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骨子裡的春暉情懷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2018-11-21 09:4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金平

初冬的白馬湖,依然是一幅美得醉人的水墨畫,寧靜中充滿了熱切的期待。湖的最深處,百年名校春暉中學110周年校慶布展正在緊鑼密鼓進行,10天後,這裡將迎來春暉歷史上又一次盛會。

臨近校慶,李培明自然是忙碌,這位喜歡靜心閱讀與思考的春暉中學現任校長,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進入春暉中學就讀,從學生、教師、校長一路走來,在白馬湖畔春暉園度過了35年的寶貴時光。回望過去,他說:「如果沒有當年的高考制度改革,我是沒有機會上高中的,更別說讀春暉了,那我的人生將會被徹底改寫。」

少年入讀春暉

遇名師受益終生

1978年,李培明初中畢業,這一年春暉中學復校,開始對全上虞招生。13歲的他從禹峰中學考入春暉中學高中部,第一次走出老家,開始新的學習生活。春暉地處偏僻,復校初期,校園破陋,百廢待興,但在一個少年的眼裡,仍然是充滿了新奇和激動的。

「我記得那個時候春暉招了4個班級200來個學生,從繼抗中學也遷過來兩個高二班,記憶中還有兩個高復班。」李培明說,兩年春暉高中生活,除了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收穫了同學間的友情,更重要的是,遇到了傾心相授的名師,受益終生。

「陳宗秀老師是我的第一位班主任,他高中畢業留在春暉任教,屬於自學成才。當時他的宿舍在一字樓上,我們每天傍晚路過,看到他常常凝神思考或低頭做題目。他每天給我們布置的兩道課後習題,都是經過自己精練精編的。」

李培明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的恩師。「化學老師葉茂康,和顏悅色、循循善誘,非常耐心,在我的印象裡他從來沒有對學生發過脾氣。地理老師錢柱東教學嚴謹,對學生嚴格,最大的特點是公正與幹練,這也是學生尊敬他的原因。」

儘管已經過去40年,但這些個性獨特、風格迥異的恩師,在李培明腦海裡依舊清晰如昨,他同時憶起徐如珍、徐哲光、潘秋敏、章劍雄、石建霞、陳同昌、白刃等恩師,沉浸在春暉園裡的求學時光。「我很幸運,在春暉能遇到這些高水平的教師,他們有豐富的個性,不同的教育風格,但他們又有共同特徵,敬業、勤奮,有著對專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學生深切的愛與關心。」

少年時代在春暉親歷老一輩教育者是如何認真地履行職責,在李培明的心裡深深烙刻下名師的春暉風範,春暉文脈代代傳承的責任也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薰染著他的內心,對他以後的教育觀和育人觀產生了很大影響,也成為他後來帶領整個學校穩步向前的不變情懷。

崗位變了教育的使命不變

春暉要培養真善美的學生

1984年,從杭州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後,19歲的李培明進入母校春暉中學任教。作為教師,他在春暉親歷了兩代教育者之間的傾心相授,那些之前教過他,又在後來和他成為前輩同事的老教師們,「手把手」地帶著他在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剛剛任教的時候,對高中教育和整個教學體系並不十分理解,一切是從零開始,更多的也是模仿,模仿老教師是怎樣教書的,大概用了差不多三到五年的時間,才慢慢摸索到了有效的教學路徑與方法。」

李培明坦言,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對教師這份工作的認知,它有一個過程,是後來在工作中慢慢體會到,並且不斷地深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項工作,對它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004年,39歲的李培明擔任春暉中學校長,接過了春暉教育傳承與發展的接力棒。面對春暉這樣的文化起點和高度,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他始終認為:「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校長,變的只是工作的崗位和分工,教育者的目標和使命是不變的。唯有不忘初心,傳承好先賢精神,沿著『自然、人文、自由』的教育理想持續邁進,這才是春暉人的應盡之責。」

於是,他提出學科建設的同時,同步實施「文化德育」,充分發揮教育在道德和文化上的引領作用。倡導文化傳承,鼓勵社團建設,出刊《春暉讀本》,依託春暉深厚的人文積澱,用豐沛的文化雨露浸潤學生的心田。「春暉講堂」再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文人雅聚,名人薈萃」盛象,培養開放的胸懷和視野,拓寬學生的眼界和境界。

在2018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上,他為學生們作生動演講,鼓勵學生「向美而行」。他說,「我們要把『真、善、美』作為春暉教育的主要目標,作為春暉學子的核心素養,努力培育美的素養,塑造美的心靈。」

李培明篤信:教育應該是本色的。中學教育是打底色的階段,我們的教育是要讓學生的一生都能走得好走得穩。「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真實、善良、健康、快樂的,這就是春暉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以春暉人的文化自覺和教育情懷

繼續耕耘於白馬湖這方教育淨土

象山、湖水、古道、名居,構成一方詩意田園,一批上個世紀20年代的民國建築,穿越時光,依然挺立於春暉園。歷經百年風雨,春暉文化綿延至今,在李培明等春暉人的傳承與堅守、耕耘與哺育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如今的春暉中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傳承和弘揚「與時俱進」的春暉精神,厚植文化土壤,探索現代學校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新方法,豐富「真、善、美」的教育內涵,「自然、人文、自由」的教育特徵日益顯現,真實、善良、健康、快樂成為廣大學子「向美而行」的真實寫照,「人文春暉」的教育體系日趨完善。

春暉中學已不僅是地方教育的窗口,更是區域文化的標杆,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浙江省首批一級特色示範高中。

2018年,春暉中學走過百十光輝歲月,迎來110周年校慶之年,而李培明也在春暉的滋養下,從40年前的青蔥少年一路成長為省特級教師、省人大代表、教育界的名校長。

「110周年校慶,我們更多的是從文化意義上去考慮,目的是追史溯源,展望未來,彰顯前賢,昭示後學,廣納良策,匯聚眾智,激發廣大春暉師生、校友對學校的歸屬感、榮譽感、使命感。」他真誠地邀請海內外校友「回家看看」,共賀母校,共襄盛典。這是他對於春暉文化傳承的理想,也是基於春暉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春暉對於李培明,已經是融入到骨子裡的一種情懷。「如果今天我離開了春暉,我都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他說,「不管是作為學生、教師,還是校長,我的個人成長都跟春暉密不可分,我的意識、理念、行為,都深深鐫刻了春暉沉澱的文化因子。」

沿著大師的足跡,接過「大家」的責任,李培明以春暉人特有的文化自覺和教育情懷,耕耘在白馬湖畔這一方教育淨土,將最好的教育,如春風般潤物細無聲地潛入每一位春暉學子的人生篇章。

草木皆春色,點滴現輝光。

相關焦點

  • [貴州]「反哺情懷」打造貴州「春暉名片」
    而鄭傳樓反哺故土的扶貧模式,也延伸出了貴州省的「春暉行動」,使之成為貴州的一張片名。  自強村「春暉」發源地  在自強村村口,最近新塑起一座象徵春暉形象的老人塑像,老人神情慈祥,遙望遠方。這座塑像的原型,就是鄭傳樓的奶奶張月香。老人活了103歲,善良、樸實的她,一生樂於做好事,更重視兒孫的教育。
  • 相約白馬湖 最憶春暉園 浙江省春暉中學喜迎一百一十歲生日!
    李校長首先感謝領導、嘉賓、校友長期來對春暉的關愛,他說,今天我們相聚湖畔,共敘友情,共話未來,為的是追史溯源,彰顯前賢,昭示後學,為的是廣納良策,匯聚眾智,共築夢想……百十慶典預示著春暉新十年徵程的開啟,奔跑向前是春暉永遠的姿態。李培明校長作為一位從春暉啟程又返回春暉耕耘的學子,用情懷和信仰堅守著這方水土,書寫著春暉人淡泊明志、勇於奮鬥的教育詩篇。
  • 茵茵寸草報春暉!春暉行動走過15年曆程
    在春暉行動「弘揚中華文明,反哺故土親人」理念感召下,遊子們懷著深厚的赤子情懷,積極參與投身家鄉精準扶貧、教育醫療、產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為貴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春暉行動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最大的動力是人,最終受益的是人。
  • 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春暉行動 反哺家鄉
    2010年在畢節納雍縣姑開鄉安坪村和黔西縣太來鄉啟動春暉扶貧互助社村、鄉兩級試點工作。以畢節地區納雍縣姑開鄉安坪村成立的「春暉扶貧互助社」為例,發起人是從安坪村走出去的春暉使者陳勇,他受到春暉行動理念的感召,懷著對家鄉父老的感恩情懷,按照「五位一體」運作模式,春暉基金會出資3萬元啟動資金,撬動整合在外鄉友、社會愛心人士、地方黨政部門資金24.56萬元共同建設。四是實施「春暉產業帶動」致富一方。
  • 意象畫面裡的精神影像——讀趙慶泉貼梗海棠盆景《春暉》
    可是,人們往往誤判一朵花的堅定和存在——這盆「三口之家」的貼梗海棠(如圖),與生俱來的天生麗質,絕不是一筆帶過的修飾:清峻明潔,寧靜淡雅,溫和含蓄,輕柔安詳……它們不負恩澤,為初心而「戰」,無所顧忌地綻放悠遠的高貴,與天光一道醞釀精神生態,充實日子能量,描繪「春暉」景致;它們結構天真,理想飽滿,認真與人的靈性生發影響,教人記取古訓的敘述、稟性的規矩——「春暉不肯待,風木嗟何及?」
  • 浙江省春暉中學迎110歲生日 4000校友相約白馬湖「最憶春暉園」
    浙江省春暉中學迎110歲生日 4000校友相約白馬湖「最憶春暉園」 原標題:   薪火百十載,相逢在春暉。12月2日,位於白馬湖濱、象山之麓的浙江省春暉中學迎來110周歲生日,4000多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校友及在校師生齊聚紹興上虞,敘友情、話未來。  浙江省春暉中學坐落在紹興上虞,現屬於省一級重點中學,省一級特色示範高中。
  • 貴州春暉行動開闢扶貧新路徑
    本報訊(記者 劉久鋒) 3月26日,貴州省召開春暉行動推進大會暨第三屆春暉行動表彰大會,來自全省101名優秀春暉使者、22個先進集體、40餘名先進個人和42家春暉行動貢獻獎單位受到表彰,香港何耀棣及其公益事業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捐款1000餘萬元支持活動的開展。
  • 春暉何以為春暉 春暉以何為春
    春暉何以為春暉 春暉以何為春暉——浙江省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明訪談錄到達浙江上虞的時候,天色陰沉,煙雨瀠瀠。春暉經過怎樣的孕育,怎樣的發展,她在中國教育史上到底佔據了怎樣的位置,現在春暉又在做些什麼等等,都似乎還是一個謎。李培明:(笑)那我先介紹一下春暉中學的歷史吧。春暉中學是由時任「浙江一師」校長的經亨頤先生,偕同鄉賢王佐徵得陳春瀾先生的資助創辦的。其實早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陳春瀾先生就曾出資,在他的家鄉上虞小越橫山創辦了「春暉初小學堂」,續辦中學是其「踐予前言」。
  • 滄縣設立「春暉獎」表彰教育楷模
    9月6日,滄縣舉行「慶祝第34個教師節暨『春暉獎』頒獎儀式」。圖為活動現場。 記者劉樹鵬攝河北新聞網9月6日訊(記者劉樹鵬)今天,滄縣舉行「慶祝第34個教師節暨『春暉獎』頒獎儀式」,為入選首屆滄縣教育系統「春暉獎」的16名教育楷模頒獎。
  • 春暉暖校園,校園鑄夢想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原副巡視員鄭傳樓、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黃彩梅、貴州大學畢業的優秀"春暉使者"李軍、鄭小剛以及企業家鍾嶽燦、伍智、朱豔華、吳金英一行為清鎮市新店鎮龍井小學的小朋友們送去融融的溫暖,播下"春暉"的種子,讓小朋友們成長為一棵感恩回報故鄉的大樹,他們的行動值得大家點讚學習!
  • 上虞春暉中學—— 傳承發展春暉文化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陳佳瑩 通訊員 馮潔娜 區委報導組 袁偉江「習總書記來春暉中學調研時,囑咐我們要傳承學校優良傳統,弘揚春暉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明說。春暉中學坐落於上虞白馬湖畔,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校內完好保存著一批20世紀20年代的經典建築,記錄著這所百年名校的歷史滄桑。2005年1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赴上虞調研,並專程來到春暉中學,踏入弘一大師的晚晴山房、豐子愷的小楊柳屋、朱自清舊居和夏丏尊故居平屋參觀。習近平叮囑道,春暉中學要發揚優良傳統,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優秀人才。
  • 生鮮超市反哺留守兒童 湖北春暉在行動
    據介紹,社區生鮮超市的開設並非是為盈利,它其實是勝華富農春暉行動的一部分。 「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我們以公司的名義發起此次春暉行動,一方面是將個人及公司的發展與社會責任結合起來,主動投身社會公益,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關心、幫助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積極響應共青團貴州省委關於春暉行動的號召,反哺故土親人」此次行動的發起人和組織者,勝華富農總經理、湖北省貴州商會副會長、貴州籍春暉使者蘇坤倫說。
  • 硬核開學禮,春暉小學這列「春暉號」帶來了不一樣的入學課程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白菁潔 通訊員 趙永愛)8月30日是杭州市春暉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的日子,從孩子和家長比陽光更燦爛的臉龐上,看出了他們對於邁入小學生活的期待與盼望。  在剛才的體驗活動中,每位暉寶都領到了一張「春暉號」動車票。動車即將在9月1日的開學典禮啟動,快快讓我們來有序排隊上車吧。  孩子們進入大廳,憑著手中的車票獲得了入座資格,將自己的名字貼在了動車對應車廂內。這也是代表在新的階段,春暉將帶著所有的孩子們加速起航,邁向更高更遠的未來。
  • 春暉的情調
    寫了《二十年前作文裡的評語》一文後,野孩子群裡的大朋友們發現我是浙江省春暉中學畢業的,希望我寫一寫在這樣一所學校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拖了一段時間,今終提筆。離開春暉已經近20年,春暉的景致依然讓人魂牽夢縈。
  • 乘車戴笠,求無愧於生 —— 春暉89屆畢業三十周年同學會側記
    春暉中學早期畢業歌歌詞2019年10月2日,春暉中學還沉浸在國慶的氛圍之中,數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飄揚在白馬湖圖書館一側的梧桐樹前。春暉依舊,再憶芳華——這是八九屆同學會的開場告白!這位有著幾重身份的春暉人,引用春暉早期畢業歌中的「清歌一曲,行色匆匆」,來講述他骨子裡的春暉情懷。
  • 讓春暉燒化我的生命
    無數個暗無天日的白加黑,用淚水把情懷凍成冰雕,深深抑鬱了,忘了我是誰,誰是我,甚至忘了我是誰的母親,誰是我的孩子。請容許我再一次自私,自私地為自己掙扎一次,置之死地而後生,讓春暉燒化我的生命。
  • 【春暉行專版之詩詞】陳興山/張成立/孫東嶽等
    (一)陳興山《春暉聚會贈友》:(二)張成立《藏頭詩.贈春暉學校 (步陳興山韻)》:迎春新鄧文友逢,朝暉漫天靚古城。名校成功有蹊徑,花好葉茂並蒂榮。〔說明:每句之第二字聯綴成一四字贊語:春暉校好]作者簡介:張成立,戊子年臘月二十九日(公元1949年1月27日),出生於河南省新野縣今施庵鎮大營村。(三)孫東嶽詩兩首(1)《春暉滿園》文友相會,齊聚春暉。幸斯鱗萃,談笑風生,語論宏偉。
  • 中式玉雕 | 將自然融入玉雕,將情懷帶給生活
    一塊普通的璞玉,被玉雕師發掘出來,進行創作時要做好「選」、「讀」、「問」、「思」、「繪」、「塑」等步驟,再經過精心的設計雕刻,將人的思想融入,喚醒原石的靈性,用獨特的「中國氣息」詮釋著玉雕的掌上之美。正因為玉雕師匠心獨具地對待每一塊原料,所以今天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優秀的作品。
  • 「春暉媽媽」與她們的795個孩子
    許榴琴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知道小寶的情況後,她和「春暉工作室」一起努力,跑遍民政局、公安局、福利院,落實了小寶的歸屬,3年啦,現在小寶上二年級了。 許榴琴說:「有我們在,就不能讓孩子成為孤兒。」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檢察院第四檢察部的「春暉工作室」成立於2013年。「春暉」寓意慈母心,以母愛情懷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春暉媽媽」團隊堅守的初心。
  • 「春暉杯」大賽15周年工作座談會在廣州舉行
    神州學人網訊 (記者 惠娟 攝影報導)12月18日下午,「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春暉杯」大賽)組委會辦公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在廣州舉辦「春暉杯」大賽15周年工作座談會,回顧15年來的工作歷程,總結經驗,並廣泛聽取各承辦、協辦單位及海外留學人員代表,對如何進一步做好海外人才回國創新創業服務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