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安慰劑效應
在不讓病人知情的情況下,服用完全沒有藥效的替代物時,病人卻得到了和真藥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在醫學、心理學研究中,這樣的情況都很常見。所以,很多醫生在對病人進行治療時,時常會採用「安劑效應」,撫慰病人的情緒和心態。
2
牙痛患者的感受
經常有牙痛患者在來到牙醫診所,會感覺他們到牙醫診所就感覺好了很多。這些人說的是真話,他們覺得很快就有人幫自己解決牙病的困擾了,少了焦慮和恐懼情緒,放鬆了下來的感受和安慰劑的作用效果一樣。
3
安慰劑可激發安慰劑效應
當病人對某種藥堅信不移時,安慰劑效應就可增強該藥物的治療效果,提高醫療質量。所以,新藥問世,做療效評價時,要把藥物的安慰劑效應估計進去。
如果某種新藥的療效與安慰劑的療效經雙盲法試用後,相差不大,沒有顯著的差異時,這種新藥的臨床使用價值就不大。有些新藥剛問世時,人們往往把它們當作靈丹妙藥,而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實際的功效就體現出來,然後就會被淡化。
4
安慰劑效應有效範圍
安慰劑效應對偏重主觀性質的病患(例如頭痛、胃痛、哮喘、壓力等)比較有效。
安慰劑研究專家認為,有時安慰劑未必能起到真正又持久的療效,而真正意義上的治療卻會被耽誤。所以,有病還是得去醫院,要正確對待,不能單純地依靠自我安慰。
5
安慰劑反應者
使用安慰劑時易出現相應心理和生理效應的人,稱為安慰劑反應者。這類人的人格特點是:好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過分關注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大約有35%的軀體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會出現此種效應。
6
安慰劑效應來源及在心理諮詢中作用
有研究認為安慰劑效應一是大腦在緊張時釋放的內啡肽等緩解疼痛的嗎啡類化學物質所起的作用;二是某種形式條件反射作用。
「安慰劑效應」在心理諮詢中適用對象:一是容易受暗示的人群,這些個體的人格特點包括喜與人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喜歡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二是容易受暗示的心理疾病,例如:癔症、強迫症、部分恐怖症、焦慮證、疑病證和神經質。如果兩者同時具備,「安慰劑」就更容易產生療效。
仝兆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博士、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礙治療、輔導諮詢、團體培訓。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
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
伴你走過如詩的
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