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7 21:24:57 來源:中國山東網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待啟新篇。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威海重新審視自我,以更高、更廣的視野眺望未來。
如何把握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12月4日召開的威海市委務虛會上,17名市級領導幹部接連發言,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各自分管工作,聚焦「產業現代化、城市國際化、新型城鎮化、發展綠色化和治理現代化」五項重點內容,實事求是分析現狀、趨勢,結合實際提出意見、建議,為「十四五」發展理清思路、堅定信心、凝聚合力。
務虛會不虛 實打實議工作謀發展
「這次務虛會看似務虛,實則務實,是對工作的理性思考,是更深層次的頭腦風暴,我們要為『十四五』謀劃好工作……」會議一開始,市委書記張海波就為這場會議定下了主基調。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威海目標明確,要開創「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新局面,爭當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排頭兵。
如何搶抓機遇,描繪現代化的「威海未來」?會議聚焦「產業現代化」「城市國際化」「新型城鎮化」「發展綠色化」「治理現代化」五個關鍵詞展開熱烈討論。
產業現代化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述,為我們推進「十四五」時期產業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推進產業現代化,我們有基礎、有特色、有優勢。今年,威海市梳理了醫藥醫療器械、碳纖維等複合材料等10個產業鏈條,通過垂直整合、配套協作、雙招雙引等方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推動產業集群持續發展壯大。「十四五」時期,推進產業現代化,威海市如何把握機遇、立足特色、揚長補短、乘勢而上?
市領導認為,實現產業現代化,就要始終把製造業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對製造業技改的扶持力度、貸款投放力度,也要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創新平臺建設,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只有充分激發龍頭企業自主建鏈補鏈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有效引導支持企業搞好上下遊產業銜接,加快形成關聯度緊密的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上檔升級。
圍繞推進位造業現代化,會上,市領導建議,要深入實施製造業強市戰略,圍繞七大產業集群、十強產業鏈,分行業做好產業鏈條的戰略布局和完善優化。要充分重視民營經濟在威海市經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好政府和市場、大企業和小企業、存量和增量幾個關係,搭平臺,融渠道,著力破解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
農業產業現代化成色,事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成效。會上,市領導提出,提升產業質量效益,立足海陸統籌,更加突出地域特點、彰顯資源稟賦、優化空間布局,因地制宜打造濱海型現代漁業示範帶、山區型特色林果示範區、差異化鄉村旅遊樣板等各具特色產業體系,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海洋資源是威海的特色優勢,海洋產業是威海的特色產業。面向「十四五」,市領導表示,壯大海洋經濟關鍵要發展好遠洋漁業,不僅要提高政策扶持的精準性、實效性,提高配套服務的能力,還要理順體制機制,構建更加高效的協調聯動機制。同時,構建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向科技要效益,重點抓好國際海洋科技城等「一城六區」的規劃建設,布局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動力強的平臺和項目,全面拉開國際海洋科技城創新發展大幕。
進入後疫情時代,推進文旅產業發展必須要強化危中有機的思維意識,在發展低谷期打基礎、強關鍵、蓄勢能,為下一輪高質量發展期做好充足準備。市領導建議,既要千方百計抓項目,加大專項資金、優惠政策、專班服務等的扶持力度,著力解決支柱產業不強、群山無峰的問題,也要全力以赴抓融合,大力推動文化創意與旅遊相融合,與鄉村振興、經略海洋等重大戰略相結合,精心打造「千裡山海自駕旅遊公路」,創新推出一批特色文化產品、文化服務。
城市國際化
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開放」的關鍵詞始終伴隨威海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進入新發展階段,深入推進城市國際化,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
與日韓隔海相望,是威海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也是威海市城市國際化過程中的關鍵文章。市領導認為,威海跟韓國的優勢突出,要在新發展格局中將優勢再放大,進一步做大日韓合作文章。積極推動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提檔升級,推動與仁川口岸間「三互」大通關建設,完善「四港聯動」機制,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市領導建議,要鼓勵民營企業主動投入和順應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藉助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深耕國內大市場,積極開拓國外市場,通過更大範圍的產業連結,「借梯上樓」「借船出海」,努力成長為全球化跨國企業。
市領導還表示,推進城市國際化,既要抓硬環境建設,加快布局推進傳統基建、新基建,也要抓好軟環境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要打好優勢牌,通過推動誠信體系建設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創新開展「一臉辦」系列服務、打造「無證明城市」等等,形成威海的品牌。
新型城鎮化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是要讓每個生活在城市和鄉村的人,都能夠享受到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近年來,通過精緻城市建設,威海市市域一體、城鄉融合發展已經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後一個時期,新型城鎮化總的方向就是打造全域精緻城市。
按照這一發展目標,與會市領導建議,要積極推進東部濱海新城建設發展,按照總體規劃定位,堅定不移地抓下去,提升東部濱海新城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要優化空間布局,推動集中連片開發,引導城市空間布局向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時,要統籌謀劃產業、城鎮、生態功能布局,通過土地、勞力和資本的有效配置,推動資本下鄉、人才下鄉,提升城鎮產業支撐能力。同時,要更加重視城市更新行動,更加重視人才公寓和幼兒園建設。
推進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當前,威海市傳統基礎設施還有不少短板,「十四五」期間仍然需要攻堅發力,包括萊榮高鐵、桃威鐵路電氣化改造、新機場建設、G18榮烏高速威海繞城段、威海港二突堤工程、軌道交通等;加快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和一系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新型城鎮化貴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寫好「人」字。兩年來,全市上下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威海要向精緻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精準發力、精心雕琢、精細管理,不僅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整體面貌,也讓威海的新型城鎮化之路走得更加穩健堅實。
市領導認為,推動精緻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要圍繞居住、生活、出行、環境等群眾關心的領域,拿出強烈的責任心和繡花的功夫,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在進一步編制完善城市規劃和各種管理標準規定的基礎上,定期對城市管理服務和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監測,使城市管理更科學、更精細、更專業,更加有章可循。要聚焦群眾關注的問題和領域,集中解決好物業服務水平、房地產領域、城市「成長中的煩惱」四部曲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建立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體制機制。
發展綠色化
綠色、生態是威海最亮的底色,中華環境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等一個個生態環保領域的最高獎項,見證了威海綠色發展進程。可以說,威海完全可以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樣本示範,貢獻更大力量。
市領導建議,要把良好的生態系統作為精緻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採取剛性手段保護好來之不易的綠水青山,使城市融入自然,讓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幸福。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要繼續採取鐵腕手段、剛性措施,狠抓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散亂汙」企業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綜合整治和成品油市場監管等工作。要針對部分領域標準和規定缺失的問題,研究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洗砂行業管理等規定。
海洋是威海的生態寶庫。市領導建議,在發展海洋經濟時,必須充分考慮海洋的承載能力,特別是養殖、加工等各類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不能以破壞生態、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堅持綠色發展,構建人海和諧的新格局。要推進海洋生態產業化,將良好的海洋生態轉化成經濟價值,將碧海銀灘變成金山銀山。
治理現代化
要給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社會治理的現代化,這也是踐行共享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
深化「六治一網」市域社會治理模式,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精緻城市·幸福威海」的重要舉措。會上,市領導建議,要持續深化市域治理創新,堅持「當前」和「長遠」一體統籌,「服務」和「管理」一體統籌,「整體」和「部分」一體統籌,「城市」和「農村」一體統籌,「陸上」和「海上」一體統籌,「治理」和「發展」一體統籌,全方位維護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治理現代化,離不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市民文明素養的培育。市領導認為,要抓文明行為養成,實施新一輪「精緻城市•文明市民」培育行動,聚焦群眾反映強烈、感受直接的亂穿馬路、亂扔雜物、亂停亂放等問題,從具體小事抓起,堅持不懈抓上幾年,真正讓市民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個大的提升改觀。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各中心、站所配齊文化專管員隊伍,與黨建、科技、教育、普法、衛生等方面做好結合文章,接好地氣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全面推開運行「志願+信用」工作模式,打通威海市志願服務、公共信用信息兩大平臺,積極調動人們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
治理現代化,離不開法治環境的有力保障。市領導提出,要構建科學規範的依法行政體系,不斷增強政府立法系統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支撐。要推動法治渠道化解矛盾糾紛,完善調解、信訪、仲裁、行政複議等化解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小。要健全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不斷轉變執法理念,提升執法水平,讓人民群眾在每次執法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持續推動作風大改進 以奮鬥姿態迎接新時代
新時代、新階段必須有新的奮鬥姿態。加快推進產業現代化、城市國際化、新型城鎮化、發展綠色化和治理現代化,該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幹工作、抓落實?會上,領導幹部們一致認為,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擔當作為、幹事創業、攻堅克難,才能推動各項事業展現新變化、呈現新氣象。
面對新階段的新任務,廣大領導幹部必須要跳出「藍天白雲綜合症」的舒適圈。市領導表示,要從過去的榮譽、成績陶醉和自我麻痺中清醒過來,看到城市發展的危機和挑戰,看到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轉變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著力點,多做一些打基礎、強筋骨的實事。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重在抓落實。圍繞抓好「十四五」及明年工作的落實,市領導表示,要釐清責任抓落實,該壓的責任壓實到位,該給的權力授權到位,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責任體系。要調動主觀能動性抓落實,對基層幹部放手放權,鼓勵基層放開手腳,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把幹部培養、選拔、任用作為推動工作、弘揚正氣的重要手段,營造公平正義、鼓勵幹事創業的鮮明導向。
當前,威海市正在開展幹部作風大改進行動,市領導表示,要持續深入抓好抓實。通過典型示範,大張旗鼓地樹典型、揚正氣、傳遞正能量,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建設等各領域工作提升。工作推進過程中要強化督導,堅持過程與結果相統一,充分利用評議、質詢、問詢等方式,多層次、多角度組織開展成效評估活動。
保持幹部良好的精神狀態還要營造良好的幹事環境,不斷完善專業素養考察評價方法,為廣大幹部成長提供風向標、指南針,為加強和改進幹部工作提供導航儀、路線圖。市領導表示,將嚴格落實省委「容錯糾錯、澄清保護、關懷幫扶」三項激勵保護機制和省紀委、威海市出臺的相關文件政策,把開展容錯糾錯和為受到誣告錯告幹部澄清正名工作納入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核、廉政談話、述責述廉,把握好為公與謀私、工作過失與玩忽職守、改革先行先試與蓄意違紀違法之間的界限,該糾錯的及時糾錯、能容錯的堅決容錯,像「大浪淘沙」一樣,把搞腐敗、不思進取的幹部淘汰掉,把有想法、有闖勁、有擔當的幹部顯出來。
站在新起點,奮進「十四五」,廣大幹部要更加擔當有為。市領導表示,將持續加強幹部培養,強化教育培訓,充分利用好黨校、膠東幹部學院等教育培訓基地,開辦年輕幹部「起行學堂」,聚焦攻堅突破重點領域開展系列專題培訓。同時,強化實踐鍛鍊,實施一線「淬鍊」計劃,有計劃地選派優秀幹部到攻堅落實一線崗位掛職任職;強化交流輪崗,常態化推進機關、事業、國企幹部橫向交流和市直、區市、鎮街幹部上下交流,充分激發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
7個小時的務虛會是威海市各級黨員幹部「頭腦風暴」的開端。近期,市委還將分期舉辦務虛會,聽取和討論各區市、開發區的發展構想,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各重點領域的目標思路。通過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共同謀劃好威海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美好藍圖,激勵全市上下鼓足幹勁往前衝,奮力開創「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新局面,爭當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排頭兵。(來源:威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