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

2020-12-11 澎湃新聞

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

2020-11-19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

市委九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渤海新區開發建設作為重大工程,持續掀起沿海大開發、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熱潮,打造全省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這既是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和省委書記王東峰來滄調研指示要求的現實行動,也是滄州全面開啟「十四五」新徵程、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舉全市之力推動渤海新區開發建設,堅定不移向海洋要動力、要活力,搶抓機遇、發揮優勢、積極作為,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

沿海臨港是滄州的獨特稟賦,也是發展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為滄州在「百舸爭流」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厚植了優勢、提供了條件。多年來,滄州沿海開發開放取得明顯成效,沿海經濟取得長足發展,渤海新區和滄州黃驊港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與自身優勢和擔負使命相比,與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沿海開發開放還存在差距和不足。為此,市委九屆九次全會向全市發出「大做沿海文章、苦幹實幹三年,加快推動滄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號召;這次市委全會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吹響「舉全市之力推動渤海新區開發建設」的集結號,為沿海帶動全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明確路徑。我們必須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堅持「以城定港、港城融合、產城共興」,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先導,帶動全域大做沿海文章,持續掀起沿海大開發、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熱潮,不斷在沿海經濟帶建設中取得新突破、跨上新臺階。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港口轉型升級上求突破。海洋是連接五洲的「大通道」,港口是實現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滄州黃驊港是做好「海洋文章」中的「關鍵一章」。近年來,滄州黃驊港業務量逐年遞增,但集疏運體系不健全、碼頭結構單一、功能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港口的進一步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這就需要我們著眼建設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下大力加快推進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全面提升港口通過能力、貨物吞吐能力和吸引集聚能力。要積極融入環渤海港口群,推進沿海與內陸腹地互動發展,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大港合作,全面提高港口輻射帶動能力。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壯大臨港產業上求突破。臨港產業發展蘊含著優化產業結構、拓展發展空間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是打造「增長極」和「新高地」的重要抓手。我們要主動對接國際產業鏈,積極構建國內價值鏈,加快產業功能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臨港產業,依託重點項目帶動適港產業向渤海新區聚集,推動臨港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要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滾動實施一批戰略支撐項目,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構建高端綠色現代臨港產業體系。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建設現代化渤海新城上求突破。「港」是產業和城市發展的基石,「產」是港口和城市發展的支撐,「城」則是港口和產業發展的堅實依託。我們要圍繞唱好新時代「雙城記」,統籌抓好渤海新區和渤海新城規劃建設,突出濱海特色、用好中東歐資源,高標準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努力建設面向中東歐為主的全面開放新城、濱海特色的繁榮宜居新城、創新發展的綠色智慧新城,實現高水平「雙城」互動。

大做沿海文章,必須在帶動全域開放上求突破。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各縣(市、區)要進一步打破「內陸思維」、增強沿海意識,轉身向海、緊跟布局,與渤海新區實現全面對接、聯動發展。要加強渤海新區直通直聯,在規劃、交通、產業等方面協同對接,努力實現加快發展、率先發展。要完善常態化「走出去」機制,面向京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引進一批外貿服務企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創新創業團隊,不斷提升我市開放型經濟水平。

奮進「十四五」,揚帆正當時。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劈波斬浪、奮發作為,以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遠眼光,大做沿海文章,切實肩負起「十四五」時期建設海洋強市的使命擔當,努力在高質量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上走在前列,奏響恢弘的藍色樂章。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滄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和改革開放新高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滄州打造「河海相濟」動能強勁的重要增長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緊緊圍繞構建「一港雙城三帶四區」發展格局,深挖「運河」資源、激發「大海」能量、釋放「蟄伏」潛能,不斷壯大「新動能」、培育「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河海相濟」、動能強勁的重要增長極,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生態宜居美麗滄州新局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湖南日報評論員:把自貿區打造成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載體
    湖南日報評論員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已初步完成頂層設計,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未來,湖南自貿試驗區怎麼建、怎麼管?設立自貿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舉措;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湖南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在湖南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甘肅日報評論員文章」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甘肅篇章甘肅日報評論員省委十三屆十三次全會高度評價了「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甘肅發展面臨的形勢和階段性特徵。
  • 書記訪談|王景武:開展作風教育 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
    王景武:當前,滄州正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擁有港口、區位、交通、空間、文化等諸多比較優勢。王東峰書記三年來6次到滄視察指導,提出加快構建「一港雙城三帶四區」發展格局、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龍頭和全省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的要求。
  •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讓中國經濟的大海更加壯闊——論習近平...
    央廣網北京11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目是《讓中國經濟的大海更加壯闊——論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主旨演講》。2018-11-1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文章指出:讓中國經濟的大海更加壯闊,就要增強必勝信心,就要保持戰略定力,就要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習近平主席宣布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等重大舉措,彰顯了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決心,更傳遞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信念。
  • ...加快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寧波片區,加快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為寧波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提供強大的支撐。
  • 系統集成,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於 濤只有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監管模式、管理體制,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才能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推進合作共贏、合作共擔、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是全球經濟發展繁榮的出路所在。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非但沒有減緩,而且仍在加快。
  • 遼寧沿海各市政協主席建言:推動沿海經濟帶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大連市政協主席王啟堯表示,要加快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協同發展向環渤海北部灣區一體化發展轉型,使之成為「十四五」時期國家支持東北振興的重要政策選項。要以太平灣建設為龍頭,加快港口整合,推動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以太平灣撬動大連都市圈發展,以太平灣體制機制創新為牽引,提升灣區開放能級;以太平灣國資央企改革為平臺,加快灣區各城市產業聯動。
  • 系統集成,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新論)
    只有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監管模式、管理體制,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才能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推進合作共贏、合作共擔、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是全球經濟發展繁榮的出路所在。
  • 恩施州打造武陵山開放開發新高地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彥睿)「開放活州年,我們機會更多!」昨日,恩施經濟開發區內,去年7月返鄉創業的創偲諾電氣科技負責人鄧小青,為自己的企業端出創外匯150萬美元以上的盤子。政府的決心鼓起企業家的信心。節後上班第一天,恩施州召開州委常委會會議,確定2015年為「開放活州年」。
  • ...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看看內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怎麼說
    縣區長專訪 | 如何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回眸「十三五」,內江經開區圍繞建設「西部地區極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一目標,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1月5日評論員文章: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邁向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人民日報1月5日評論員文章: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邁向高質量發展——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五周年之際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 玉溪日報評論員文章|揚長補短推動高質量發展
    揚長補短推動高質量發展 —— — 論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五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 玉溪日報評論員
  • 滄州渤海新區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化工醫藥產業聚集新高地
    劉麗麗 供圖長城網訊(通訊員劉麗麗 祖天林)國家級滄州渤海新區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渤海灣穹頂,是「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綠色園區」「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化工(滄州)京津冀產業轉移示範區」「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示範基地」,連續7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前20強。
  • 向著經濟「開放高地」奮力前行
    ■ 新華社記者 徐金鵬 王攀 趙瑞希 4月19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主要經濟數據。在過去的三個月裡,28平方公裡自貿片區新增註冊企業達到15119家,同比增長156%;新增註冊資本6218.90億元,同比增長188%;全區實現稅收收入91.44億元,同比增長177%;合同利用外資總額135.8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711%。
  • 長治市搭乘國家戰略「快車」打造開放新高地
    >融入「一帶一路」 搶抓發展機遇我市搭乘國家戰略「快車」打造開放新高地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和政策紅利,立足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軍民融合等產業優勢,打造開放合作平臺,提升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對外經貿合作,全方位聯通世界、匯聚資源,激發內生增長動力,在國家戰略深入推進中迎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一帶一路」,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大戰略,也為內陸地區發展帶來大好紅利。
  • 2萬字深度解析,看山東將如何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如何理解這一重大決定的歷史和時代意義?如何將這一《意見》與當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指導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下一步,山東將下哪幾步棋,進而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近日,大眾日報連推5篇系列報導,訪專家、談《意見》、探案例、析舉措,用近2萬字文字深度解讀山東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 "楚言"再發聲:湖北擴大開放的三個重大問題,湖北日報近五千字雄文...
    湖北,因湖得名、因水而興、因江而盛,長江幹線流經裡程超千公裡的唯一省份,聯結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視察湖北、考察長江,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為湖北改革發展指路引航,推動湖北從長江走向世界。
  • 【風從海上來】北海:「向海經濟」打造開放新高地 譜海上絲路新篇章
    北海,是南珠之鄉,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是中國通往東協的海上橋頭堡,是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建設的新高地。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首站到北海,要求北海打造好向海經濟,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為北海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 湖南日報瀏陽河文章丨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以此為遵循,提出打造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努力在中部地區崛起中走在前列,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為我省主動對接融入國家區域戰略布局、更好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明晰了目標路徑,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全國發展「一盤棋」中,中部6省經濟總量佔全國20%以上、製造業總產值佔全國25%以上,長江經濟帶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