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09:4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金平
初冬的白馬湖,依然是一幅美得醉人的水墨畫,寧靜中充滿了熱切的期待。湖的最深處,百年名校春暉中學110周年校慶布展正在緊鑼密鼓進行,10天後,這裡將迎來春暉歷史上又一次盛會。
臨近校慶,李培明自然是忙碌,這位喜歡靜心閱讀與思考的春暉中學現任校長,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進入春暉中學就讀,從學生、教師、校長一路走來,在白馬湖畔春暉園度過了35年的寶貴時光。回望過去,他說:「如果沒有當年的高考制度改革,我是沒有機會上高中的,更別說讀春暉了,那我的人生將會被徹底改寫。」
少年入讀春暉
遇名師受益終生
1978年,李培明初中畢業,這一年春暉中學復校,開始對全上虞招生。13歲的他從禹峰中學考入春暉中學高中部,第一次走出老家,開始新的學習生活。春暉地處偏僻,復校初期,校園破陋,百廢待興,但在一個少年的眼裡,仍然是充滿了新奇和激動的。
「我記得那個時候春暉招了4個班級200來個學生,從繼抗中學也遷過來兩個高二班,記憶中還有兩個高復班。」李培明說,兩年春暉高中生活,除了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收穫了同學間的友情,更重要的是,遇到了傾心相授的名師,受益終生。
「陳宗秀老師是我的第一位班主任,他高中畢業留在春暉任教,屬於自學成才。當時他的宿舍在一字樓上,我們每天傍晚路過,看到他常常凝神思考或低頭做題目。他每天給我們布置的兩道課後習題,都是經過自己精練精編的。」
李培明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的恩師。「化學老師葉茂康,和顏悅色、循循善誘,非常耐心,在我的印象裡他從來沒有對學生發過脾氣。地理老師錢柱東教學嚴謹,對學生嚴格,最大的特點是公正與幹練,這也是學生尊敬他的原因。」
儘管已經過去40年,但這些個性獨特、風格迥異的恩師,在李培明腦海裡依舊清晰如昨,他同時憶起徐如珍、徐哲光、潘秋敏、章劍雄、石建霞、陳同昌、白刃等恩師,沉浸在春暉園裡的求學時光。「我很幸運,在春暉能遇到這些高水平的教師,他們有豐富的個性,不同的教育風格,但他們又有共同特徵,敬業、勤奮,有著對專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學生深切的愛與關心。」
少年時代在春暉親歷老一輩教育者是如何認真地履行職責,在李培明的心裡深深烙刻下名師的春暉風範,春暉文脈代代傳承的責任也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薰染著他的內心,對他以後的教育觀和育人觀產生了很大影響,也成為他後來帶領整個學校穩步向前的不變情懷。
崗位變了教育的使命不變
春暉要培養真善美的學生
1984年,從杭州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後,19歲的李培明進入母校春暉中學任教。作為教師,他在春暉親歷了兩代教育者之間的傾心相授,那些之前教過他,又在後來和他成為前輩同事的老教師們,「手把手」地帶著他在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剛剛任教的時候,對高中教育和整個教學體系並不十分理解,一切是從零開始,更多的也是模仿,模仿老教師是怎樣教書的,大概用了差不多三到五年的時間,才慢慢摸索到了有效的教學路徑與方法。」
李培明坦言,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對教師這份工作的認知,它有一個過程,是後來在工作中慢慢體會到,並且不斷地深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項工作,對它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004年,39歲的李培明擔任春暉中學校長,接過了春暉教育傳承與發展的接力棒。面對春暉這樣的文化起點和高度,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他始終認為:「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校長,變的只是工作的崗位和分工,教育者的目標和使命是不變的。唯有不忘初心,傳承好先賢精神,沿著『自然、人文、自由』的教育理想持續邁進,這才是春暉人的應盡之責。」
於是,他提出學科建設的同時,同步實施「文化德育」,充分發揮教育在道德和文化上的引領作用。倡導文化傳承,鼓勵社團建設,出刊《春暉讀本》,依託春暉深厚的人文積澱,用豐沛的文化雨露浸潤學生的心田。「春暉講堂」再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文人雅聚,名人薈萃」盛象,培養開放的胸懷和視野,拓寬學生的眼界和境界。
在2018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上,他為學生們作生動演講,鼓勵學生「向美而行」。他說,「我們要把『真、善、美』作為春暉教育的主要目標,作為春暉學子的核心素養,努力培育美的素養,塑造美的心靈。」
李培明篤信:教育應該是本色的。中學教育是打底色的階段,我們的教育是要讓學生的一生都能走得好走得穩。「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真實、善良、健康、快樂的,這就是春暉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以春暉人的文化自覺和教育情懷
繼續耕耘於白馬湖這方教育淨土
象山、湖水、古道、名居,構成一方詩意田園,一批上個世紀20年代的民國建築,穿越時光,依然挺立於春暉園。歷經百年風雨,春暉文化綿延至今,在李培明等春暉人的傳承與堅守、耕耘與哺育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如今的春暉中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傳承和弘揚「與時俱進」的春暉精神,厚植文化土壤,探索現代學校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新方法,豐富「真、善、美」的教育內涵,「自然、人文、自由」的教育特徵日益顯現,真實、善良、健康、快樂成為廣大學子「向美而行」的真實寫照,「人文春暉」的教育體系日趨完善。
春暉中學已不僅是地方教育的窗口,更是區域文化的標杆,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浙江省首批一級特色示範高中。
2018年,春暉中學走過百十光輝歲月,迎來110周年校慶之年,而李培明也在春暉的滋養下,從40年前的青蔥少年一路成長為省特級教師、省人大代表、教育界的名校長。
「110周年校慶,我們更多的是從文化意義上去考慮,目的是追史溯源,展望未來,彰顯前賢,昭示後學,廣納良策,匯聚眾智,激發廣大春暉師生、校友對學校的歸屬感、榮譽感、使命感。」他真誠地邀請海內外校友「回家看看」,共賀母校,共襄盛典。這是他對於春暉文化傳承的理想,也是基於春暉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春暉對於李培明,已經是融入到骨子裡的一種情懷。「如果今天我離開了春暉,我都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他說,「不管是作為學生、教師,還是校長,我的個人成長都跟春暉密不可分,我的意識、理念、行為,都深深鐫刻了春暉沉澱的文化因子。」
沿著大師的足跡,接過「大家」的責任,李培明以春暉人特有的文化自覺和教育情懷,耕耘在白馬湖畔這一方教育淨土,將最好的教育,如春風般潤物細無聲地潛入每一位春暉學子的人生篇章。
草木皆春色,點滴現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