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Excel 科學家修改了人類基因命名規則

2020-12-09 站長之家

有時候,「重寫」基因比等待Excel更新更簡單。

Excel的日期默認修改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了困擾,在科學研究中,基因的名稱一般由字母加數字的形式組成。但是,在使用Excel時,某些基因名稱會被誤讀為日期格式,並被Excel直接修改成日期格式。

因為便捷的計算功能,Excel一直是科學家們分析數據時的首選,但是當Excel將一些關鍵數據誤讀,而科學家們恰好使用這些數據來分析,甚至臨床試驗的時候,就可能產生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當遇到類似情況時,科學家們必須手工設置單元格格式以還原數據,但難免也會產生遺漏的情況。據一項 2016 年的調查表明,這類 Bug非常普遍,以至於在3597篇樣本論文中,約五分之一都受到了影響。

遺憾的是,Excel沒有關閉自動修改格式的開關,為了避免自動修正,只能重設整列單元格數據類型。但是這種修復是一次性的,一旦其他人引用了相關數據,問題會再次出現。

本著求人不如求己的理念,科學家們修改了27種人類基因的名稱,並且對基因命名規則做出調整,以便在今後對基因命名時避開Excel問題。

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下轄的基因命名委員會( HGNC)近期發布了 「影響數據處理和索引的符號」 的基因命名格式的新指南,例如:MARCH1 將變為 MARCHF1;SEPT1 變為 SEPTIN1

為什麼選擇重新命名人類基因,而不是要求Excel修復這個問題? HGNC發言人表示,這只是Excel使用中的極少數情況,而且,當科學家自己能夠提出一個長遠的解決方案時,為什麼還等待一個漫長的虛無縹緲的Excel更新呢?

HGNC還表示,同永恆的人類基因相比,Excel不過轉瞬即逝

相關焦點

  • 因為Excel,科學家們修改了27種人類基因的名稱
    但是在最近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有約 27 種人類基因被重新命名,Excel 正是這一系列行為的「肇事者」,它會將這些基因名稱誤讀為日期格式,並直接修改成了默認格式。這種事情並不新鮮,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類似情況。
  • 科學家在人類基因中,發現三次「修改」痕跡
    人類基因最近的一個新發現似乎對進化論提出更大的挑戰,科學家在人類基因裡面發現了一些不是人類的基因,人類的基因疑似存在被篡改的痕跡,按照考古學家說法,人類起源於非洲,經歷了三次非洲出走人類才擴張到全世界,這三次出走分別是2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出走非洲、7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出走非洲;5萬年前的晚期智人出走非洲;不過考古學家發現
  • 中國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基因惹爭議—新聞—科學網
    蔣志海製圖 如果不是因為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將科學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蛋白質與細胞》上,這本國內的英文雜誌對大眾而言還是十分陌生的對於這些遺傳信息的解讀就成為科學家們下步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由此獲得信息可以幫助人類對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病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同時也可以對動植物等經濟物種進行基因改良。 「對於遺傳信息的解讀和修飾必然離不開基因修飾技術(Genome Editing)。」
  • 為什麼人類不能實現永生?科學家:人類只是在給基因打工
    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於永生的探索研究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在科學家的眼裡,這個宇宙的一切都離不開科學,都能夠用科學來進行解釋。生命的生老病死自然也是一種科學法則,只要我們破解了生命的奧秘,那麼就有可能會實現永生。
  • 基因真神奇!人類基因或曾在百萬年前被修改,是外星生命做的嗎?
    宇宙中最神奇的事情應該就是生命的出現,而人類的出現是地球生命史上最神奇的事。我們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級智能生物物種,可謂是地球上的絕對統治者,可以做許多其他動物做不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人類創造了文明,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來改造自然和發展宇宙。生命是在自然中形成的,反過來又能有意識地改造自然。這本身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如果生命的形成是宇宙的創造,那麼生命的進化無疑是對宇宙的探索。地球生命進化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就是人類的進化。
  • 怎樣利用excel表格及CMD命令對文件進行批量重命名
    於是,心血來潮的我,想對這些文件進行一次批量重命名,正是在這樣欲望的驅使下,利用excel表格及CMD命令對文件進行批量重命名的神奇操作就開始了。操作步驟來了,如果你耐心的看下去,一定會有一種「緣,妙不可言」的感覺。
  • 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 專家:給人類帶來風險
    即便這是真的,也未必是福音 深圳一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專家:違背倫理,給人類帶來風險 瀟湘晨報長沙訊11月26日,人民網刊發了一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你贊成為了長壽而修改人類的基因麼?為什麼?
    修改人類自身的基因成為了目前絕大多數人認為未來人類發展所必需會去執行的一件事。為什麼未來的人類必需會去修改自己的基因?其實原因無非就是為了解決疾病以及長壽,甚至是永生的問題。基因是動物體最根本的生命物質之一,對於基因的改造而已,其根本的難度在於其整體系統表達的複雜性上。我們或許可以追蹤到某個疾病的基因,或許可以將它切除,但是在實際上的切除操作上,其需要的操作精度遠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 科學家將人類大腦基因插入猴子基因中,引發了倫理辯論
    一隻恆河獼猴,於2019年3月13日在法國動物收容所的檢疫室從研究實驗室獲救當科學家將人類基因添加到猴子身上時,他們希望能夠更好地了解人類的大腦是如何發育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引發了一場關於研究的倫理辯論,有人說這種研究模糊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
  • excel如何鎖定單元格不被修改?
    本篇將介紹excel如何鎖定單元格不被修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一、前言excel是一款表格製作工具,由於它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因此,在生活中、學習中或工作中,我們會經常使用到它。因此,excel中的一些常用操作我們應該要了解。
  • 月球上以中國元素命名的地方有27個都是什麼 月球命名規則你了解多少
    月球上以中國元素命名的地方有27個都是什麼 月球命名規則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18 20:1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球上以中國元素命名的地方有27個都是什麼 月球命名規則你了解多少 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成功返回地球,這份土特產採自月球正面的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
  • 科學家今天聯合公布「正式版」人類基因圖譜
    中新網北京2月12日消息:被譽為繼人類登陸月球之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人類基因圖譜」終於繪製完成,科學家今天將正式在華盛頓、倫敦、巴黎、柏林及東京等地同時公布有關資料,並在網際網路免費供人查閱。  科學家去年六月已完成人類基因圖譜草圖,並知道了九成以上鹼基對的位置信息,精確度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 人類真的只是一串程序代碼?科學家在DNA中發現「修改」痕跡!
    在影片中這種不可靠的描述中,許多科學家認為創造者可能確實存在,人類可能真的是由先進的智能生命形式創造的「產品」。各個國家有無數神話和故事。無論是中國的盤古,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亞眾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的身體很大,屬於巨人家族。古籍《山海經》也記載了一些奇特的東西。生物。其中一些具有人頭蛇形和人臉鳥形。有無數這樣的奇怪生物。
  • 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人類胚胎引爭議
    而近日我國中山大學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黃軍就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周燦權教授,在Protein&Cell發表了他們的課題組利用CRISPR/Cas9系統對人類胚胎基因組改造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個傳言,並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的倫理學爭論。
  • 科學家警告:黑客可以讓不知情的科學家生產危險基因
    然而,有一些科學家對此表示了擔憂。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的一封致編輯的信中,一組以色列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這樣的看法:黑客可能會入侵生物學家的電腦,對軟體進行一系列的修改,而研究人員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創造了有害的基因。
  • 從「生命解碼」到「基因編輯」,「完美人類」會誕生嗎?
    在生命之初的胚胎階段,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能夠完善基因的表達和功能,減少先天性疾病、顯現優質性狀,甚至「完美人類」的誕生都有可能。一些先鋒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在未來十年內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當然,涉及人類基因的研究必須經歷嚴格的倫理審視。基因編輯技術目前不能逾越紅線,用來製造「完美人類」。
  • 人類起源於非洲?科學家進行基因測序,達爾文說的是對的?
    人類如今已成為地球的統治者,依仗著高超的科學技術,我們也對人類的起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基礎科學界中充滿著爭議的聲音,但是進化論和人類的非洲起源仍然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可,少部分人仍然認為這兩個理論存在著漏洞。難道人類真的是起源於非洲嗎?達爾文這次真的說對了嗎?
  • 人類胚胎基因可變,是醫療界的潘多拉魔盒?
    近日,有中國科學家宣布可以改變人類胚胎的基因,修復其中的致病部分,並且這一「優質基因」可以得到遺傳。  正是由於修改過的人類基因可以被遺傳,不少國內外的科學家認為這一技術的持續發展將會對人類未來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期:美科學家正編輯對抗先天失明的人類胚胎
    非靈長類動物與人類高度相似,是研究節律紊亂相關疾病的理想動物模型。去年,中國科學家第1個培育出體細胞克隆猴雙胞胎「中中」和「華華」,給人類帶來了用動物模型研究節律紊亂相關疾病的希望。本次獲得的5隻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宣稱這實踐的可能性。
  •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類差異性基因從0.1%升至10%
    美科學家發現人類差異性基因0.1%升至10%  由美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2日宣布,他們已成功繪製基因複製過程中出現不同突變的複製變異(CNV)圖,補充了先前得到的人類基因圖譜。這不僅可能從根本上解釋絕症的由來,也可望幫助解釋疾病對不同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