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作者:歌者
米宅北京 微信號MizhaiBJ
我先問個問題,保定屬於幾線城市?
一臉茫然,十臉茫然。感覺是三線/四線/五線?有些不確定。根據百度百科解釋的,保定是二線城市。
What?有點懵,二線什麼時候出來個保定?和成都、重慶、武漢、南京、杭州等有可比性?說真的,有。
1
保定得名自元代。「保衛大都(元代大都即北京),安定天下」之意。看下保定的位置。
△保定的位置
緊靠北京,在河北省中心位置,又是大片平原地區,地理位置和發展空間絕佳。
保定作為歷史名城,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你可能想不到,保定曾經長期作為河北省會,從大清朝開始到1968年,長達200多年(1958-1966年省會曾歸到天津8年)。
保定的什麼東西享譽全國?驢肉火燒。正宗的保定驢火是圓的,這點強調下,河間的驢火是長的。
保定總人口1182萬,全國排名第八,僅次於北上廣深、天津、重慶、成都。
面積足有22190平方公裡。什麼概念?比北京大1.35倍,比天津大1.86倍,比廣州大2.98倍,比上海大3.5倍。
房價最高2.5萬,市區共有18所大學,12個本科,6個專科,其中還有1所211大學(華北電力分校)。
面積達到巨無霸省會級別加上接近一線城市的人口,還擁有如此之多的大學,房價也配得上二線的均價,怎麼不是二線城市?
但是存在感在全國怎麼這麼弱呢?不只是存在感,實際的GDP全國排66名,三千億,跟天津差遠了,更別說北京,即使在河北省11個市裡面也才第5,哪裡配得上叫二線,四線還差不多。
到底是個啥原因?
2
實事求是講,保定的人口和面積雖然數據上沒毛病,但是保定下屬5個區,15個縣,還有4個代管的縣級市。實際的市區總共才佔總面積的1/10左右,2500平方公裡,人口,還不到300萬。
這就尷尬了。
△保定市區
作為河北人,經常聽到關於保定的一句話就是:「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歷史上這三個城市一直作為河北最重要的城市,形成三角形的形狀,撐起河北的發展。
你能想到河北最輝煌的時刻,都和保定有關。
不少的歷史影視劇裡面描述過,出了北京闖蕩的第一站必定是保定府,可見過去之風光。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地位僅次於北京,高於天津和現在的省會石家莊。
至今,保定市區還保存著清代最完整的直隸總督府,相當於副國級的級別。這裡曾經住過李衛、曾國潘、李鴻章、袁世凱等,這是老保定人傲氣的原因。
但是到了現代,北京和天津遠遠拋開保定,不管是現在發展還是未來規劃,一騎絕塵,徹底把保定拋到歷史的長河中,再也不復往日榮光。為什麼?
1、河北的通病,挨著北京太近,過去基本上都是在緊著供應北京。
2、官本位思想太嚴重,從百姓到衙門,都希望北京什麼時候給一些好的政策來拉動,對北京的認可度比河北高,抱大腿的思想很盛行,從上到下皆如此。
1956年2月21日,毛主席曾經說過:將來世界不打仗了,和平了,會把天津、保定、北京連在一起。《毛澤東傳(1949-1976)》第十三章《〈論十大關係〉到八大》
3、小農意識比較強,經濟意識都還停留在過去。老百姓就喜歡找個事業單位上班。不愛出遠門,最多就是去北京,每到周五北京到保定的車票都會很緊張,周日的返程也是。
4、產業不發達,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就是長城汽車廠和中興汽車廠。曾經還有個三鹿牛奶的保定分廠,後來你懂得。
5、交通不發達。舉個最經典的例子,從1900年李鴻章就提出修一條保定到天津的鐵路,一共150多公裡,修了一百多年,2015年才通車。
6、失去省會地位,這一點不贅述,想必都清楚省會對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性,衰落也是從省會搬遷開始的。
林林總總還有很多原因不細說,最終的結果就是,保定風光不再,徹底淪為假二線,真四線城市。百年保定府,兩行辛酸淚。
3
我們接著談談保定的房地產。
保定的房價一直比較穩定,2014年3月之前,市區的5-6千左右,居民收入平均3-4千,買房對當地人來說不是很難。
轉折點在2014年3月,保定因為要定位北京副中心的傳聞,突然火了起來,各路消息煞有其事,官方一再否認。但是炒房團的心已經按耐不住,全國各地人馬紛紛奔保定。
房價如下圖,一周時間漲了之前5年的總和,在副中心的概念破掉以後,短時間又回落下去,鬧了一個大烏龍。
△2014年1周時間漲幅
這次的烏龍事件是保定房價第一次起飛,當地開發商的心一下就浮躁了,每個月漲50-100怎麼行,至少也得500起步。你還別不樂意,愛買不買。
雖然這一波烏龍套住了一大批的炒房團,但是也讓很多人把目光投向這個之前沒落的四線城市。
緊接著1年後的2015年,全國市場一片火熱,保定受到大環境的帶動,價格也跟著上漲。那現在保定的房價是什麼情況?
我們先看,保定各區的劃分。
△保定地圖
保定的一共五個區,競秀區、蓮池區、清苑區、滿城區、徐水區。
中心區是蓮池區和競秀區,清苑區和滿城區以及徐水區以前都是縣,後來被慢慢收編到市區範圍。收編後的保定城區規模擴大了十倍,也把保定的人口從100多萬變成現在將近300萬。
△2018年均價
保定的房價分類比較簡單,北邊貴,南邊便宜。
北部城區,競秀區。均價在15000左右,比如碧桂園和綠城的一些樓盤,有北部低碳新城的概念,未來保定的發展重心也是往北。加上配套都很成熟,學校公園都有。。
蓮池區均價在13000左右,蓮池區屬於老城,比如裕華大街,就是保定市的主街。之前周邊價格可以達到20000以上,只不過目前保定限價,很多新樓盤沒有房源放出。價格也只是根據之前的報價,僅供參考。
滿城區均價在7500-10000左右,滿城城區整體規模不大,房價也不貴。縣城中心的就貴點,1萬左右,偏一些的就便宜,7500左右。因為之前就是一個縣城,都是本地人在買。
清苑區均在在11000左右,和滿城區相似,原來就是一個縣城,中心區貴一些,邊緣便宜點。不多分析。
徐水區均價在10000左右。
這個區有些特殊,看地圖會發現,徐水區和雄安新區無縫接壤。在保定和雄安中間,徐水區的未來就有些不確定。
如果根據雄安的發展方向,未來2000平方公裡的規劃,很有可能被包進去一部分或者更多。未來徐水區的價值很有可能超過其他區。
另外還有保定打造的保定高新技術產業園開發區,國家級的新區。在保定的北二環附近,屬於保定規劃最好,發展也是最成熟的開發區。
那保定房子還有沒有投資的價值?未來發展是什麼趨勢?
4
一線的霧霾、二線的房價、三線的生活成本、四線的收入。
霧霾就不說了,常年名列前茅。保定實施了11年的低碳城市戰略,然後成了汙染最嚴重的的城市,不是之一,是第一。(石家莊和唐山表示不服)
目前的房價,處於二線三線之間。但本地普通百姓的收入完全不足以支撐房價,即使保定的限購限價政策管的非常嚴,但價格已經漲上來了
所以,保定房價未來的接盤者,主要還是要靠外地投資和北京上班回保定置業的人群。
那保定的價值和機會在哪?
靠保定自己,估計是沒什麼希望。保定每年靠各種工廠帶動的那點GDP,能養活自己的一千多萬人就不錯了。
你問為什麼不搞高新產業?留不住人才啊,保定工資低到令人髮指,每個月4000都算是高工資了,同樣的工資,去大城市最起碼還可以增加自己的見識和眼界,提升綜合素質能力。
另外,也沒大的創業環境,大早上買油條一個個優哉遊哉,都不著急上班,下班倒是挺積極。
那保定沒有價值?也不是,保定地理位置絕佳,在河北中心地帶,發展哪個城市都繞不過保定,要搞京津冀一體化,一定要把保定先發展起來,再輻射周邊。
△保定在河北省的位置
文章開頭我講過,保定和北京天津的關係,就像一個三角形,去北京和天津都很方便。而京津冀一體化,給保定帶來的直接利好,不只是房價漲了。
△保定去往各地的距離
南距石家莊120公裡,北距北京140公裡,東距天津150公裡,北方最重要的三個城市中間。
在2014年,習主席開始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並正式通過實施。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
緊接著,15年保定由3個區擴展到5個區,版圖幾乎大了10倍,人口翻了1倍,將近300萬。接近地鐵申請城市的標準線,並已經研究申請。
然後15年12月,津保鐵路經過百年後,也正式通車,從原來2個半小時變成1小時進津。京石客運專線從保定到北京半個多小時。這兩條保證了保定1小時經濟圈的範圍。
提出大保定的概念,開始建設西二環,朝陽大街南延,復興路東延,北三環東延,瑞祥大街北延等工程,並卓有成效。
大規模的市區基建工程開工,除了帶動了市政規劃相關配套的完善,同時還引發了房地產業的火爆。
在16和17年房價飛速上漲的背景下,保定原有的商品房數量庫存迅速清空,加之京津冀一體化限制新地塊供應,土地價格上漲和限價等因素導致短期內嚴重稀缺。
分析下2017-2018年保定的土地數據情況。
2017年度,保定市商品房開發投資、施工面積、待售面積均大幅下降,全市房地產去庫存效果明顯。
2017年主城區全年掛牌地塊成交28宗,以商用和居住為主。商用地塊佔37%,居住地塊佔36%。土地成交面積相對2016年減少18%,但是成交總額上漲65%。
土地面積供應減少,但價格更高。主要原因是17年的房地產市場火爆,房價上漲地價自然也會上漲。
與2016年相比,2017年主城區出讓的居住面積相比2016年下降35%,但商服面積大幅增加92%。因為居住地塊奇缺,未來入市的產品,可預見到會有大量的商業、公寓、辦公等項目推出。
因2017年政策加碼,5月保定主城區出臺土拍新規「雙限雙競+十年限售」,史上最嚴調控。雙限雙競即在限套型、限房價的基礎上競地價、競房價。
2017-030地塊是2017年保定主城區唯一成功出讓的「雙限雙競」地塊,同時其十年限售期也是目前全國對住宅限售時間最長的。限價上限1.3萬,下限是1萬。
最終該地塊以16.6億的價格被隆基泰和競得,價格上限是10000元。價格上限被鎖死,未來該地塊如何入市是個問號,預計可以在精裝修3000/㎡左右的方式加價,可預見的目前是1.3萬左右。
整體看,2017年主城區的商用土地供應多,而出讓價格比居住地塊還要高。居住用地雖然看起來不少,但除了1個地塊是淨地塊,其他都是在建的項目補證,並非新地塊,17年居住供應量實際上非常少。
而限價房的出現,也會對其他商品房的價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可以起到穩定近期房價的作用。
2018年保定主城區的新地塊規劃約11828畝,住宅3725畝,商用786畝。
與17年比,總量增加40%,住宅增加54%,商用減少13%。因為17年的住宅供應不多,在18年規劃中,增加了住宅的供應量,也是近6年來最多的一次。
而目前住宅土地拍賣中淨地限價為1100萬元/畝,折合樓面價5500元/平米,根據大部分樓盤的實際售價,樓面價格X2左右,也就是11000/平米左右才有盈利,或者犧牲某些建築成本,這是另一個問題。(地段和是否精裝會導致上浮或下降)
△價格參考的公式
總結一下,從土地數據得出一些結論。雖然保定的政策嚴格,但是就實際情況來說,保定並不是全面打壓,而是針對個別地塊,主城區依舊有2萬左右的樓盤。
而18年的推出的地塊中,限價地塊只佔總量的0.6%,原因可想而知。
18年的居住地塊供應大量增加,究其原因,在今年3月份的新建商品住宅的全國城市庫存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全國近百城中,有75個同比庫存下滑,而保定的庫存同比下滑45%,與廊坊的49%和杭州48%接近。
意味著近幾年京津冀一體化的政策導致住宅土地供應持續減少,但政策和利好不斷,銷量並不少,直接的結果就是可售房源庫存量大幅下降,去化周期縮短到10個月。
這意味著漲價的紅燈亮起,4月20號以後的環京樓市的突然火爆說明了這一點。保定,同樣也在醞釀一場風暴。
接下來再說說雄安可以給保定帶來的影響。
從保定的轄區內,把三個縣城單獨拿出來做特區,除了打造新樣板城市之外,也是想拉一把保定這個窮了多年的老城。
雄安新區的定位和重要性我們清楚,發展起來也成為必然。那給保定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1、產業外溢。雄安是高新產業的創新研究,不從事基礎生產。那研究成果轉化的任務,需要建立產業園。處於各種原因,肯定就近考慮,保定佔有地理優勢。
2、資本外溢。雄安會吸引到天量的資本投入,而保定就在雄安周邊,提前布局是一定的,這也是保定目前對土地控制這麼嚴的原因。
3、人才外溢。雄安的利好政策一定會吸引到大量的人才,而目前的政策可以看到,去房地產化。對於就近居住的需求,會給保定帶來一批高質量的剛需。
4、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雄安定位低碳城市,距離最近的保定不可能還能大量存在汙染產業,對於保定的產業升級有促進作用。
也有人會擔心雄安會不會對保定產生類似北京的虹吸效應。
這個可能過慮了。通俗的講:
第一,沒什麼可吸的資金了,保定本來就沒什麼錢。
第二,沒什麼可吸的人才,保定的畢業生大部分都不會留在保定。
第三,保定和雄安更像是天津和濱海的關係,同城雙核發展,互相幫助,而不是北京和環京的關係,這一點很重要,有邊界和無邊界區別很大。
綜上所述,從政策利好和城市規劃發展以及土地供應數據等各方面綜合分析,長期看好保定。房價方面,保定通過限地價限房價等方式,已經暫時控制在合理價位上,如果是剛需,建議不要觀望了。
5
保定文化底蘊很深,歷史悠久。政治原因也好,歷史原因也罷,總之過去的一個標準二線城市底子,生生的變成現在的一個四線城市。現在終於等到它的機會。
北方需要崛起,京津冀需要崛起,保定就一定會跟著崛起,一榮俱榮。希望大保定乘勢而起,抓住這一波機遇,重回北方第一梯隊,讓二線城市,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