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總4月4日突發通告,原定4月7日發行《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郵票,發行時間進行調整,具體時間另行通告。
從公告來看,特11郵票不是取消發行,而是調整發行日期。會不會像2017年6月25日,原本發行的錦鯉郵票一樣沒有下文呢,作為普通百姓來說,我們不得而知。但從3月30日郵總公布發行特11郵票那天起,公告不披露郵票圖案就覺的裡面還有各種不確定性。媒體並且有下列傳聞:

1,郵票沒使用世衛組織對新冠病毒的標準名稱COVID-19,郵票中沒有一處有標註,那怕是用小小的英文加以說明也沒有,與2003年特4非典郵票相比主題含混不清。
2,郵票使用了武漢「黃鶴樓」背景圖案,極易使人聯想起病毒來自武漢,給國內外敵對勢力所謂」武漢病毒」提供口實。
3,因為是連票,把象徵眾志成城的紅色「眾」字印在了中間,如果一分為二,完全失去了實際意義。
4,特11因臨時增加發行,發行方式如何制定?估計是其中一個原因,按預訂戶還是抽籤,或者憑身份證領取?如果敞開供應,肯定僧多粥少,還是走公司賣大戶,大戶坑散戶的老路,市場必暴炒。真正的集郵愛好者,只能花冤枉錢去市場高價購買。

當然以上都是坊間傳聞,不具備權威性,郵票雖小,但它是國家一枚名片,每個小環節都是大問題,尤其是主題方面不能有半點險失,否則,就會成人把抦。文革期間的「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也是地圖漏去臺灣省的部分,導致取消發行。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100%做到完美,有爭議實屬正常,有些人認為這是過度解讀,別有用心,郵票設計沒有問題。然而,一枚特別發行的郵票,最起碼世衛組織病毒定論等主要因素,都未反映在票面上,就太不應該了,越南、伊朗等國同樣發行了抗擊新冠肺炎郵票,主題內容標註交代的非常清楚。當然,有爭議的郵票設計方案,就不是一套完美的郵票。郵總這種有錯必糾的態度可以肯定,以後無論設計、印刷郵票都應提到政治高度,嚴格把關,經常變更郵票發行計劃,會失去郵人的信任,本來不景氣的郵市更會雪上加霜。凡事有利就有弊,想在特11上發國難財的炒作者,又要痛失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