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各式各樣的煩惱和壓力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少有時間能讓我們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好的休息一下,仿佛在生活中能為我們帶來快樂的事情越來越少。回想小時候,一架簡單的紙飛機或是幾張花花綠綠的卡片我們也能玩得不亦樂乎,而為我們製造最多歡樂的,當屬那些時至今日我們都無法忘卻的動畫片。動畫片可以為每個人的成長帶來不一樣的影響,而我們今天的主角《貓和老鼠》卻是當屬影響最大的那一個。
在早年間,不管是動畫作品還是文學作品當中,「老鼠」永遠都是以反派的形象登場,他代表著邪惡與陰險狡詐,與之正好相對立的「貓」則一定會是正義、果敢、聰慧的象徵。看慣了《黑貓警長》的中國觀眾再轉而去看外國來的《貓和老鼠》則一定會覺得納悶,這貓和老鼠的立場怎麼完完全全反過來了?可能會有人說迪士尼的米老鼠不也是正面形象的老鼠嗎,但米老鼠裡沒有貓啊。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貓和老鼠》也依然將孩子們迷得廢寢忘食,甚至連鼻涕滴到凳子上都揮然不覺。
最知名的反派老鼠形象當屬《黑貓警長》中的「一隻耳」
誕生於二戰之前
《貓和老鼠(Tom and Jerry)》又名《湯姆和傑瑞》,系列第一部動畫誕生於1940年,由美國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的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電影公司製作發行。儘管誕生的早,但是卻在八十年代才正式引進到中國大陸被大洋彼岸的我們所熟知。雖然米高梅電影公司在現在鮮有人會提及,而在那時期卻早已是叱吒風雲,他們的標誌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就是那個被一圈膠片圍住、在電影開始前吼個幾聲的獅子。
實際上是這麼拍的,獅子都有嚴格的訓練不會主動傷人
在《貓和老鼠》首集播出的一年前,影片的導演威廉·漢納和喬瑟夫·巴伯拉正在計劃著推出一部新動畫,這並不是二人的首次合作,在這之前二人曾合作拍攝過一部名為《加洛潘女孩》(一部關於馬)的動畫電影。二人計劃將動畫的主角設定為「貓」和「老鼠」,以二者之間的衝突展現一系列的喜劇效果,第一集製作完成之後二人將貓命名為「賈斯珀(Jasper)」,;老鼠則命名為「金克斯(Jinx)」。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在動畫上映之前,二人將老鼠金克斯的名字刪除,畢竟按照現實的邏輯來看,家貓是肯定會由主人起名的,而潛藏在家裡的老鼠可絕不會有人起名字。1940年2月,系列第一集正式在影院上映,這部動畫短片名為《Puss Gets the boot》。
最初貓的設計更像是一隻真貓而並非是卡通角色
起初製作組並沒有製作後續作品的計劃,甚至對於這個系列完全不重視,但由於上映後受到了的空前的歡迎,讓公司意識到了這部動畫實際上是一個潛力股,有巨大的價值可以深挖,於是公司為這部動畫的創作開了一路的綠燈。這時候他們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既然準備正式製作,角色總該有名字吧?於是便採用了公司內部投標競選的方式決定兩個角色的名字,最終以「湯姆」和「傑瑞」為兩個角色命名,從那之後,便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角色形象了。
多年來,《貓和老鼠》的製作班底換了又換,角色們的形象也是改了又改
動畫雖短,獨具匠心
《貓和老鼠》每一集的時長非常短,僅有十分鐘左右,但我們能從中清晰的感受到製作人的用心。動畫的流暢度非常高,幾乎每一幀都是不同的畫面,同時劇情的想像力天馬行空,你永遠想像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讓人捧腹的情節;動畫中的實際音效並不多,角色的每一個動作與行為都以節奏旋律不同的管弦樂代替音效,比如角色撞到了牆會用清脆的鑼聲表示,追逐時會用節奏急速的大小號聲表現,使得整體的觀感十分具有衝擊力。從第一集動畫播出之後,後續的十八年裡米高梅一共推出了114集《貓和老鼠》的動畫短片在這期間曾經獲得十多次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提名,其中有七次成功得獎,這樣的殊榮在那個時期幾乎沒有人可以撼動,就算是當時的大前輩迪士尼也未能有此待遇。
製作組毫不掩飾的將所得榮譽放在動畫的片頭中
看過動畫片的觀眾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動畫中雖然湯姆和傑瑞是死對頭,明爭暗鬥已是家常便飯,而在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選擇合作,在爭鬥之外他們也是友誼頗深的好朋友,他們會為對方的離開感到悲傷和孤獨,觀眾們喜歡這部動畫片絕不是僅僅因為他能帶給我們各式各樣的笑料,而這樣一對亦敵亦友相愛相殺的CP怎能不讓人喜歡,動畫在搞笑之餘也伴隨著些許溫情,儘管他是一份簡單明了的搞笑動畫,但也並不失一部寓教於樂作品的內涵。
照例會有的電子遊戲
在那個年代,一部影視作品的熱門以為這必定會引起其他領域的關注,隨之也能帶動一波周邊產品的熱賣,兒童故事書、玩具、服裝鞋帽等等層出不窮,自然也會少不了電子遊戲。動畫的高熱度一直維持到了FC紅白機出現,《貓和老鼠》的改編遊戲也自然而然的登錄了FC。FC上這款《貓和老鼠》的遊戲就像動畫片一樣,只有兩個角色演對手戲,遊戲的開發團隊也僅僅只有兩個人,因此遊戲的製作相對而言比較簡陋,遊戲的玩法是橫版過關,玩家只需要扮演傑瑞收集奶酪最終打敗湯姆即可,雖然有諸多場景致敬了動畫片,但遊戲的質量卻無法令人感到十分滿意。
而更加為人所知的一款作品則是在2002年由育碧代理發行PC端格鬥遊戲,不同於以往的貓捉老鼠,這次遊戲中的湯姆和傑瑞終於得以公平競爭。玩家與對手在一個封閉環境中可以利用各種道具和物品攻擊對方,這種丟東西拿武器對打的風格略像《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由於本作支持本地雙打,因此在當時也算是風靡一時,受到很多小玩家的青睞。
而時下,由國內公司網易在手機平臺推出了《貓和老鼠》的衍生手遊,老實說,在消費情懷之風盛行的如今,IP改編遊戲帶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是很好,也正因此,不免叫人擔心其中的內容是否會令人感到陌生。手遊端既不是橫板過關,也並非格鬥遊戲,起初在設計時網易曾計劃推出一款橫版跑酷遊戲,而後來又添加了非對稱對抗模式,比起先前其他遊戲的一對一,新模式顯得要更加的鬧騰。
玩家在遊戲中要麼4對1扮演老鼠,要麼1對4扮演貓,老鼠要收集奶酪掏出房子,而貓則要驅逐老鼠,將《貓和老鼠》這一IP和「殺雞」玩法相結合,其實還頗有趣味,總的來看算是這一IP迄今為止整體素質最優秀的一部作品。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這款鬧騰的遊戲都非常適合
結語
時光飛逝,我們已經不再年輕,與朋友坐在電腦前各持一半鍵盤對打的歡樂時光早已一去不復返,《貓和老鼠》也足足80歲高齡,不再受現在的小朋友們青睞了。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話題,童年時我們隨隨便便就能從一些簡單的東西中得到快樂,特別容易滿足,現在回過頭來,一邊說著自己當時真幼稚一邊還要為這個月的生活開支發愁。時光永遠不會停止流逝,也許踏入這個嘈雜的社會當中並不是你的本意,但也肯定是生活所迫出於無奈。我們大了,他們老了,應當思考曾經大人們該思考的問題了,但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心底裡,曾經那個洋溢著開心笑容的自己會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