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3月28日報導竹椅、矮桌、蓋碗茶……今日早上8點,隨著老虎灶上的茶壺滋滋作響,歇業了近兩個月的人民公園鶴鳴茶社重新開門營業。一開門,二十來位早早等候在此的老茶客便紛紛尋找位置坐下,沏上一杯愛喝的茶水,他們再次開啟了這種久違的愜意生活方式。
3月25日,四川發布公告,終止「疫情期間,暫停麻將館、茶室、網吧等有交叉傳染風險的經營場所開業」及「暫停組織群體性聚餐活動」的規定。自疫情後便歸於沉寂的茶室,連帶著滾滾人間煙火氣,如今再次回到人們視野。
歇業近兩個月
鶴鳴茶社再次營業
鶴鳴茶社是成都最老的傳統茶館之一,歷史悠久的老房子和亭臺特別有味道。來這裡喝蓋碗茶,擺龍門陣,是很多老成都人周末休閒最為愜意的一種生活方式。用一句四川話概括,那就是「巴適得很!」
為了安全迎客,對於茶社的消毒防護工作,茶社負責人祝元清一點不敢馬虎,從前天開始,他和員工們便開始了對茶社的場地、茶具、桌椅等設施設備進行衛生打掃、消毒防護等籌備工作。「疫情傳播風險雖然有所降低,但我們還是要重視。」
祝元清告訴記者,為了控制人流量,鶴鳴茶社目前只開放一半,桌子與桌子間的距離也有所加大,而且場所每天會進行三次消毒。此外,茶社裡還設置了廢棄口罩回收桶,同時還給顧客配備了醫用消毒液等防疫物資。而進場的每個茶友則都需要戴口罩、測體溫。「原則上,每桌只能座三個人。」
「開門了!快點來!」鶴鳴茶社的常客老李最近天天過來詢問恢復營業時間,今天早上鶴鳴茶社剛一開門他便緊跟腳步坐了下來。點了一杯愛喝的蒙頂山甘露,把座椅挪到舒服的位置,老李慢悠悠拿起手機,撥通了老友電話:「我昨天晚上喊你早點來,你咋那麼摸索(註:四川話,有拖拖拉拉之意)的呢!」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約上三五好友來人民公園喝茶,擺龍門陣,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段時間在家已經憋得不行了!」
喝茶聊天掏耳朵
老茶客的愜意生活回來了
「叮叮叮叮」……一邊喝茶,再享受一次掏耳朵,這是老成都最傳統的悠閒方式。
「終於開門了!」在家待了近兩個月的時間,79歲的蔣大爺今天早早便坐進了茶社。剛坐下不久,他便叫來一位掏耳朵師傅,點了一個最貴的服務項目,採耳、洗耳、按摩……一套服務下來,蔣大爺舒服得連連叫好。「一兩個月沒有掏耳朵了,舒服!」蔣大爺是鶴鳴茶社的常客,退休以後幾乎天天來喝茶,一個月掏一次耳朵已經成為了他喝茶的必備項目。他也成為了鶴鳴茶社恢復營業後首個享受掏耳朵服務的茶客。
在鶴鳴茶社掏耳朵的師傅有10多個,因為項目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有幾十塊的也有一百多塊的。他們穿梭在茶客中間,輕輕一捻手中鐵鉗,會發出「叮」一聲清脆的響聲,這便算是和人打招呼。為蔣大爺服務的李永奉師傅,在鶴鳴茶社從事掏耳朵服務已經有30年左右。受疫情影響,茶社休業後,李師傅便只能待在家中。看著越來越多的茶客走進來,李師傅臉上慢慢露出了笑容。「早就盼望著茶社開業,這樣就又有事情可做。」
「他掏的好!」在廖大爺眼中,李永奉師傅手藝了得,他會經常找李永奉掏耳朵。一來二去,他倆也成為了老熟人。快兩個月沒見,掏完耳朵,兩人坐下來擺起了龍門陣……
熟悉的鶴鳴茶社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