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童》走的是魔幻現實主義路線。驚嘆松本大洋的巨大想像力,柔和了日本的唯美和西方的簡約。錯綜複雜的建築物,巨大的摩天輪,斑駁的碎石小巷,熱鬧的遊樂場。所有的色彩都是柔和的,溫暖的,一切美麗的顏色堆砌起那座廢舊的城市寶町。最漂亮的地方,其實是那個荒蕪的角落,白和黑住的那個地方。有報廢的汽車、骯髒的玻璃缸裡的金魚、被丟棄的布偶、一棵天天澆水卻不發芽的蘋果樹。人物的形象設計比較出乎意料,白和黑。小白,圓圓的腦袋,拿著破舊的布娃娃,臉上掛著鼻涕的小屁孩。小黑,髒髒的衣服,長長的遮住眼睛的頭髮,邪氣的單眼皮男生。
故事發生在一個華麗絢爛的城市寶町。看這個電影的第一眼,視覺上就形成了極大的衝擊,畫風異常精緻的手繪背景,斑斕的色彩運用,無不昭示著這部動畫的華麗。而與之相對的確是粗獷,近乎沒有圓潤感的人物造型。或許電影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對比的效果。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男孩,小黑和小白。(那個白,一度被我誤解為女生,不知是我的思維太模式化,還是聲優的關係)一開篇,電影便上演了一幕追逐戰。動態鏡頭快速流暢的移動,一幕幕城市場景不停的在我們面前轉換。尤其是他們一起出現在頂樓,「五點鐘計劃」場景之宏大瑰麗,實在是太讓人讚嘆了!可以說,這正是本電影的最大特色。
故事講述的是兩個流浪少年小黑小白,兄弟二人像貓一樣穿行於這個城市每一個角落,欺凌每一個他們不喜歡的人。當寶町將被別一夥惡勢力強佔時,黑白二人決定保衛自己的地盤,與惡勢力展開殺戮。小黑呈現出暴力黑暗血腥的一面,小白保留了純真幼嫩的童心,經過生死的廝殺後及內心的分裂後,小黑放棄了邪惡的一面回歸善良。
電影除了城市景觀畫的相當完美繽紛外,畫面效果和《魔術師》一樣唯美繽紛。而其他值得稱讚的地方並不多,近兩個小時的故事,不斷聽到馬景濤式的咆哮。電影情節設置的也相當令人費解。黑白兩個街頭小痞子,也就街頭耍潑惡鬥的技量,哪來那麼大能耐與強大的惡勢力對決呢?真不知小黑手中的那棍子是不是猴哥手中的能伸能縮的金箍棒,還是兄弟二人受到了浣熊大師的點拔具有熊貓版四兩拔千斤的功夫。
小黑和小白就像一個人的兩面,或許他們根本就是同一個人(童年和少年)他有時比自己想像堅強,有時又比自己想像軟弱,在和孤獨和黑暗對抗的同時,他用愛、誠、真拯救了自己不被惡吞噬。小黑和小白沒有誰保護誰,他們一直是自己保護自己。信神的人終究敗於信仰愛的人。地獄和天堂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黑對白和寶町是什麼樣的感情呢?看完電影有一種別致的感動。華麗的街區仿佛讓我又看到了小時候腦子裡幻想出的世界。只是小時候不會想到這麼美的城市會這麼殘酷吧。崇尚暴力與血,其實黑的心裡也是很排斥這些的吧!所以他去收拾黑社會的時候會瞞著白。他渴望給白安定,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這個世界強人太多,他們在表面上什麼也不怕,可是心裡卻充滿恐慌的,所以才會在黑夜就感到悲傷,所以才會一直喊著安心,安心。每個人心裡都缺幾個螺絲,等著那個能夠安裝好螺絲的人。黑所缺的螺絲,白說他全部都有。黑與與白,應該快樂的活著!
整部電影結束,除了故事外,令人最有印象的必然是五光十色的寶町,我想管那叫樂園色,無論是人們一直在重申寶町過往的繁華,還是它那粉藍、粉紅,一堆粉囊囊讓孩子們喜歡們的顏色,只是都加了灰度,讓整個城市看起來就像被時光的雨水衝涮洗舊,露出水泥無奈又憂鬱的灰。時間,更迭的人潮,把色彩變成往事,一切真是被洗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