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牌」出身的黃百韜,孟良崮卻拼死救援張靈甫,這是為什麼?

2020-12-15 騰訊網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我們都知道國民黨有五大主力,其中新一軍、新六軍是遠徵軍一部分,曾在印度接受美國人的訓練,裝備也全部都是美式裝備,具有較強戰鬥力,第五軍是國民黨中唯一一支機械化部隊,抗戰時期就是一支勁旅,十八軍是陳誠土木系的嫡系部隊,而七十四軍在抗戰的戰場上也是一支王牌部隊,他的威名也是抗戰戰場上打出來的並非是吹噓。

74軍後來被改編為整編第74師,師長為中將師長張靈甫,張靈甫本人是黃埔四期畢業,在國民黨諸多將領之中,也算是比較出名的,算起來張靈甫之所以能擔任74軍軍長,也和王耀武的保舉有關,但在這一點上,卻得罪了李天霞,李天霞本身資歷比張靈甫還要高一些,但是未能競爭上74軍軍長,所以對張靈甫有所不滿。

所以後來在孟良崮戰場上,整編83師雖然距離張靈甫最近,但是表現卻令人很失望,李天霞也在這一戰過後差點被槍斃,雖然後來有考證,當時李天霞也率軍全力救援,但畢竟從後來事實發展來看,李天霞消極避戰問題十分嚴重,區別來看,當時距離張靈甫最近的還有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全力救援,據說戰後傳聞,損失達上萬。

這支部隊就是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其實從道理上來看,黃百韜是妥妥的雜牌出身。1900年出身,曾在江蘇省防部隊服役,後來被張宗昌所俘虜,後來就成為奉系軍中的一員,後來又跟隨張宗昌轉投國民革命軍,歷任師團長,可以說是一步一個坎,但蔣介石對於黃百韜還是很重用的,抗戰結束前,黃百韜已經升任第三戰區參謀長,第25軍軍長。

1946年第25軍改編為整編25師,其實這支部隊也是雜牌部隊,但黃百韜治軍甚嚴,雖然他並非各種軍校出身,但打仗治軍上,竟然有難得的天賦,整編25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度是最難纏的對手,尤其是在後來膠東戰場上的掃蕩中,整編25師更是為蔣介石立下不少功勳。

老實說,張靈甫看不起雜牌出身的黃百韜,甚至不顧黃戰前警告,但是黃百韜對張靈甫卻十分推崇,甚至認為國軍中只有張靈甫才能挽救危局,因此在孟良崮戰役中,部下都勸黃百韜,不要拼死救援,但黃百韜並未聽從,反而拼死援救,以至於當時負責阻擋的一縱四個團幾乎全部打光,如果不是反應快速,74師殘部很有可能就被黃百韜救走了。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全力救援張靈甫,卻因為一個小插曲而失敗了
    蔣介石聽說整編七十四師陷入重圍,又驚又喜,他認為這是進行決戰的最佳時機,急忙下令調集十個師的兵力向孟良崮地區靠攏,準備向正在圍攻張靈甫的華東野戰軍實施反包圍。 整編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和張靈甫素有矛盾,因此並不願去救援張靈甫,而整編二十五師師長黃百韜在接到救援張靈甫的命令後,卻是盡了全力。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距張靈甫僅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黃百韜拼盡全力,最後距離三公裡為何不用火炮支援?張靈甫為何兵敗身亡呢?▲孟良崮戰役解放戰爭,敵軍的全面進攻計劃被打破後,1947年決定對我軍陝北、山東進行重點打擊,這場戰役我軍以戰略撤退引誘敵軍主力,然後聚而殲之。
  • 孟良崮戰役中,國民黨三路援軍為何救不了張靈甫?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實,在張靈甫整編74師被包圍之時,國民黨內部曾有三支軍隊因與整編74師距離較近,也曾奉命從各自方向進軍以救援被包圍的整編74師,可最終卻沒能挽救張靈甫全軍覆沒的悲慘結局。那麼,國民黨這三路援軍分別是哪三支軍隊呢?它們又為何救不了張靈甫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一說。
  • 孟良崮戰役中,為什麼國民黨援軍救不了張靈甫?其實原因很簡單
    孟良崮戰役是一場發生在解放戰爭中期的非常重要的戰役,在山東蒙陰孟良崮地區。當時國民黨帶領著四十多萬大軍從山東東南部的臨沂迅猛而來,往山東中部前進。在國民黨張靈甫前往蒙陰東南孟良崮山區的時候,華東野戰軍抓住了這個機會進行突破。
  • 孟良崮戰役,唯一拼死增援的卻是支雜牌軍,阻擊的四個團差點打光
    黃百韜還經常以軍長的身份到基層和普通士兵一起吃住,深受官兵的愛戴。抗戰勝利後,這支部隊被整編為25師,黃百韜擔任師長。1947年5月,國民黨軍集中45萬大軍對華東野戰軍所在的山東根據地發動重點進攻。當時張靈甫的整編74師,李天霞的整編83師還有黃百韜的整編25師,被編為第一兵團第一縱隊,李天霞擔任縱隊司令。
  • 張靈甫戰死後,李天霞被撤職,湯恩伯與黃百韜也跟著吃瓜落
    張靈甫但是,作為國軍中的頂級王牌整編第74師的師長張靈甫覺得,我率領的師是天下第一師怎麼能與爾等一同作戰,加上國軍中歷來就有嫡系與雜牌部隊之分。嫡系部隊的軍官與士兵非常瞧不起那些雜牌部隊。從而導致整編第74師不按照穩紮穩打的戰法,孤軍冒進,向山東解放區進攻。張靈甫的加快行軍,使得整編第74師與大部隊脫離,從而被華野司令粟司令員分割包圍。其實,當時對於張靈甫的孤軍冒進,湯恩伯也加以阻止,但是張靈甫根本沒有聽,仰仗著蔣介石,根本不把湯恩伯放在眼裡,湯恩伯想管也是無能為力。
  • 孟良崮戰役:粟裕全殲張靈甫,李天霞沒有不救,桂系才是隔岸觀火
    孟良崮戰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小了說這場戰爭影響到山東的局勢,往大了說這場戰爭影響解放戰爭的進程! 但是這場戰爭過去73年仍舊喋喋不休、爭議不斷。張靈甫為什麼要上孟良崮?李天霞為什麼不救他?這場戰爭解放軍到底是怎麼打贏的?眾說紛紜,各種觀點層出不窮。
  • 此人雖出身雜牌,但實力卻遠勝胡璉和張靈甫
    這些人在解放戰爭中大都表現平平,但也有一部分人很能打,給我軍製造過不小的困難,比如張靈甫、胡璉、邱清泉、廖耀湘、黃百韜、鍾松和梁培璜等人。那麼這些人當中,誰才是國軍第一悍將呢?相信不少人會把票投給胡璉和張靈甫。他們一個是整編第11師的師長,一個是整編第74師的師長,而這兩支部隊都是國軍中的王牌。
  • 孟良崮戰役,這位雜牌軍悍將拼死增援,華野阻擊的一個師被打光
    八十三師從原來的一百軍整編而來,也就是中央軍,李天霞師長還是張靈甫的老上司,在淞滬會戰中,張靈甫任團長,李天霞任旅長,1939年,李天霞任五十一師師長。雖然李天霞和張靈甫相識多年,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好,李天霞在黃埔三期,張靈甫在黃埔四期。在抗美援朝之後,李天霞原應任整編74師師長,王耀武和張靈甫阻止了他,最終,張靈甫成為國軍主力中將,整編74師師長。
  • 為什麼說黃百韜是國軍第一悍將?
    於是這給了我華東野戰軍3天的充分準備時間,迎頭追上,將黃百韜的第7兵團包圍在了碾莊。但小編認為,黃百韜的第7兵團最終的覆滅跟他的出身和崛起有極大的關係。黃百韜的出身與崛起黃百韜,字煥然,號寒玉。由於他並非是黃埔系出身,之所以他能坐上兵團司令的位置,完全都是自己拼殺出來的。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銳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 孟良崮戰役:機槍槍管都打紅了,為什麼張靈甫死不投降?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此戰殲滅了國軍五大主力之首的第七十四師,更是扭轉了華東戰局。不過在這場戰爭中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張靈甫為什麼不投降?解放戰爭時期無數國軍以及國軍將領選擇投降或者起義,但是在孟良崮戰役中,國軍的機槍槍管都打紅了,但是張靈甫仍舊沒有投降。為什麼?接下來小編帶大家分析一下。張靈甫出身於大戶人家,1926年的時候張靈甫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成為黃埔四期畢業生。大家都知道常凱申用人方面非常偏向黃埔系,所以黃埔軍校出來的人基本上都不會混得太差。
  • 蔣介石下令增援74師後,李天霞做了兩個決定,把張靈甫推入絕境
    說起李天霞和張靈甫的關係,可謂是很複雜。在抗戰時期,李天霞是張靈甫的上級,兩人共同和日軍作戰,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只不過抗日勝利後,由於兩人在爭奪74軍軍長一職中積怨很深,最終導致關係惡化。孟良崮戰役,李天霞更是公報私仇,對張靈甫見死不救。
  • 為什麼說黃百韜是國軍中的納爾遜
    粟裕的「圍點打援」戰術非常成功,黃百韜雖然勇猛,但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張靈甫的整編74師全軍覆沒。據說,張靈甫在臨終前痛罵友軍見死不救,但至少黃百韜是拼了命的,甚至馬上就要突破華野1縱的防線了。要知道,華野1縱的司令是上將葉飛,向來以「跑得、餓得、打得」著稱,能突破1縱的防線,實屬不易。不過,就在1縱馬上要失利的時候,4縱及時趕到,重新將防線補牢了。
  •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何戰敗?只因他犯了個錯誤!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何戰敗?只因他犯了個錯誤!文|雯雯在當年的孟良崮戰役之中, 張靈甫——這名國民黨的強悍將領,率領著整隻七十四師奔赴沙場,結果全軍覆沒,基本上是直接導致了蔣介石攻進山東解放區計劃的全面失敗。現如今,很多人都說張靈甫想採用一種新戰術——「中間開花」。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張靈甫此時猶豫起來,下令暫停對埠方向的進攻。上午10時,各下屬部隊紛紛報告:兩側的天馬山、覆伏山、萬泉山都受到共軍進攻,共軍有向垛莊進攻跡象。張靈甫這才確信解放軍要包圍74師,下令74師迅速撤退到孟良崮、垛莊一帶。 張靈甫向湯恩伯報告了情況,並要求友鄰的李天霞等給予支援。李天霞派出了戰鬥力最弱的57團。
  • 孟良崮戰役慘烈狀況,數萬人橫屍山野,附近百姓幾年都沒敢上山
    1939年,王耀武擔任74軍第二任軍長,也是他將這支部隊帶上了巔峰。1941年,74軍參加了上高會戰,和日軍的傷亡比為一比一。1943年,74軍57師8000官兵在常德阻擋住三萬日軍15天的進攻,幾乎全軍覆沒。1945年,這支部隊又參加了湘西會戰,74軍58師一個營在武岡阻擋住日軍一個師團七天的進攻,再次震動全國。
  • 孟良崮戰役:戰神粟裕一次大膽的「冒險」,殲滅國民黨王牌74師
    ,與友軍不和,臨近友軍不會拼死救援。因此張靈甫立即南撤,率領74師到達孟良崮,修築工事,準備誓死堅守。因此蔣介石一方面下令張靈甫死守孟良崮,拖住華東野戰軍主力;一方面命令孟良崮周邊的國民黨軍迅速向孟良崮推進,增援74師。七,血戰孟良崮
  • 張靈甫不顧勸阻,把74師帶上孟良崮,結果工事難修、重武器全廢
    師長張靈甫自己也說:「我是重裝備部隊,如果在平原作戰,炮火能發揮威力,陳毅二三十萬人都來打我,我也能應付。可是現在卻逼我進入山區作戰,等於是牽大水牛上石頭山。」 沂蒙七十二崮 孟良崮的地勢逼迫張靈甫放棄全部火炮 儘管如此,最終整編第74師還是一路追擊進入了沂蒙山區
  • 孟良崮戰役,王牌74師為何全軍覆沒?在自然方面有7個致命原因
    張靈甫進入孟良崮後,也發現了這一個情況,於是他不敢將指揮部設在山頂,而是設置在了山腰處。這種地形的致命弱點還在於,布置在山頂上的輕重機槍火力向下射擊時存在死角,機槍無法打到的位置很多。尤其是火炮的優勢更沒有辦法發揮,火炮在山上開火,炮彈射出去的拋物線讓炮彈飛過山腳落在山腳後面的陣地上,只要雙方一接觸戰鬥,華野士兵馬上就能發現這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