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師大崑曲調研團走進崑劇劇場 感受傳統藝術魅力

2020-12-18 紅網

《荊釵記·見娘》演出現場,國家二級演員王福生(右一)扮演王十朋。

《爛柯山·痴夢》現場,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傅藝萍老師將當晚演出推向高潮。

調研團師生與傅藝萍老師合影。

紅網長沙8月29日訊(通訊員 劉暢 武採雯 舒行)近日,《荊釵記·見娘》和《爛柯山·痴夢》兩齣經典折子戲在湖南省崑劇團劇場上演。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崑曲調研團成員與當地戲迷和一起,近距離觀賞崑曲表演,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

《荊釵記》與《拜月亭記》等並稱南戲「五大傳奇」,《見娘》則是南戲劇本《荊釵記》中最經典的一出。當晚,《見娘》一曲由省崑劇團臺柱子、國家二級演員王福生扮演王十朋,王福文將王十朋喜中狀元、期待親人進京以及得知愛妻身亡後悲痛難抑的情感演繹得張弛有度,情緒轉換過渡自然,感人肺腑。

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傅藝萍老師將當晚演出推向高潮,《痴夢》中的崔氏被她演繹得入木三分。《痴夢》是清代崑劇劇目《爛柯山》中最流行的摺子,主要講述了朱買臣的前妻崔氏聽聞朱買臣得官,夢見請她去做夫人,高興地穿戴鳳冠霞帔,醒來卻見殘燈碎月,一片孤寂的故事。傅藝萍的唱腔念詞和身段繁複變化功力,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前來觀看演出的有多年的老戲迷,有剛剛接觸崑曲的新人,還有不少是正在學習崑曲的年輕一輩。

觀眾歐陽芊芊學習崑曲六年,她說:「希望我可以早一點上臺表演,成為像傅藝萍老師一樣的國家級的優秀演員,傳承崑曲。」

調研團成員認為,當代大學生非常有必要走近傳統藝術,只有了解了才會熱愛。成員唐青墨激動地說:「現場演出比網絡視頻震撼多了,尤其是傅藝萍老師『夢醒』的那段戲。我以後就是傅老師的小迷妹!」

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為了讓崑曲走向市場,培育一批新觀眾,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湖南省崑劇團從2015年4月起,打造「崑曲周末劇場」。每周五晚,在古典劇場上演《牡丹亭》《孽海記·思凡》《活捉》《蘆花蕩》《借扇》等經典折子戲,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演出結束後,調研團成員給崑劇團的演員獻花,並與傅藝萍老師合影留念。

相關焦點

  • 湖南師大新傳院學生調研團赴郴州開展調查 考察崑劇傳播與傳承情況
    華聲在線8月23日訊(通訊員 劉暢) 為響應國家保護傳統劇種崑劇的號召,8月23日,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赴郴州市湖南省崑劇團社會調研團一行赴實地進行為期一周的調查。調研團將針對「新媒體環境下崑劇的傳播效果研究」進行調研,並完成紀錄片的拍攝和深度報導的採寫。調研團有十一名成員,由新傳院陳豔輝、丁忠偉老師帶隊指導。 湖南省崑劇團是全國六大崑劇院團之一,是西南唯一的專業崑劇藝術表演團體,擁有眾多優秀演員。該劇團在英國演繹的崑曲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受到海外觀眾的喜愛與追捧。據《萬華巖記》記載,崑曲早在1576年前便傳入郴州,並漸成體系,演變成「湘昆」。
  • 崑劇藝術重獲新生,改革開放後二十幾年,崑曲獲得了怎樣的殊榮?
    改革開放後,崑劇藝術重獲新生。1976年後,崑曲院團開始陸續恢復,最先重組的是永嘉京崑劇團,1979年撤京留昆,恢復永嘉崑劇團。1982年5、6月,在蘇州又舉行了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崑劇會演,與會代表來自全國及美國、法國、瑞士,1400餘人。集中匯報學戲成果,展示了崑曲中青年演員的藝術風貌。
  • 走進崑曲藝術世界,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音樂優美,文辭典雅行腔頓挫跌宕,輕峭婉轉高度凝聚著中華民族對美的追求與思考2020年11月1日上午,河南大學崑曲社走進開封市新華書店高頭書咖,舉辦了秋韻雅集活動,婉轉的唱腔、儒雅的念白、細膩的表演,聲情並茂的演繹著傳統藝術,讓讀者朋友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崑曲這項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高水準的傳統文化視聽盛宴。
  • 北方崑曲劇院院長:「崑劇是塵封已久的金飯碗」
    楊鳳一曾經是北方崑曲劇院的臺柱子,梅花獎得主,但是從2009年上任北昆院長之後,她就毅然宣布放棄自己的藝術生涯,專注於劇院管理。  ■北方崑曲劇院院長楊鳳一接受早報專訪  ■談崑劇現狀和發展    「崑劇挺好看的」  東方早報:大家普遍覺得崑劇是個很難有市場的傳統藝術,為什麼北昆會有這麼好的市場局面?  楊鳳一:崑曲不是沒有市場,就看你怎麼宣傳推廣。我們是捧著一個金飯碗,只是它塵封太久了,蒙上了很厚的泥土。你要有好的劇目、好的人才、好的演員隊伍;只要我們放下身段,同時做宣傳推廣,它就會吸引各種眼球,成為一個金燦燦的發光的事業。
  • 青春版《牡丹亭》推介活動走進天津 多方位展現崑曲魅力
    張道正 攝中新網天津7月13日電 (張道正 王薏榕)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推介13日走進天津,先後進行了書店快閃、崑曲服裝展、沉浸式演出、藝術分享會等活動。此次活動形式豐富,運用現代傳播手段向觀眾多方位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崑曲的魅力。蘇州崑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徐佳雯、唐曉晨亮相書店。
  • 「崑曲藝術周」匯聚七大院團 新編崑劇將展新韻
    原標題:「崑曲藝術周」響徹七大院團水磨雅韻導讀:演員陣容上,不僅有蔡正仁、張靜嫻等國寶級老藝術家,還有被譽為「崑劇第一武生」的林為林,以及魏春榮、羅豔、黎安、餘彬等崑劇名家,更有「青春力量」——北昆的朱冰貞、王麗媛,上昆的翁佳慧,以「青春版」《牡丹亭》而被觀眾熟知的沈豐英
  • 王振義:了解崑曲魅力,一定要走進劇場 | 文化講堂第19期
    毫無疑問,崑曲是眾多非遺項目中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自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來,崑曲進校園、進社區的活動日益增多,如何走近並體味這種傳統曲目的魅力,欣賞崑曲的門檻是不是真的很高?本期搜狐文化講堂,由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教授王振義分享他對崑曲的感悟。
  • 實驗劇院工作坊招募|10月23日《眷江城》工作坊,近距離感受崑劇中...
    近江城 親江城 眷江城在宛轉悠揚,綿柔情暢的崑曲妙音中,在老中青三代崑曲人的文化傳承中,由傳統崑曲創新演繹的現代崑劇《眷江城》讓無數人感受到了江城武漢疫情中的「情」與「義」,得到了廣泛好評與熱議。
  • 《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把崑劇賣到一票難求?
    但這些,完全沒有影響這個作品以前所未有的聚焦度,吸引大眾的目光和喝彩,吸引那些從未走進過劇場看過崑劇的觀眾,以一種驚豔的目光,開始審視這個有著600年歷史的古老劇種。這應該是張軍做這樣一部作品的初衷,也是他這麼多年,執著以求的一件事情。
  • 郴州市湘南小學:組織開展走進湖南崑劇團 體驗非遺文化傳承活動
    2020年7月29日,郴州市湘南小學26班的孩子們走進了湖南崑劇團,進行了一場與中國傳統文化近距離接觸的雛鷹假日活動,體驗非遺文化傳承。走進劇院大門,崑劇院胡老師首先給小隊員們講解了崑曲的發源地、流傳時間等一些崑曲的基本知識。
  • 紫金京昆群英會|「上昆天團」解鎖崑曲的跨界與傳承
    紫金京昆群英會|「上昆天團」解鎖崑曲的跨界與傳承 2020-11-18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崑曲藝術蜚聲中外,郴州傳統文化藝術厚重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崑曲藝術蜚聲中外。郴州傳統文化藝術厚重,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戲劇有:崑劇、祁劇、京劇、越劇、花鼓戲、花燈戲、皮影戲及雜技等,其中尤以崑劇最負盛名。
  • 蘇州:崑曲藝術進社區 傳統文化顯魅力
    「蘇州最舒心 文化惠民心」2020年蘇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配送項目·魅力崑曲賞析體驗互動活動走進蘇州市姑蘇區東大街社區,30餘位居民積極參與,在崑曲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了解崑曲知識,部分居民還穿上戲裝學習崑曲表演技藝,近距離接受高雅藝術的薰陶,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此次活動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蘇州旅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舉辦。 王建康/IC photo
  • 「後浪」接棒 許崑曲以未來 崑山當代崑劇院迎來五周年
    劇目入選江蘇藝術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臺資助項目」、蘇州藝術基金2020年度扶持項目。導演周志剛老師說:「新創崑劇很難,但年輕人有膽量,崑山更是對他們的創作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支持。」   為使劇目在追求當代審美趣味的同時兼具傳統美學,團隊特邀具有60年崑劇學藝、演出、教學傳承經驗的崑劇藝術家周志剛老師捏戲,堅持以傳統的、經典的藝術水平和要求研磨唱腔,以崑劇的本體藝術來塑造人物。
  • 人民日報觀天下:崑曲 最傳統與最先鋒
    歷經「文革」動蕩、市場衝擊,崑劇沒落無人識,舞臺上幾近絕跡。「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成為崑曲人心中的痛。   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首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後,中國崑劇7大院團、800壯士迎來逐漸回溫的新世紀。   回望經典創造的歷史,同時是開拓與擔當的歷史。堅守與拓新,從來不可能分開。
  • 高雅藝術進校園——上海崑劇團走進復旦大學,一天兩場崑劇盛宴
    高雅藝術進校園——上海崑劇團走進復旦大學,一天兩場崑劇盛宴 2020-12-04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崑劇名家谷好好為僑界人士講述崑曲雅韻
    崑劇名家谷好好為僑界人士講述崑曲雅韻     4月18日,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應邀為   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記者 許婧)「親情中華,海上名家」上海僑界名人系列講座——崑曲雅韻18日在上海崑劇團小劇場舉行。  谷好好從崑曲歷史沿革出發,逐一介紹崑曲生、旦、淨、末、醜各個行當,配合視頻教授聽眾欣賞「唱念做打」之美。
  • 演出| 四位崑曲大師齊聚江城,典藏版崑曲《牡丹亭》驚豔「戲碼頭」
    6月7日晚,由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演藝集團主辦,省演出公司與洪山禮堂管理中心承辦的湖北省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工作2019年十大重點戲曲文化項目之一,「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荊楚行」在洪山禮堂迎來重磅演出——蔡正仁、梁谷音、嶽美緹、張靜嫻四位崑曲國寶級演員領銜上海崑劇團中青年名家,帶來的大師典藏版崑曲《牡丹亭》。上千名江城觀眾現場陶醉於這一殿堂級藝術的經典魅力中。
  • 上昆《長生殿》獻演國家大劇院 上座率均超過90%-崑劇團,崑曲,上海...
    東方網3月14日消息:作為國家大劇院「崑曲藝術周」系列演出的組成部分,上海崑劇團創排的崑劇精華版《長生殿》3月10、11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  據介紹,和去年12月上昆典藏版《牡丹亭》在北京的火爆場面類似,此次參加「崑曲藝術周」上海崑劇團兩場演出上座率均超過90%。
  • 海南日報數字報-「崑曲藝術周」七大院團展現崑曲雅韻
    由國家大劇院與北京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崑曲藝術周」,從2月27日起連續21天以匯聚北方崑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