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2020年工作要點》。全省大花園建設以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活動為抓手,明確目標任務、強化部門與地方協同,創建大花園示範縣30個,進一步打造「詩畫浙江」大花園。
深入推進一批重大改革
以「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為契機,以大花園核心區(衢州市、麗水市)和示範縣為重點,聯動推進國家、省級重大改革試點,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激發大花園建設內生動力。
深化「兩山」轉化改革。加快構建以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為核心的「兩山」轉化評估體系,制定縣域GEP核算地方標準,依託省域空間數位化治理平臺構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一張圖」系統,在大花園核心區、大花園示範縣試行GEP核算監測,開展「兩山銀行」試點。以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和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先行,構建生態資源變資產資本的平臺、體系和機制。
推進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落實試驗區總體方案,確保省控及以上斷面I-II類水質佔比100%,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9:1,GEP轉化率達30%。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強縣擴權、美麗標準體系等重點改革,確保形成階段性成果。
推進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聚焦試點方案,推動GEP和GDP雙增長,GEP轉化率達40%,確保圓滿完成國家試點各項任務。參照美國溼地銀行、德國生態帳戶、福建南平生態銀行等國內外實踐,建立健全生態產品的核算體系、信用體系、轉化平臺、市場交易機制並取得實質性突破,舉辦國際研討活動。
健全大花園核心區推進機制。聚焦目標任務,建立核心區規劃實施年度評估機制。印發並落實衢麗花園城市群實施方案。每市確保年內新增示範縣創建單位4個、達到驗收標準示範縣1-2個;力爭出境斷面水質基本達到或優於Ⅱ類,PM2.5平均濃度全域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及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林木蓄積量、主要食用農產品「三品一標」比率等多項指標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推進大花園示範縣創建。年初組織第一批20個大花園示範縣建設單位、培育單位評估,適時開展新一批10個大花園示範縣遴選。年內達到驗收標準示範縣4-5個。開展最佳實踐案例評選,形成一批可複製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召開現場推進會等途徑予以推廣。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成6-7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保持全域旅遊發展位列第一梯隊。評定公布10家左右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市、區),有序推動景區門票降價。
推動實施長三角汙染聯防聯治機制。深入實施湖州南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研究建立長江流域及海灣河口汙染聯防聯治機制,推進長江口-杭州灣協同治理。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創建。
合力打造一批重大平臺
以「四條詩路」、海島公園、名山公園、5A級景區創建、百河綜治、珍貴彩色森林等十大標誌性工程為重點,加快串珠成鏈,變盆景為風景,繪出大花園建設美麗形態。
推進「四條詩路」建設。抓好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實施,重點推進浙東唐詩之路建設,實施大運河遺產綜合保護整治工程。
加快千萬級核心景區建設。串珠成鏈打造100條精品旅遊線路。謀劃和推進浙西南生態旅遊帶、佛道名山旅遊帶、浙中影視文化旅遊帶、浙北精品旅遊帶、海灣海島旅遊帶、紅色旅遊文化帶等黃金旅遊帶建設。
打造十大海島公園。全面啟動嵊泗、岱山等十大海島公園創建,指導各市縣高標準編制海島公園建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制定用地、用海等政策。召開十大海島公園建設推進會,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重點推進標誌性工程及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實際投資300億元,旅遊總收入500億元,建設3A級景區村莊30個以上。
打造十大名山公園。全面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完成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工作,持續推進麗水國家公園創建。落實十大名山公園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實施41個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推動浙皖閩贛生態旅遊協作區建設。著力打造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建成以名城、名江、名湖、名山、名園、名鎮、名村為特色的國際黃金旅遊線。
推進萬裡騎行綠道工程。落實全省大花園騎行綠道網建設工作方案,全年新建綠道1000公裡。
實施萬裡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工程。形成全省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建經驗,全年完成美麗經濟交通走廊6000公裡。
深化5A級景區創建。大力實施「文化潤景、四化五名、滿意100景工程,確保5A級景區創成1家、力爭2家,力爭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家、4A級景區10家。
推進百河綜治工程和美麗河湖建設。實施「百江千河萬溪」水美工程,深化河湖長制,新增100條(個)美麗河湖。完成中小河流綜合治理500公裡、年度投資30億元。
推進珍貴彩色森林工程。啟動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全年新建珍貴彩色森林100萬畝以上,推進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培育示範基地建設,新建和補植培育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培育示範基地20萬畝以上,完成新植珍貴樹1750萬株。
推進生態海岸帶建設。印發實施浙江省生態海岸帶工程建設方案,同步編制實施環杭州灣地區生態海岸帶建設方案,以創建制模式推進示範段建設。
推進11個市級重點平臺建設。健全規劃計劃體系、工作體系、考核機制,健全平臺項目庫,謀劃招引和實施一批支撐項目,完成年度投資建設任務。
紮實推進一批重大項目
以「4+1」項目、省市縣長工程為重點,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夯實大花園建設基礎。
加快實施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以太湖龍之夢樂園、天然氣「縣縣通」等項目為龍頭的183個重大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995億元、佔總投資比的16%。完善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季報制度,滾動調整省市兩級重大項目庫。
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城市(基地)建設,新增省級資源循環利用城市(基地)10個。加快實施國家和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城市(基地)試點項目198個,計劃年度投資200億元。深入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省級工業園區實現循環化改造全覆蓋,同時選擇一批基礎好、潛力大的園區實施新一輪的綠色循環升級,完成年度投資100億元。實施新一輪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縣(市、區)完成達標任務。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千萬工程」,全年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5000個,其中精品村1500個,繼續培育在建美麗鄉村風景線100條,創建美麗庭院30萬戶。啟動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500個,推動鄉村有機更新。創建2000個左右A級景區村。
推進美麗城市、美麗城鎮建設。全年新增綠地1000公頃以上,新建50個省級園林式居住區(單位)、50個優質綜合公園、50條綠化美化示範路和50條街容示範街。打造100個左右美麗城鎮省級樣板。
推進美麗園區建設。落實美麗園區建設方案,加大園區有機更新推進力度,創建美麗園區50個。
出臺一批重大政策和規劃
以綠色發展和詩路文化帶為重點,完善政策體系,突出規劃引領,強化大花園建設保障能力。
完善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深化森林質量財政獎懲制度,開展溼地生態補償試點,試行與生態產品質量和價值相掛鈎的財政獎補機制。
健全詩路文化帶建設政策體系。制定省級資金管理辦法,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統籌支持「十地百珠」、千萬人次以上大景區、詩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繕、詩路森林古道和城鄉綠道(水道)建設、詩路重大文化研究和宣傳工作。
加強大花園建設金融服務和保障。加快推進湖州、衢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深化麗水農村金融改革。推動銀行、證券、基金金融等機構與市縣合作設立專項基金,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等支持大花園建設。謀劃研究省級產業基金支持大花園建設方案。
編制全省綠色發展規劃。構建綠色政策、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綠色消費、綠色金融、綠色標準等六大體系,謀劃實施循環經濟「991」、園區綠色循環升級、綠色能源發展、綠色生活創建、資源循環利用等專項行動計劃。
組織一批重大活動
以「人人成園丁 處處成花園」行動為抓手,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共建共享大花園,不斷提升大花園的獲得感和美譽度。
做實打響「百縣千碗」,不斷豐富旅遊美食產品。建設3-5個「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美食特色小鎮、15個左右文旅美食園或美食商業街,推動「網際網路+美食」發展,推廣「百縣千碗」品牌。
開展全域「長壽之鄉」宣傳推廣活動。按照健康中國、健康浙江理念,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民間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以麗水為重點,進一步營造氛圍、豐富內容。
有序開展系列重大活動。舉辦「兩山」理念15周年理論研討會,組織旅遊節、豐收節、馬拉松賽、自行車賽、綠道古道體驗、書畫展等45項旅遊文化體育活動。
推進綠色生活創建。編制省級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組織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築等專項創建行動。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高鐵傳媒、網絡媒體開展「詩畫浙江 美麗大花園」國內系列推廣活動,提高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影響力。在自然教育、紅色旅遊、循環經濟、綠色低碳等方面打造一批宣傳教育基地,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幸福感。
2020年全省大花園建設重點平臺都有哪些重點工作?帶你一睹為快~
(原標題《衢麗花園城市群、鹿鳴山文化院街……2020年浙江大花園這樣建》。編輯趙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