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援非醫療隊專家:經歷時差、高原反應、40度以上高溫的海外...

2020-12-08 騰訊網

夜幕下,傳來附近寺廟念誦經文的聲音,久久不歇。

彼時是衣索比亞時間4月18日22時許,熊洪在埃國的第三個夜晚。

熊洪是中國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今年4至5月,她作為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之一,赴衣索比亞、吉布地開展援非抗疫協調指導工作。

抵非後的前兩天,因為時差,她一直無法按時入睡。這天晚上,她開始吃安眠藥。

時差、高原反應、40度以上高溫……在為期近1個月的工作中,專家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結束抗疫任務後,於5月12日回到中國。

中國專家組在吉布地 圖據受訪者

中國赴衣索比亞和吉布地抗疫醫療專家組是中國政府向非洲派出的首批專家組之一。據中國外交部日前介紹,自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向非洲共派出5支抗疫醫療專家組,40多支中國援非醫療隊也在當地積極行動。

近日,尚在隔離修整的熊洪接受了紅星新聞採訪,回憶了此次援非經歷。

出發前一晚,才將援非一事告訴父親

4月16日的成都雙流機場,天涼、風緊。

上午10時許,熊洪坐上了從成都飛往衣索比亞的航班。同行的,還有11位中國赴衣索比亞、吉布地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成員專業涵蓋院感、重症、呼吸、護理、實驗室、中醫等多個領域。

當天,應衣索比亞政府邀請,中國政府派遣的抗疫醫療專家組赴衣索比亞,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開展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半個月後的4月30日,專家組又乘坐包機轉戰吉布地。

此前,熊洪曾主動報名赴武漢一線,是醫院到一線的儲備隊員之一。接到援非消息,是在出發前半個月一個周一的中午。剛下班,熊洪的手機就響了。她立即折身回到辦公室,得知了自己即將援非的消息,「很突然,馬上就開始做相應的準備。」

接到消息後,熊洪心裡有點「打鼓」,她坦言,因為到武漢和到非洲肯定是不一樣的,「不知道過去到底是什麼狀況。而且代表著國家形象,有自豪,壓力也很大。想著不辱使命,要為國爭光。」

3月中旬,新冠疫情在非洲的蔓延已經形成公共衛生挑戰。4月中旬,也就是中國專家組赴非之際,非洲大陸54個國家中已有52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圖為3月18日,中國同非洲國家就疫情防控舉行專家視頻會議。圖據新華社

出發前一晚,熊洪父親才得知了女兒援非的消息。「怕他擔心,」熊洪回憶,「最開始他好像沒怎麼說話,然後說,這個任務很光榮,你要好好地去完成,這是第一。第二,一定要平安地回來,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熊洪回憶。

熊洪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丈夫和兒子。「家人的支持很重要。」熊洪說。「一開始,我丈夫就很支持我到一線。他說應該去,因為這個也是我的專業。」兒子得知熊洪真的要去非洲後,告訴媽媽一定要注意安全。

當地有醫務人員僅穿著隔離衣,後背露了出來

當時,非洲情況不容樂觀。

4月中旬,非洲大陸54個國家中已有52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

4月16日,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在發布報告稱,稱或將有超過30萬非洲人因疫情而喪生,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由於疫情持續在非洲大陸肆虐蔓延,非洲的經濟增長率也會由3.2%至少降至1.8%,這將使近27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

此前非洲已經出現大量衛生工作者感染。央廣網曾報導,埃塞衛生機構用於緊急救護的醫療設備嚴重缺乏。

「有的醫院醫務人員幾乎沒有穿我們這種正規防護服,僅穿著隔離衣,後背都是露出來的,沒有全部包好。他們把眼鏡和帽子纏在一起,包得嚴嚴實實。他們還自製了一些防護用品。」熊洪回憶,「我們走一家定點醫院,都會贈送我們自帶的物資。」

熊洪在衣索比亞 圖據受訪者

洗手,是防護的重要一環。然而,當地流動水缺乏。「當地非常重視,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拿一個水桶,上面安個水龍頭,在裡面裝水,靠車來拉水,灌進去,就放在路口,供民眾洗手。」熊洪回憶,「包括我們到一些定點醫院,也是這樣,但定點醫院的水桶又加了一個腳踏式的裝置,避免汙染。」

大街上,戴口罩的人並不多。如果恰逢當地節日,人群聚集的情形仍不免發生。

「專家組認為,國情不一樣,要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照搬我們的防疫經驗。」熊洪舉例說,在口罩匱乏的情形下,圍巾還是可以起點作用。

熊洪和其他專家一道,負責和當地護理人員交流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護理專業經驗;並負責醫護人員的防護,包括示範、協調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的穿戴、及講授防護知識等。她說,「我們對當地中資機構、華人華僑、醫務人員等舉行的科普講座,打消了他們的恐慌心理。」

中國專家組在當地醫院指導 圖據受訪者

4月30日,在轉戰吉布地後,專家組在一些醫院發現,醫院對核酸檢測陰性的出院患者沒有繼續進行追蹤。對此,專家們表示「流行病學的追蹤非常重要,」熊洪回憶說,「他們也接受了。我們採取了『回頭看』的工作方式,比如我們走了一家醫院後,還要去看他們是否按照我們提的建議,進行改進。」

此次援非,熊洪還帶去了由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理團隊編寫的防控多語言口袋書。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方法」等防疫知識,頗受當地醫務人員歡迎。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專家組同世衛組織駐非機構、非洲疾控中心、當地醫療機構及衛生官員分享抗疫經驗,交流防控心得;實地走訪了當地定點收治醫院、隔離中心、檢測中心等,同當地醫護人員深入交流討論,有針對性地提出防控、診療和護理建議,並通過遠程方式為非洲國家疾控技術人員和中國援非醫療隊開展培訓、諮詢和指導,還帶去了中國政府捐贈的醫療救治物資。

克服高溫、高反等重重困難 受援國為授勳破例

初到非洲,困難重重。

因為時差,熊洪無法按時入睡。在非洲的第三個晚上,她開始吃安眠藥。「最初我堅持不吃藥,結果時差倒不過來。但不管怎樣,都要保證第二天精神抖擻地去工作。」熊洪說。

由於衣索比亞平均海拔近3000米,高原反應是專家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的反應)有輕有重吧,有的好像要輕一些,」熊洪說,「我稍微有些頭暈、胸悶,不敢劇烈運動。我平常喜歡鍛鍊,但在衣索比亞不敢怎麼運動,原地跑一下都不敢,因為走路稍微快一點,就覺得喘氣有些困難。」

而在吉布地,則要面臨40度以上的高溫,「高溫下,穿戴防護服很難受,」熊洪回憶,「大多數地方沒有空調,只有少數地方有壁掛式空調。進病房後,我們的衣服全部打溼。」

中國專家組12名專家獲得了「6·27獨立日」國家勳章 圖據受訪者

不僅如此,在吉布地,恰逢當地的齋月,居民們白天不飲食,專家們也入鄉隨俗。「從4月24號到5月24號,是當地為期30天的齋月。他們從日出到日落,也就是從早上5點過到晚上6、7點,都不吃不喝。」熊洪表示,「他們很尊重我們,給我們提供水,但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習俗,從來不會當著他們的面喝水。」

專家們調整了生活節奏,「中午不休息,一般從早上8點過一直持續工作到下午3點左右再吃午飯。吃飯也會避開他們,要麼回到駐地再吃,要麼不吃午飯,只吃晚飯。」

專家組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水平受到非方高度讚揚和肯定。5月10日,吉布地總理卡米勒在吉布地人民宮舉行授勳儀式,包括熊洪在內的12名專家獲得了「6·27獨立日」國家勳章。

「大家都很高興,沒想到會有授勳,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熊洪回憶,「很驕傲,也很激動。為國爭光,也為我們醫院爭光了。」

據悉,吉布地共和國「獨立日」國家勳章於1978年6月27日該國獨立時設立,該勳章單次授勳一般不超過3人,此次同時為12人授勳,從勳章數量和禮儀規模上在吉布地歷史上均屬首次。

紅星新聞記者 藍婧 彭莉

編輯 張尋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相關焦點

  • 中國(湖南)第五批醫療隊圓滿完成援塞抗疫工作
    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果斷決策,迅速做出援非抗疫工作部署,在國際上率先派出了大批醫務人員緊急馳援,幫助西非控制疫情。    2015年5月9日,響應國家號召,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定湖南省衛生計生委組織、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牽頭組建的中國(湖南)第五批援塞抗疫醫療隊出徵獅子山。
  • 江蘇援青醫生張潔:帶出一支「永遠不走的高原醫療隊」
    7月15日上午10點,海南州興海縣人民醫院內,江蘇援青醫生張潔接到手術求助電話,匆匆從宿舍跑到手術室。半個多小時的剖宮產手術後,嬰兒響亮的啼聲傳出,一個新生命誕生了。這是張潔結束援青工作返鄉前做的最後一例手術。援青一年半,點滴在心頭。
  • 電視劇《伊波拉前線》開機 講述中國援非醫療隊抗擊伊波拉疫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電視劇《伊波拉前線》以2014年中國援非醫療隊抗擊「伊波拉」病毒過程為原型,講述了病毒學家鄭書鵬和他所在的中國援非醫療隊與病毒展開艱苦卓絕的戰鬥,最終成功遏制病毒蔓延,圓滿完成援非醫療任務的故事。
  • 山西援非醫療隊:萬裡之外,祖國和我們心心相印
    7月29日晚,中國(山西)第20批援喀麥隆醫療隊總隊長安步月在電話那頭告訴山西晚報記者,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國開始蔓延後,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地缺醫少藥,新冠檢測能力不足,民眾和醫務人員重視程度都不高,我們援助的醫院5月底就有5名醫務人員確診,還有5名醫務人員和20名患者疑似、2名醫務人員死亡;非新冠定點醫院的姆點醫院不到100張床位,喀方醫生只有19名,共有12名本地確診患者,3例死亡。」
  • 山西第17批援喀麥隆醫療隊啟程 家人含淚惜別(圖)
    語言和心態則成為援非隊員遇到的最大問題。「根據經驗,有的人會特別想家,感到到孤獨、寂寞。」從事40餘年援外相關工作的唐良治告訴記者。針對此,他鼓勵隊員之間要多溝通,多傾訴。 韋亮 攝    「我是一名光榮的援外醫療隊員,向祖國宣誓:維護祖國榮譽,遵守外事紀律……圓滿完成援外任務。」9日,山西太原武宿機場,該省承派的第17批援喀麥隆醫療隊員,與家人含淚惜別,啟程赴非。
  • 30名中國軍人 拯救一個國家——觀察者網專訪解放軍援塞醫療隊
    30名中國軍人 拯救一個國家 ——觀察者網專訪解放軍援塞醫療隊 2015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新年賀詞。與2014年新年賀詞相比,今年的祝詞要具體的多。 今年則是:「中國人民關注自己國家的前途,也關注世界的前途。非洲發生了伊波拉疫情,我們給予幫助;馬爾地夫首都遭遇斷水,我們給予支援,許許多多這樣的行動展示了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 賀詞一年只有一次,每次只有短短1000多字。今年習主席專門為中國援非的伊波拉防疫工作「點讚」,這個待遇堪稱殊遇。
  • 援南蘇丹紀實!六安援外醫療隊獨家專訪
    2020年8月19日,第八批援南蘇丹醫療隊15名隊員為國出徵,其中包括我市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吳永軍、麻醉科主治醫師謝海燕、普兒科副主任醫師朱長龍、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長龍、中醫康復科主治醫師馬坦坦和市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山西援非醫療隊頻頻獲認可
    他們「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頻頻獲當地百姓及官方的認可,也為中國醫療隊續寫中非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我的中國醫生哪裡去了?」「中國醫生在哪兒?我得向他道謝!」74歲的貝亞拉剛醒,就急著向家人打聽中國(山西)第20批援喀麥隆醫療隊外科醫生何國林的去向。
  • 援非醫療隊就「中非合作醫院機制」相關事宜在辛巴威召開討論會
    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記者 田萌 通訊員 柳威 孫爽)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中國(湖南)第18批援辛巴威醫療隊(以下簡稱醫療隊)與辛巴威帕瑞仁雅塔瓦集團醫院管理層就中非合作醫院機制相關事宜召開討論會。
  • 新中國70年的世界印記|跨越半個多世紀,中國援非醫療隊成「金字...
    中國自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非醫療隊以來,至今已走過56年輝煌歷程,先後有2萬多名中國醫務人員遠赴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救治患者超過2億人次,51人以身殉職,長眠於異國他鄉,梅庚年是其中之一。國家衛健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馮勇說,援外醫療隊是中國目前項目時間最長、效果最好、最貼近非洲民眾的一項偉大工程。
  • 中國(湖南)第17批援辛巴威醫療隊平安返湘
    &nbsp&nbsp&nbsp&nbsp「中醫藥」首次參與援津抗疫&nbsp&nbsp&nbsp&nbsp搭起中津民心相通新平臺,中國(湖南)第17批援辛巴威醫療隊平安返湘
  • 中國援非抗疫專家組回川 他們在埃、吉做了哪些事?
    本報記者 石小宏  5月12日6時17分,由12名四川醫療、防疫專家組成的中國援非抗疫專家組,在圓滿完成援助衣索比亞和吉布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後,乘包機從吉布地回到成都。  當專家組成員走下舷梯時,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為隊員們送上鮮花,省衛健委負責人到機場歡迎隊員們凱旋。
  • 前方高溫預警!比40度高溫更Hot的是什麼!
    前方高溫預警!最近上海的天氣怎一個熱字了得!可是你知道比每天近40度高溫更hot的是什麼?那就是小夥伴們的熱情指數! 上海「紡織」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上,學員與海外名師面對面交流
  • 中國第二十批援烏幹達醫療隊「杏林之春」中國傳統醫學與針灸文化...
    中新網雲南新聞1月16日電(尚忠俊 關君孔 李俠)2020年1月12日,中國第二十批援烏幹達醫療隊響應中國駐烏幹達大使館號召,參加了2020年(首屆)烏幹達新春廟會,並在廟會上成功舉辦「杏林之美」中國傳統醫學與針灸文化展。
  • 山西援非醫療隊頻頻獲認可
    中國(山西)第20批援喀麥隆醫療隊總隊長安步月介紹,在缺醫少藥的困境面前,何國林克服種種困難,進行著各種嘗試。只為了減輕患者痛苦,盡最大努力達到良好的效果。援非以來,何國林精湛的技術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得喀方醫務人員讚賞。他在婦兒醫院小兒外科開創了首例腹腔鏡的先河,援非工作以來,從未休息過一天。在一次會診中,受援醫院院長對何主任說:「你已經是我們雅溫得醫院的一名真正的醫生了。」
  • 巡診在雪域高原
    環山駐紮的新疆軍區總醫院醫療隊高原宿營區銀裝素裹,野戰救護車上的紅十字分外醒目。10月26日清晨,軍醫魏玉英陪護著患者已經一天一夜沒合眼,看著病人各項生理檢測數值逐漸恢復正常,她強忍高原反應抓緊吸了幾口氧。急診、收容、手術、醫療保障……這就是醫療隊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
  • 五十餘載的「跨洲接力」——中國醫者的援非故事
    援非是廖晗甦主動報名的。作為中國第十二批援葛摩醫療隊隊員,她一到葛摩首都的馬魯夫醫院就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僅最初的16天,就接診了32名病人,做了22臺手術,接生8次,搶救危重人員2人。由於當地缺少製藥廠,藥品靠進口,價格比較昂貴,很多患者沒錢看病買藥。
  • 高溫!鄭州今天出現7年來首個40度以上高溫天氣
    鄭州市氣象臺今天中午1點50分發布高溫紅色預警,預計未來3小時,鄭州市區、鞏義、滎陽、新鄭最高氣溫將升至40度以上,需注意防範。記者從鄭州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天下午2點23分鄭州市整體溫度超過40℃,成為今年首個氣溫破40度的省會城市,今天也是鄭州2012年以後,再次出現40度以上的高溫天氣,提醒市民外出時注意防範高溫天氣對大家出行產生的不利影響。
  • 澳大利亞或迎最熱天 連續兩天以上突破40度高溫
    澳大利亞或迎最熱天 連續兩天以上突破40度高溫 2019-12-13 17:03: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佚名據報導,這個聖誕季,澳大利亞珀斯將遭遇前所未有的熱浪侵襲,從12日起,預計連續4日的氣溫將突破40攝氏度,至少持續到15日。此前,珀斯從未在12月份,連續兩天以上突破40攝氏度高溫。另外,日前徘徊在西澳的熱氣團,下周將襲向澳大利亞全國。
  • 中國(廣東)第10批援加納醫療隊出徵
    6日晚,中國(廣東)第10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出發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 中國(廣東)第10批援加納醫療隊授旗儀式現場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趙映光 通訊員 粵衛信 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