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範圍沙塵天襲擊北方多地!沙塵暴是從哪來?如何防範?

2020-12-18 生活報

26日至28日,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今年以來第四次沙塵天氣。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此次沙塵足跡遍布包括新疆南疆、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裡。

△28日,沙塵天氣覆蓋北京(圖自視覺中國)

預計今天(29日),京津冀中南部及河南北部地區還將受到不同程度沙塵天氣影響。中央氣象臺今天早上繼續發布了沙塵暴藍色預警。

我國北方遭遇大範圍沙塵天氣

航拍浮塵天氣中的呼和浩特市28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出現浮塵天氣,記者用無人機對浮塵天氣中的呼和浩特市進行了航拍,從呼和浩特市北面的大青山俯瞰呼和浩特市,整個城區在浮塵天氣影響下,已經完全不見蹤影。從畫面上看,呼和浩特市城區浮塵瀰漫,能見度降低,遠處的高樓大廈在浮塵中若隱若現。

北京PM10指數爆表 峰值一度達300028日上午開始,受到沙塵天氣的影響,北京地區空氣中的首要汙染物PM10濃度指數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個別監測站點的濃度高達3000微克/立方米。(PM10:可吸入顆粒物,通常是指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

截至28日下午5點,北京全市PM10濃度最高的區域集中在昌平和延慶兩地,PM10濃度的指數為1355微克/立方米,主城區的汙染指數為865微克/立方米,較白天呈下降趨勢。而PM2.5濃度最高的區域出現在昌平及懷柔。

內蒙古多地能見度低28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草原籠罩在一片昏黃之中,城區塵土飛揚,市民紛紛戴上口罩。受沙塵天氣影響,首府呼和浩特市能見度4公裡,和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同為全區能見度最低城市。

△28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空氣品質達到嚴重汙染水平(圖自視覺中國)

河北多地嚴重汙染28日河北大部能見度較低,空氣品質較差。張家口、承德、唐山、廊坊、保定等地為嚴重汙染。當日6時,張家口PM10達到了3223微克/立方米。河北省氣象臺當日發布今年首個沙塵暴黃色預警信號。

△28日,河北石家莊街頭,市民戴口罩在揚沙天氣下出行(圖自視覺中國)

沙塵天氣是如何形成的?

沙塵天氣是春季影響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它是指風將地面塵土、沙粒捲入空中,使空氣混濁的一種天氣現象。氣象學上,按照風速大小和對水平能見度的影響,將沙塵天氣分為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五個等級。

△視頻:沙塵天氣是如何形成的?

那麼,動輒遮天蔽日的沙塵暴是如何形成的?沙塵源為沙塵暴提供物質基礎,我國的沙塵暴的沙塵主要來自於蒙古國東南部、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荒漠,以及內蒙古東部的渾善達克沙地、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北疆的庫爾班通古特沙漠等。可以看出,沙塵源地主要集中在北方,這就是為什麼沙塵天氣總是出現在北方地區了。尤其是在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甘肅中北部等地區,平均每年沙塵暴日數可達10天以上。

△28日,沙塵天氣覆蓋北京(圖自視覺中國)

大風和不穩定的大氣層結為沙塵天氣提供動力條件。它們主要決定沙塵天氣的強度、移動路徑和持續時間。不穩定大氣層結有利於風力加大和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並卷揚得更高。

綜合以上幾個因素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沙塵暴多發於春季了。春季植被覆蓋量較少,降水也較少,土壤表層乾燥疏鬆,是很好的沙塵來源。此外,春季冷空氣活動較頻繁,伴隨強盛的西北風,在午後不穩定的大氣層結狀態下就容易產生沙塵天氣。

應該如何防範沙塵天氣?

①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②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

△28日,沙塵天氣覆蓋北京(圖自視覺中國)

③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

④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

來源:央視新聞、中央氣象臺、新華網、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最強沙塵暴襲擊四川近30縣市 天空一片黃霧(圖)
    霧沉沉灰濛濛 浮塵天罩四川  今年中國北方最強沙塵天氣影響四川,盆地北部中部近30個縣出現浮塵天氣  昨(24)日,南充等川北地區忽然出現沙塵天氣,一些城區被黃色的沙塵籠罩其中,能見度降低,不少市民都表示身體有輕微不適。據悉,這是中國北方出現今年以來第6次沙塵天氣,也是今年出現的範圍最大的沙塵天氣。
  • 巴西遭沙塵暴襲擊,遍地血紅色,宛如世界末日降臨
    沙塵暴所到之處,天空變成赤紅色,能見度幾近為零,即使在街頭也無法看清街尾。一則拍攝於聖保羅的視頻,記錄下這一世界末日般的災難景象。 這則短視頻共30秒左右,畫面持續抖動,可推測拍攝者當時似乎正艱難地在暴風眼中行走。天空呈現令人不安的血紅色,濃厚的塵埃雲覆蓋住整個街區。拍攝鏡頭所在街道上停靠的車輛,都幾乎不可見。如房屋高的大樹在狂風中來回搖擺。
  • 聊天兒 | 沙塵暴或許比你想得更「有故事」
    每到春季,我國北方部分地區難免受到沙塵暴等沙塵天氣困擾,近年雖然沙塵暴出現的頻率減少了,但近日亦有沙塵襲至北京。其實,沙塵天氣自古以來就影響著我們,甚至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你可曾想過,沙塵暴的活動與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逐鹿中原也有著一定的內在關聯?沙塵暴促使遊牧民族南下?
  • 土耳其首都遭強沙塵暴襲擊 場景堪比「世界末日」
    原標題:土耳其首都遭強沙塵暴襲擊 場景堪比「世界末日」來源:中國日報 微博土耳其首都遭強沙塵暴襲擊 場景堪比「世界末日」近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遭遇強風暴襲擊,幾乎「不見天日」。
  • 內蒙古多地出現沙塵暴天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4月3日,內蒙古多地遭遇沙塵暴天氣。上午10時許,烏蘭浩特到吉林中西部自西向東開始出現揚沙天氣,興安盟局地天空瞬間變黑,遭遇「黑風暴」。同日,通遼市霍林郭勒市、扎魯特旗、開魯縣、科左中旗出現9級以上陣風,有沙塵暴天氣,能見度小於1000米。
  • 春日乍暖還寒 冷空氣影響我國北方 中東部有大範圍降雨
    在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來臨前,一股較強冷空氣也來「湊熱鬧」。受其影響,3月19日至22日,我國北方地區將有大風降溫及沙塵天氣 ,中東部地區也將迎來降雨天氣及強對流過程。此次冷空氣過程有何特點?具體影響哪些地區?
  • 專訪權威氣象專家:冬雷下霰皆正常 大範圍雨雪需防範(圖)
    近期,我國還將迎來大範圍雨雪天氣。這一次雨雪天氣是否能緩和各地持續的旱情?對森林火險又有什麼影響?北京下雪為何冬雷陣陣?公眾又該如何防範?新華網聯合中國氣象報10日對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建、國家氣候中心氣候影響評估室主任張強進行了獨家專訪,就近期氣象變化進行權威解讀。
  • 三北防護林擋得住沙塵暴嗎?
    為什麼沙塵暴可以越過防護林?那麼,京津冀處於三北防護林的保護下,為何還總有沙塵暴突破這些生態屏障?據研究,影響京津地區沙塵天氣的傳輸路徑可以分為北路、西路和西北路。其中,北路和西北路影響最為明顯。「從蒙古國甚至中亞沙漠地區起源的這類沙塵暴強度大,其影響明顯大於境內源地沙塵暴。」
  • 沙塵暴、暴雨襲擊希臘首都雅典 導致交通癱瘓
    當地時間12月10日,希臘首都雅典受到沙塵暴及暴雨襲擊,導致交通一度處在癱瘓狀態。 10日早間,雅典市民早上起床後發現天空變成了橙黃色,陽臺及屋頂上還聚積著一層黃沙。希臘國家氣象局表示,這是由於強烈的南風把大量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塵吹到了雅典,因此出現這種罕見的景象。
  • 法國遭遇熱浪襲擊多地氣溫突破40攝氏度 防範疫情面臨高溫考驗
    中新社巴黎7月31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當地時間7月31日遭遇熱浪襲擊,多地氣溫突破40攝氏度,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面臨高溫考驗。法國氣象部門當天對全法多達32個省份發布橙色警報,要求人們警惕熱浪以及高溫導致的強對流天氣。
  • 雲沙泱漭天光閉——談沙塵暴形成原因與減災
    本文將從力學角度來討論沙塵暴的主要形成原因,並提出了關於沙塵暴減災的一些看法。 1 沙塵暴是全球性的氣候災害現象 沙塵暴是一種全球性的氣候災害現象。主要發生在風大的乾旱地區。如中亞、北美乾旱地區,澳大利亞、北非等地。
  • 北方風雨沙「超級套餐」上線,南方多地大雨或暴雨
    近日,我國降水序幕拉開,南方多地迎大雨或暴雨。12日,南方降雨範圍繼續擴大,雨勢增強。北方地區,天氣形式更為複雜,大風、沙塵、降雨、降溫,多重組合輪番登場......冷!北方風、雨、沙套餐上線11日,我國降水拉開序幕。監測顯示,內蒙古中東部、華北西部和北部出現小到中雨,河北承德局地大雨或暴雨。12日上午,北京氣象臺發布雷電藍色預警,到當日20時,北京將自西向東出現雷陣雨天氣,局地短時雨強較大並伴有6級以上短時大風。
  • 唐詩裡的"沙塵暴"
    尤其它脫離了生活的真實,違背了玉門關與黃河相距1000公裡的事實,也掩蓋了當地頻發沙塵暴的氣象。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尹贊勳曾撰文說,1947年和1957年前後,他曾3次進入河西走廊,往返穿行6次,多次目睹了揚沙、浮塵等沙塵暴天氣。有一次他剛出嘉峪關,一陣狂飆捲起黃沙接天滾地撲來,頓時飛沙走石天昏地暗,令他馬上想起沙塵暴。
  • 聯播快訊:北方降雪範圍擴大 多地交通受影響
    聯播快訊:北方降雪範圍擴大 多地交通受影響 2020-12-01 20:01
  • 沙塵暴形成的原因: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沙塵暴形成的原因: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稱,指的是強風將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並捲入空中,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於一千米的嚴重風沙現象,沙塵暴最常見於我國新疆、內蒙古,以及華北,赤峰、張家口一帶,北京也是沙塵暴多發地。那麼沙塵暴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會有沙塵暴呢?
  • 古人如何看沙塵暴?
    昨晚北京沙塵暴,驚起朋友圈無數。此種盛況古已有之。楚軍已經圍困漢王三匝,沒想到一場沙塵暴吹得楚軍大亂,使漢王得以逃脫。所以後人調侃,漢王由此感發,寫《大風賦》:「大風起兮雲飛揚……」古人描述沙塵暴,一般稱為黃霧、天雨土、雨黃沙、土霧四塞、雨土覆地等。雖然這種現象因風而起,但帶來的結果是塵土飛上天空,所以術士們認為,這是五行中「土」在發生變異。比如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漢代京房說:「天雨土,百姓勞苦而無功。」隋開皇二年,京師雨土。
  • 追溯沙塵暴歷史 兩千年前人類活動已是主因
    2月20日,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陳發虎院士團隊發表於《自然-通訊》的研究成果——《兩千年來的中國王朝變化控制了亞洲沙塵暴變化歷史》,揭示了至少從2000年前,人類活動就已經超過自然氣候成為影響沙塵暴的主要因素,或可為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區的人類活動和植樹造林的政策調控提供科學支撐。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 北方地區遭遇大範圍沙塵天氣
    【#北方地區遭遇大範圍沙塵天氣#】近日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範圍
  • 沙塵暴對紅外輻射的消光特性分析(特約)
    主要內容論文首先分析了散射、吸收和消光效率因子與沙塵粒徑的關係,結果表明對於小尺寸的沙塵粒子,在短、中波紅外,消光效應主要是散射作用的結果,對於大尺寸的沙塵粒子,紅外消光是吸收和散射共同作用的結果。基於沙粒尺寸的對數正態分布函數,論文分析計算了七種模態沙塵暴的消光參量隨紅外波長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六種大顆粒模態沙塵暴的消光係數除在個別波長有小的震蕩外,大體是隨紅外波長的增大而增大,小粒徑模態沙塵暴在近紅外的消光能力較強,在中、長紅外波段的消光能力較弱,且在13~20 m波段範圍內,消光對波長不敏感。
  • 太平洋水汽來了,北方大範圍中雨大雨,旱情將徹底緩解!
    之所以華北多地空氣突然變得溼潤,是因為水汽輸送增強了,隨著我國北方地區環流形勢變化,今天上午從我國黃淮地區到華北地區都吹起了偏南風,將南方太平洋水汽的一部分向北輸送到燕山腳下,因此京津冀多地相對溼度迅速增加,空氣變得尤其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