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研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專業課備考經歷
前言:應杜諤老鐵的邀請,非常惶恐地來分享一下自己備考人大社會學的半年時間中的經驗和心路歷程。如果能給看到的人一些幫助,這是我的榮幸。如果沒有幫助到你,你就當看完圖個樂。本次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備考書目選擇,專業課備考建議,備考的方法和心路歷程。
基本情況:普通雙非社會學專業,初試398,複試一般般,擬錄取
備考書目選擇
由於人大考的是社會理論大綜合,包括了社會學,人類學,人口學,老年學和民俗學,所以涉及到的書目也是比較多的。而且由於各科佔比趨於平衡,所以在備考中,至少要準備兩門專業課。我個人主要準備了社會學和人口學兩門。
具體的書目推薦
1.社會學方面:如果時間比較緊張,已經進入正式的複習階段,我會推薦《國外社會學理論》(劉少傑)、《西方社會學理論》(楊善華)這兩本教材,就編排體例來看,能夠比較快地甄選出重點,快速背誦的。
如果時間充裕(比如從大三第一學期,甚至大二就打算準備考研的)我建議可以多看一些書,而不是局限於某一部教材,比如:《發現社會之旅》(柯林斯)、《西方社會學史》(於海)、《社會學主要思潮》(阿隆)(著重推薦一下,今年馬克思,託克維爾都考了。古典理論需要加強理解)、《社會思想名家》(科塞),《現代社會學理論》(沃特斯)以及《古典社會學理論》(瑞澤爾);看完這些如果覺得意猶未盡,可以再看一下《有爭議的知識》(塞德曼)、《blackwell社會理論指南》和《社會學理論的結構》(特納)。此外《社會學的想像力》這本書需要看一下,至少要看前兩章,至少知道社會學的想像力這個概念是啥。如果學有餘力,一些經典的研究也可以看一下,比如《跨越邊界的社區》,《人行道王國》、《繼承人》等等。
p.s.上述列舉的教材,我都看過了,品質有保證。
2.人類學:人類學的備考我主要就是看了一下《人類學概論》(莊孔韶)(主要)、《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夏建中)和《返景入深林》(黃應貴),由於人類學考察的內容太廣泛,所以我沒有投入太多的經歷在上面。
3.人口學:人口學是一個複習性價比很高的科目,主要看《人口社會學》(佟新)以及人口所老師們近三年的論文,擬好框架,梳理好結構,背就完事了。
4.老年學:主要看《老年學概論》(鄔滄萍)以及老年所近幾年的文章,由於老年學的內容有限,所以名詞解釋考察的重複率很高,有時候,甚至不考(今年沒有老年學的題目),不過內容不多,針對性地複習就行。
5.民俗學:這個沒有專門的複習方向,也沒有專門的考察題目,所以不用複習。
6.社會研究方法:這個主要看《社會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和《社會研究方法》(風笑天),如果感覺不夠的,可以再把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看了(我沒看,學無餘力了)。人大的方法不考統計,所以大家不用專門練習相關的題目,而且方法的題目重複率相對其他科目而言是比較高的,好好準備,認真背誦,120分是沒有問題的(大膽點就130)。
專業課複習安排
我公共課跟大家的安排差不多,無非就是刷題和背誦,只是說時間安排上的差異,早半個月和晚半個月的差別,大同小異,沒啥好說的,而且我考的成績也一般般,不出彩,沒啥獨門秘籍。
專業課的複習主要涉及到了專業課具體科目的選擇和複習安排兩個方面。
具體的科目選擇:看個人興趣,我主要複習社會學、人口學。不過也準備了人類學和老年學的名詞和簡答部分。人大名詞解釋是12選8的形式,所以需要多準備幾個科目,以防萬一。
複習時間安排上:
五月-六月,我主要用課餘時間把需要閱讀的參考書目,過了一遍,這個階段,不求有多深的理解,目的就是知道整本書的大概內容,做到心裡有數。
七月-八月,則正式開始了複習,之所以這樣說,是暑假開始,我們就能夠有大段完整的時間來進行專門的複習。這兩個月時間,主要用於備考書目的第二輪閱讀,並且擬出知識框架,並且嘗試背誦,串聯知識點。(這時候,剛背完轉頭就忘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過度緊張)
九月-十月是主要的背誦階段,需要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背誦任務,找到合適的背書時間段和背誦的節奏(多久一次循環,一天背多少內容)。
十一月到考試,這段時間就是保持住背誦的節奏,然後可以找一些題目來練練手(主要是練思路和把握做題時間)。
如果同學們不清楚每天該學多久的哈,按照月份來就行,對照具體月份來安排學習時間,比如7月7小時,8月8小時....12月11-12小時,以此類推。
此外,還有就是我個人複習時的小方法。為了把握好每個月的進度,我會提前一周制定好未來兩個月的學習任務,然後在周六寫一周的學習總結,觀察每周學習任務的進度如何,從而制定、調整下一周的學習任務。最後就是每天都安排好早中晚的學習任務。這種方法就比較清晰,有條理。考研複習要找到自己的節奏,有條不紊地來。
複習內容上:
社會學需要多關注古典社會學家及相關理論,如:馬克思、託克維爾、韋伯,涂爾幹,帕累託。現代理論流派裡:18年結構功能、19年衝突論,20年符號互動論,21年有可能會涉及多年沒考過的交換論,可以適當關注一下。後現代理論裡:福柯、布迪厄、吉登斯是重點。複習的時候,我就選擇性地跳過了符號互動論,結果今年就考到了,所以還是得紮實地複習好。人口學的內容並不複雜,主要就是流動、轉變,結構幾個方面,看著目錄就能梳理出完整的框架了。人類學就比較隨緣了,我挑了幾章來背,結果都沒考,今年看了經濟人類學方面的內容,「庫拉圈」啊,「禮物」啥的,都是以前看書時留下的印象,所以有點運氣成分了。老年學我就總結了歷年真題裡的名詞,然後看了老年學系幾位老師的論文。
最後是複習的心態:老實說,在整個考研複習的六個月時間裡,焦慮是一直伴隨著我的,而且越複習,越焦慮。甚至沒有辦法排解它。所以只好接受它,沒事的時候,就和同學啊、研友啊多聊聊,發發牢騷,焦慮感也就過去了,然後該刷題的刷題,該背書的背書。關於複習的效果問題,不上到考場,不做完題目,沒有辦法檢驗效果到底如何,所以在考試前,按照計劃、一步步複習吧。
鄭州寄宿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