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舉行

2020-12-15 清華大學新聞網

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舉行


清華新聞網12月12日電(通訊員 趙媛媛 姚剛)12月8日上午,「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大學近春園召開。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承辦。來自中國禮學、音樂學、考古學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六十餘人匯聚一堂,深入探討中華禮樂文化的人文精神,並與社會人士共同探討新時期禮樂文化傳承和發展。

論壇現場

在開幕式上,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牛喜平、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高福慶、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彭林教授先後致辭,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部主任張濤到會。學術論壇分為5個單元,22位特邀嘉賓分別進行了主旨發言。

第一單元,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東西方關係中心主任田辰山探討了中華禮樂文化內涵「一多不分」「生生為貴」的生態哲學,指出「一多不分」是中華文化最根本的核心旨要,是中華傳統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文化現象的精髓。隨後,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楊華教授、中國音樂學院修海林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項陽研究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白雪峰、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李洛旻助理教授分別作了主題發言。

中國音樂學院楊春薇研究員首先在第二單元發言,楊春薇從朱載堉《六代小舞譜》學術復原談當代「樂教」,並展示了其學術團隊在六小舞復原工作中的成果。隨後,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賈海生教授、河南大學禮學研究中心主任曹建墩、中國戲曲學院任宏副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博士後胡雅靜,結合各自的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第三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彭永捷教授講解了經學、哲學與國學的關係。隨後,西安音樂學院羅藝峰教授、中國孔子研究院「尼山學者」特聘研究員程奇立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吳飛教授、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講師陳士銀、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師高瑞傑,分別闡述了自己的對「禮樂」文化的研究心得。

進入第四單元,中國音樂學院林大雄教授介紹了20世紀中國「新儒家」所進行的「禮樂」建設探索。隨後,天壇神樂署雅樂中心王玲、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韓冰雪、杭州師範大學姚永輝副教授、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後楊柳,依次對禮樂建設和推廣作了深入探討。

論壇最後發布了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聯合拍攝的《校園禮儀》視頻,這是清華禮學中心《中華基本禮儀》系列視頻的又一部作品。該視頻不僅將成為清華附中新生入學教育的必修課,也將向社會其他學校推廣,為學生們學習校園禮儀提供參照。

會上就禮制、樂制及推廣禮樂課程等話題產生的一系列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必將在未來的禮樂文化傳承中發揮作用,推動禮樂文化在新時代重現光彩。

供稿:經學研究院

編輯:張同順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訊 12月8日,「中華禮樂文化傳承學術前沿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牛喜平、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高福慶、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彭林教授等來自中國禮學、音樂學、考古學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六十餘人參加活動。
  • 「氤氳書香」《中華禮樂文化傳承論文集》連載2:高福慶
    中華禮樂文明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高福慶① 2019年學術前沿論壇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專場之中華禮樂文化傳承論壇在當年12月8日如期舉行。學術前沿論壇是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北京師範大學在2001年聯合創辦的品牌學術活動,近20年來始終堅持「立足學術前沿,把握時代脈搏,聚焦民生國是,探討發展思路」的宗旨,是每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界的一大盛事。
  • "2018學術前沿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中國網6月4日訊 由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18學術前沿論壇",於6月2日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舉行。本次學術前沿論壇聚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這個主題,目的就在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針對新時代全國文化中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討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把北京更好地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文化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中心、代表先進文化生產力的文化中心、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中心。
  • 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港澳臺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5日在廣州舉行了建設推進會和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高端論壇。
  • 中華傳統禮儀與國家形象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4月27日電 4月26日,中華傳統禮儀與國家形象論壇在清華大學中央主樓舉行,論壇是清華大學一〇七周年校慶重要活動之一。論壇上還進行了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復原的「鄉射禮」和「傳統禮容」展演,並同步展出了禮學中心復原的士冠禮玄端和爵弁服,以及先秦時期士族婚禮迎親的復原馬車。
  • ...傳統文化研究展望」 學術研討會暨泰山學者論壇 在孔子研究院舉行
    2019年4月13日至14日,「新見材料與傳統文化研究展望」學術研討會暨泰山學者論壇在孔子研究院舉行。今天,孔子儒學、歷史文獻學和簡帛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討新見材料與傳統文化關係,重估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程度,對「前儒學時代」進行深入細緻探討,必將有助於正確認識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真正內涵,必將對孔子儒家文化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 「世界地圖與世界文化:清華-康奈爾學術論壇」舉辦
    「世界地圖與世界文化:清華-康奈爾學術論壇」舉辦   清華新聞網5月1日電(通訊員 苑桐 北園 黎明)在慶祝外文系建系90周年之際, 外文系 「學術系慶」首場學術論壇「世界地圖與世界文化:清華-康奈爾學術論壇」 於4月15日至16日在清華大學甲所舉行, 來自康奈爾大學英文系、比較文學系
  • 「氤氳書香」《中華禮樂文化傳承論文集》連載36:羅婷婷
    其中,線上授課主要講授禮樂文化的基本知識,通過生動的講解與分析,使幹部對中華傳統禮樂文化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建立基本的知識架構,認識到「禮」的地位與價值,並調動幹部自身學習禮樂、踐習禮樂的主動性。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 禮樂中國 樂教未來 中國青少年禮樂文化傳播高峰論壇在漢舉行
    傲立東方的中華民族,遵循著「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的傳統禮樂之道,交織蔓生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這股東方魅力,需要與全世界文化思潮相互交融碰撞,也更需要薪火承繼。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火炬誰來接下?禮樂文化的時代創新教育模式誰來開發?
  • 2020虞山文化論壇在江蘇常熟舉行
    8月21日,國內四十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言子故裡——常熟,參加2020虞山文化論壇,共同探討言子思想的當代傳承和價值,為學道名邦常熟的新時代發展建言獻策。論壇上,我市聘請言恭達等8位專家為虞山文化論壇特聘專家。
  • 第六屆中華禮樂大會在福建武夷山舉行
    11月3日,第六屆中華禮樂大會在福建省武夷山舉行,吸引海內外一百多家漢服社團的2000多名愛服愛好者前來參加。這是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場以中華禮樂文化為主題的盛會,傳承和發展中華禮樂文明。圖為禮樂大會舉行祭祀典禮。
  • 「氤氳書香」《中華禮樂文化傳承論文集》連載1:牛喜平
    牛喜平①在當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下,集中一批優秀學者研究中華禮樂文化的傳承和應用問題是一個非常契機的話題。我謹代表國際儒學聯合會對主辦單位清華大學經學研究院、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聯合會,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清華大學彭林教授團隊,長期以來,一門深入,對儒家經典《三禮》以及中國古代禮樂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在世界各地傳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8年,清華大學率先成立了經學院,開展對中國經史哲學研究,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起了示範和榜樣的作用。經學的生命力和社會實踐便是禮樂之學。
  • 「首屆詩歌敘述學前沿學術論壇」在山東大學舉行
    中國山東網10月26日訊近日,「首屆詩歌敘述學前沿學術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和騰訊會議雲端隆重舉行。郭邦禮副書記對"首屆詩歌敘述學前沿學術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在線下和雲端相聚的專家、學者、詩人和青年學子們表示誠摯的問候,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山東大學與青島校區的辦學歷史、辦學規模,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青島研究院、詩學高等研究中心作為學術特區與學科建設新引擎的重要使命和責任,肯定了論壇的成功舉辦對於豐富詩歌敘述學研究,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品牌論壇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 「氤氳書香」《中華禮樂文化傳承論文集》連載4:修海林
    多年來,在更寬的學術領域,有許多的學術成果給這方面的研究提供著支持,例如學界對兩周禮樂文獻探頤索隱、深入而精深的研究,包括對清華簡、郭店楚簡、上博簡、天水放馬灘秦簡等出土簡書的研究,如此等等,不一而論。特別是對出土音樂文物及簡書的研究,使得我們能夠在出土文物史料研究與傳世文獻研究的互動中,因研究證據多重、可資參照的點更多、範圍更大,因而也比前人更有可能接近歷史的真相。
  • 山東中醫藥大學舉行醫學人文研究學術出版與傳播論壇暨《中醫典籍與文化》學術集刊發布會
    、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協同創新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中醫典籍與文化》編輯部聯合舉辦的醫學人文研究學術出版傳播論壇暨《中醫典籍與文化》學術集刊發布會在扁鵲故裡濟南長清舉行。王振國指出,醫學一直生長在科學與人文共同滋養的土地上,學術出版是醫學人文研究的歸屬之所,同時也是學術研究的過程與內容。學術研究需要交流的園地,《中醫典籍與文化》作為一本全新的中醫人文學術集刊,集人文社科之思,刊專業學術之聲,集聚賢達智慧,探索學術前沿,有利於促進中醫藥學術的傳承,推進中醫藥事業的創新發展。
  • 「文化傳承與儒學創新」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網山東新聞12月29日電(畢月娟) 由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和山東大學共同主辦的「文化傳承與儒學創新」學術研討會暨2019年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理事會議28日在北京舉行。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202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孔子文化節學術預熱,「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褚思雨9月19日至20日,由孔子研究院主辦的「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4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曲阜,共同探討「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旨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傳統禮樂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學禮無以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禮是立人、立家、立國的根本之道。
  • 「多元與一體:地域文化的特色與融合」高層學術論壇在紹興舉行
    (越文化研究院)承辦的「多元與一體:地域文化的特色與融合」高層學術論壇在紹興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區域文化研究學者圍繞地域學術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與互鑑,區域學術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展了深入研討,進一步推進各地域學術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與融合。紹興文理學院副校長壽永明主持論壇開幕式。紹興文理學院黨委書記汪俊昌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學術共同體的構建,離不開各地域學術之間的互動、吸收與融通。
  • 「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孔子研究院舉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杜倩 濟寧報導9月19日,由孔子研究院主辦的「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曲阜舉行。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並作討論發言,探討「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旨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傳統禮樂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