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昌齡《送魏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1-24 騰訊網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後期(748—756)王昌齡貶龍標尉時,當是在一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見出)送別友人時在宴會上所創作的,為客中送客之作。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送魏二注釋: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江樓上醉飲話別橘柚正飄香,江風吹灑細雨帶給小船悽涼。

憶君遙在瀟(xiāo)湘(xiāng)月,愁聽清猿(yuán)夢裡長。

想像你獨自遠在瀟湘明月下,滿懷愁緒夢裡靜聽猿啼悠長。

瀟湘月:一作「湘江上」。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泛指今湖南一帶。清猿:即猿。因其啼聲悽清,故稱。

王昌齡的主要作品有:

採蓮曲、芙蓉樓送辛漸·其一、出塞二首·其一、從軍行七首·其四、送郭司倉、芙蓉樓送辛漸·其二、春宮曲、重別李評事、送狄宗亨、西宮春怨、答武陵太守、從軍行七首·其一、閨怨、出塞·其二、送柴侍御、送魏二、長信怨、太湖秋夕、聽流人水調子、青樓怨、塞下曲·秋風夜渡河、採蓮曲二首、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送張四、從軍行二首·其一、送任五之桂林、塞下曲·其二、塞上曲·其一、青樓曲二首、塞下曲四首等。

《送魏二》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唐代王昌齡《送郭司倉》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該詩是王昌齡在夜裡為送別朋友郭司倉而寫的詩。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 唐代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由於王昌齡的籍貫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 唐代李白《關山月》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歌、宣城見杜鵑花、枯魚過河泣、渡荊門送別、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唐代劉禹錫《賞牡丹》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唐代李白《短歌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沿樂府古詩之旨,然加入遊仙之辭。從詩意看,大約作於「奉詔入京」之前。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峨眉山月歌、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千裡思、中山孺子妾歌、東魯見狄博通、豫章行、淥水曲、丁督護歌、行行遊且獵篇
  • 唐代李白《北風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長城:古詩中常藉以泛指北方前線。良,實在。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bǐng)靫(chá)。 臨別時你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一個虎皮金柄的箭袋。 鞞靫:當作鞴靫。虎文鞞靫,繪有虎紋圖案的箭袋。
  • 王昌齡生平簡介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是我國唐代的著名詩人,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代表作有《出塞》、《採蓮曲》、《出塞二首》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詩人吧。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字少伯,河東晉陽人,是我國唐代的著名詩人。
  • 唐代李益《隋宮燕》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貞元十六年(800),作者李益曾客遊揚州,見到當年煬帝的行宮遺蹟,便寫下了這首懷古詩。 李益簡介: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
  • 唐代杜甫《百憂集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百憂集行》這首七言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當時,杜甫棲居成都草堂,生活極其窮困,只有充當幕府,仰人鼻息,勉強度日。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李白《從軍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靜夜思、古朗月行、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峨眉山月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短歌行、赤壁歌送別、行行遊且獵篇、流夜郎贈辛判官
  • 唐代李白《烏夜啼》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峨眉山月歌、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洛陽陌、登金陵鳳凰臺、九日、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唐代許渾《謝亭送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許渾簡介: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 唐代柳宗元《哀溺文序》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
  • 唐代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靜夜思、古朗月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烏棲曲、陽春歌、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江夏行
  • 唐代李白《胡無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峨眉山月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渡荊門送別、梁園吟、怨情、秋思、贈郭將軍
  • 唐代李白《過崔八丈水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峨眉山月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贈錢徵君少陽、渡荊門送別、千裡思、中山孺子妾歌、東魯見狄博通
  • 唐代白居易《李白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唐代李白《題元丹丘山居》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峨眉山月歌、流夜郎贈辛判官、白頭吟、臨江王節士歌、怨歌行
  • 唐代李白《送蔡山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淥水曲、憶秦娥·簫聲咽、沙丘城下寄杜甫、月下獨酌四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唐代白居易《遺愛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