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意義與價值

2020-12-17 騰訊網

民俗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瑰麗的寶藏,傳承和保育民俗文化,對延續古典之美、豐富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民俗文化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又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具有物質生活價值、精神生活價值和社會生活價值。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

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夠反映民族特徵的傳統觀念和思想意識,是具有民族特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導人們實踐活動的基本精神。

傳統文化講究崇尚倫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強調和諧觀念、倡導憂患意識等等,學習和研究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進而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對國民全面素質教育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就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建設、精神世界的建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所宣揚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改過遷善等道德規範。

幾千年來就鑄就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正、刻苦耐勞和精忠愛國的優良素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是與傳統文化的長期孕育分不開的。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國民族的根本。民俗習慣的不斷傳承,對於民俗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重要保證。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中,不斷的受社會的影響。民俗文化的變遷與發展,是其自身發展的需求,也是當代社會的需求。民俗文化對於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社會心理等多方面都有著影響,民俗文化是社會團結的重要根源,也是人們價值觀的體現,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民俗文化是社會文化中的核心內容。

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並與革命傳統相結合,賦予新時代內容,容納新的時代精神,達到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

【記祖道場】

人與祖先的關係,就像樹枝與樹根的關係,相互給予,相互依存

記祖和祭祖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連結老祖宗的能量、連結老祖宗的智慧和志向,通過心心念念都是老祖宗,讓自己的生命與老祖宗根脈相連。從而找回強大的精神能量和生命至純的關係,讓自己在家庭、事業、財富......各各方面更加圓滿富足!

相關焦點

  • 傳統民俗文化的藝術價值
    ,又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具有物質生活價值、精神生活價值和社會生活價值。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 民俗學是專門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的一門科學,包含歷史民俗學、理論民俗學、應用民俗學三個大的學科分支。
  • 中華民俗:民間娛樂遊藝民俗文化有什麼意義?
    中華民俗:民間娛樂遊藝民俗文化有什麼意義?娛樂性它是娛樂的民俗的文化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我們不能否認娛樂的民俗文化在產生的一開始,他所擁有的一個比較實際的功能,以及蘊含著一個深刻的文化道理,但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一個演變以及舊傳統的逐漸虛擬化,使得原始的民俗文化功能逐漸的變淡,但他還是比較娛樂的形式得到了保留,比如說端午節的龍舟,最開始我們是為了紀念屈原,
  • 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賦予民俗文化更大的自治空間
    [摘要]《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由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張士閃教授發布,共分為總報告和若干分報告、專題報告3部分,比較完整全面地反映了2012年度中國民俗文化發展的主要脈絡和焦點問題。《報告》秉承五個原則對中國民俗的年度發展給予展示,這包括呈現中國民俗文化發展背景的世界格局與現實國情,關注民俗文化傳承空間的城市與鄉村,揭示民俗活動所引帶產生的社會各層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與上下互動的複雜動勢,瞻望民俗文化自身發展的多元傾向與趨同態勢。
  • 古代銅錢的「民俗」意義
    因此百姓認為這種錢附有了佛的法力,後世也多用於佩戴和其他民俗活動;「太平通寶」(如圖3.11)是宋太宗趙光義鑄造的年號錢,由於錢文「太平」符合民眾祈福心理,後世多用於婚禮、上梁等民俗活動中。03、民俗錢幣的象徵意義象徵的廣泛使用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徵之一。關於象徵學者們都從不同角度給出界定。
  • 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新探
    原標題: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新探 這五個「和」字,可視為普洱茶文化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茶樹起源的搖籃在普洱市   聞名中外的普洱茶,主要產地在中國思普區、西雙版納,今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唐南詔時的「銀生節度」轄地,清代時稱普洱府。清代呈送朝廷的普洱貢茶即加工於此。   茶樹起源於第三紀寬葉木蘭,這一觀點已為學術界公認。
  • 「培根民俗文化、鑄魂文化得榮」 得榮縣召開首屆民俗文化研討會
    ,並觀看了《夢回太陽穀》等得榮民俗文化紀錄片、旅遊宣傳片。在得榮縣翁甲寺,重點考察調研了得榮縣直貢噶舉派宗教民俗文化挖掘、保護、整理情況。在奔都鄉俄木學村,重點考察調研了傳統農耕民俗文化傳承、保護、發展及民俗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相關情況。
  • 福建建甌:當地民俗文化底蘊厚重 極具開發價值
    福建建甌:當地民俗文化底蘊厚重 極具開發價值時間: 2013-05-02責任編輯: 古劍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5月2日訊 4月27日,南平市民俗學會第四次會長議事會在建甌市行政中心三樓會議室舉行建甌市旅遊局局長、方志委主任賴少波和民俗專家吳雪浩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第三期《南平民俗》專刊的欄目設置等問題。會上大家就第三期《南平民俗》專刊的欄目設置、取材範圍以及刊物發行範圍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講論,特別是針對民俗研究的價值取向進行了深入的互動交流,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民俗學會應定位於對傳統文化的搶救、挖掘、保護與傳承,更要與時俱進,融入中心,為閩北旅遊發展服務。
  • 試論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價值意義
    1 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茅臺文化本身是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酒文化、釀造文化、人文民俗文化等的綜合體。茅臺原產地地域文化是形成茅臺文化的充分條件。但茅臺文化想進一步壯大和繁榮,必須融合和吸收其他地域文化的營養和價值。
  • 花山巖畫的文化價值及申遺意義
    ,不僅對中華民族,對全人類都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文化價值。花山巖畫文化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對世界、中國、廣西文化,特別是壯族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無論從文化人類學、民族歷史學,還是從文藝創作、藝術技巧與促進現實文化發展繁榮來看,花山巖畫都有驚世駭俗的價值。首先,花山巖畫是千古駱越文化的瑰寶,是壯族文化起源的見證。據考古研究和現代科學鑑定,花山巖畫的製作年代是在戰國至東漢的700多年間。
  • 文化創意的意義與價值
    24日,新華網旅遊頻道舉辦的第三期「中國文旅再出發——線上系列主題沙龍活動」暨2019中國地級城市文化創意指數百強榜單發布,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向勇就文化創意指數對發布的這些城市文化的提升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以及怎麼理解文化創意的內涵等話題作了精彩發言。
  • 傳統民俗舞蹈的代表,如長鼓舞、禾樓舞與跳花棚,頗具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範疇寬廣,其中有許多傳統民族舞蹈藝術,蘊含有豐富的文化報寶藏,是研究這些地區文化與歷史的重要線索,下面帶大家欣賞一下。瑤族長鼓舞反映了瑤族質樸、浪漫的歷史文化,體現了瑤族人民粗獷豪爽、樂觀的個性和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與嚮往,是瑤族民間歌舞的典型代表,藝術價值頗高。
  • 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根
    淮陽「泥泥狗」不同於一般的泥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泥泥狗」表現的民族文化,可以寫一部大書。它反映出的一種歷史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折射出遠古歷史,再現了遠古歷史。不少泥泥狗至今可以清楚地反映遠古人類的生活與嚮往。
  • 以核心價值觀引領民俗文化傳承創新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族多樣,也造就了異彩紛呈的民風民俗文化,民間性、大眾性、習俗性是其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徵,外在則表現為受眾多、影響廣、根基深。經過時代的洗禮和自我更新發展,當前大部分民俗文化也都具有積極意義,蘊含著各族各地人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感恩知禮、敬畏自然、勤勞堅韌、合作包容等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內核。
  • 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同時,中華文明的文化內涵又包涵了超越時空、跨越國度的價值,對人類文明進步和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我們身上擔當著中華民族發展的責任,就必須保全它的生命營養,發揚它的精神信念。弘揚中華文化是持守文化發展的民族性、延續民族精神血脈的根本途徑,只有牢牢站穩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立場,才能從根本上認識中華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 海南軍坡的精髓及民俗意義
    一種民間文化被人們所信仰必有其文化價值。海南民俗文化鬧軍坡就是其中之一,說起海南軍坡文化,常常被很多人定義為封建迷信,究其原因,無非是海南軍坡文化裡的焚香拜神習俗被人理所當然的認為搞封建迷信活動。因為民俗有言,人在神前許願,願望實現了必須還願,不然神會懲罰言而無信之人。四美濟世救民,簡單明了的說,海南軍坡講的是大愛,為人們化災減難。
  • 莫讓傳統節日民俗文化走向沒落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當然也是十分講究,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特殊的含義、特殊的紀念方式,我們將這種「特殊」當作為我們的民俗,我們的文化。  從春節到重陽,其中大大小小的節日,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逐漸忘了它背後的意義,只為過而過,敷衍了之,遠比不上以前來的熱鬧,此種現象在城市中更為明顯,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傳統節日民俗文化開始沒落了嗎?
  • 淺談:民俗的影視整合及審美價值
    這些影片 以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風情向全球展示了東方藝術風範,為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聲譽 。電影的民俗化已成為全球化語境中民族電影拓展生存空間的文化戰略。另一方面,影 視也在對民俗進行藝術整合,滿足了當代人的審美欲求,同時也使自身的審美特性發生 了變化。本文就影視整合民俗的幾種形式及審美價值,談談自己的看法。
  • 雲南佤族寨樁的文化符號意義及價值探究
    雲南佤族寨樁的文化符號意義及價值探究黃聖遊 林立平 徐俊華 朱炫霖(西南林業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雲南·昆明 650224)摘 要:在佤族的廟宇和村寨中,在日常生活、人生禮儀和節慶祭祀等民俗活動中,常能見到造型獨特、粗獷樸素、材質紛呈的寨樁,既帶有神秘性,又散發著親切的人間味和民俗情。
  • 《中華民俗文化精粹》叢書在京啟動
    日前,《中華民俗文化精粹》(20卷本)啟動儀式在京舉行。廣東省出版集團、南方出版傳媒領導、《中華民俗文化精粹》編委會主要成員、廣東人民出版社代表以及在京的民俗文化界人士五十餘人,參加了儀式。與會的民俗學家段寶林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萬建中教授等十餘名作者和專家,圍繞著「民俗文化與文化自信「等主題進行了熱烈地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文化自信,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積累依據和鮮活的現實圖景支撐。此次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組織國內民俗學者專家,編寫這樣一套大型叢書及時而必要,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出版價值和現實意義。
  • 以民俗文化再造凝聚村落共同體
    近年來,各地鄉村民俗事象不斷發展,既滿足了村民內心深處的價值,也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實際使用價值。鄉村民俗已然成為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參與其中的村民表現出了一種地域文化自覺。從文化與結構的視角審視鄉村民俗的興起與發展,不難發現,民俗文化再造是其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