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瓦是我少年時代最喜歡的畫家之一。
這是因為他的畫那麼甜美漂亮宜人。美好的女性,微胖,紅潤。
特別是有一幅《首演之夜》,畫面上一個十六歲左右的少女,正探向一個熱鬧的場景。那場景裡面人頭攢動,一個社交圈正向少女展開。少女雖然背向觀眾,但觀眾完全能從她的姿態、側顏上,感受到她的忐忑、激動、羞澀與期待。第一次看見這幅畫的時候,大約我也是同年。雖然我們並沒有這樣的社交或者舞會,但完全能體會這種少女期望長大成人,進入成年生活的心情。因為,就喜歡上了雷諾瓦。覺得雷諾瓦太了解人心的秘密了,把那內藏的心思,通過外在的活動與表情,全部揭示了出來。
而且,我們少女的時候,也正是如雷諾瓦筆下的人物,少女肥,滿臉膠原蛋白。那時候還在大明白「瘦才是美」,還全憑著本能,能吃能睡,自己和女伴們,都長得圓乎乎的。這樣一看,雷諾瓦畫的人,就很像我們身邊的人嘛。
到了青年時代,就不喜歡雷諾瓦了。雷諾瓦還是那個雷諾瓦,但是我們已經瘦了下來。
青年時期,我們開始追求苗條,覺得胖的,甜的,多沒氣質,詩人和藝術家就應該天生瘦削,最好神經質,見月傷心,因風流淚。所以,活著時不得志的海子、梵谷、卡夫卡就成了年輕人的追捧對象。
這時,再看雷諾瓦,覺得那豐腴的美人,活得也太俗啦。
再後來,生活給了很多教訓和經驗,發現,甜蜜幸福才是自己人生想要的,管它氣質不氣質呢。甚至,發現,瘦和苗條,穿衣服固然美,但,美哪有健康重要,甚至也沒有口腹之慾,沒有快樂重要。
但也並沒有想起雷諾瓦。喜歡的藝術家實在太多了,他還是被我老老實實地留在了少女時代。
這兩天翻起一本書《感覺雷諾瓦:人生的艱難與美好》。
書名讓我稍微愣了一下。關於他,我只知道美好,沒想過艱難。
我這才認真地看了他的生平。以往只知道他也是印象派的一員大將,跟莫奈他們是好朋友。誰知他還是一名苦孩子出身。父親是裁縫,母親是女裝工人,1854年,13歲的雷諾瓦當了陶瓷工廠的學徒。他從畫盤子開始,展現了藝術天分,在畫盤子時,學到了顏料的奧秘。再之後,很幸運地在家人的支持下,到法國美術學院上學,開始了正式學習藝術之路,追尋畫家之夢。
現在看來,他們那一批印象派藝術家整體是相當幸運的,正趕上藝術、文學、文化與思想最活躍的時期。33歲那年,雷諾瓦正好參加了印象派第一次展覽。就是以莫奈《日出·印象》為代表,被當時人們譏評為印象派的那一次展覽。印象派畫家前後共舉辦了八次展覽,雷諾瓦參加了其中四次。
我們現在看他們是幸運的,但他們當時卻完全不這麼想。
現在我們看到雷諾瓦描繪了那麼多幸福的畫面,一方面,是因為他為許多家庭繪製肖像,繪製那些標誌幸福的場情。另一方面,在他的勤奮努力之後,他的個人生活,也的確是幸福的,他也用畫筆記錄了妻與子的甜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