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京劇四大名旦互撕

2020-11-30 騰訊網

[摘要]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合灌唱片的難度相當之大,放在現在,相當於要章子怡、周迅、趙薇、範冰冰同臺演出。

作者:李舒(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1932年1月11日,星期一。這天,北平天氣異常惡劣,黃沙蔽日,幾乎看不見人。浙江人鄭子褒看見這樣的天氣,不禁有些擔憂,他不知道這壞天氣會不會影響他今天的大事,這件事他已經籌劃了大半年,如果最終能夠成功,一定能夠名垂千古。

這件事,和四個人有關——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這件大事,便是四大名旦合灌唱片《五花洞》。這件事在當時的京劇界、乃至整個中國文藝界,都是一件大事。

錄製《五花洞》唱片的創想,源於七個半月前杜月笙舉辦的杜祠堂會。《五花洞》是杜祠三天堂會戲中的重頭戲,明星影片公司還專門派人拍攝。

演出大獲成功。演出之後,長城唱片公司覺得,既然觀眾們對於四大名旦演出《四五花洞》如此之狂熱,如果約請他們灌制一張唱片,銷量一定不可估量。這件事在當時看來當然是一件盛舉,也是一件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為四大名旦從來沒有合作灌制過唱片,即使是同時登臺演出,也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六人演出的《五花洞》。左起:王幼卿、筱翠花、尚小雲、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

當然,這件事的難度也相當之大,放在現在,相當於要章子怡、周迅、趙薇、範冰冰同臺演出。四大名旦雖然表面和睦相處,但互相競爭,已至白熱化。長城公司為什麼覺得自己能夠完成這一任務?創辦長城唱片公司的葉庸方默默無名,但長城公司的合資人,乃是上海灘鼎鼎有名的大亨杜月笙和張嘯林。

長城唱片公司派去北京,促成四大名旦錄音的代表是梅花館主鄭子褒。鄭是《戲劇月刊》的主筆,《戲劇月刊》是以京劇理論為主要研究內容的雜誌,由上海大東書局印刷發行,創刊於1928年6月10日,共出36期,在當時的京劇界頗有影響力。

照理說,作為戲曲方面的媒體,應該對四大名旦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但《戲劇月刊》在四大名旦方面的立場,還是相當明顯的。在《戲劇月刊》上,有兩位寫作健將,一位是舒舍予,一位是楊懷白,這兩位的另一個身份,是荀慧生的「白黨」。「白」出自荀慧生的藝名白牡丹,所謂「白黨」,說穿了,就是荀慧生的鐵桿粉絲。一開始,「白黨」以大學生為主,後來因為吳昌碩等知名人士的加入,白黨的聲勢愈發浩大。「白黨」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荀慧生進入四大名旦的行列,並且能夠站穩腳跟,因為在當時,荀慧生的藝術地位遠遠低於梅、尚、程三位。

根據荀慧生的日記記載,在灌制「四大名旦」唱片之前,荀慧生已經和鄭子褒見過好幾面,鄭子褒肯定已經提前透露了灌唱片的事情。1932年1月5日星期二,鄭子褒在煤市街豐澤園請四位大名旦吃飯,「程御霜(作者註:即程硯秋)到最早,荀慧生接踵而來,梅蘭芳因事道謝,尚綺霞(作者註:即尚小雲)到了一到就告辭回去。」這件事在荀慧生日記裡也有記載:「赴豐澤園俞葉封飯局,有硯秋、小雲、蘭芳、子褒等在座,意在要求灌《四五花洞》,未議決,三時回寓。」

在飯局上,三位名角的態度各不相同,荀慧生當時的態度非常乾脆,他說長城的負責人不是我的尊長、就是我的好友,叫我怎麼辦就怎麼辦好了。程硯秋對於四人合灌唱片一事,原則上同意,然而卻有顧慮:「這事有些不大好辦吧。」尚小雲則在臨走時對鄭子褒「咬了一記耳朵,說老兄的事儘管吩咐好了」。

鄭子褒和這三位吃完飯,連忙又趕去東城的無量大人胡同見梅蘭芳,他帶去了李徵五、張嘯林、杜月笙三位董事寫的推薦信,梅蘭芳看過信之後,便慢吞吞地說道:「鄭先生,我們不是共過好幾次事了嗎?這次的事當然更沒的說的啦,請您放心!並請轉達各位,大家安心好了。」

1月6日,鄭子褒接到了荀慧生的電話,說要就唱片的事情請教。這件事,荀慧生日記裡沒有記載,不過,另一位當事人鄭子褒卻完全回憶了那天兩人見面的情形:

「慧生見了我笑眯眯的問道:『五花洞的名次打算怎樣排列?您預備把我擱在第幾?』我說:『此刻正在商量,還沒有決定呢。』慧生說:『不管是誰前誰後,反正總得得罪幾位吧!』我聽了慧生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可是口裡還連說不會不會,慧生見我面露窘狀,亦就不言語了,我告辭的時候,他臨別贈言說了一句『看您的高見吧!』」

荀慧生的問題,也是四大名旦的共同問題,之前程硯秋所說的「不大好辦」,其實也就是排名問題。這之後,梅蘭芳也和鄭子褒討論了演唱順序的問題。鄭子褒曾經提出過二人同唱一句的解決方案,梅蘭芳沒有同意,他覺得「一則二人的聲音是混合了,二則照這樣唱至少須灌二片而且太沒精彩」。而程硯秋則在灌唱片的時間上一再催促,因為他這時正忙著去歐洲訪問,只有尚小雲看起來非常大方,他對鄭子褒打包票說:「一無主張,您要怎樣灌,我就怎樣唱好了,反正是玩兒,還有什麼別的話可說呢?」

1月7日,鄭子褒來給荀慧生送長城公司的灌片錢,一共是4500元大洋,他們稍稍交談,鄭子褒便離開了,日記裡,則沒有談論兩個人交談的內容。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這一天,鄭子褒仍舊沒有確定這張唱片的灌錄形式,究竟是一人一句,還是兩人合唱。

1月8日,荀慧生到長安飯店訪俞葉封、葉庸方、張榮奎、鄭子褒,因為大家都沒有起床,雙方沒能見面,但由此可見,荀慧生對於這件事,確實是異常重視和上心的。

1月9日,《四五花洞》的方案才被確定下來,荀慧生的日記裡,明確記載了俞葉封、鄭子褒來到他家,面約下星期一6點灌《四五花洞》,確定荀慧生和梅、程、尚各唱一句。

1932年1月11日,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下午3點,程硯秋給鄭子褒打了一個電話,說自己因為即將出國,所以在晚上7點之後有三個踐行的應酬,必須參加,希望錄音必須在7點結束。

因為事先約的時間是6點,鄭子褒覺得程硯秋的要求應該能夠被滿足,直到這時,他依舊覺得,唱片的灌制將會非常順利。

四大名旦,梅蘭芳(中後),程硯秋(中前),荀慧生(右),尚小雲(左)

不過,三個小時之後,他才會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實在是太幼稚了!

荀慧生第一個到達,到了之後,他再次詢問鄭子褒:「灌唱片你準備把我放在第幾啊?」鄭子褒的初步設想是梅蘭芳第一,這是大家都公認的。後面幾位的排序卻頗為為難,論年齡排名,應該是梅、尚、荀、程;但按照當時的藝術地位,應該是梅、程、尚、荀。荀慧生提出,自己要唱第三句,理由是「嗓子不好,第四句太難唱」。鄭子褒作為一個隱形的「白黨」,覺得荀慧生的要求不算高,居然一口答應下來,事後證明,這是一個冒失的應允。

之後到達的是程硯秋,他沒有問唱先後的問題,只是一再催促,因為晚上確實有三個飯局等著他。鄭子褒派人去梅蘭芳和尚小雲家裡,這才發現壞了,兩個人都沒有在家。

程硯秋非常著急,起身就要走人。鄭子褒幾乎要下跪了,這才留住了程硯秋。等到九點半時,尚小雲終於到了,一進門,對鄭子褒說的第一句話是:「來遲來遲,抱歉抱歉。」第二句則是:「我唱第二。」

這一下,屋子裡所有人都驚呆了。

本來想著借著尚小雲遲到這個由頭,勸說他和荀慧生對調,這下,尚小雲要唱第二句,之前的計劃被徹底打亂了,鄭子褒一下子傻了眼。他又曾經設想,要是梅蘭芳願意讓出第一句,這樣就有了「排名不分先後」的意味,問題也迎刃而解。不過,梅蘭芳一句也不說,這樣下去,唱片流產的可能性很大,七個半月的努力將付諸東流。程硯秋馬上就要出國,今天不灌,也許真的沒有以後了。

這時候程硯秋發言了:「我唱第四吧。」不僅如此,他還建議統一使用梅蘭芳的樂隊來負責伴奏。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鄭子褒事後回憶,如果不是程硯秋的高風亮節,這張唱片恐怕是絕對出不來的。

這張充滿傳奇色彩的《四五花洞》就這樣保留了下來,但四大名旦之間的競爭,並沒有結束。有關四大名旦之間的比較,也成為了戲迷和業界永遠的話題。

(本文原標題:《四大名旦唯一一次的正面交鋒》)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我國京劇「四大名旦」是誰?
    京劇藝術是我國的國粹,舊有生、旦、淨、醜、雜、武、流七行,而「四大名旦」是指我國京劇中主唱旦角角色的四位京劇藝術大師。中國京劇的「四大名旦」分別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這四個人是在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的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時被公選為「四大名旦」的。
  • 京劇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 2018年03月27日 09:45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京劇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 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是京劇界響噹噹的「四大名旦」,連一般不熟悉京劇的老百姓也都是家喻戶曉。
  • 京劇四大名旦之後,「乾旦」為何盛極而衰
    然而,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的「京劇旦角最佳演員」評選中,前六名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徐碧雲、朱琴心均為男性,號稱「六大名旦」。後來徐、朱兩人因種種原因離開京劇舞臺,「六大名旦」就變成了今天人們熟知的京劇「四大名旦」。
  • 京劇四大名旦:戲曲裡的精彩人生
    不論年紀大小不論您愛不愛聽戲也不論您是來自天南地北哪個省市京劇,你一定不陌生作為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不同行當的演繹,豐富多變的臉譜無不吸引著大批戲迷為之沉醉而在京劇旦角行當發展史上最有名的莫過於「四大名旦」了東方美神:梅蘭芳梅蘭芳,名瀾,
  • 京劇名角的「四大名旦」都是誰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京劇四大名旦最為知名,他們指的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四大名旦合影四大名旦的表演藝術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 上世紀「四大名旦」: 1931年由上海《戲劇月刊》發起徵文評論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蘭芳以565分的成績名列榜首,程硯秋獲540分,荀慧生獲530分,尚小雲獲505分。
  • 向經典致敬——京劇「四大名旦」!安排了
    卻同樣為發揚光大京劇旦角藝術而殫精竭慮留下了一大批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京劇經典劇目他們就是被稱為「四大名旦」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他們用自己精湛的表演藝術為中國京劇的發展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分鐘帶你解鎖如雷貫耳的四大名旦這個八月
  • 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昆內閣程克四大金剛。1927年6月20日,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新劇奪魁」(「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 京劇四大名旦書法,令人驚訝!
    京劇四大名旦 中國最有名的戲劇毫無疑問是「國劇」——京劇。京劇行裡名頭叫得最響的是久負盛名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以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在京劇的歷史上留下了絢爛的色彩。作為藝術家,四位先生內外兼修,在藝境中,拿手的不僅僅是唱腔,他們的書法也是相當了得!
  • 京劇:通天教主與四大名旦
    【關注悠憂劍,追尋民國那些事】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對於京劇愛好者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的存在,但說到他們共同的老師、京劇「通天教主」王遙卿,恐怕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二王瑤卿是一位傑出的京劇教育家和京劇藝術創造策劃家,經他親授的弟子多達400餘人, 特別是成功地培養出了「四大名旦」,對京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四大名旦」出現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
  • 隨京劇名家史依弘細品四大名旦之美
    梅蘭芳先生是家喻戶曉的京劇大師。但你知道與他齊名的另外三位京劇名家嗎?本期的藝術微課堂邀請了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老師為大家一一介紹京劇中的四大名旦和他們流派的特點。
  • 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
    京劇明星很多,其中「四大名旦」是最為著名的之一,隨著尚小雲先生在1976年在西安去世,「四大名旦」也完全走進了歷史。時至今日,「四大名旦」的後人都在何處?京劇名門仍在延續呢?,是京劇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 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續?
    在當下戲曲市場急劇萎縮,戲曲文化式微的環境下更讓人不禁回憶京劇眾星閃耀的時代。京劇明星很多,其中「四大名旦」是最為著名的之一,隨著尚小雲先生在1976年在西安去世,「四大名旦」也完全走進了歷史。時至今日,「四大名旦」的後人都在何處?京劇名門仍在延續呢?
  • 【傳承經典】你了解京劇四大名旦嗎?
    相約京劇 感受國粹朋友們好本期推送將為大家介紹京劇四大名旦知識小科普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
  • 京劇知識知多少?四大鬚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坤伶…
    文化常識:「四大名旦」「四大坤旦」「四塊玉」,京劇文化知多少:文化常識:「四大名旦」「四大坤旦」「四塊玉」,京劇文化知多少一、「四大名旦」是在哪一年產生的?文化常識:「四大名旦」「四大坤旦」「四塊玉」,京劇文化知多少五、「四大坤伶」和「四小坤伶」指的都是哪些演員?5、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侯玉蘭。張曼華、高玉倩、王芷華、王秋華。六、南方的「四大名旦」指的都是哪四位藝術家?
  • 京劇「四大名旦」,他們的藝術特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京劇的「四大名旦」,估計喜歡戲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可是誰能想到,開始可不叫「四大名旦」,叫做「四大金剛」,我的天,夠生猛的吧。當時天津報人沙大風,就是那個給孟小冬冠以「冬皇」的著名記者,覺得這個稱呼不好聽,一夥唱旦角兒的,怎麼弄的和健身教練差不多,於是,他給改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稱譽:「四大名旦」。這樣說沒多少技術含量,但是直觀明了,一目了然!
  • 2019事業單位常識:京劇四大名旦
    1.梅蘭芳梅蘭芳字浣華,蘭芳是他的藝名,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臺在北京廣和樓演出攻花旦,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當時裡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
  • 京劇「四大名旦」的字畫 是消遣也練真功
    原標題:京劇「四大名旦」的字畫 梅蘭芳(中上)、程硯秋(中下)、荀慧生(左一)、尚小雲(右一)合影 在上世紀京劇舞臺上,湧現出不少享譽海內外的京劇藝術大師,其中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被人譽為「四大名旦」,他們不僅京劇演得好,而且都喜好書畫,為此,他們不惜請名師指點,加上自己勤奮好學,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聽過京劇「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知道「丑角三大士」嗎?
    在戲曲中,京劇是佼佼者,博採眾長,後來居上;在京劇中,「四大名旦」是佼佼者,名冠中華,一代宗師。各個劇種都有自己的角兒,數量不一,成就各異;在各個行當也都有代表人物,如上所說的「四大名旦」就是旦角中的佼佼者,而京劇中還有「四大鬚生」的稱號,包括「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七人前四者為「前四大鬚生」,後四人為「後四大鬚生」),前後「四大鬚生」其實只有七位藝術家,這個名號與「四大名旦」相比知名度似乎是差了一截
  • 想知道京劇「四大名旦」之間關係如何?想看《同光十三絕》真跡...
    「四大名旦」之間關係如何?四喜班班主梅巧玲還會寫書法?《同光十三絕》真跡是什麼樣子?梅蘭芳不僅是京劇藝術家,對服飾化妝還有研究?1790年,以三慶、四喜、春臺、和春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後進京,眾多名角同城競技,花雅爭勝,形成了深厚豐富的戲曲人文環境,孕育並催生了被後世譽為「國劇」「國粹」的京劇藝術。
  • 京劇四大名旦的「劍劇」競爭:四「劍」寒光閃閃,京劇舞臺起高潮
    京劇四大名旦四位藝術大師雖然同演旦角,但風格迥然不同:梅派端莊華貴,程派含蓄深沉,尚派婀娜剛健,荀派嫵媚活潑;他們在藝術上推陳出新,各人獨樹一幟,互不相讓。 不久,四大名旦又推出以「劍」字為尾的劇目。梅蘭芳演出《一口劍》(即《宇宙鋒》),程硯秋推出《青霜劍》。在梅、程密鑼緊鼓之際,橫裡殺出尚小雲,推出《峨嵋劍》;荀慧生將劍加倍,推出《鴛鴦劍》。這樣,四「劍」寒光閃閃,京劇舞臺又起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