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連雲港市區的一家國營企業上班。從這家企業離開之後,就很少來連雲港城區了。即使來,也是匆匆而過。這次,因為給上學的兒子辦公交卡,再次來市區,行駛在市區的街道上,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連雲港
兒子在贛榆的一所學校上小學,因別人的推薦,選擇了海州一家琴行的老師學琴。每周需在贛榆與海州之間往返。老婆說,給兒子辦張公交卡吧。到贛榆客運站海通公交辦卡處一問,答覆稱贛榆沒有辦學生卡的權限,需要到市區去辦。
8月31日,特意打了海通公交的客服熱線,客服人員說帶戶口簿正本,複印件,照片2張即可。於是決定當天即去辦理。
贛榆城區到連雲港市區距離30多公裡,駕車約1個小時,乘公交要2個多小時(乘車或騎車去贛榆客運站,乘坐跨區公交,轉乘市區公交至目的地),耗時過久,最後選擇駕車前往。
贛榆至市區駕車耗時1小時
因204國道贛榆段一直在修路,城區段之前實行單向通行,所以有點不敢走,怕道路不通。但是看高德地圖上可以通行,於是決定走一次試一試。
204國道
從贛榆城區轉上新204國道,從北往南前面竟然沒有一輛車,道路一路暢通。到了G25長沈高速入口處,由北往南車輛向左借道行駛。往前又跑了一段路,才看到前面有兩輛正在行駛的大貨車。204國道贛榆段正常雙向通行,大家可以放心駛入。
在204國道一直往南,在海連路轉入連雲港市區。在高德地圖上查詢市民卡新浦營業廳地址位於解放路小學東海鷗廣場,在海連路通灌路交叉口,看到蘇寧廣場,將車停入蘇寧地下停車場。
辦卡地址
從蘇寧廣場出來,來到地面的海鷗廣場,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市民卡(新浦營業廳)已搬遷。捲簾門上貼著「市民卡搬到向西500米(交通銀行西)」的告示。
搬遷告示
向西步行500米,穿過海昌西路,終於找到連雲港市民卡綜合服務中心,辦卡過程很順利,交了照片,複印件,辦卡費用(磁卡收費24元),幾分鐘就辦好了。
市民卡服務中心
自離開連雲港的工廠後,已經不覺過去20多年。如今,再次站在連雲港的街頭,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連雲港的街頭,除了新建的BRT站臺,修得還算不錯的城市道路,感覺還有很多多年前的影子。
連雲港街頭
在街頭綠化的背後,仍可看到70,80年代的宿舍樓。
連雲港街頭
在紅綠燈路口,新劃了供非機動車通行的非機動車專用車道,但是很多騎車人仍喜歡在原非機動道等紅綠燈,待綠燈亮後直接通行,而不是繞到這邊的專用車道過馬路。
連雲港街頭
受疫情影響,連雲港和很多城市一樣,很多店鋪被迫關門。
連雲港街頭
回到蘇寧廣場,從地下停車場出來,在停車場出口,被收費4元。回程選擇解放路-310國道-204國道這條路線。
在解放路通過人民路路口,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路西邊的一排小房子還在,行駛在這樣的街頭,仿佛突然穿越到20年前。說不清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解放路
從解放路轉入310國道,那個熟悉的查報站還在。連雲港,還是熟悉的感覺,熟悉的樣子。
310國道
310國道一路向西,轉入新204國道。204國道,一直是大貨車的天下,不管修路還是正常通行,大貨車都是這條道路的主角。
突然,背後響起急促的喇叭聲,從後視鏡往後觀察,兩條車道上兩輛渣土車各佔一個車道,並排呼嘯而來,將我從恍惚中驚醒,趕緊加速逃離大貨車的隨行。這條路全程限速70公裡/小時,我當時表顯速度約75公裡/小時,渣土車速度最少在80公裡/小時以上。渣土車如此超速追趕前車行駛,對路上正常行駛的車輛是莫大的安全隱患。他們如此有恃無恐,不知是攝像頭沒有工作還是處罰力度太輕?
連雲港,一直以來都不少國家戰略的支持。這幾天在連雲港市區穿行,感覺最大的變化就是連雲港市區的道路。這些年,海州區至連雲區兩區之間修了幾條不錯的道路,如港城大道,花果山大道。市區的道路也提檔升級不少。但是,城建方面海州區變化不大,以至於時隔二十多年後,立於連雲港街頭,會有種穿越到20年前的感覺。
連雲港
也許,連雲港作為一座人口輸出型城市,人口和消費不足以支撐市區建設全面開花,只能集中資源在局部區域搞建設。但是一條城市道路,20多年仍能維持原樣,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城市建設的緩慢。
也許,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發展之路。只希望贛榆與主城區的聯繫能早日便捷起來,可以早日融入到連雲港主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