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
市委九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渤海新區開發建設作為重大工程,持續掀起沿海大開發、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熱潮,打造全省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這既是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和省委書記王東峰來滄調研指示要求的現實行動,也是滄州全面開啟「十四五」新徵程、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舉全市之力推動渤海新區開發建設,堅定不移向海洋要動力、要活力,搶抓機遇、發揮優勢、積極作為,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
沿海臨港是滄州的獨特稟賦,也是發展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為滄州在「百舸爭流」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厚植了優勢、提供了條件。多年來,滄州沿海開發開放取得明顯成效,沿海經濟取得長足發展,渤海新區和滄州黃驊港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與自身優勢和擔負使命相比,與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沿海開發開放還存在差距和不足。為此,市委九屆九次全會向全市發出「大做沿海文章、苦幹實幹三年,加快推動滄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號召;這次市委全會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吹響「舉全市之力推動渤海新區開發建設」的集結號,為沿海帶動全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明確路徑。我們必須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堅持「以城定港、港城融合、產城共興」,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先導,帶動全域大做沿海文章,持續掀起沿海大開發、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熱潮,不斷在沿海經濟帶建設中取得新突破、跨上新臺階。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港口轉型升級上求突破。海洋是連接五洲的「大通道」,港口是實現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滄州黃驊港是做好「海洋文章」中的「關鍵一章」。近年來,滄州黃驊港業務量逐年遞增,但集疏運體系不健全、碼頭結構單一、功能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港口的進一步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這就需要我們著眼建設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下大力加快推進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全面提升港口通過能力、貨物吞吐能力和吸引集聚能力。要積極融入環渤海港口群,推進沿海與內陸腹地互動發展,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大港合作,全面提高港口輻射帶動能力。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壯大臨港產業上求突破。臨港產業發展蘊含著優化產業結構、拓展發展空間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是打造「增長極」和「新高地」的重要抓手。我們要主動對接國際產業鏈,積極構建國內價值鏈,加快產業功能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臨港產業,依託重點項目帶動適港產業向渤海新區聚集,推動臨港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要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滾動實施一批戰略支撐項目,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構建高端綠色現代臨港產業體系。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建設現代化渤海新城上求突破。「港」是產業和城市發展的基石,「產」是港口和城市發展的支撐,「城」則是港口和產業發展的堅實依託。我們要圍繞唱好新時代「雙城記」,統籌抓好渤海新區和渤海新城規劃建設,突出濱海特色、用好中東歐資源,高標準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努力建設面向中東歐為主的全面開放新城、濱海特色的繁榮宜居新城、創新發展的綠色智慧新城,實現高水平「雙城」互動。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帶動全域開放上求突破。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各縣(市、區)要進一步打破「內陸思維」、增強沿海意識,轉身向海、緊跟布局,與渤海新區實現全面對接、聯動發展。要加強渤海新區直通直聯,在規劃、交通、產業等方面協同對接,努力實現加快發展、率先發展。要完善常態化「走出去」機制,面向京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引進一批外貿服務企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創新創業團隊,不斷提升我市開放型經濟水平。
奮進「十四五」,揚帆正當時。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劈波斬浪、奮發作為,以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遠眼光,大做沿海文章,切實肩負起「十四五」時期建設海洋強市的使命擔當,努力在高質量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上走在前列,奏響恢弘的藍色樂章。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