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9日,臺北國父紀念館。
張學友憑藉《想和你去吹吹風》摘得第九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掌聲雷動。
但媒體的焦點卻落在一匹黑馬身上。
這匹黑馬的首張專輯就入圍了最佳流行音樂唱片、最佳作曲人、最佳國語男歌手等五項大獎,
最終捧回了最佳新人和最佳唱片製作人的獎盃。
這匹黑馬就是陶喆,那年他剛滿29歲。
陶喆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是臺灣著名西洋樂歌手,母親是京劇名伶。
最開始,陶喆沒想過要做音樂,他的夢想是當個電影人。
但在父母的薰陶下,音樂成為他生活中的必需品,經常抱著吉他自彈自唱。
1993年的一個下午,在樂器店打工的陶喆偶然結識了臺灣音樂製作人王治平。
聽過陶喆錄製的 Demo 後,王治平意識到自己發現了一個天才:
竟然能用中文把 R&B 唱得那麼自然!
在王治平的極力勸說和邀請下,陶喆回到臺灣從事音樂製作。
整個臺灣都沒想到,這個海外長大的年輕人,將在臺灣樂壇掀起多大的風暴。
1978年,美國和臺灣「斷交」,整個臺灣一片哀嚎。
還在上學的侯德健怎麼也想不明白,海峽兩岸間的兄弟之爭為什麼要仰仗外國勢力?
憤怒之餘,他寫下了一首歌,歌名叫《龍的傳人》。
在臺灣歌手李建復的演繹下,《龍的傳人》很快風靡臺灣。
23年後,李建復的侄子翻唱了這首歌,並獲得第七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最受歡迎歌曲獎。
翻唱者叫王力宏。
王力宏和陶喆有著相同的生活背景:
富家子弟,長居美國,深受東西方雙重文化的影響。
19歲那年,王力宏回臺灣探親,沒想到被星探看中,步入樂壇。
新人生涯總是痛苦的,尤其是獨自一人剛剛回國,連國語都還說不利索的王力宏。
在唱片公司的眼中,新人是不配有話語權的。
6歲就開始練小提琴又怎樣?13歲就自己寫歌又如何?一切行動必須聽指揮。
但渴望創作,渴望自由的王力宏,實在無法忍受「小張學友」的人設定位,
更無法忍受只能唱別人寫的歌。
1998年,王力宏離開福茂唱片,轉投索尼。
而此時的臺灣樂壇,颳起了一陣 R&B 風。
源頭,正是陶喆的首張同名專輯《David Tao》。
陶喆回到臺灣後,先幫 L.A.BOYZ 寫了不少 R&B 曲風的歌。
L.A.BOYZ 成為臺灣首支唱華語 R&B 和 HIP-HOP 的組合。
1997年,L.A.BOYZ 解散。
3年後,主唱黃立行復出,出了唱片,拍了電影,和徐靜蕾談起了戀愛。
又3年後,團長黃立成復出,創建了嘻哈組合麻吉 (Machi)。
後來,陶喆還幫楊採妮、陳淑樺、孫耀威等許多明星都寫過歌,但他總覺得差點什麼。
1997年,陶喆加盟俠客唱片,從幕後走到臺前。
12月6日,《David Tao》發布。
那個年代的臺灣樂壇,齊秦、李宗盛餘溫尚在;
任賢齊、張信哲、張惠妹如日中天;
動力火車還是剛出道的新人;
脫離優客李林的林志炫剛加入了新公司;
無印良品才發布了國語專輯《掌心》。
曲風固化的流行樂早已滿足不了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
當陶喆帶著「美國感」十足的《David Tao》出現時,整個樂壇沸騰了。
如果說《飛機場的10.30》《沙灘》《流沙》……等純美式 R&B 是以新奇的曲風和節奏取勝,
那改編自閩南語民歌《望春風》,則喚醒了華語樂壇的創造力。
Acapella,源自15~16世紀教堂音樂的無伴奏合唱,
創造性的被陶喆加入到民歌中,
再加上 R&B 元素,
原本中國味十足的民歌忽然洋派了起來,卻又顯得自然順暢。
原來東西方文化,是可以兼容並包的。
《David Tao》大獲成功。
當王力宏聽完從李宗盛手中接過的《David Tao》時,他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
1998年,王力宏帶著親手打造的專輯《公轉自轉》回歸。
自己填詞譜曲,自己編曲配唱。
西方音樂學院派出身的王力宏野心勃勃,
不但加入了 R&B ,還融合了爵士、搖滾等音樂元素,
讓曲風更加豐富多變。
《公轉自轉》發布首周就大賣超10萬張。
專輯裡那首《愛你等於愛自己》,成就了王力宏,也成就了娃哈哈純淨水。
1999年,23歲的王力宏成為臺灣金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歌王。
一戰封神。
同年,銷聲匿跡兩年的陶喆帶著第二張專輯《I'm OK》回歸。
「譁啦啦啦啦啦天在下雨,譁啦啦啦啦啦雲在哭泣。」
全國大街小巷都在《找自己》。
這張專輯讓陶喆登上了臺灣地區專輯銷量榜首的寶座。
就連張學友的《走過1999》也黯然失色。
1997年,臺灣選秀節目《超級新人王》邀請陶喆擔任評委,吳宗憲擔任主持。
有個高中生對自己的唱功不自信,
就把寫的歌交給朋友演唱,自己在一旁伴奏。
然而,朋友完全無法理解獨特的曲調和複雜的歌譜,
演唱和伴奏根本不能融合,得分相當低。
幾年後,當年的高中生殺入華語樂壇,掀起滔天巨浪。
這個高中生叫周杰倫。
雖然現場表現不怎麼樣,但鋼琴架上複雜的樂譜吸引了吳宗憲。
吳宗憲很看好周杰倫,將他籤約到旗下,讓他先專注作曲,歷練一段時間後再發片。
在這裡,周杰倫結識了只有高職文憑的方文山。
一個作曲,一個寫詞,雙劍合璧。
在吳宗憲的閩南語專輯《吳宗憲的臺語歌》裡,有首歌叫《三暝三日》,
就是周杰倫的第一首創作歌曲。
可是周杰倫天馬行空的想像,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沒人能理解他寫的是什麼。
為劉德華寫的《眼淚知道》,被退回;
為張惠妹寫的《雙節棍》《忍者》被退回。
直到1999年,臺語歌天后江蕙收錄了周杰倫和方文山創作的《落雨聲》。
這是他們賣出的第一首作品。
接著,不斷挑戰新曲風的王力宏發來了邀約,
《打開愛》被收錄進專輯《不可能錯過你》。
當周杰倫問吳宗憲,他什麼時候可以發唱片時,
吳宗憲說,當你寫出10首,10首不被退回的歌,就能發。
周杰倫抱著方便麵睡到錄音室,瘋狂寫歌,留下月寫50首歌的傳說。
另一位老闆楊峻榮的出現,打亂了這個計劃。
當他偶然間聽到《可愛女人》的 Demo 後,疑惑地問吳宗憲:
這樣的人,你放了一年多?
在楊俊榮的支持下,周杰倫從別人退回的作品中挑出10首,組成了自己的首張大碟 —— 《Jay》。
一代人的青春開始了。
如果說《Jay》是周杰倫的試水之作,
那麼《範特西》就是周杰倫才華全面爆發的神作。
從3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到1943年的上海弄堂;
從西方魔幻吸血鬼,到東方幕府忍者。
在HipHop、Rock、R&B、和中國風的迷幻色彩中,
一場穿越數千年的時光之旅驚豔了眾人。
也許,這就是 Fantasy (幻想)的意義吧。
2002年,《範特西》入圍金曲獎10項大獎獲獎5座,風光無限。
正當華語樂壇沉浸在《範特西》的輝煌中時,
王力宏帶著《唯一》,陶喆帶著《黑色柳丁》回歸。
什麼?《唯一》和《忍者》不是一個檔次的?
中國音樂學院通俗唱法男生十級曲目了解一下?
而《黑色柳丁》的憤怒,《Dear God》的悲涼,《Melody》的深情,
成為陶喆的巔峰之作。
華語樂壇沉醉在三巨頭的龍爭虎鬥之中。
直到2004年,臺北國父紀念館。
周杰倫帶著《葉惠美》,王力宏帶著《不可思議》,
陶喆帶著《Ultrasound樂之路》徵戰金曲獎。
風頭卻被一個22歲的新人搶奪一空。
他是當年的新人王,他叫林俊傑。
林俊傑出生於新加坡音樂世家,
原本想當一個畫家,但接觸到流行音樂後,
創作靈感一發而不可收拾。
為吳克群寫了《Where Did You Go》,
為張惠妹寫了《記得》,
為師兄阿杜寫了《一個人住》和《放手》。
2003年SARS期間,《就是我》巡迴國內26個城市,
許多人的歌單上,添加了一個清涼的聲音。
林俊傑的出現,似乎為華語樂壇添加了一把催化劑。
2004年6月,林俊傑帶著《第二天堂》回歸。
《江南》的悱惻纏綿尚在人間流連,
周杰倫《七裡香》的詩意乘風而來;
當我們還沉浸在《止戰之殤》的傷感中時,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立刻溫暖了心房。
然而,2004年的爆發卻只是諸神之戰的序幕。
2005年1月,陶喆發行《太平盛世》。
《Susan說》開創了 R&B + 京劇 的創作流派,
《愛我還是他》成為 KTV 常駐曲目。
2005年4月,林俊傑發布《編號89757》。
《編號89757》 + 《木乃伊》+ 《一千年以後》,
一段穿越千年的愛情令人唏噓……
2005年11月,周杰倫發行《11月的蕭邦》。
《夜曲》的復古,《發如雪》的中國味,
首首主打,再次證明了周杰倫的實力。
2005年12月,王力宏發行《蓋世英雄》。
《在梅邊》《花田錯》《蓋世英雄》……
崑曲、京劇、R&B、RAP的融合,
讓 「 Chinked-out 」,華人嘻哈風再掀熱潮。
四人四張專輯,跨越一整年,
霸佔了各大音樂盛典,
也霸佔了樂迷的心田。
有人說,我的耳朵懷孕了一整年。
一轉眼,15年過去了。
15年間,出現過太多的「神曲」。
從《香水有毒》到《學貓叫》,
從《一萬個理由》到《驚雷》,
「神曲」,漸漸淪為口水歌的代名詞。
好不容易等到寫出了《老街》《年少有為》的李榮浩,
卻沉迷惜字如金,弄出了《貝貝》和《要我怎麼辦》。
我們只能再次回首15年前那硝煙瀰漫的戰場,
試圖找回那逝去的熱血和激情。
這是音樂人最好的年代。
我們不用再拘泥於某個獎項某個盛典,
多樣化的渠道不會埋沒有實力的新人,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這也是音樂人最壞的年代。
藝人逐漸步入流量的深淵。
有的人明明什麼作品都沒有,
卻也能收穫粉絲無數,仿佛號令天下的君王;
有的人一葉障目,
以為喊麥就是最高級的表達。
「諸神已退散,鬼在狂歡。」
陶王周林,再也無法回到曾經的輝煌,
就像我們逝去的青春,再也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