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話體系大盤點

2020-08-10 見證鄂州奇蹟

轉自知乎:龍城海東

在探索世界的初期,古老先民們便試圖描繪他們想像當中世界的樣貌,當想像升級為一種對於超自然神祇進行崇拜的集體行為時,早期文明便會構建出一套可以自圓其說的神話體系。

下面本文就來對人類文明古代時期的各個主要的神話體系進行一番梳理與匯總。

一,歐洲地區:

1,古希臘-古羅馬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古希臘時期巴爾幹地區所出現的神話傳說,以及羅馬人對其的傳承與改寫成果。

主要記載文獻:《荷馬史詩》、《神譜》(赫西俄德)。

相關文化背景:古希臘多神教、古羅馬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詩。


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由卡厄斯(混沌)所生的大地之母蓋亞創造了世界並生出了天空之神烏拉諾斯,之後與天空之神結合繁衍了六男神、六女神、十二泰坦巨人、三個獨眼巨人、三個百臂巨人。」

往生彼岸系統:由冥王哈迪斯掌管的冥界(塔爾塔洛斯)負責收納人的靈魂。

至高神境:眾神居住的奧林匹斯山。

主要神系:

希臘神系:

第一代神:卡厄斯(混沌)、蓋亞(大地之母)、烏拉諾斯(天空神,一代神王,曾通過強行將子嗣塞回大地蓋亞的體內的方式阻止第二代神崛起,卻最終被其子二代神王克洛諾斯推翻)、蓬託斯(海洋)、烏瑞亞(山脈)、塔爾塔羅斯(地獄冥土的創造者)、厄瑞波斯(黑暗神)、尼克斯(黑夜女神)、厄洛斯(愛欲化身之神)。

第二代神:
以克洛諾斯(二代神王,曾吞噬其子嗣,最終被其子宙斯推翻)為首的一眾神明。

第三代神:
宙斯(第三代眾神之王,推翻了二代神王,領悟到前代神王被推翻的原因在於沒有用心繁衍後積極進行繁衍職責)、赫拉(天后)、赫斯提亞(爐火女神)、波塞冬(海神)、德墨忒爾(豐收女神)、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羅(光明之神)、阿爾忒彌斯(狩獵女神)、阿瑞斯(戰神)、阿佛洛狄忒(愛情女神)、赫菲斯託斯(火神)、赫爾墨斯(神使, 某些版本裡狄俄倪索斯會取代赫斯提亞的位置)、狄俄倪索斯(酒神)、哈迪斯(冥王)、珀耳塞福涅(冥後)。

羅馬神系:
朱庇特(對應宙斯) 、朱諾(對應赫拉)、 密涅瓦(對應雅典娜)、雅努斯(門神)、墨丘利(對應赫耳墨斯)、涅普頓(對應波塞冬)、阿波羅(希臘名與羅馬名相同)、普魯託(對應哈迪斯)、維納斯(對應阿佛洛狄忒)、 馬爾斯(對應阿瑞斯)、黛安娜 (對應阿爾忒彌斯)、 米諾娃(對應雅典娜)、 賽爾斯 (對應狄蜜特)、伏爾肯 (對應赫斐斯託斯)。

被神化的羅馬城奠基人:羅慕路斯與雷穆斯兄弟(常見的傳說版本將二人視為戰神與女祭祀雷亞之子,曾在出生後遭到篡奪其外祖父努米特王位的外祖父弟弟阿穆利烏斯的追殺,被聖母狼哺育長大,後來殺死了仇人阿穆利烏斯,之後建立了羅馬城,後來因為爭執事件,弟弟雷穆斯被哥哥殺死,羅慕路斯在成為了羅馬王政時代的第一位國王后,還將薩賓人併入了羅馬統治之中,在其死後被羅馬人提升為了羅馬的一位守護神奎裡努斯)。

2,凱爾特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凱爾特人所創造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阿爾斯特傳說》(包括《奪牛徵戰記》等篇目,記載了達努神族、庫丘林、費奧納英雄等故事)、以拉丁文形式保留下的愛爾蘭人手稿、古愛爾蘭航海家梅頓爾冒險傳說、《馬比諾吉昂》、《不列顛王紀》(亞瑟王傳說)。

相關文化背景:凱爾特人居住地區所流行的德魯伊教與自然崇拜。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詩。

型月世界裡的庫丘林形象

凱爾特神話世界觀:

往生彼岸系統:充滿精靈的彼世之地,是靈魂轉世時的棲息地(現世的靈魂距離彼世僅一步之遙,「吟遊詩人」可以在兩者之間隨意穿梭)。

主要神系:

古凱爾特神:馬特瑞斯(三位一體的植物神與地母神)、科爾努諾斯(狩獵神、多產神、萬獸之王、國家神及冥神,在古代不列顛地區受人崇拜)、蘇克魯斯(酒神、農業之神、森林之神)、塔拉尼斯(雷神)
愛爾蘭神:摩莉甘(古代凱爾特-愛爾蘭三位一體的女戰神,她的集合體被稱為「摩莉甘」)、芭德布(是愛爾蘭的女戰神,別名「黑烏鴉」、「冠鴉」,外形是只黑鳥,戰鬥時用尖銳叫聲喚起戰士們的亢奮狀態。愛爾蘭人稱戰場為「芭德布之地」)、梅德布(愛爾蘭的大地女神及多產神)、魯格(太陽神,達努神族的領袖)、努亞達(戰神,達努神族的前領袖)。

威爾斯神:裡安農(威爾斯的牝馬神,也相當於羅馬高盧地區的艾波娜)
高盧神:尼米多娜(高盧女戰神)、艾波娜(高盧的馬神、騎士守護神和多產神)。

3,北歐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公元1世紀到公元2世紀左右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所出現的神話體系,即維京人的主要信仰。

主要記載文獻:冰島史詩《埃達》、《薩迦》。

相關文化背景:北歐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北歐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諸神(巨型母牛歐德補拉的舔舐使得「霧之國」尼福爾海姆的冰中誕生了包括奧丁在內的早期諸神)擊殺了冰霜巨人尤彌爾(巨人族祖先)後以其身體布置了天地。

往生彼岸系統:瓦爾哈拉英靈殿(為神王奧丁收納勇士靈魂的場所)、海姆冥界(未被收納的靈魂所到達的亡者國度)。

至高神境:諸神居住的阿斯加德神國。

特殊世界觀信仰:由世界之樹所支撐的三層九大國度。

未來觀:諸神黃昏末世預言(當巨龍尼德霍格咬斷世界樹根基之後便會發生諸神黃昏事件)。

主要神系:

奧丁(眾神之王、北歐主神)、弗麗嘉(愛神、掌管婚姻與家庭之神、奧丁之妻)、索爾(雷神,常見說法認為其是奧丁之子)、西芙(土地與收穫之神、力量神託爾之妻)、弗雷(豐饒與和平之神)、洛基(火神,常見的說法認為其是奧丁的兄弟)、提爾(戰神、巨人希米兒之子,被巨狼芬裡爾咬斷了一隻手臂)、弗蕾亞(繁育之神)、海姆達爾(眾神的守護神)、巴爾德爾(光明之神、奧丁之子,被祝福成為「不得被萬物殺死」的不死之身,但卻被洛基利用「未受到神令的槲寄生」害死)、霍爾德爾(黑暗之神)、布吉拉(奧丁的兒子,詩神)、安格爾波達(洛基的第一任妻子,產下了巨狼芬裡爾、巨蛇耶夢加得、死亡女神海拉三個子女,傳說這三個子女將在諸神黃昏之日造成毀滅)。

漫威世界裡的洛基形象

4,斯拉夫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斯拉夫人所創造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斯拉夫人的古老歌謠、公元6世紀拜佔庭學者普羅科匹厄斯的著作、《往年記事》(12世紀)。

相關文化背景:斯拉夫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斯拉夫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大地之母創造了宇宙,天空創造了諸神」(斯拉夫神話的創世傳說與其它的斯拉夫傳說一樣具有一個特徵,那就是神祇往往會成對出現)。

主要神系:

佩龍(雷電之神,同時也司戰爭和鍛鍊,象徵物為鳶尾花、馬、鷹、橡樹等,形象為一個有著銅頭的壯健男子,坐在由公羊牽拉的二輪戰車上,手持斧頭或鐵錘。斧頭拋出後可以自動飛回。在基督化時期,他被轉化為聖徒「雷電的以利亞」)、特裡格拉夫(名字意為「三張臉」,斯拉夫神話中最主要的戰神,初期他被認為是三位戰神的合稱—— 斯瓦洛格、佩龍和戴伯格,後來戴伯格的位置被斯維託維德代替。普遍形象是一位三頭神,蒙著金眼罩,或者一個長著三個山羊頭的男子。他的三個頭代表了天空、大地和冥界,蒙著眼睛表示不讓他看到人類的罪惡,因其眼睛有巨大殺傷力)、維列斯(大地、水和冥界之神。他與佩龍作對,形象為一條巨蛇,或者半人半蛇,生有牛角和長鬚。在基督化時期,他被轉化為聖徒弗拉西奧斯)、貝洛伯格(名字意為「白神」,光明與太陽之神)、切爾納伯格(名字意為「黑神」,黑暗與悲哀之神,與白神是對立的)、戴伯格(東、西、南斯拉夫民族所共同崇拜的太陽神,也可能是一個傳說的英雄人物被神化)、朱瑟伯格(溫德族傳說中的月亮之神)、謝伯格(愛情與婚姻之神)、赫爾斯(冬天的太陽神。斯拉夫人相信,赫爾斯代表虛弱和年老的太陽,他被「黑神」打敗而死去,但會在冬至這一天復活成為新的赫爾斯)、亞利洛(繁衍、植物生長、戰爭與豐收之神)、斯特利伯格(風與大氣天空之神)、珀達伽(氣候與漁獵種植之神)、斯瓦洛格(火神)、珀列維特(山林之神,通常以長鬍子男人或公山羊形象,有時會長著鹿角或巨大的生殖器,他是在森林行進者的保護神,基督化時期將其與撒旦等同)、斯瑪格爾(有可能是種子之神。傳說其為西徐亞人的先祖,形象為生翼的狗)、菲林斯(溫德族傳說中的死神)、貝爾斯特科(溫德族傳說中,森林的惡神)、馬洛維特(溫德族傳說中的惡夢之神)、西絲拉伯格(月亮女神)、西瓦(愛情、美麗、繁衍的女神,謝伯格之妻)、狄瓦娜(狩獵女神,也是處女神。出現在記錄的時間明顯晚於其他神,可能是從羅馬神話的黛安娜源自而來)、韋絲娜(青春與春天的女神)、拉達(和諧女神。出現在記錄的時間明顯晚於其他神,可能是從希臘神話的勒達源自而來的)。

5,猶太-基督神話體系:

基本介紹:

來源:猶太教(只以猶太版《舊約》部分作為信仰,即《塔納赫》)與基督教基於聖經內容所信奉的神話體系(其他以正統《聖經》作為主要信仰基礎的宗教也在此範疇之中)。

主要記載文獻:《聖經》

相關文化背景:猶太教、基督教。

定位:一神教神話。

猶太-基督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上帝創世說。

往生彼岸系統:「亡者的靈魂會因為生前的善惡不同進入天堂、地獄等不同場所(天主教中還很流行煉獄的說法)」。

至高神境:天堂。

未來觀:末日大審判。

主要神系:

至高唯一神:上帝(耶和華)
天使:以加百利為代表的一系列天使。

魔鬼:以撒旦(一般指墮天使路西法,該形象最早出現於《以賽亞書》當中,在後世的傳播當中逐漸演變為了墮落天使的形象)為代表的一系列惡魔。

《舊約》當中的主要人物:
亞當(人類祖先)、夏娃(人類祖先)、該隱(殺害了亞伯)、亞伯、諾亞(建造方舟躲避了大洪水)、亞伯蘭、撒拉、羅得、亞伯拉罕、以撒、以掃、以色列、以實瑪利、夏甲、利百加、雅各、約瑟(在埃及受到了法老的信任)、摩西(率眾出埃及) 、基甸、參孫(大力士,與非利士人同歸於盡)、路得、哈拉、哈拿、撒母耳、掃羅、大衛王、所羅門王、但以理、約拿、瑪拉基。

《新約》當中的主要人物:
耶穌(神之子,基督教救世主)、安德烈、巴多羅買、大希律王、小希律王、雅各 (耶穌的兄弟)、約瑟、猶大、拉撒路、路加、馬可、馬大、抹大拉的瑪利亞、聖母瑪利亞、馬大的妹妹瑪利亞、保羅(原名掃羅)、腓立門、提摩太、提多 (使徒)



二,非洲地區:

1,埃及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古埃及人所創建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亡靈之書(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尼文稿》)、與古埃及文明有關的考古發現。

相關文化背景:古埃及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埃及神話世界觀架構:

創世神話:「太陽神拉甦醒後喚醒了世界並創造了空氣之神舒與溼氣女神泰芙努特,舒與泰芙努特結合併生出天空之神努特與大地之神蓋布」(赫利奧波利斯地區的太陽神拉創世說);「創世神普塔命努恩創造了原初之蓮奈芙蒂斯,之後太陽神從中產生,令一種類似的說法認為原初之蓮是八元神奉普塔之命所創造的」(埃及孟菲斯地區的普塔創世說);「混沌中湧現了四對男女神明,代表原初之水的納烏奈特與努恩、 代表黑暗的考克特與庫、代表永恆的赫海特與胡、 代表空虛的阿蒙內特與阿蒙,這八位神明通過原初之丘與原初之卵創造了太陽神並創造了世界」(埃及赫爾莫波利斯地區的八元神創世說);「由阿蒙負責完成了整個宇宙的創世過程」(埃及底比斯地區的阿蒙創世說)。

往生彼岸系統:「亡魂在冥界接受阿努比斯負責的『死後心臟稱量審判』」,通過審判的死者將進入奧西裡斯之所(蘆葦原),從而獲得永生(另一說法認為亡魂將跟隨太陽神遊歷),未通過審判的死者將會被惡魔阿米特吞噬心臟並喪失永生的權力。

至高神境:蘆葦原。

特殊世界觀信仰:「扁平狀大地(蓋布)之外是無限的混沌之水(努恩),世界在瑪阿特(早於世界便已存在的某種至高的原初秩序)的支持下維持正常運轉,同時瑪阿特也被認是太陽神的女兒,具象是埃及神話當中的一位秩序女神。」(瑪阿特之說)。

未來觀:「世界將在未來的某一刻重啟,亡者將會在那時復生」。

主要神系:

埃及九柱神:
拉(太陽神,埃及神話中的最高神,在古埃及十八王朝時期其形象與阿蒙結合在一起,變成宇宙的主宰神阿蒙·拉,除了阿蒙—拉,圓盤太陽神、聖甲蟲凱布利—拉、羊首赫努姆—拉、鷹首哈利拉提—拉、阿吞—拉等神祇形象在古埃及神話當中也都被視為是太陽神拉不同的形態化身)、休(風神,拉的兒子)、泰芙努特(雨神,拉的女兒,休的妻子,是一具有母獅之首的女神)、蓋布(大地之神,風神與雨神之子,與努特生出了奧西裡斯,賽特,伊西斯,奈芙蒂斯等神明,其代表聖獸是一隻鵝)、努特(天神,蓋布的妻子,也是休和泰夫姆特之女,通常被畫成一具有藍色皮膚的女人,身體含有星星,四肢撐在地面)、奧西裡斯(冥王,也是農業之神,死後審判的最終負責者,形象為長鬚綠膚)、伊西斯(魔法女神,也是生育之神,歐西裡斯的妻子,古埃及人認為她是宇宙間最有魔力的魔術師,因為她知曉了太陽神的秘密名字,她還曾保護過荷魯斯的兒子艾謝特,並幫助過奧西裡斯復生,且幫助他管理冥城)、賽特(乾旱之神,風暴之神,是奧西裡斯和荷魯斯最大的敵人)、奈芙蒂斯(也是死者的守護神,賽特的妻子,阿努比斯之母.蓋布和奴特最小的小孩,當塞特殺了奧西裡斯時,他背棄丈夫塞特,並協助伊西斯照顧荷魯斯)。

其他重要神明:
阿努比斯(冥界的胡狼頭神,是奧西裡斯的私生子,也是死者的守護者與死後裁判的執行者)、荷魯斯(是古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也是王權的象徵,因為他擊敗了篡奪其父奧西裡斯生前法老權位的叔叔賽特,所以也被認為是復仇之神。他是冥王奧西裡斯和伊西斯的兒子,其形象為鷹頭人身之神,以天空作為主要神格)、透特(智慧之神,長著朱鷺之頭)、孔斯(月神,據說其是太陽神的另一個兒子)、巨蛇阿佩普(每夜都會在冥界吞噬太陽神的巨蛇,但太陽神依舊會在清晨復甦)、奈斯女神(命運與編織女神,有說法認為其是比太陽神拉更為古老的神明)、努恩(世界之外的混沌之神)、喜林庫斯(形象是裹著被子的神明)、索貝克(鱷魚之神,戰鬥神賽特之子)、塔沃裡特(河馬女神,具有保護產婦的能力)、貝斯(小矮神,具有保護家庭的能力)、貝斯特(貓神,其身份與擁有獅面的哈託爾有所混淆)、塞勒凱特(蠍子女神)、雷內努特(蛇女神)、哈託爾(太陽神拉眼睛所化的女神,具有獅面與牛面的形象,是荷魯斯的妻子,與荷魯斯生下了四位守護死者內臟器官的神明,這四位神分別是伊姆塞特、哈碧、杜米特夫、克布塞努夫)、伊姆塞特(保護死者肝臟之神,被畫在了卡諾皮克罐子之上)、哈碧(保護死者肺部之神,被畫在了卡諾皮克罐子之上)、杜米特夫(保護死者胃部之神,被畫在了卡諾皮克罐子之上)、克布塞努夫(保護死者腸子之神,被畫在了卡諾皮克罐子之上)、瑪阿特(太陽神的女兒,也被認為是智慧神的妻子,掌管著古埃及神話當中世界的本原秩序,神飾為鴕鳥羽毛)。


三,西亞地區:

1,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蘇美爾、阿卡德、古巴比倫等文明所創造的一系列神話傳說,後來該神話體系成為了巴比倫宗教信仰的組成部分。

主要記載文獻:《吉爾伽美什史詩》、《埃努瑪.埃利什》。

相關文化背景:上古蘇美爾信仰、古巴比倫宗教。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詩。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甜海神阿普蘇與鹹海神提亞馬特聯合創造諸神,而後因與無法安眠又試圖消滅後代眾神,最終卻被埃阿與馬爾杜克所殺,馬爾杜克以提亞馬特的屍骸創造天地後又創造了人類」(巴比倫馬爾杜克創世說)。

「天地之子、風與大氣之神恩利爾分開天地並創造了世界」(蘇美爾恩利爾創世說)。

往生彼岸系統:「由女冥王埃蕾什基伽爾與其丈夫所掌管的陰間冥府收納逝者靈魂。」

至高神境:天國。

主要神系:

蘇美爾神系:

納姆(原初之海、「安」與「基」是其分裂時所創造的產物,納姆分裂之後化為洪荒獸「庫爾」)、安(天神)、基(地神)、恩利爾(天神與地神之子大氣與風之神,恩利爾將天地分離,從而促使世界正式形成並成為了蘇美爾神系當中的主神)、恩基(天神與地神的另一子水神,同時也擁有惡作劇之神與智慧之神的神格)、辛(也被叫做南納,神格為月亮與智慧,與妻子結合繁衍了之後第四代神)、涅爾伽(主導黑暗破壞的瘟疫與戰爭之神,後來與冥界女神結為了夫妻)、寧努爾塔(戰神)、伊什塔爾(也被叫做「印南娜」,神格為金星與愛情)、烏圖(也被叫做「沙馬什」,神格為太陽與正義)、埃蕾什基伽爾(冥界之神)、恩其姆都(農業神)、杜姆茲(牧神)。

被神化的蘇美爾時期的烏魯克國王:
吉爾伽美什(傳說中為一位半神的國王,原型疑似為烏魯克的第五位國王,本為一名暴君,神製造了神造人恩奇都並令恩奇都前去制裁,但最終二人成為了知己並共同保衛烏魯克,在恩奇都被神殺死後,吉爾伽美什遠行尋找不死之藥,但在歸來途中所帶回的不死藥卻被蛇吃掉了)。

巴比倫神系:

馬爾杜克(最初只是巴比倫城邦的守護神,在巴比倫王稱霸兩河流域後成為了眾神之首,神格為風雨)、阿淑爾(亞述地區的日輪戰神)、提亞馬特(鹹海之神,巴比倫創世之神,後被馬爾杜克等眾神擊敗)、阿普蘇(甜海之神,巴比倫創世之神,後被馬爾杜克等眾神擊敗)。

2,波斯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伊朗高原地區波斯等民族所創造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列王紀》。

相關文化背景:瑣羅亞斯德教、密特拉教、摩尼教。

定位:帶有二元論色彩的一神教神話。


波斯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創世神阿胡拉.馬茲達創世說。

往生彼岸系統:死後的靈魂經過裁判之橋,判決其前往天堂、中間地帶、地獄。

至高神境:阿胡拉所掌管的善之天堂。

未來觀:善神將會在大審判來臨時擊敗惡神。

主要神系:

阿胡拉(善神之首)、澤爾萬(原初創造神,通常將其視為善神與惡神共同的源頭創造者)、阿梅沙(自然元素的守護神)、密特拉(太陽神,源自於上古雅利安信仰,羅馬時期的歐洲也曾出現過密特拉神崇拜,佛教當中流傳的彌勒信仰也與其存在一定的關聯)、巴赫拉姆(軍神)、奈裡奧.桑伽(善神使者)、蘇魯什(負責在末日審判當中宣布復活者的使者)、拉什努(審判神)、斯勞沙(審判神)、阿里曼(惡神,即「安哥拉.曼紐」,一種說法認為其為善神的兄弟,也有說法認為其是善神的兒子)、斯彭塔.曼紐(聖靈)。

3,伊斯蘭教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伊斯蘭教徒所信仰的伊斯蘭教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古蘭經》。

相關文化背景:猶太教信仰、伊斯蘭教信仰。

定位:一神教神話。

伊斯蘭教世界觀:

創世傳說:安拉創世說。

往生彼岸系統:造物主於先天創造人的靈魂,人在中天(一生)的所做所為決定其「後天」進入伊斯蘭教天堂或伊斯蘭教火獄「哲罕南」。

至高神境:真主安拉所掌管的天國。

特殊世界觀信仰:完全由安拉所主宰的宇宙體系。

伊斯蘭教神系:

真主安拉(唯一神、至高神)。

四,南亞地區:

1,印度吠陀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雅利安人侵入至印度地區後所創造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梨俱吠陀》、《婆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達婆吠陀》。

相關文化背景:吠陀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印度吠陀神話世界觀:

往生彼岸系統:輪迴。

至高神境:天界、空界。

特殊世界觀信仰:天界—空界—地界三層世界觀。

主要神系:

天界神:蘇爾耶、娑維特麗、烏莎斯、普善、維婆斯婆特等太陽神祇。另有天空神帝奧斯、攣生兄弟神雙馬童、對偶神伐樓那和密多羅,毗溼奴、伐樓那(天界主神)。

空界神:因陀羅(空界主神、擊殺巨龍弗慄多者、疑似雅利安人領袖的神化象徵)、樓陀羅(手持雷杵,以電為箭,兇猛異常,被稱為天國的野豬,後演變成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之一的溼婆)、伐由(風神)、帕岡尼耶(雲神)、阿帕斯(水女神)、阿婆姆那婆特(水神)、摩多利首(從天界盜取火種的神)。

地界神:阿耆尼(火神,他後來演變成婆羅門教中的梵天)、蘇摩(酒神)、波哩提毗(地母)、娑羅室伐底(江河女神)。

2,印度婆羅門教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在吠陀文化基礎上出現的婆羅門教所構建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往世書系列、之前的吠陀經典、《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羅摩衍那》、《摩柯婆羅多》。

相關文化背景: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

定位:主神化的多神教神話。

印度婆羅門教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在溼婆顯形後世界的時間開始流動,梵天便執行了創世」(梵天創世神話)。

往生彼岸系統:亡魂進入由死神閻摩管轄的幽冥世界進行輪迴。

未來觀:「當世界的正法消退後,溼婆將用『毀滅之舞』毀滅世界,之後世界將在此後的虛無時空之中被重塑。」

主要神系:

三相神:梵天(初始三相神之一、創造之神、四首之神,據說誕生於毗溼奴肚臍所生的蓮花之中)、毗溼奴(三相神之一,是世界的保護神,其化身當中的大黑天最具名氣,據常見說法其為三相神中最早出現的神)、溼婆:(三相神之一、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據說誕生於宇宙之初的火林伽柱之中)。

三女神:薩拉斯瓦蒂(由梵天創造,並與梵天結合,梵天因此被反對此舉的溼婆射掉了一個頭顱,雖然有些說法認為溼婆此舉並非出於該緣故,但梵天的一個面相確實是被溼婆除去了)、拉克希米(毗溼奴之妻子,在佛教中被稱為吉祥天女,在眾神攪乳海時坐在蓮花上出現,是幸運、財富和愛的女神)、帕爾瓦蒂(原為印度教司婚姻幸福的女神薩蒂,為向對其戀人溼婆不尊的父親達剎表達不滿而投火自盡,靈魂轉世為雪山女神帕爾瓦蒂並與溼婆再度結婚,其本原是溼婆的陰性面,即宇宙女神薩克蒂)
世界守護神:因陀羅(雷電之神、天神之首,後來被佛教認為是「帝釋天」)、閻摩(死神,中國佛道神話當中閻羅形象的主要參照)、伐樓那(海洋之神)、伐由(風神)、蘇摩(酒神)、蘇利耶(太陽神)、阿耆尼(火神)、俱比羅(財富之神)。

其他重要神祇:鳩摩羅(溼婆與雪山神女帕爾瓦蒂之長子,為印度神話中戰神。生有十二臂六首,為昴星團養子,坐騎為孔雀,武器為長矛,執行了擊殺阿修羅王的使命,中國韋陀的形象來源)、伽內什(象面神,據說是溼婆與帕爾瓦蒂的第二子)、哈奴曼(風神之子、猴神)、天眾群體、印度龍蛇神(印度傳說中有龍蛇王那迦)、阿修羅族(代表人物為阿修羅王多羅伽)、迦樓羅。

3,印度佛教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佛教所創立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佛教經書。

相關文化背景:佛教。

定位:崇拜至高因果體系的多神教神話。

印度佛教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世界因眾生的業念感召產生。

往生彼岸系統:三界六道輪迴說。

至高神境:西方極樂世界。

特殊世界觀信仰:「一個小世界裡有一座須彌山,周圍有四大部洲和九山八海,須彌山下是地獄,往上及上部虛空是人間、欲界天、色界天,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合稱「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的世界為婆娑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三千世界說)。

未來觀:「所有事物都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又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意為生成、維持、崩壞、消亡,然後一次次輪迴,娑婆世界也是如此,就時間來說,過去叫莊嚴劫,現在叫賢劫,未來叫星宿劫;賢劫有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陀為迦葉佛,依次前推有過去七佛之稱,之後的佛陀為彌勒佛,大乘佛教將彌勒出世解讀為末法時代,即正法時代結束後的災變。」(佛教四劫說)。

主要神系:

三世佛(縱三世佛: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彌勒的形象有可能來源自密特拉教〕);橫三世佛: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琉璃光佛,西方阿彌陀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過去七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

大乘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是後來漢傳時的主流說法,除此之外大乘佛教還有八大菩薩、二十五菩薩的說法,大乘佛教認為每位佛有兩位等覺菩薩作為脅侍,存在西方三聖、婆娑三聖等說法)。

眾羅漢。

天龍八部眾: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與現在佛釋迦摩尼有關的人物:釋迦佛的父王淨飯王,母后摩耶夫人,出家前的三位妻子耶輸陀羅、虞閉迦、蜜裡誐惹,獨子羅睺羅(出家為羅睺羅尊者)。

天魔:以第六天魔王波旬(欲界第六天的天主)為代表的天魔群體。


五,東亞地區:

1,中國先秦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先秦時期華夏先民所創造的早期神話傳說,在經過後人傳承與改寫之後形成的一個大致脈系。

主要記載文獻:《山海經》(楚國或巴蜀人所作)、《尚書》、《淮南子》、《史記》、《竹書紀年》、《穆天子傳》(西晉出土)、《武帝內傳》(疑似漢班固或晉葛洪撰)、《楚辭》。

相關文化背景:中國先秦時期的文化信仰。

定位:多神崇拜、英雄史詩。

中國先秦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盤古開天說(最早可考證至三國時期徐整的《三五曆紀》)、伏羲與女媧創世說(今世根據對長沙楚帛書內容考證,發現先秦長江流域流傳過一種伏羲與女媧化身禹、契開天闢地的創世傳說)。

往生彼岸系統:「泰山嵩裡」(先秦已經出現了亡者魂靈歸於泰山的思想認知,認為東嶽主神掌管生死,是後世的「陰曹地府說」的雛形。)
至高神境:「蓬萊三仙島」(東周以來的仙話傳說,即蓬萊神系當中的神話設定)、「崑崙瑤池」。

主要神系:

「炎黃史詩與虞夏英雄史詩」神系:伏羲(太昊)、女媧、燧人、祝融、共工、顓頊、帝俊、神農、黃帝(軒轅)、刑天、堯、舜、禹等。

「西王母傳說」神系:西王母。

「蓬萊仙話傳說」神系(春秋戰國後期流傳的一些仙話傳說):蓬萊仙人群體。

「南方楚地九歌」神系:主要神話人物:東皇太一(中國神話當中第一個人格化的天帝形象)、少司命、大司命、山鬼。

非人格化形式的至高神:昊天上帝(漢代的儒家文學將《詩經》當中出現的「皇天」、「上帝」等概念歸納為了「昊天上帝」這個較為統一的稱呼,即秦漢神話當中非人格化的至高主宰,之後成為了中國國祀系統當中的主要崇拜對象,漢儒在昊天上帝的基礎上還提出了六天帝之說,即昊天上帝與五方天帝所構成非人格化的天帝崇拜體系)、后土(先秦時期非人格化的土地之神,也是古代國祀體系當中的重要內容,被道教塑造為了六御之一的承天效法土皇地祇,也被後世稱為后土娘娘)。

2,中國佛道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佛教傳入與道教產生後形成的中國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道教典籍與漢傳佛教典籍、中國古代後期的民間傳說。

相關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漢傳佛教、道教。

定位:多宗教並存所構成的神話體系。

中國佛道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道教與本土化的佛教也較為推崇盤古創世傳說,佛教試圖通過『第一因』等宗教理論進行解釋,道教則試圖將盤古的形象與道教元始天尊的形象進行結合。」(中國古代後期的盤古開天地說)。

往生彼岸系統:「漢代佛教傳入後,受其影響,在道教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系統的地獄體系,即十八層地獄與地府系統,在道教傳說中地府有酆都所轄,東嶽大帝主掌幽冥黃泉,而酆都大帝則主掌酆都地府。在中國古代的中後期的地獄觀念當中佛道神祇往往共同掌控著幽冥世界,佛教地藏王菩薩又被稱為幽冥教主,在佛教六道輪迴說的影響力在中國古代得以鞏固後,地藏王菩薩成為了中國古代影響力最大的幽冥神祇。」(佛道幽冥世界觀)。

至高神境:道教七十二福地(修仙名山)、道教三十六重天體系、西方極樂世界。

特殊世界觀信仰:佛教三千世界說。

主要神系:

道教神系:
三清神階:元始天尊(也有人將其視為盤古的道教化產物)、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通常將其視為老子的神化)、靈寶天尊(太上道君)
五方五老與六御天帝神階:早期道教的五方尊神,玉皇大帝、勾陳天皇大帝等主要天帝天帝。

金母木公神階:西王母、東王公。

三官神階:天官(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地官(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水官(解厄水官,洞陰大帝)。

星宿神階:真武大帝、二十八星宿、北鬥星宿等。

山嶽與雷部神階:雷部諸神、東嶽大帝、碧霞元君等諸神。

天將與星君神階:馬趙溫關四大元帥、四大天王、各路星君與天將等神祇。

酆都與地方保護神神階:酆都大帝、五方鬼帝、各地方的城隍與土地等神祇。

地府閻羅神階:十殿閻羅、地府下轄神祇。

各方人間神:行業守護神、未被宗教賦予更高神格的傳說得道人物、後天成仙者。

佛教神系:
三世佛神階:橫三世佛(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豎三世佛(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菩薩神階:各路佛教菩薩(漢傳佛教主要流行四大菩薩)。

羅漢與金剛神階:十八羅漢、四大金剛等神祇。

婆羅門諸神神階:天龍八部等印度佛教吸收印度婆羅門神祇後所形成的神祇形象。

佛道文化下的民間神祇:
佛道之外的民間宗教至高神:無生老母(羅教推崇的主要信仰,與王母、女媧等形象有所混淆)。

被佛道文化承認的民間神祇:主要包括主流的行業守護神與家業守護神,比如民間武聖關羽、南方的媽祖、財神、門神、鍾馗等神祇。

演義文化所塑造的神祇:《西遊記》、《封神榜》所塑造的諸多神祇。

並不被佛道文化與官方正統承認的民間野神:以五通神為代表的一些民間野神。

傳說與演義當中的精怪:《西遊記》、《聊齋志異》等小說演義所塑造的神魔團體、民間傳說中的妖魔。


3,日本神道教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日本神道教所創立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古事記》、《日本書紀》。

相關文化背景:日本神道教、日本佛教。

定位:多神崇拜。

神道教世界觀:

創世神話:「作為第八對被孕育出的天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兄妹共同創造了日本列島並繁衍了諸多神靈。」(伊邪納岐與伊邪那美創世說)。

往生彼岸系統:黃泉冥國(伊邪那美便是日本神話當中早期的黃泉大神,之後受到日本佛教的影響,也出現了類似地獄與地府一體化的幽冥之說)。

至高神境:高天原。

主要神系:

以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為代表的初代天神(此前的數代天神也和他們一樣是成對出現的,天之御中主神是最為古老的日本神,傳說其從蘆葦中誕生)。

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第一次結合繁衍的神明:惠比壽(日本財神、日本七福神之一)、淡島。

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第二次結合繁衍的所創造神明(通常說法是這次總共繁衍了14個島嶼、77位神明):大事忍男神、石土毗古神、志那都比古神(風神)、久久能智神(木神)、大山津見神(山神)、鹿尾野比賣神(原野之神、又名野椎神)、迦具土(火神,伊邪那美在這位神明時被其燒傷,之後伊邪那美因此死亡,火神因此被伊邪納岐所殺,火神之血化為了八位神明)等神明。

伊邪那美死後所出現的神明:
八雷神(伊邪那美的屍體所生的八個雷神)
伊邪那岐逃出黃泉之國期間所創造的神明:
大神實命(是由桃子變成的驅邪、驅鬼之神,伊邪那岐用桃子驅走黃泉大軍後將桃子化為神明)。

道反神(千引石所變成的神,是堵塞黃泉比良坂的神)。

沾染在伊邪那岐身體上的黃泉汙垢所幻化的神明:八十禍津日神(主導災禍的日本神)、大禍津日神(主導災禍的日本神)。

伊邪那岐沐浴時所創造的「三貴子」神明:
天照大神(持有八尺瓊勾玉的高天原最高統領之神,是伊邪那岐清洗左眼所產生的神)、月讀大神(治理夜之國的神明,是伊邪那岐清洗右眼時所誕生的神明)、須佐之男(風暴之神,是伊邪那岐清洗鼻子時所誕生的神明,曾經斬殺了八岐大蛇,還曾大鬧過高天原)。

其他的天津神:伊斯許理度賣命(製作八尺鏡的神)、思兼神、玉祖命(製作八尺勾玉的神)、天兒屋命、布刀玉命(佔卜之神)、天手力男、天宇受賣命(舞蹈之神)、大氣津比賣神(糧食之神,因招待不周被須佐之男殺死,也有說法認為其被月讀大神所殺)、產巢御祖命(思兼神之父,傳授人類穀物和耕種)、建御雷神、下照比賣、天若日子、日子番邇邇藝命等神明(《古事記》當中有八百萬神明的說法)。

國津神(非高天原的葦中原神明):大穴牟遲神(大國主神,也叫大己貴神,具備守護國家的神格,也具有幽冥之神的神格)、大物主神(三輪山的山神,有種說法認為其為大國主神的一個靈魂,具有蛇形、水、雷三種神格)、足名椎與手名椎(大山津見神的兒子兒媳)、櫛名田比賣(足名椎之女、須佐之男的妻子)、八岐大蛇(在古事記中並不記載為神,但在後世受到了日本人祭祀與崇拜)、白兔神、蚶貝比賣(貝殼神)、蛤貝比賣(貝殼神)、久延毗古(又名案山子)、奧津比賣命(又名大戶比賣命,日本神話當中的灶神)、建御名方(大國主神之子)、猿田毗古神、石長比賣、木花之佐久夜比買(櫻花之神)、佐比持神(原鯊魚之神)、火遠理命(潮水之神)伊迦賀色許男命(制陶神)、倭建命(武尊)等神明。

後期加入神話體系的鬼神:
以玉藻前、大天狗、茨木童子為代表的日本鬼神(此類傳說多出現於日本平安時代,之後在室町時代出現了日本早期版本的《百鬼夜行繪卷》)。

凡人成神者或地方守護神:
以平將門、八幡神為代表的一系列地方神明。


4,朝鮮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朝鮮半島上有關上古國家的傳說。

主要文獻:關於朝鮮族習俗的傳說故事、《三國遺事》、《揆園史話》、《桓檀古記》(近代的朝鮮文化歸整書籍)。

相關文化背景:高麗巫教、儒家文化、佛教。

定位:古國傳說。

主要神系:

上古天帝:桓因

天帝之子:
桓雄(天帝之子,和檀君建立的古朝鮮的故事)
上古朝鮮國領袖:
檀君(朝鮮最古老的文化信仰崇拜對象)、東明聖王、金首露王、樸赫居世、昔脫解、金閼智、耽羅國三姓先民領袖。

六,美洲地區:

1,中美洲神話:

基本介紹:

來源:中美洲阿茲特克文明與瑪雅文明所信仰的神話體系,被統稱為中美洲神話(可以被細分為瑪雅神話與阿茲特克神話,兩者極為相似)。

主要記載文獻:關於中美洲文明的考古發現、《波波爾.烏》(瓜地馬拉地區的瑪雅古書)。

相關文化背景:中美洲地區的多神教。

定位:多神崇拜。

中美洲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瑪雅特佩烏與古庫馬茲創世說、「在阿茲特克神話,四個太陽紀毀滅後,眾神以海怪的屍體創世,從而建立了第五個太陽紀。」(阿茲特克神話奧梅堤奧託與其四子等諸神聯合創世說) 。

往生彼岸系統:「死神阿·普切(瑪雅神話)或米特克蘭堤庫特裡(阿茲特克神話)所管轄的死亡領域會進行一些亡魂收納活動」、「高大的吉貝樹具有引領亡魂進入天國的功能」。

特殊世界觀信仰:「二十二個世界共同構成了宇宙」(常見的說法是13個天上世界、9個地下世界)。

未來觀:「每個太陽紀結束時都會發生世界末日」。

主要神系:

瑪雅神系:
瑪雅九聯神(代表瑪雅信仰當中的九大元素):
伊特薩姆納(天神)、恰克(雨神,農業神)、尤姆·卡克斯(雲神)、伊斯塔布(戰神)、阿·普切(死神)、柯卡塔(祭神)、薩曼·埃克(北極星神、商旅引導神)、伊斯切爾(伊特薩姆納之妻,擁有急躁和友善兩張面孔,負責保護分娩婦女和新生兒的安全)、庫庫爾坎(風神,瑪雅神話後期佔有統治地位的羽蛇神)。

瑪雅四大神族:
以尤姆·卡克斯(玉米神,曾以玉米造人)、蝙蝠狩獵神為代表的玉米神族(在瑪雅後期,玉米神族被伊特薩姆納神族取代);

以眾神之王柯穆·卡門普斯、智神斯凱爾、怒神勞為代表的卡門普斯神族(繼玉米神族之後出現的第二個神族);包括鷹神、熊神、魚神在內的獸神族;將創造神、天神、玉米神都包羅在內的伊特薩姆納神族(在瑪雅神話發展到鼎盛時期出現,取代了原先的玉米神族信仰)。

阿茲特克神系:
奧梅堤奧託(雙性的創造之神)、西佩託特克(在阿茲特克神話中,是金匠的守護神、同時也代表早春的生長力,奧梅堤奧託四子之一)、特斯卡特利波卡(美洲虎神,統轄阿茲特克傳說的第一太陽。他是至上的神靈力、人類命運的操弄者,奧梅堤奧託四子之一)、魁札爾科亞特爾(羽蛇神,是阿茲特克神話中最重要的神祇的其中一位。這種具有「生有羽毛的蛇」形象的神明最早出現在奧爾梅克文明中,並普遍見於中美洲文明的神話,在阿茲特克神話中羽蛇神也是奧梅堤奧託四子之一,第二個太陽紀的統治者)、維齊洛波奇特利(是阿茲特克人的戰神,也是奧梅堤奧託四子之一,另一種說法認為其是特斯卡特利波卡的一個面相)、修洛特爾(掌管雷電與死亡之神。與日落聯繫在一起)、託納季烏(取代第四個太陽紀元中的太陽神,成為第五個紀元的太陽神)、特拉洛克(雨神,曾掌管第三個太陽紀)、米克特蘭堤庫特裡(死神,陰間的統治者)、查爾丘特裡魁(雨神的妻子,曾掌管第四個太陽紀)。


2,印加神話:

來源:南美印加文明所創立的神話體系。

主要記載文獻:關於印加遺蹟的考古研究發現成果與南美地區流傳的民間傳說。

相關文化背景:印加文明多神崇拜。

定位:多神崇拜。

印加神話世界觀:

創世神話:帕查卡馬克創世說、維拉科查創世說

往生彼岸系統:由死神蘇帕伊所管轄的死亡領域。

特殊世界觀信仰 :「印加人將宇宙分為三個時空層(帕查)分別是『烏庫·帕查』(地下的低層世界)、『卡伊·帕查』(人類所居住的世界;)、『哈南·帕查』(更高的世界)。」(三個帕查說)。

主要神系:

帕查卡馬克(太古之創世神,從海裡以魚人的形態出現,被稱作「製作大地者」。同時是預言地震之神)、維拉科查(眾神之王與創造之神,其身份與帕查庫特克疑似有所混淆)、帕查庫特克(創造之神,原型疑似是印加帝國的第九代統治者)、因蒂(是太陽神,溫暖和光明之源、人類保護者。 因蒂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神,印加皇帝以太陽神的直系後代自居)、烏爾卡瓜裡(一位珠寶等及一切地下寶藏的金屬之神)、阿普山神眾(山神,所有重要的山脈都有自己的阿普)、蘇帕伊(是死亡之神、烏庫·帕查及魔界統治者) 、羊駝神(是一位看顧動物之神)、科查瑪瑪、基利亞瑪瑪、茜(月神)。

總結:

神話從古老的部落傳說之中破土萌芽,在先民對於自然圖騰的崇拜儀式之中確立樣貌,再逐漸演變為早期文明開拓者的史詩故事,然後轉化為某種宗教對於世界本原的抽象思辨工具,當工業與科學時代來臨時,古老的神話不再能夠繼續作為理解世界的思想工具存在,之後便會退隱為一種文化標誌與精神圖騰,回歸到其原本的狀態,最終成為烙印在人類集體意識當中的古老符號。

作為人類文明最為古老的故事模板,各個文明所流傳下來的神話體系是集合了古代世界觀與古代價值觀的精神造物,其與文明的精神內核相互連接,記錄了早期文明集體意識的變遷與發展,另一方面各個神話體系之間的差異也深刻地反映出了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細微不同。

相關焦點

  • 盤點世界神話體系
    遠古時代人類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這種超越了當時自然科學知識的極限而被認為不可能產生或無法解釋的現象被稱為「超自然」,遠古人類對於「超自然」產生的敬畏及崇拜催生出了神話體系。希臘神話是西方三大神話體系之一,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也是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
  • 你需要了解的世界主要神話體系
    你知道世界上主要有哪些神話體系嗎?世界上的神話體系主要有六個,它們分別是:中國神話,印度神話,埃及神話,古希臘-羅馬神話,北歐神話(斯堪地那維亞神話)以及斯拉夫神話。只有以上六個神話體系是成系列的、較完整的,其它的神話列如凱爾特神話,瑪雅神話等都比較零散,不成體系。中國神話中國神話大家肯定很熟悉了,各種諸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的神話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關於中國神話的體系則比較有爭議。
  • 你需要了解的世界主要神話體系
    你知道世界上主要有哪些神話體系嗎?世界上的神話體系主要有六個,它們分別是:中國神話,印度神話,埃及神話,古希臘-羅馬神話,北歐神話(斯堪地那維亞神話)以及斯拉夫神話。只有以上六個神話體系是成系列的、較完整的,其它的神話列如凱爾特神話,瑪雅神話等都比較零散,不成體系。
  • 一篇文章了解世界各地六大神話體系,中國神話最複雜
    神話,是由於遠古時代的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所產生的,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千百年來,神話總是神秘的、迷人的。在世界各地,都有著各色各樣的神話不斷演化、傳承下來。而目前,在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神話體系,一共有六種。
  • 世界五大神話體系中的美神,誰才是最美的?
    在世界各大神話體系中,每個體系都有不同的分類,每位神氐都掌握了不同神力和術法。但不管任何神話體系中,都有一位最漂亮的女神,她唯一的神力就是「美」…瑤姬瑤姬是中國神話體系中的美神,為炎帝(南方天帝赤帝)之女。
  • 魔獸世界借鑑了現實中的哪些神話體系?看完你就明白了
    最明顯的就是泰坦守護者奧丁和北歐神話中的奧丁了,並且位於英靈殿副本中的芬雷爾也是借鑑了北歐神話中的巨狼芬利爾,來自諸神的黃昏,並且吞噬了奧丁。除了各種角色之外,魔獸世界中很多種族來是借鑑了北歐神話的體系,比如精靈和矮人,巨龍和巨魔等等。
  • 全世界神話體系中,為何歐洲有兩個神話體系,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當今世界上有很多神話體系,如中國神話體系、希臘神話體系、古羅馬神話體系、北歐神話體系等。這些神話大部分是在遠古時代,由古代人民口頭創造,充分展示了他們的集體想像力,反映出他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種集體智慧的展現,具有一定的哲學性和較高的藝術性。神話被創建後歷經世代流傳、完善,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 神話體系之《山海經》
    從中國開始引入神話概念開始,《山海經》這本寶書就吸引了很多人注意。不管是正規的學術研究,還是一些拿來裝那啥的,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想要的。按照世界上願意把神話體系作為史詩故事來看,《山海經》這部經典著作,其中所包含的思想,一定是參與了整個中華神話體系的,也會體現中華文明的密切關係。《山海經》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比較廣為人知的是:《山海經》分為《山經》(五臧山經)和《海經》,所以總稱山海;那麼經是什麼意思呢?
  • 詳解克蘇魯神話體系,流行世界的「章魚頭」到底是怎麼來的
    大家好,今天開始我來嘗試梳理一下克蘇魯神話體系,希望能用幾篇文章為大家完整地介紹這個誕生時間並不長的幻想中的世界。不過最愛克蘇魯神話的應該是我們的暴雪公司了,他們的兩部拳頭產品《魔獸世界》和《星際爭霸》在世界觀的設定中都有克蘇魯的影子。
  • 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淺談中國神話中的地獄王國與行政體系
    死後的世界,一直是人們所忌憚,可又有著許多想像的。在世界不同的文化體系中,對於人死後的世界都有著不同的想像。西方的天堂與地獄,佛教中的輪迴轉世,以及中國神話中的地府。其實不管各地的文化對於人死後的世界有著怎樣不同的設定,其實都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對於未知的那份好奇、迷茫,也可以說是恐懼。
  • 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淺談中國神話中的地獄王國與行政體系
    死後的世界,一直是人們所忌憚,可又有著許多想像的。在世界不同的文化體系中,對於人死後的世界都有著不同的想像。西方的天堂與地獄,佛教中的輪迴轉世,以及中國神話中的地府。我記得克蘇魯神話有一個核心就是,未知的恐懼才是最可怕的。
  • 為何希臘神話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中國神話卻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呢
    不知道喜歡閱讀神話故事的朋友是否留意過這樣的一個問題:世界上的幾個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都孕育了帶有其文化特色的神話傳說,比如說古希臘/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印伊神話等,而且這些神話傳說都有著顯著的體系性。
  • 架空神話體系,克蘇魯神話,眾多遊戲的奠基石
    」——洛夫克拉夫特,《克蘇魯的呼喚》大家好,我是雙號,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克蘇魯神話」與我們所喜愛遊戲的關係。相信很多人對某些遊戲裡的世界觀很好奇,也很好奇遊戲的製作人是如何定義遊戲裡世界。今天雙號就為大家來簡述一下,被眾多遊戲製作人所追捧的「克蘇魯神話」。
  • 秘閣書店書單: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克蘇魯神話體系經典
    「克蘇魯」是美國著名怪奇小說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創造的克蘇魯神話中的存在。他創造的「克蘇魯神話」堪稱20世紀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克蘇魯神話是一個有著科幻片一樣的腦洞,也有著災難片一樣的絕望的神話體系。
  • 世界四大神話體系中的女戰神,北歐的最花瓶、古埃及的最兇殘
    在世界不同地區和文明的神話體系中,雖然神話內涵和內容大相逕庭,但也都有一些共通的設定,在神職上來說,會有很多相似的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女神,世界很多神話體系中都有女戰神。把女性和戰神聯繫起來,似乎有點不搭,其實我們現代人對「女神」一詞,似乎有些誤解,在世界各大神話體系中,女神絕對也是「半邊天」,女戰神更是佼佼者,下面我們就看一看,世界四大神話體系中的女戰神都是誰。一、雅典娜。
  • 極具特色的北歐神話,坦然接受滅亡的神話體系!
    世界各地流傳著各自不同的神話,在諸多神話中,北歐神話有幾個極具特色的地方。北歐神話是一個多神系統,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神,精靈以及侏儒。其中世界孕育了巨人,巨人誕生出了神明。巨人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北歐神明的最大敵人,就是巨人。
  • 聖鬥士的神話體系:那些與希臘神話不同的鬥士和戰衣
    聖鬥士的神話體系是以希臘神話為主體,其他神話為佐。其資料集《大聖戰史》中,還為此設定增加了一個說明:世界上所有的神話的本源是「超神話」,所有的神話與傳說都是從超神話演化而來。這樣一來,作者車田正美,乃至之後的創作者就可以將地球上所有的神話拿來使用,不僅是希臘諸神,還是中國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印度神話、阿茲特克神話等等,都可以融入聖鬥士星矢之中,各個神話體系之下也擁有了各自的鬥士。在車田正美授權,手代木史織繪製的《冥王神話LC》中,出現了不少非希臘體系神話的鬥士和戰衣,不但延伸了原作的世界觀,也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
  • 世界各神話體系中的巨型生物,你覺得哪個最厲害?
    在世界各地的神話體系中,總有一些龐然大物令人印象深刻。在神話中都扮演著神秘而又重要的角色,不論是拯救災難還是製造災難又或者是帶著某種神旨,都使得這些生物變得更加神秘。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些世界各神話中的典型巨型生物。
  • 山海經——上古神話體系的構建
    伴隨著修仙玄幻體系小說的興起,神話體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一本格調滿滿的小說或者影片中,沒有一兩隻山海神獸鎮場,是拿不出手的。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天之四靈,以鎮四方」,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大神獸,與之對應的也有四大兇獸窮奇、檮杌、混沌、饕餮,而這些都是出自山海經中的。
  • 遊戲世界觀的探尋:架空的神話克蘇魯體系
    「克蘇魯體系」是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以美國恐怖小說作家作品為基礎創造的架空神話體系。克蘇魯體系雖然表面上是個「神話」,但其內核卻與精神分析息息相關,傳達出一種非常現代科學的理念。 體系內容 嚴格來講,洛夫克拉夫特的筆下是個無序的世界,無序,未知,恐怖,而且沒有盡頭。 但1937年他去世以後,他的好友兼作家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首次提出「克蘇魯神話」這個概念,並重構了他筆下混亂無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