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合灌唱片的難度相當之大,放在現在,相當於要章子怡、周迅、趙薇、範冰冰同臺演出。
作者:李舒(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1932年1月11日,星期一。這天,北平天氣異常惡劣,黃沙蔽日,幾乎看不見人。浙江人鄭子褒看見這樣的天氣,不禁有些擔憂,他不知道這壞天氣會不會影響他今天的大事,這件事他已經籌劃了大半年,如果最終能夠成功,一定能夠名垂千古。
這件事,和四個人有關——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這件大事,便是四大名旦合灌唱片《五花洞》。這件事在當時的京劇界、乃至整個中國文藝界,都是一件大事。
錄製《五花洞》唱片的創想,源於七個半月前杜月笙舉辦的杜祠堂會。《五花洞》是杜祠三天堂會戲中的重頭戲,明星影片公司還專門派人拍攝。
演出大獲成功。演出之後,長城唱片公司覺得,既然觀眾們對於四大名旦演出《四五花洞》如此之狂熱,如果約請他們灌制一張唱片,銷量一定不可估量。這件事在當時看來當然是一件盛舉,也是一件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為四大名旦從來沒有合作灌制過唱片,即使是同時登臺演出,也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六人演出的《五花洞》。左起:王幼卿、筱翠花、尚小雲、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
當然,這件事的難度也相當之大,放在現在,相當於要章子怡、周迅、趙薇、範冰冰同臺演出。四大名旦雖然表面和睦相處,但互相競爭,已至白熱化。長城公司為什麼覺得自己能夠完成這一任務?創辦長城唱片公司的葉庸方默默無名,但長城公司的合資人,乃是上海灘鼎鼎有名的大亨杜月笙和張嘯林。
長城唱片公司派去北京,促成四大名旦錄音的代表是梅花館主鄭子褒。鄭是《戲劇月刊》的主筆,《戲劇月刊》是以京劇理論為主要研究內容的雜誌,由上海大東書局印刷發行,創刊於1928年6月10日,共出36期,在當時的京劇界頗有影響力。
照理說,作為戲曲方面的媒體,應該對四大名旦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但《戲劇月刊》在四大名旦方面的立場,還是相當明顯的。在《戲劇月刊》上,有兩位寫作健將,一位是舒舍予,一位是楊懷白,這兩位的另一個身份,是荀慧生的「白黨」。「白」出自荀慧生的藝名白牡丹,所謂「白黨」,說穿了,就是荀慧生的鐵桿粉絲。一開始,「白黨」以大學生為主,後來因為吳昌碩等知名人士的加入,白黨的聲勢愈發浩大。「白黨」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荀慧生進入四大名旦的行列,並且能夠站穩腳跟,因為在當時,荀慧生的藝術地位遠遠低於梅、尚、程三位。
根據荀慧生的日記記載,在灌制「四大名旦」唱片之前,荀慧生已經和鄭子褒見過好幾面,鄭子褒肯定已經提前透露了灌唱片的事情。1932年1月5日星期二,鄭子褒在煤市街豐澤園請四位大名旦吃飯,「程御霜(作者註:即程硯秋)到最早,荀慧生接踵而來,梅蘭芳因事道謝,尚綺霞(作者註:即尚小雲)到了一到就告辭回去。」這件事在荀慧生日記裡也有記載:「赴豐澤園俞葉封飯局,有硯秋、小雲、蘭芳、子褒等在座,意在要求灌《四五花洞》,未議決,三時回寓。」
在飯局上,三位名角的態度各不相同,荀慧生當時的態度非常乾脆,他說長城的負責人不是我的尊長、就是我的好友,叫我怎麼辦就怎麼辦好了。程硯秋對於四人合灌唱片一事,原則上同意,然而卻有顧慮:「這事有些不大好辦吧。」尚小雲則在臨走時對鄭子褒「咬了一記耳朵,說老兄的事儘管吩咐好了」。
鄭子褒和這三位吃完飯,連忙又趕去東城的無量大人胡同見梅蘭芳,他帶去了李徵五、張嘯林、杜月笙三位董事寫的推薦信,梅蘭芳看過信之後,便慢吞吞地說道:「鄭先生,我們不是共過好幾次事了嗎?這次的事當然更沒的說的啦,請您放心!並請轉達各位,大家安心好了。」
1月6日,鄭子褒接到了荀慧生的電話,說要就唱片的事情請教。這件事,荀慧生日記裡沒有記載,不過,另一位當事人鄭子褒卻完全回憶了那天兩人見面的情形:
「慧生見了我笑眯眯的問道:『五花洞的名次打算怎樣排列?您預備把我擱在第幾?』我說:『此刻正在商量,還沒有決定呢。』慧生說:『不管是誰前誰後,反正總得得罪幾位吧!』我聽了慧生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可是口裡還連說不會不會,慧生見我面露窘狀,亦就不言語了,我告辭的時候,他臨別贈言說了一句『看您的高見吧!』」
荀慧生的問題,也是四大名旦的共同問題,之前程硯秋所說的「不大好辦」,其實也就是排名問題。這之後,梅蘭芳也和鄭子褒討論了演唱順序的問題。鄭子褒曾經提出過二人同唱一句的解決方案,梅蘭芳沒有同意,他覺得「一則二人的聲音是混合了,二則照這樣唱至少須灌二片而且太沒精彩」。而程硯秋則在灌唱片的時間上一再催促,因為他這時正忙著去歐洲訪問,只有尚小雲看起來非常大方,他對鄭子褒打包票說:「一無主張,您要怎樣灌,我就怎樣唱好了,反正是玩兒,還有什麼別的話可說呢?」
1月7日,鄭子褒來給荀慧生送長城公司的灌片錢,一共是4500元大洋,他們稍稍交談,鄭子褒便離開了,日記裡,則沒有談論兩個人交談的內容。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這一天,鄭子褒仍舊沒有確定這張唱片的灌錄形式,究竟是一人一句,還是兩人合唱。
1月8日,荀慧生到長安飯店訪俞葉封、葉庸方、張榮奎、鄭子褒,因為大家都沒有起床,雙方沒能見面,但由此可見,荀慧生對於這件事,確實是異常重視和上心的。
1月9日,《四五花洞》的方案才被確定下來,荀慧生的日記裡,明確記載了俞葉封、鄭子褒來到他家,面約下星期一6點灌《四五花洞》,確定荀慧生和梅、程、尚各唱一句。
1932年1月11日,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下午3點,程硯秋給鄭子褒打了一個電話,說自己因為即將出國,所以在晚上7點之後有三個踐行的應酬,必須參加,希望錄音必須在7點結束。
因為事先約的時間是6點,鄭子褒覺得程硯秋的要求應該能夠被滿足,直到這時,他依舊覺得,唱片的灌制將會非常順利。
四大名旦,梅蘭芳(中後),程硯秋(中前),荀慧生(右),尚小雲(左)
不過,三個小時之後,他才會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實在是太幼稚了!
荀慧生第一個到達,到了之後,他再次詢問鄭子褒:「灌唱片你準備把我放在第幾啊?」鄭子褒的初步設想是梅蘭芳第一,這是大家都公認的。後面幾位的排序卻頗為為難,論年齡排名,應該是梅、尚、荀、程;但按照當時的藝術地位,應該是梅、程、尚、荀。荀慧生提出,自己要唱第三句,理由是「嗓子不好,第四句太難唱」。鄭子褒作為一個隱形的「白黨」,覺得荀慧生的要求不算高,居然一口答應下來,事後證明,這是一個冒失的應允。
之後到達的是程硯秋,他沒有問唱先後的問題,只是一再催促,因為晚上確實有三個飯局等著他。鄭子褒派人去梅蘭芳和尚小雲家裡,這才發現壞了,兩個人都沒有在家。
程硯秋非常著急,起身就要走人。鄭子褒幾乎要下跪了,這才留住了程硯秋。等到九點半時,尚小雲終於到了,一進門,對鄭子褒說的第一句話是:「來遲來遲,抱歉抱歉。」第二句則是:「我唱第二。」
這一下,屋子裡所有人都驚呆了。
本來想著借著尚小雲遲到這個由頭,勸說他和荀慧生對調,這下,尚小雲要唱第二句,之前的計劃被徹底打亂了,鄭子褒一下子傻了眼。他又曾經設想,要是梅蘭芳願意讓出第一句,這樣就有了「排名不分先後」的意味,問題也迎刃而解。不過,梅蘭芳一句也不說,這樣下去,唱片流產的可能性很大,七個半月的努力將付諸東流。程硯秋馬上就要出國,今天不灌,也許真的沒有以後了。
這時候程硯秋發言了:「我唱第四吧。」不僅如此,他還建議統一使用梅蘭芳的樂隊來負責伴奏。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鄭子褒事後回憶,如果不是程硯秋的高風亮節,這張唱片恐怕是絕對出不來的。
這張充滿傳奇色彩的《四五花洞》就這樣保留了下來,但四大名旦之間的競爭,並沒有結束。有關四大名旦之間的比較,也成為了戲迷和業界永遠的話題。
(本文原標題:《四大名旦唯一一次的正面交鋒》)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