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及紅山文化

2021-01-22 騰訊網

紅山文化是每個赤峰人引以為自豪的文化。它之所以舉世矚目,是因為它關係到中華文化的形成;關係到中華國家的孕育。中國之所以是中國,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都與紅山文化的「原始基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於建設教授長期致力於紅山文化研究,本專題的文章是他在專業研究的基礎上,對紅山文化進行了通俗化的解釋,儘量貼近讀者,讓更多的人知道紅山文化的精神價值。

於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紅山文化學會會長。赤峰學院歷史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赤峰市城市景觀環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紅山文化社會形態研究》主持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創團隊項目主持人。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致力於赤峰本土文化研究與創新。先後出版學術專著與文學專著《紅山文化社會形態研究》《紅山文化十講》《紅山玉器》《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走過從前》《高原尋夢》《赤峰往事》等十五部。在人民日報、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文章三十餘篇。近期主持編導了大型文創舞臺劇《萬古紅山》成功演出,獲得廣泛好評。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哪裡是我們的起點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

哪裡是我們的龍源

一段塵封了五千年的往事

一群創造了輝煌文明的背影

紅山文化是一支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它是失落在歷史深處,沒有任何文獻記載的史前文化。由於首次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紅山後得以命名。

赤者紅也,山者峰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的赤峰市,正是由於城市的東北隅有一座赭紅色的石質沙巖大山而名揚海內。錫伯河、半支箭河、陰河在老城北部匯合後成為英金河。英金河穿越赤峰城向紅山奔流,到了紅山腳下便轉向東北,繼續逶迤東流,匯入老哈河。老哈河在翁牛特旗大興一帶與西拉木倫河匯流後形成西遼河。西遼河是遼河的正源,匯合了東遼河後便形成遼河,在遼寧營口市入海。考古學界把西遼河流經的這片廣袤的土地,稱之為:燕山北麓西遼河上遊山地。

之所以稱之為山地,因為這裡是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從最高海拔2千多米的大光頂子山,下降到只有幾十米的松遼平原。本地區呈現的地理景觀為川谷、丘嶺、沙地、高原。地質、地貌的多樣性,影響了植物種群的多樣性,同時也影響了動物種群的多樣性。直到今天這一地區的種植業、養殖業、漁獵業和採集業仍然保留著久遠的傳統。

同時,這裡正處於400毫米的降水線上,這條降水分界線,也是中國歷史上農耕與遊牧人群兩種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分界線,歷代的長城大抵在這條降水線上分布。低於年均400毫米降水,傳統農業耕作會十分艱辛,但有利於遊牧生產方式的存在。氣象地理又稱之為半乾旱地區。降水的稀缺又使得這片土地的自然生態處於脆弱狀態,過多的人為幹擾便會呈現生態惡化態勢,一旦減少人為幹擾,大自然又有著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

古老的紅山在蒙古語中稱為烏蘭哈達,同樣是紅色山峰的含意。紅山以其群峰突起、拔地通天、山巒險峻、通體赭紅而著名。由於巖體中富含鉀長石,每當朝霞夕暉返照壁上,宛如烈焰沖天,銅凝鐵鑄。清代詩人李調元在《出口程記》中這樣描寫紅山:「紫峭削壁,如霓如雲,返照壁間,稜角愈見」。赤峰的晚清舉人趙玉豐寫道:「不見奚王帳,紅山萬劫秋。河聲吞赤壁,月色掛丹邱。氈雪漢臣淚,燕支胡女愁。誰能倚長劍,遺蹟吊松州」。[ 【清】趙玉豐著,於建設 李俊義校點:《泥蓮書室文集》,遠方出版社,2006年,第5頁。]

紅山文化遺址

過去的二十世紀上半葉是一個文化大發現的時代,恰恰也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最缺少民族與文化自信的時代。祖先的遺存如有天啟般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隨著1898年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和1900年敦煌藏經洞的發現,繼而周口店北京猿人被發現,二十年代初發現仰韶文化及後來發現了赤峰紅山文化。各種文化的發現層出不窮,風生水起。特別是湮滅在歷史深處的史前文化,相繼重見天日,讓人們感受到我們的先民曾經是以別樣的方式生存在我們腳下的大地上。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我們開始尋找祖先們曾經走出的和曾經入住過的家門。

紅山先民祭火表演

1906至1908年間,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受聘於喀喇沁旗王府崇正學堂任教。鳥居龍藏是一位人類學博士,他利用在王府教學之餘,三次進入當時的熱河省北部,即今赤峰境內開展野外考古調查,累計歷時270多天。1914年,鳥居龍藏發表了題為《東蒙古的原始居民》的文章。其後的1919年至1924年間,法國傳教士、考古學者桑志華和德日進也曾數次在內蒙古的東南部調查,在赤峰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他們收集的文物標本曾經在赤峰天主教堂和天津北疆博物院進行過展出。正是鳥居龍藏和桑志華、德日進等人的調查工作,首先向世界傳達出了熱遼大地存在著遠古文明的信息。

特別應該提到的是中國人幾乎耳熟能詳的一位外國學者瑞典人安特生,他曾經受聘中國政府做地質調查工作,曾經於1921年6月在遼寧錦西沙鍋屯的一處洞穴中進行考古發掘,並將這個遺址命名為沙鍋屯洞穴遺址。安氏完成了詳細的考古報告,於1922年在《古生物志》丁種第一號(第一冊)發表了題為《奉天錦西縣沙鍋屯洞穴層》的報告。後來筆者研究安特生的報告,發現這個遺址地層複雜,文化類型多樣,其中最有價值的標本當屬數量較多的紅山文化彩陶片與骨器,限於當時比對的考古材料稀少,安特生當時並沒有為這種文化正式命名。遠遠不如同時期安特生發現仰韶文化遺址所產生的廣泛影響,更沒有他主持的周口店北京人頭蓋骨發現後所產生的轟動。但應該認為這是對紅山文化的首次正式考古發掘。

我國老一代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先生,在發掘齊齊哈爾昂昂溪遺址之後,於1930年克服了戰亂和交通的重重困難取道黑龍江經吉林進入熱河,在天山、林西至經棚一線,對西拉木倫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了調查,著有《熱河查不幹廟林西雙井赤峰等處所採集之新石器時代石器與陶片》的學術報告。該報告於1934年刊布,文中前瞻性地指出長城地帶作為中國南北文化接合部所佔的重要地位[ 《梁思永考古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59年,第144頁]。特別提到:由於這裡地處於中國南北方文化的交匯地帶,應該設立專門課題進行系統研究。

攝影:馬天烈、王蒙、張英男

新媒體編輯:賈麗娟、馬雪妍

相關焦點

  • 紅山文化「勾雲形佩」,被低估的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勾雲形佩」於1973年胡頭溝墓首次發現,屬於紅山文化三大典型玉器之一,但與「玉龍」、「玉豬龍」相比,勾雲形玉器的在普通大眾中的辨識度並不高,其價值也遠遠被低估了,更直觀的體現就是它的成交價普遍偏低。
  • 紅山文化
    經濟觀察網 朱衝/文 1368件泛紅山文化玉器將於8月6日至9月6日在北京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展出,這是新石器時期北方重要的史前文化——紅山文化的玉石器珍品此次「紅山玉韻」大型古玉展,匯集全球106位華人藏家的藏品共計1368件共同展出,為歷年最多的一次,展品經過經臺灣玉器專家和中國資深考古專家鑑定篩選。紅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南部和河北省北部,距今5000至6500年,是中國北方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
  • 紅山文化交融多種文化,留下的紅山玉異常精緻
    紅山文化是一種經科學界定的考古學文化,自有其主要文化特徵、區系分布、源流和發展道路,但值得提出的是,目前所知紅山文化玉器是否都屬於這一文化?由於紅山文化分布區的遼西和內蒙古東南地區是多種經濟類型和多種文化傳統交匯的地區,與紅山文化大約同時存在於這一地區的就有偏於西拉木倫河以北的富河文化、偏於西拉木倫河以南的趙寶溝文化,以及在不斷發現的一些新文化類型,即形成以紅山文化為主多種文化共存的「紅山諸文化」形勢。
  • 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
  • 玉出紅山 遼寧紅山文化走進國博
    10月17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期三個月。此次展覽是遼寧出土紅山文物首次系統性地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以遼寧域內紅山文化科學考古發掘的文物為基礎
  • 紅山文化古玉「勾雲形佩」,被低估的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勾雲形佩」於1973年胡頭溝墓首次發現,屬於紅山文化三大典型玉器之一,但與「玉龍」、「玉豬龍」相比,勾雲形玉器的在普通大眾中的辨識度並不高,其價值也遠遠被低估了,更直觀的體現就是它的成交價普遍偏低。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成交價常常能達到千萬。
  • 紅山文化玉匕形器
    紅山文化玉匕形器 圖集之一紅山文化玉匕形器尺寸:寬1.3釐米,長5.5釐米。器形樸拙,呈現了文化玉器的歷史光輝。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匯處的牛河梁遺址,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
  • 紅山文化青玉璧
    紅山文化青紅山文化青玉璧孔道略微成橢圓形,整器光素無紋,其玉材質地、形制風格及製作技法,屬紅山文化玉器範疇。距今千年的紅山文化內容豐富,以玉神器為主體的玉文化含有難以估量的文化價值。從牛河梁遺址所出土的玉器,包含玉勾雲形器,玉神鳥,玉人立像,玉獸面牌飾、玉璧等等,不僅數量增多,器形也更加多元,說明紅山文化的原始宗教已與興隆漥,查海文化等以「家為巫史」的階段不同,已上升至「絕地天通」的另一層次,神權至上,巫覡獨尊的全盛時期,故而成就出紅山玉器的精採篇章。本件青玉璧十分珍貴難得,是紅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紅山文化:玉豬龍
    但是,關於龍的形象來源也一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在遼寧省博物館的「遼河文明」展中,便陳列著一件與龍的起源相關的紅山玉器——玉豬龍。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活動於燕山以北,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和渤海灣北岸的一支部族集團所創造的古文化。它的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因遺址最早在內蒙古赤峰紅山後被發現,1954年命名為紅山文化。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亮相國博
    10月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揭開序幕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或許能讓這些文物「說話」,將距今約6500-5000年紅山文化先民的故事「講」給你聽。 紅山文化最早發現於20世紀初,是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紅山文化重要遺址的相繼發現和發掘,大大推進了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進程。
  • 赤峰市紅山文化博物館:多元融合創新,讓紅山文化「活」起來
    一提到赤峰您首先會想到玉龍、紅山......那這些元素和博物館結合又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今天的系列報導《守護歷史文物 留住「根」與「魂」》就讓我們到我市唯一一家展示紅山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去看一看。林楊 這件文創產品創意元素就來源於紅山文化最著名的c形碧玉龍。
  • 紅山文化玉器
    美麗的紅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學者,他們紛至沓來。日本人鳥巨龍藏來了,瑞典人安特生來了,他們挖掘山洞,尋找石器、陶器。他們的研究和學術報告,使紅山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1955年,中國考古學家尹達在《關於赤峰紅山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一文中,根據這裡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特點分析,把分布在遼寧、內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長城地帶的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命名為紅山文化。
  • 紅山文化的發現淺析
    他和考古學家裴文中、尹達討論了紅山地區的文化遺存,提出了「紅山文化」的設想。1951年,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在呂遵諤帶領下發掘了紅山文化遺址,並於1985年在中國權威的考古雜誌《考古學報》上,正式使用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上個世紀的50年代,專家學者們研究了紅山文化的石器、印紋陶器、彩陶,還研究了人體的遺骨,他們在正式的發掘報告中還沒有提到玉器。
  • 紅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
    原標題:紅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   興隆溝紅山文化整身陶人,通高55釐米,其中頭長20.7釐米,身高33.08釐米,全身由65塊破損陶片拼制而成。2012年5月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鎮大窩鋪村興隆溝紅山文化遺址內出土。為考古發掘出土的最為完整、最大的紅山文化史前陶塑人像。
  • 紅山文化曾經對東北影響很大,周邊文化器物紛紛模仿紅山玉器
    70年代末以來,紅山文化玉器已成為當前中國古玉研究上的一大熱點。對紅山玉器高水平的鑑定與深層次的研究分不開。從我國北方地區來說,又有一個處於同一歷史時代的玉器,卻屬於不同文化而又彼此相似的傳承和影響的問題,如吉林省西北部、黑龍江省西南部類似紅山玉器的發現已日漸呈現出來。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今日在國博展出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報》頭版對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做了整版的報導,引起了整個社會尤其是學術界對紅山文化的強烈反響。值此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重啟發掘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會同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玉出紅山
  • @朝陽人,「紅山文化」了解多少?
    朝陽牛河梁遺址發現的紅山文化把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成為華夏一脈,朝陽因此被譽為「文明聖地」。 為加強檢察文化建設,提高檢察人員文化素養,增強幹警熱愛家鄉、弘揚家鄉文化、宣傳家鄉文化品牌的自覺性,8月20日下午,龍城區人民檢察院組織全體工作人員集體學習,邀請朝陽市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原校黨委書記、校長,省紅山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雷廣臻教授做了一場「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魅力」的專題講座。
  • 紅山文化玉器的種類
    紅山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這一古老而內涵豐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 、 遼寧西部 、 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區。紅山文化年代久遠,並且內涵極為豐富,乃中國遠古文化的精華。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依據紅山玉器的造型特點、使用功能,紅山文化玉器可分為裝飾類 、 工具類 、 動物類和祭祀類四種類型。
  • 牛河梁,追尋紅山文化遺蹟
    紅山文化,因首選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後遺址而得名。朝陽境內的牛梁和紅山文化遺址,作為紅山文化的最高層次的中心遺址,廟壇冢三位一體,證明了在這裡,早在5千多年前,就存在了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國。牛河梁位於朝陽凌源市與建平縣的交界的一道山梁,就在這片區域發現了中華文明的象徵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處於紅山文化的晚期,距今也已有5500-5000年,是紅山文化的典型遺址。
  • 紅山文化玉器拍賣價值
    公司近期市場成交記錄:藏品名稱估價成交價 成交日期紅山文化 竹節式角太陽神1000-1000萬 1000萬 2009/12/6紅山文化 太陽神複合體1000-1000萬 1000萬 2009/12/6紅山文化 玉人捉龍像300-300萬 300萬 2009/12/6紅山文化 玉獸形玦諮詢價26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