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理工大學——這個多年前網友們開玩笑給清華大學取的諢號,真的被寫進了小說,並且還是一部探究現代人人際關係、心理狀態的嚴肅小說。四年前,憑藉「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知名作家格非,最近推出了自己的最新長篇小說《月落荒寺》,其故事主要發生地就是「北京五道口某理工大學」。
《月落荒寺》書影
作為暌違3年才推出的新長篇,格非本次為《月落荒寺》可以說是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表面上看,格非設定的故事主線是充滿遺憾的男女情事,但實際上他想呈現的是都市知識分子與時代同構又游離於外的種種眾生相。格非在為《月落荒寺》親自做推薦時,也專門提到「在整個小說裡面我安排了很多埋伏,花了很多的心思,所以我也希望大家慢慢地閱讀這本書。」
故事情節上,格非在《月落荒寺》裡描述的更像是一個朋友圈的故事。主人公林宜生是在北京五道口某理工大學任教的老師,以他為中心,大學同學周德坤夫婦、好友李紹基夫婦、趙蓉蓉夫婦等八人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朋友圈。然而,在貌似平常的日常交往背後,隱沒在深處的人物關係卻遠不似表面看上去那樣簡單。
格非
有點特別的是,格非在談到《月落荒寺》的構思起始時,特別提到了一場音樂會。「差不多3年前的9月份,我的好朋友、著名音樂人劉雪楓做了一場中秋音樂會。從晚上七八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鐘。」格非回憶說,其間從西方古典音樂,到中國的各種戲曲都表演過了。「當時我腦子裡一直在構思這個小說,這樣的音樂會對我的刺激非常大。」格非說,到凌晨音樂會差不多結束時,自己也差不多把《月落荒寺》的構架想完了。之後就是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把它寫出來。
之所以格非在推薦這部新作時會特別強調,希望大家慢慢讀、自己在裡面安排了很多埋伏,是因為其實今年9月左右就已經有第一批讀者看到了這部小說。「好像最快的一個人說自己差不多5個小時就讀完了。」所以格非才有了點擔憂。因為在他心裡《月落荒寺》起碼包含了三條線索。
在格非筆下,《月落荒寺》的主人公林宜生是一位哲學老師。他和朋友們之間的故事也組成了小說的第一部分。「這個部分主要就是描述不同的人,比如說知識分子、官員、生意人、藝術策展人,寫他們在今天現實中基本的生存狀況,這是第一個線索。」格非說,第二個線索是寫林宜生和曾在他落魄時出現過的一個神秘女人楚雲的關係,「這個線索裡邊我想呈現的是現實生活和可能的生活之間的關聯。」第三個線索則涉及到林宜生作為父親和孩子的關係,他們有隔閡,但最後時限了調和、和解。格非說,「我想通過這三個方面來描述今天的現實以及我們自己對精神生活的某種追求吧。」
格非還特別提到,在自己看來,作家應該要具備分析當今現實的能力,「同時還應該用自己的藝術手段把現實通過特殊的修辭呈現出來。」
作者簡介
格非,1964年生於江蘇鎮江,「先鋒文學」代表作家之一。1981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調入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已出版《欲望的旗幟》《小說講稿》、「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2015年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等作品。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