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釵記·見娘》演出現場,國家二級演員王福生(右一)扮演王十朋。
《爛柯山·痴夢》現場,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傅藝萍老師將當晚演出推向高潮。
調研團師生與傅藝萍老師合影。
紅網長沙8月29日訊(通訊員 劉暢 武採雯 舒行)近日,《荊釵記·見娘》和《爛柯山·痴夢》兩齣經典折子戲在湖南省崑劇團劇場上演。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崑曲調研團成員與當地戲迷和一起,近距離觀賞崑曲表演,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
《荊釵記》與《拜月亭記》等並稱南戲「五大傳奇」,《見娘》則是南戲劇本《荊釵記》中最經典的一出。當晚,《見娘》一曲由省崑劇團臺柱子、國家二級演員王福生扮演王十朋,王福文將王十朋喜中狀元、期待親人進京以及得知愛妻身亡後悲痛難抑的情感演繹得張弛有度,情緒轉換過渡自然,感人肺腑。
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傅藝萍老師將當晚演出推向高潮,《痴夢》中的崔氏被她演繹得入木三分。《痴夢》是清代崑劇劇目《爛柯山》中最流行的摺子,主要講述了朱買臣的前妻崔氏聽聞朱買臣得官,夢見請她去做夫人,高興地穿戴鳳冠霞帔,醒來卻見殘燈碎月,一片孤寂的故事。傅藝萍的唱腔念詞和身段繁複變化功力,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前來觀看演出的有多年的老戲迷,有剛剛接觸崑曲的新人,還有不少是正在學習崑曲的年輕一輩。
觀眾歐陽芊芊學習崑曲六年,她說:「希望我可以早一點上臺表演,成為像傅藝萍老師一樣的國家級的優秀演員,傳承崑曲。」
調研團成員認為,當代大學生非常有必要走近傳統藝術,只有了解了才會熱愛。成員唐青墨激動地說:「現場演出比網絡視頻震撼多了,尤其是傅藝萍老師『夢醒』的那段戲。我以後就是傅老師的小迷妹!」
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為了讓崑曲走向市場,培育一批新觀眾,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湖南省崑劇團從2015年4月起,打造「崑曲周末劇場」。每周五晚,在古典劇場上演《牡丹亭》《孽海記·思凡》《活捉》《蘆花蕩》《借扇》等經典折子戲,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演出結束後,調研團成員給崑劇團的演員獻花,並與傅藝萍老師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