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高鳳翰,山東膠縣人(今山東青島膠州市)。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揚州八怪「之一,雖然」揚州八怪「有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合計15人,後有人認為揚州八怪只是約數,而且這15人畫風類似,均可以稱為「揚州八怪」,並不是只有八個人。
關於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因為他們的畫風在當時」非主流畫風「,實際上呢,到了清代畫壇已經遠不如明代了,比宋代更是遠不及。這同滿清當時的嚴苛統治也有相當大的關係,滿清的宮廷畫家墮入一種阿諛之風,粉飾太平,比起來兩宋的畫院,也遠遠不如,兩宋的畫院雖然也有為宮廷的服務的,但是人家創作卻可以自由發揮並不限制。主流畫壇也一樣有著不太好的風氣,比起來明代畫壇相差得太遠太遠,也是一種找不到北的感覺。揚州八怪那些人就另闢藝術創作之法,所以主流畫壇貶義的稱他們為」揚州八怪「,這是貶義詞,後來逐步被大眾認可,成為一種美譽。在滿清文化藝術包括出版方面真不如明代的。所以揚州八怪不媚俗,是當時書畫界的一股清流,不過等等,我可不認為當今有些亂來的書畫人員能同」揚州八怪「相提並論,他們那純是炒作,他們可不是什麼清流而是一股濁流。
高鳳翰有何建樹?他不但有建樹還是古代勵志代表人物之一呢!
高鳳翰可不只是書法家畫家,還工詩,也是一個全才,而且其性豪邁不羈,只有這性格才能成為」揚州八怪「之一啊,揚州八怪的性格都是獨特清奇的!他的繪畫對於山水花鳥都是很擅長,能文能書能畫這也是一個活脫脫的全才啊,比如他文章方面則寫了本《南阜集》。
高鳳翰的書法:高鳳翰分為右手和左手書法兩種不同風格。
他可是身殘志堅的典範,他在創作高峰時,55歲時卻因病致右手殘疾,這對於玩書法繪畫的完全靠右手吃飯的人來說,這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啊。而且年紀這麼大,要是平常人這基本就放棄」重生「和努力了。
但是人家意志絕對是強大的一匹,要不然人家能成功?我們成功不了?這高鳳翰也一度消沉過,但是人家卻痛定思痛,改用勤練左手來寫字、繪畫,卻發現突破原來右手的瓶頸了,他自己也認為原來右手過於嚴謹,無法達到他要追求的拙樸風格,而且右手一直不能深得其法,這是不是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關鍵問題是人家左右手都能練到爐火純青,這在史上是不是也頭一家了,縱觀史上而言也確實是獨一家了。
他的右手書法是嚴謹流暢之風格,左手人家書法又有了魏晉風格和元明筆法,氣韻流動,古趣橫生。這左右手都這麼優秀,所以他被人譽為明清兩朝」以左手擅長書法的,尚無人與之媲美並列「。而且其作品也是很容易得到的。
清《畫徵錄》中評價其「善草書,圓勁飛動」,「山水不拘手法,以氣韻勝」。鄭板橋評價說:「用左手書畫更奇,」並賦詩稱讚:「西園左筆壽門書,海內交朋索向餘。短箋長札都去盡,老夫膺作也無餘。」
人家的書法心得精華則是:「不抱雲山骨,哪成金石心。自然奇節士,落墨見高襟。」這是他在《章草書》中寫出來的,意思是:書法作品的功底,要親近雲和山那樣的風骨,才能求得金石之心。何謂雲山風骨,就是像雲一樣瀟灑飄逸變化無窮,圓轉自如,像山一樣堅毅挺峻,擁抱雲和山的精髓,才能夠體味到金石之心的真諦。這不就是勵志詩嗎,這通俗解釋就是如一首歌曲唱的:」沒有人能無緣無故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所以高鳳翰的勵志故事可比一些毒心靈雞湯強多了?換作平常人估計就是直接自暴自棄,怨天怨地怨嫦娥就是不怨自己(吃瓜群眾:關嫦娥什麼事。我:這只是湊個字,莫當真莫當真),但是不得不說高鳳翰是個志向遠大之人啊,這更能說明:任何一個書畫大家都不是無緣無故成功的,精神方面,高鳳翰一生是很清貧,但是人家追求書畫的境界卻從沒有因為貧窮而放棄過。而且也是經常遠遊去學習,反觀我們當今,稍微有點挫折就懷疑人生,抱怨,放棄追求,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的。別指望一天就打通任督兩脈,天下任你逍遙,那只是武俠小說,不管你是天才還是庸才,要成功都要努力的,庸才更要付出比天才更多的努力才行。
就拿文徵明來說,天賦並不高,但是人家拼命啊,凡得書法法帖,就會拼命的習練,一遍兩遍不行,人家十遍百遍千遍,這付出的可是比我們多著去了,何況人家文徵明可是官二代,人家父親雖不是什麼高官,也是一個地級市長的級別的,而且人家的老師也是明四家的領軍人物:沈周。你還有何理由不更努力?
高鳳翰的畫作和書法作品:
高鳳翰主工花卉山水,也是很有風格, 既得宋人雄渾之神還兼元人靜逸之氣,所以說他也代表要有所成就,還是要多向前人學習,而不是動不動炒作自己」創新「、」推翻「什麼,你要先下苦功來師法前賢的,這樣才能創新和發展,不是你學了幾天就感覺自己不可一世了,那是一種笑話。
高鳳翰的畫不拘成法,再加上他在揚州也生活很久,同當時揚州八怪的其他人交往甚密,做為社會學來講,」當你進入一個圈子中,你會影響到別人,別人也會影響到人「。他們之間交往多了自然風格會互相影響,心得也會互相印證,他被被人歸於」揚州八怪「也實屬正常。書法自然也同畫一樣是一絕,並承明一代畫家之風,在畫作上進行題字,書法和畫作相得益彰。
詩作:
高鳳翰的詩成名較早,青年時代即負盛名。他的詩、書、畫、印被人稱為四絕。同時深得山東同鄉清初傑出的詩人、文學家王士禎的欣賞,並得其遺命為私淑弟子,這個可不是貶義詞,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這是王士禎沒有親授高鳳翰的一種遺憾也是一種對人才的欣賞吧?著有《南阜山人詩集》。
篆刻:
高鳳翰的篆刻以白文為主,早期以漢印為宗,後期白文筆畫豐腴,而且留紅極寬,不拘於法,妙趣橫生。其篆刻亦為世人所重,一生治印數千方,有《南阜山人印萃》收錄其印。
高鳳翰嗜硯如命,並著《硯史》,收藏漢印也很多:
註:因為篇幅限制,只上傳一些代表性的《硯史》影印本,《硯史》及其它關於硯的內容我會另外寫一系列文章,敬請期待,請諒解。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四種,再加上印章這類。古代文人都有收藏之愛好的,尤其是墨和硯及印。高鳳翰更為突出,他喜歡收藏硯,曾經收藏硯超過千數,家珍藏千餘方,大都刻有硯銘,硯銘融詩文、書法和篆刻於一體,藝術價值很高。
估計他的清貧生活也同這個收藏愛好有相當大關係,按說他當時挺出名,又以賣字畫維持生計,價格也不會太低的,但是估計就是因為:古代收藏硯和印雖然不如現代這麼貴,但收藏也不會是一筆小的開支。估計他賣的錢全用來收藏了。他還編了《漢印譜》裡面有漢印5000餘方。
正是因為有這種的收藏愛好,他方可著《硯史》這個在收藏史具有較高地位的著作。
《硯史》濃縮了高鳳翰一生藏硯、制硯、銘硯的藝術成就,開卷有高氏親自題寫的」墨鄉開國「個隸書大字,表達了作者自信和得意的心境。
書收硯165方,所拓硯圖112幅,最初用的彩墨拓印,因為拓印自然會有一定模糊,他便用筆勾勒修正,細心備至。書中設色以淺淡,色彩也以朱墨、藤黃、赭石等色為主,並鈐以朱印,古雅可愛。《硯史》在高鳳翰去世之後由宿遷王相從高鳳翰後人獲得,自然如獲至寶,便由太倉王應綬摹刻上石。
高鳳翰在書中是仿照《史記》表、書、本紀、世家、列傳的方式來編制,可謂是紀傳體的硯史類書,其認真和嗜硯愛硯的精神已融入到硯石之中。
他還用不同的書體,無論布局還是字體都是雅致至極,還對硯的材質品名和製作做了記敘,並用篆隸、行草來穿插,錯落有致,或長篇,或短句,姿態萬千,藝術價值也是非常高,書充分證明高鳳翰對於硯的研究是多麼的精深和痴迷。
我是藝術泛舟,歡迎閱讀我的文章,我秉承提供給讀者更好更優質文章原因,凡藝術類的文章必考據嚴格!爭議觀點取最多贊助或者同時列舉。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藝術泛舟將持續提供您更好更優質的文章。
高鳳翰 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