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釋迦牟尼佛的圓寂

2020-12-05 問過藍天

學佛的人都知道,王子悉達多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證悟成佛,並在未來的四十幾年中不停地向世人傳法,最終仍不可避免的老去並死亡,即圓寂。

從這個角度來說,釋迦牟尼佛也是凡人,並沒有超越生死,儘管他已經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已經覺悟成佛,但依然還是跟普通人一樣經歷生老病死。

據佛教經典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到了晚年,有幾件事讓他的身體的狀況突然下降,即:

一、兩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相繼去世。

二、釋迦的故鄉迦毗羅衛國在戰爭中也遭滅亡。

三、僧團的內部不斷分化,因為用大歷史的眼光來看,釋迦牟尼佛的慈悲與傳統印度宗教的苛刻修行之間一直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分化,不可避免,也是一種必然。

佛講法圖

因此,在古印度的王舍城郊外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也跟普通人一樣,想回到故鄉看最後一眼,開始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那時,門下的弟子只有阿難陪著他。

在歸鄉的路上,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儘管這一生,他已經說了很多法,即後來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但事實上也可以說「無法可說」,也就是說,因為真正的法,本來就無法言說,不管再說多少年,也無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說出來。

但是他在歸鄉的途中,仍然向一個又一個村莊說法,在其中的一個村莊,他在向一個普通鐵匠講法之後,接受了鐵匠的布施,即鐵匠為他做了一頓飯,而這頓飯中,卻意外的某種不知名的毒蘑菇,釋迦牟尼佛吃了之後,身體徹底衰弱了,但他並沒有責怪鐵匠,反而讓弟子們也不要責備他,並讚揚了他真誠供養之心。

在拘屍那揭羅的兩棵沙羅樹之間,釋迦牟尼佛知道自己已經接近死亡,在回答了最後一位修行者的提問之後,那天夜裡,就死去了。

這就是佛祖釋迦牟尼佛的圓寂,在整個過程,並沒有想像的驚心動魄或者天地變色那樣的情況出現,他不過是跟普通人一樣,平靜的死去,走完生而為人的所有人生歷程而已。

換句話說,真正的佛祖,即釋迦牟尼佛,並不是後人想像的那是一位無所不能的神,恰恰相反,他更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以認識了世間所有真相那樣的目光,平靜的看著世間的一切變化,並融入了這些變化。

對於他來說,這些變化才是最真實的,甚至可以說,這些變化就是他自己。

也可以說,天地萬物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他的本身就是天地的一切萬物,他跟萬物之間本來就是一體,從不分離。

他看到宇宙從無始時來,也向無終而去,人的身體和意識都是宇宙在一部分,跟天地萬物的本質是沒有任何不同,這就是真相。

他回顧一生以來,所有的修行與證悟以及幾十年的傳法歷程,那些能夠證悟的,早已證悟,那些還沒有證悟的依然在證悟之中,而這些對於他來,已經不再重要。

但是這並不是說,他不再關心眾生的解脫,相反,此時此刻的他更加關心眾生的解脫,只不過這個關心已經超出了這個身體的束縛,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即他所傳的法,已經有所傳承,不但依靠他一個人繼續就法了。

在往後的時間,無論世間如何變幻,他的法已經永恆,不再受時間、時空、身體或地域的限制,至於有沒有來生或者來生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他閉上眼的那一刻,《佛陀傳》如此說:"那時候,沙羅雙樹雖非開花時節卻鮮花盛開,這是為了供養如來而降注如來之體,又有曼陀羅花降自虛空,這是為了供養如來而降注如來之體"。

佛像

也就是說,儘管他的身體已經死亡,但他的法卻已經永恆的存在,換句話說,對於他來說,法才是真我。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無量壽經》《法華經》《楞嚴經》《心經》《佛說阿彌陀經》《圓覺經》《金剛經》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出家、道安法師圓寂、阿彌陀經始譯紀念日
    (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3月8日,農曆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釋迦牟尼,佛名,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牟尼意譯「能仁寂默」,也是「釋迦族的聖人」之意。
  • 燃燈佛圓寂後為何沒回來,而如來圓寂後卻回來了,他究竟去了哪裡?
    很多看過《西遊記後傳》的觀眾都非常好奇燃燈古佛為什麼會圓寂,燃燈佛在圓寂後究竟去了哪裡,他還會回來嗎?相信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問,為什麼如來圓寂後可以回來,而燃燈古佛圓寂後並沒有回來,只是時常現出真靈指點悟空。
  • 西方社會一致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如今反而沒有了佛教原因只有一個
    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在天竺國(今天的尼泊爾、印度)創立了佛教。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功開悟以後,在恆河流域傳佛教佛法四十九年,其弟子不計其數。釋迦牟尼圓寂以後,佛教在印度以致恆河流域逐漸地衰落以致沒有了佛教的蹤影。
  • 千年烏木雕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桐柏山木雕博物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桐柏山木雕博物館)千年烏木雕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桐柏山木雕博物館)桐柏山木雕博物館有大型千年烏木雕刻作品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長12米,高2.8米,雕刻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出生、成長、出家、成佛、建立佛教和釋迦牟尼佛的涅槃。
  • 讚美本師釋迦牟尼佛!
    至誠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開悟就教學,講因果,講宇宙人生真相,一生沒有一天中斷。釋迦牟尼佛生活簡單,不建道場,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後世學生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做到了。
  • 佛教常識: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佛?
    很多人對於佛教的了解,都是從小說、電視劇中得來的,所以他們雖然沒有去過寺廟,也沒有讀過經書,但他看過《西遊記》,所以對佛教多少也了解那麼一點點。你要問他佛教誰最大?他會說孫悟空都翻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肯定是如來佛最大了。一聽這些話,你就知道他是外行了。這個如來佛到底是誰?
  • 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 | 一生教學的釋迦牟尼佛
    今天是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聖誕紀念日,即浴佛節,又名佛誕節。在這一天,世界各地的佛弟子都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感恩佛陀的慈悲救度。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才不會走冤枉路。那麼,釋迦牟尼佛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一生又是怎樣的一生呢?
  • 農曆二月十五,恭迎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2020年3月8日,農曆二月十五,是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的涅槃日。此時正是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時節,但佛陀卻在這一天告別娑婆,進入涅槃。「涅槃」,意譯為圓寂,也譯作滅度。意思是徹底斷除一切煩惱,永超生死輪迴,達到不生不死、究竟圓滿的真如境界。
  • 農曆二月十五日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
    二千六百多年前,古印度出現了一位智者,他就是佛教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畢生弘法,度化眾生,八十歲時在拘屍那迦城娑羅雙樹下,吉祥而臥,入大涅槃。我國佛教認為,佛陀在無憂樹下出生,菩提樹下成佛,娑羅樹下涅槃。
  •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憶念世尊
    編者按:2014年3月15日,農曆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釋迦牟尼佛八十高齡,傳教已四十餘年,佛教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各地均建立了寺廟,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倍增,這時,釋迦牟尼佛背疾復發,自知將要謝世,便來到拘屍那伽的跋提河邊,在兩棵婆樹間弟子阿難敷好床座,釋迦牟尼佛,頭朝北,面朝西,側臥於床,他的右手支著頭,左手放在身,雙足併攏,並留下最後的教法「以戒為師」後,在農曆二月十五,進入「涅槃」,從此在人世示現滅度。
  • 釋迦牟尼佛圓寂紀念日丨佛教三大聖物:佛頂骨 佛指 佛牙舍利!見者...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農曆二月十五日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八十高齡,傳教已四十五年,佛教已被南亞大多數人所接受,各地均建立了寺廟,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倍增,這時,釋迦牟尼自知將要謝世,便來到拘屍那伽的跋提河邊,在兩棵婆樹間弟子阿難系好繩床,釋迦牟尼:頭朝北,面朝西
  • 「古董」釋迦牟尼佛舍利
    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寶函據佛教典籍記載,佛祖釋迦牟尼35歲悟道,傳教45年後於公元前486年80歲時在古印度末羅國都城拘屍那揭羅城(今印度北方邦戈勒克布爾鎮卡西亞村,Kasia)郊外娑羅樹下涅磐圓寂古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公元前303年~公元前232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弘揚佛法,以洗清自己為繼位而殺兄弒弟、為統一印度而殺戮不斷的罪行,於是發掘了八王舍利塔,而另二塔因堅固難破而未能開啟,將8國供養的佛舍利重新收集起來,用八萬四千個寶函(即寶瓶)盛放舍利,放入八萬四千個金銀琉璃寶匣內;阿育王把佛祖釋迦牟尼當作恩師來尊崇是為了顯示尊師敬親並以示信仰,擴大佛教影響而避免各國紛爭
  • 寶雞法門寺遊記(1)合十舍利塔安俸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見佛有福
    陝西寶雞扶風縣法門寺聞名於世,特別是在1987年4月8日從清理坍塌的法門寺塔地基地宮中發現震驚世界的唯一一枚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和2499件唐皇家賜俸的稀世珍寶後,法門寺更加馳名於世,是國家級AAAAA旅遊名勝景區。
  • 釋迦牟尼佛聖誕日,見者有福,增長福德、延長壽命!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農曆四月初八日,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浴佛節),當持戒、吃素、戒殺、放生、誦經、念佛、廣做功德。祈願世界常安穩 無邊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並消除 遠離眾苦歸圓寂浴 佛 節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令離垢 同證如來淨法身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中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亦名佛誕節。
  • 佛教舍利子,為什麼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會有?
    舍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也許它本身並沒有神奇的構成和含義,但是當人們在高僧圓寂後發現某些特殊的物品,無法確定其性質的時候,給了這些物品「舍利子」的稱號,並且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意義。佛教至寶舍利子,為什麼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會有?普通人會有嗎?以往的人們,無論是否信仰佛教,都認為舍利子只有高僧圓寂後才有,普通人並不會存在這樣的東西。
  • 過去七佛之最後一位: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傳法偈云: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釋迦牟尼佛為佛教創始人!         佛陀的兩位上首弟子是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
  • 佛教紀念日:藏曆十月二十五 宗喀巴大師圓寂紀念日
    宗喀巴大師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印媛) 2012年12月8日,藏曆十月二十五日,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紀念日。當時藏地固有之薩迦派已墮落為咒法邪教,宗喀巴遂發願改革,提倡嚴守獨身主義之戒律佛教,創立兜率教派,後稱額爾德派(即「德行派」)。宗喀巴提倡般若中觀與秘密金剛乘之融合說,採用原始佛教之乞食方式、座具、服裝、戒律,並戴黃帽,故其派系稱黃帽派或黃衣派。其戒律、德行遍及西藏全土,勢力亦逐漸傳播,而成為後世達賴、班禪喇嘛之源流。
  • 雞鳴寺舉行「紀念宗誠明公尼和尚圓寂二十周年追思法會」
    南京雞鳴寺舉行「紀念宗誠明公尼和尚圓寂二十周年追思法會此次活動由南京市佛教協會主辦、雞鳴寺承辦。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看完恍然大悟!
    提到「如來佛」,應該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我們常常會在一些佛教題材的影視劇中,看到或聽到。因為「如來佛」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可能會潛意識地認為「如來佛」就是佛教裡邊地位最高的佛,甚至常常將其與佛陀釋迦牟尼佛混淆,這就大錯特錯了。
  • 佛教紀念日:農曆十二月十三日 大醒法師圓寂紀念日
    2013年1月24日,農曆十二月十三日,是近代高僧、《海潮音》主編大醒法師圓寂紀念日。大醒法師(1899~1952),江蘇東臺人,1899年出生。二十三歲時畢業於東臺師範學校,後因讀憨山大師《夢遊集》,對佛教發生信仰,且有出家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