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夜歌

2020-08-24 國風文化小棧

一輪弦月早早地爬上了東山,淡淡的微光輕柔的灑落在幽綠的田野上,靜靜的夜,沒有一絲的輕風。

一隻精緻的小蟋蟀從破瓦礫堆裡爬出來,輕捷的跳上一片草葉,放開它清亮的喉嚨開始了愉快的歌唱。霎時,仿佛釋放了什麼集結的信號。滿滿的田野裡,油蛉子,紡織娘,金龜子,蟈蟈甚至青蛙夜鶯都一起放開了喉嚨開始歡唱。

聽!這萬籟俱寂的一個夏夜裡,或多或少閃爍著微弱光芒的荒野。正舉辦著一場跨越種族,跨越秩序,跨越時空的豪華的交響樂。這歌聲是對繁華囂鬧的人類世界的一種洗禮,這歌聲是對你我躁動的靈魂的一種淨化。這歌聲是跨越千萬年的自然藝術的一種傳遞。而創造這偉大藝術的卻不是人類,只是那些存在於悠遠的大自然中億萬年的無數小精靈們。

也許我們這世上的人們碌碌於虛無的人生,已經太久沒有注意到深邃的靈魂的存在。也許我們過於在意人世間的紛爭,已經太久沒有放飛自我的心懷。也許我們沉迷於金迷紙醉的生活,已經太久沒有直面真實的自我。我們已經越來越難以注目心底那塊溫柔的角落。越來越難以明了人生於世的真義。只能虛妄的活著。可能能面對的,也只有這無盡的虛妄。在這世上,當面對的一切只能成為幻想,也許這幻想也就成了唯一的奢望。

七月的夏夜,只有如此貼近大自然的地方,夜歌才會如此的歡囂。心靈才會如此的安寧。塵世的一切紛爭才會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如果有一天,人類失去了希望。那麼在燈紅酒綠的繁華中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的每一天的存在,真的還算是活著嗎?可能也許我們每個人一時間都無法回答,因為真的不確定這個答案。

拋棄了溫暖的家,寧靜的山村。離棄了無數精靈共生的天地,遙遠的故鄉。我們的心底還有什麼?為生存而生活的意義又何在呢?

七月夏夜的田野裡,一隻精緻的小蟋蟀爬出了瓦礫堆,跳上了一片幽綠的葉子,放開了它美麗的歌喉開始了歡愉的歌唱!

於是乎,幽遠清香的大地上演奏起了一場宏偉的交響樂……

相關焦點

  • 夜歌的故事 Jakub I 油畫
    藝術家 Jakub油畫作品夜歌的故事
  • 《水鎮夜歌》
    水鎮夜歌 文/趙基 水鎮街居斜照,古巷悠、萬商華茂。遠巒神秀屹長城,巨龍騰、綺雲奔峭。 尋勝迷途相問道,虹橋臥、擼聲清妙。
  • 每日好詩|李平:夜歌
    夜歌
  • 讀睡每日好詩《夜歌》
    夜歌
  • 每日好詩|李平:靈門夜歌
    >讀睡詩社 出品詩集讀睡詩社小程序群 / 百度小程序 / 今日頭條小程序QQ小程序 / 抖音小程序已上線,歡迎在各平臺搜索體驗讀睡官網已上線閱讀更精彩內容原標題:《每日好詩|李平:靈門夜歌
  • 散文詩周刊|劉虔|許淇:北中國草原上鈷藍色火焰的遼闊……
    著有《春天,燃燒的花朵》《心中的玫瑰》《夜歌》《大地與夢想》《拒絕平庸的年代》《楊靖宇》《食人魔窟》《劉虔的文學世界》等散文詩集及報告文學集。2007年獲中國現代文學館、文藝報等單位頒發的中國當代優秀散文詩作家稱號。
  • 讀詩|藍藍《戈壁夜歌》:一定有更偉大的孤獨,所以才有了星空
    很多人都推薦過藍藍的這首詩,第一次讀藍藍,便是《戈壁夜歌》,然後我便被她詩中深切的孤獨,以及由孤獨所生出長的隱蔽力量所震撼。
  • 中秋前夕來長沙音樂廳 在夜歌絲竹樂聲中賞盡月色之美
    星辰在線9月21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用一曲曲與月相關的「音月」,在低眉撫琴、鼓樂齊鳴間感受高山流水、餘音繞梁之意,在夜歌絲竹樂聲中賞盡月色之美。9月30日晚,湖南民族樂團「過傳統節日、聽民族音樂」系列音樂會——「天涯共此時」中秋節音樂會將在長沙音樂廳上演。
  • 散文詩【在月圓深處】
    白樺林間的蟲鳴,是一場愛情故事,鳥獸的夜歌,此刻,應是最美秒的音樂。端盞輕醉,聽茶輕聲細語,這時明月探了探頭,清輝一地,樹枝輕搖,似乎聽到了月光精妙的響聲, 像似山村小女子清朗的笑。今夜,只需一壺茶,泡著明月一同飲,幾塊月餅,融入濃香,淋漓盡致的把心釋放,灑一地芳香。白樺,相逢在月圓之夜,是修來的緣分。芬芳是你的留言,我以花語跟帖,讀懂了我的語言,你便添加我為好友吧!
  • 散文作家談散文寫作
    對於散文的「真實與虛構」話題,林淵液認為:「在散文中虛構,其實是利用了散文這個文體的真實性倫理。」她覺得保持散文的真實性,雖然不是散文文體的法令,卻是散文文體道德的潔身自好。若是技法派寫作者,以虛構為樂,完全可以用小說去解決。她說,真實性是有根系,是一棵活的樹,而虛構則是人造景觀。在一篇文章的創作之初,我們並不知道讀者是康德、海德格爾,是巴金、孫犁,還是李子柒、李佳琦。
  • 紅孩談散文:散文的詩與志——以作家周明散文為例
    二那麼,散文的發展如何呢?按傳統的分法散文可分為敘事、抒情和議論三種類型,或者說是散文的三種表現形式。其實,在當代散文中,往往在一篇散文中,敘事、抒情、議論三者是缺一不可的,無非是側重點有所不同。長期以來,敘事、抒情一直是散文的兩個羽翼,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
  • 對散文和散文家的愛與知
    上編中還援引了不少具體的文本做例證,梳理了現代散文的三大重鎮——即胡適、周作人、魯迅的散文丰神的異同,以及他們各自的散文風格所生成的原因和變遷轉移的秘密。    由此也可見,緒源君對「今文淵源」的梳理和釐清,是為了檢討今日散文存在的問題和危機,也對明天的散文做一些善意的「臆想」,期望新散文能有一個華麗轉身。《今文淵源》下編即涉足「消費性」的一面,從林語堂的「論語派」與「禮拜六」這些開始面向「市場」的文體談起,一路談下來,其間涉及了京派散文、女性散文、學者散文,直到後來一度盛行的「小女人散文」、「大散文」等等。
  • 臺灣當代散文承續京派散文傳統
    五四時期的散文成就最為突出,而小品散文、雜文和女性散文也在臺灣當代文壇佔據著重要地位。書中提出,臺灣當代散文秉承大陸散文的流風餘緒,在全面吸納「五四」散文藝術精神基礎上開拓創新,從而形成了繁盛局面。同時,臺灣當代作家堅持不懈地變革和創新,又使臺灣散文在筆法、文體和風格等方面呈現出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