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期末考了,大家開始做寒假計劃了嗎?
之前給大家整理的一份孩子的寒假計劃,建議收藏!家長們可以去看看哦。
今天跟家長們聊聊孩子的一些學習問題吧,這樣大家能更好理解寒暑假一些項目安排。
比如今天分享的這個簡樸平常,但大家未必細想的話題——預習。
緣起與發現
預習這事,感覺大家都認可很重要,卻難說出個所以然。
我孩子一年級,我們沒在預習上花心思。當時我們忙著追趕,能趕上就不錯了。完全沒去想提前預習這事。
後來,我們英文經過一年奮鬥過了KET,可以騰出精力照看其他科目了。
剛巧碰上疫情,在家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學習期。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有心無力和無奈。
我萌發了帶孩子一天一課去自學課本的念頭,並果斷實施了。時間花得不多,操作也簡單(後面會詳聊)。在正式開學前一周,我們不緊不慢地學完了。
這段安排帶來的直接效果是:
儘管經歷了疫情,我孩子卻用每次測驗的基本滿分換回了期末語文免考資格(全班整個學期語文測驗總分最高的兩位)。
如果說一年級的語文還有些跌跌碰碰,疫情過後,她的語文狀態肉眼可見地穩妥了。
對於她的改變,我心中有了一些猜想,但還需要論證。於是,我在二升三的暑假繼續實施預習。
從成效看,目前三年級快過半,考核內容難了,但孩子的成績依然穩定在98、99範圍,我很滿意了。因為我目睹了很多家庭在三年級語文直線下滑,跌破90。
至此,我充分體會到了預習的作用,並認真琢磨了這事背後的邏輯。
預習實際是什麼
預習這事提好處,可以列舉一大串:
了解脈絡,提前梳理;找出難點,課堂有針對性地聽;培養獨自思考能力;檢測自我學習理解和老師講授是否有偏差;......但這些東西應用在小學階段,尤其中低年級,非常費解。讓一個尚未有自學能力的孩子理解這些,更是不科學。家長還是指望自己掌握更靠譜。
撥開謎霧看本質——預習究竟是什麼?
在我看來,預習就是提前學。
如果大家不預習,那平日在校學習便是第一輪接觸,複習是第二輪。加上預習,那便是孩子將會經歷預習——正式授課——複習共三輪學習。
每個孩子學習情況不同,具體需要多少輪,需要家長去細細思考和把握。
像我孩子,我們一年級兼顧不上語文(因為在全力攻英文)。
當時沒有預習,光靠她認真上課,單元測也沒複習。結果便是單元測很少滿分,總和97、98戰鬥。錯誤的原因則多是字詞不夠熟,這說明她只學一輪是無法吸收的。
但是期末考前整體複習一遍後,她便往往穩了,這說明兩遍對於她是合適且足夠的。
疫情和二升三暑假,我們都提前預習了,某種程度算是把正式學習提前。正式開學後,老師的教學,某種程度就類似溫習(當然也會有新知識)。算下來,我們等於過了兩輪學習。
這樣的結果是:
即使我們現在平日測驗依然不複習,狀態卻穩定了。
這事的奧秘,無關我們是否預習或者溫習,只是我把握到了孩子能學牢的循環次數,並且執行到位。
所以,我能給大家建議的是什麼呢?
1. 多探究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狀態。清楚孩子對於不同學科,分別需要多少次循環才穩妥。
對於大部分孩子,預習——正式聽課——複習這三輪是足夠的。畢竟也會輔助做題和總結。
如果大家認為自己孩子就是不靈光,基礎也不好,需要循環次數比較多(比如字詞表一學期需要循環聽寫5遍才牢固)。那也沒什麼,就堅決執行到位就好了。
不管哪種方法,能到達終點最重要。
2. 硬要二選一,預習會優於溫習。
預習——正式學習——溫習是一個很好的效果閉環。
但實際操作中,沒必要固化堅守這個閉環。畢竟學習它總有主次安排,而且孩子如果學習效果好,完全可以靈活安排。
預習和溫習硬要二選一,我更偏向預習。因為預習這事實在帶來很大的好處:
(1)孩子會更自信
孩子提前掌握知識點能有助於他們的學習進度,不需要疲於追趕,而且有良好的課堂表現。
可能大家會問:預習提前學了,是否會讓孩子上課不專心?
我只能說,如果孩子會因為提前學而上課不專心,那估計不提前學,他也會不專心。因為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不要高估了家庭的能力。在家預習的知識點,無法和老師教學完全覆蓋(下面會聊到家庭預習著力在哪),講述方式也大不同。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會而不聽,這純粹是驕傲了。
另一方面,一般學習態度好的孩子,都會尊重課堂。無論是否預習,他們都很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而預習會提高回答問題的正確率,讓他們產生更多自信。
所以,課堂不專心這事,背後有更多的成因。大家不要讓預習替深層的學習習慣問題背鍋。
(2)更適合笨鳥先飛
用時間換進度,勤能補拙。雖然是個笨方法,但卻是個好方法。
(3)更靈活的時間把控
孩子的學習狀態會不斷變化。提前預習,能夠給後面的學習騰出更寬鬆的時間。
拿我孩子說吧,儘管現在她需要兩輪學習便狀態穩定。但如果碰上知識難點,難免超出時間預期。
所以,提前解決一些知識點,能騰出更多時間做應對及其他學科安排。
預習在不同科目怎麼安排?
我們小學目前僅面臨語數英三科。預習在這幾個科目會有不同體現。我也稍微分享一下我們家的操作。
(1)英文
現今大家普遍對英文的重視度都很高。孩子們的英文水平一般都遠超校內進度。
大家在追逐劍橋認證中,已經把最大難點:聽力和閱讀版塊給解決了。而且KET和PET涉及的英文語法、寫作和聽力要求都遠超出同期校內進度。
在這種積累下,降維應對小學課內英文是不難的。
當然,校內英文有自己的獨特評分體系,但一般上課認真、做題細緻、紮實落實課本字詞拼寫,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
我會更建議大家將精力放在更大量的聽力和閱讀積累上,而不是進行校內英文預習。
但考慮到不同孩子情況差異,如果的確需要進行校內英文預習,我會建議大家預習這幾方面:
提前聽、背英文書,達到滾瓜爛熟階段;
提前將字詞全部聽寫完畢;
提前將語法點過一遍,並輔助適當練習。
我們家情況:
以劍橋考試體系規範學習,重視聽力和閱讀,不斷向上爬升。
三年級校內英文加入後,一直採取認真上課、課後複習方式對待並過關。目前並無加入任何預習。
(2)數學
數學也是大家熱烈追捧的一個學科。
如果家庭有在機構報課進行拓展學習,那孩子就是一直進行著提前學。
因為機構的拓展內容基本都是提前一兩年的校內知識學習,再加上一部分純奧數知識。
既然已經在提前學,那孩子保證上課聽講,細心作答,拿滿分並不難。
如果孩子沒有報任何課外數學班,只是緊跟學校進度。那寒暑假進行校內提前學習還是很有必要。
實際上,我鼓勵數學考試常年95+的孩子去向前、向深學,拓展一下孩子思維和解題能力,對未來會有裨益。
我們家情況:
我孩子一直在機構上數學拓展班,儘管不是高端班,但也算是提前學了。因此,回到校內數學學習,她算是比較輕鬆,分數也穩定。目前沒有預習打算。
(3)語文
語數英三科中,我認為語文最值得預習。因為它博大精深且不容易提升。
從版塊看,語文可粗略分為語言基礎知識、古詩文、閱讀理解和寫作四大塊。
其中閱讀理解和寫作需要專項處理,沒法精準和學期知識點掛鈎——也就是你上了一學期的課,貌似學了一遍技巧,也不代表你閱讀理解做得好,作文寫得優秀。
但語言基礎知識和古詩文還是有跡可循。
每個學期的字詞必須會寫,古詩詞必須背默過關,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所以,在家語文預習,我給大家的建議是:
將字詞聽寫、課文背誦、古詩背默這些必須過關且費時的項目先解決了,可以節省出時間發展其他版塊;
鼓勵孩子藉助教輔書,進行簡單課文剖析(低年級需要家長帶領一下)。
(閱讀和寫作需要版塊化處理,不納入預習的範疇討論)
我們家情況:
我們從二年級寒假開始加入語文預習,收穫頗多。
劃重點總結一下:
預習在我看來,就是一輪提前學。語數英三科中,語文最值得花精力在寒暑假預習上。
各位又是怎麼看待預習這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