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的角色都是四根手指。」可見迪士尼動畫對其影響之深。
  • 國產動畫對世界漫畫家的影響,手塚治虫受啟發,水墨動畫民族瑰寶
    特別是日本很多的初期動畫都多少受到我們水墨動畫的影響。我們經典的動畫作品也不在少數,但從90年代起,國產動畫就開始走向衰落。不如日漫和美漫受歡迎,而日漫和美漫現在卻成為了動漫世界的兩大代表性的存在。雖說,兩大巨頭遙遙領先了國內的動漫市場,但時至今日也並非如此。「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這幾個燙金字體, 大家可還記得?
  •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30個關鍵詞(上篇)
    關鍵詞10:《森林大帝》《森林大帝》是手塚治虫1950年的漫畫,他創作這部漫畫的也受到了了迪士尼動畫《小鹿斑比》的啟發,讓叢林裡的動物擬人化。1965年,《森林大帝》由蟲製作推出了TV版動畫,同樣是大受歡迎。
  • 手塚治虫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天才
    以被後世尊稱為「日本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為例,他的一生創作了七百多個故事,類型豐富多樣,對日本漫畫和動畫的發展影響極大。幾乎沒有人會不知道「手塚治虫」四個字,雖然我至今只看過《多羅羅》(……),卻早被這部創作於五十幾年前的漫畫所折服,只能大呼「不愧是大師」。1928年的今天,手塚治虫出生於大阪。
  • 談到國產動畫,為何總在追憶童年? 它們曾啟蒙手塚治虫 震撼外國...
    就連日本的動畫先驅手塚治虫都是在看過《鐵扇公主》後決定投身動畫創作。《阿凡提》系列片中的木偶造型惟妙惟肖  而就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藝術工作者們意識到一味的模仿美蘇動畫並非長久之計,當時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導演特偉率先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
  • 一起回顧一下手塚治虫的九部經典作品
    一起回顧一下手塚治虫的九部經典作品手冢治,筆名手塚治虫。日本漫畫家,享年60歲。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學博士。如今手塚治虫先生的多部作品已被搬入螢屏,值此之際,為大家盤點了幾部他的經典之作。《鐵臂阿童木》改編動畫被譽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國產電視系列動畫《鐵臂阿童木》(日文原名:鉄腕アトム,又被翻譯成《原子小金剛》)是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創作的一部科幻漫畫作品,於1952年至1968年於「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連載。該作品講述了未來21世紀的少年機器人阿童木的故事。
  • 手塚治虫《PLUTO》拍電影版 好萊塢翻拍真人3G
    手塚治虫《PLUTO》拍電影版 好萊塢翻拍真人3G 時間:2010.10.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編譯/姬忠鵬
  • 1960年代的《大鬧天宮》,為何被讚譽為中國動畫電影的鎮山之寶?
    1960年代的《大鬧天宮》,為何被讚譽為中國動畫電影的鎮山之寶?首先,鄭重聲明:本DX所說的《大鬧天宮》,是指1961—1964年期間,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萬籟鳴和唐澄聯合執導的動畫片《大鬧天宮》,而不是那些烏七八糟的玩噱頭爛片。每當我們提起中國動畫電影,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名字總是《大鬧天宮》。
  • 阿童木作者手塚治虫,同學臨死前仍隨身帶著他畫的妹子
    本來打算欺負手塚治虫的明石,瞥見了他桌子上自己畫的漫畫,大為讚賞。明石看了漫畫之後覺得非常有趣,不僅撓頭說希望看到故事的後續,還拍胸脯要在學校裡保著他不受別人欺負。【動漫】有次,明石想讓手塚治虫為他畫一個妹子,畫完之後明石開心得不行,還把妹子取名「久美子」。
  • 手塚治虫風格在日本AI技術裡「復活」
    人工智慧通過掃描手塚治虫舊作獲得其漫畫創作的個人特點 2 隨後,基於之前採集分析得出的規律,人工智慧生成了《斐多》的劇本,並按照手塚治虫的繪畫風格設計出故事角色的形象。
  • 日本漫畫的今天,手塚治虫的功勞有多大?-虎嗅網
    這部劃時代動畫的背後人物,便是被稱之為日本漫畫之父的手塚治虫。他一共繪製了600部漫畫,篇幅長達創記錄的15萬頁之多,從輕鬆娛樂的兒童讀物到適合所有年齡階層的敘事故事類型應有盡有。不僅高產,而且優質,享譽海內外。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日本有手塚治虫,才有日本漫畫的今天。
  • 手塚治虫:讓人又愛又恨的「日本動漫之父」
    手塚治虫小的時候,因為身體比較瘦小,在學校總是被同學欺負,只能哭著回家。幸運的是,他有一個會溫柔安慰他的母親和喜愛漫畫的開明的父親。他的父親專門買了一臺小小的電影放映機,以便於時不時在家裡開「動畫電影大會」。所以,很小的時候,手冢便沉迷於漫畫以及電影,同時開始自己畫。而這項技能也成功解救了他的學校生活——他們班上最能打的同學明石喜歡上了他的漫畫,自此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找手冢的麻煩了。
  • 手塚治虫_手塚治虫新聞_3DM新聞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復活!東芝公布最新AI技術還原大師新作漫畫 手塚治虫是人才輩出的日本漫畫界公認的No.1漫畫之神,雖然如今已經去世多年,不過其漫畫作品依然在流傳,而東芝Memory近日公布了最新AI技術《TEZUKA2020》,將真正模擬還原大師畫風,打造「新作漫畫」!
  • 還原經典 《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動畫原片修復
    但在最後一批80後和第一批90後的心中,有一批特別的動畫片,就是「上海美術電影廠」創作的《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等經典動畫,成了一個時代的集體回憶。2019年,果麥文化獲得上海美術電影廠官方授權,邀請森雨文化共同修復還原《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天書奇譚》《哪吒鬧海》等17部經典國產動畫,最先和大家見面的《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三套繪本近日和大家見面。
  • 《鐵臂阿童木》的締造者,手塚治虫是怎樣,成為漫畫之神的?
    導語:▲手塚治虫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對日本漫畫的影響深遠。在日本,手冢治從(1928–1989)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各種理由,是因為他被認為是現代漫畫的發明者。......▲左圖為2018安古蘭漫畫節的手塚治虫特展,右圖為1982年手冢第一次前往安古蘭的宣傳圖,畫有其自畫像以及筆下角色"七色鸚哥"。
  • 淺談日本漫畫史——「漫畫之神」手塚治虫(二)
    自「新寶島」大獲成功後,手塚治虫獲得了對自己漫畫「獨攬大權」的權力,他能夠自行決定漫畫的故事情節和畫面構圖了,這使得手塚治虫如魚得水,在漫畫革新的道路越走越遠。 手塚治虫將漫畫重新定義,不再是書籍的附屬品,不再是博人一樂的單品,不再是用於反諷政治的藝術工具。他將漫畫原本「複雜事件呈現於單一畫面」的形式,轉換為「大量畫面來表現單一事件」的形式。
  • 手塚治虫《火之鳥》構想原稿小說化
    手塚治虫是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日本漫畫家,其在業界的地位不言而喻,手塚治虫老師創作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稱之為經典。《火之鳥》是其最後創作的漫畫,不過該漫畫並未完結。昨日(1月24日),據日媒報導,手塚治虫的《火之鳥》的構想原稿《大地篇》將迎來小說化。
  • 手塚治虫不為人知的天才人生
    喜歡請關注哦以前看過漫畫家手塚治虫的妻子手冢悅子寫的回憶錄《手塚治虫不為人知的天才人生》,記錄了悅子和手塚治虫從戀愛到婚後的許多日常瑣事:第一次約會,腦子裡時刻構思漫畫的手冢坐電車時接下來兩個人去看電影。當時日本的電影院,在正片上演之前都會播上一段迪士尼的動畫短片。手冢看完短片。對悅子說了句「接下來的電影你自己一個人看吧,我要回去工作了」,就自己回家畫漫畫去了。第二次約會,手冢表現不錯,沒有遲到。但在咖啡館剛坐下不久,他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悅子只能「沉默地坐在對面,凝視著他熟睡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