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其五思想感情 己亥雜詩其五翻譯

2020-12-13 天氣網

  《己亥雜詩》是我國著名詩人龔自珍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的代表作品。這種七言絕句是非常好背誦的,也很容易理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吧!

  《己亥雜詩·其五》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賞析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表現出了離別的憂傷與輕鬆,兩種情緒糾結在一起,形成了相互映襯的畫面。詩的三、四句寫的則是作者的報國之志,用落花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整首詩表達了作者雖然離京,但是卻還想要為國家盡最後一份心力的思想感情。

相關焦點

  • 己亥雜詩其五賞析 讀己亥雜詩其五的感悟
    《己亥雜詩·其五》是詩人龔自珍的代表作品,這首詩將作者的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使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複雜的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古詩吧!  《己亥雜詩·其五》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 己亥雜詩(其五)
    己亥雜詩(其五)清 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這白日西斜的傍晚時刻,人們都在往家裡趕,而我就要離別京都,踏上歸程,我的愁思就像那水波一樣浩浩蕩蕩。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所創作的一組詩集,發表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是龔自珍一生思想的精華。詩集為詩人辭官後南北往返途中創作的堪稱絕唱的大型七絕組詩。
  • 初中七年級語文知識點之己亥雜詩(其五)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七年級語文知識點之己亥雜詩(其五),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己亥雜詩(其五)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中表現作者甘願犧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格的詩句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其五》
    大家好,我是思思,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本文由作者思思聊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他在改革方面的思想對於後來的變法圖強有很大影響。中年之後,龔自珍又對佛學展開了研究,在佛學上亦有所造詣。而在文學創作上,他也常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敗,充滿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龔自珍的詩文也為後人廣為傳頌,其詩歌代表作為15首《己亥雜詩》。315首詩歌的規模也讓《己亥雜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罕見的大型組詩。
  •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五賞析 龔自珍已亥雜詩第五首賞析
    《己亥雜詩》是龔自珍的代表作,每一篇都有著其特別的意義。今天小編要說的便是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寫了些什麼吧。  《己亥雜詩·其五》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其五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其五
    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鑑賞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儘自己最後一份心力。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
  • 2020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其五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 已亥雜詩其五的譯文 已亥雜詩五的意思
    《己亥雜詩》這首詩創作與1839年,作者是龔自珍,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辭官的決心,以及自己想要報效祖國的信念,詩中我們看不到退縮,也看不到垂頭喪氣,看到的是詩人的樂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首詩吧,看看詩中寫了什麼呢?
  • 古詩文096:七年級下冊,龔自珍《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這一年詩人辭官離京返回杭州,後又北上迎接眷屬,往返途中共寫成七絕315首,總題為《己亥雜詩》。這是第五首。龔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號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②〔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③〔落紅〕落花。
  • 己亥年談《己亥雜詩》
    龔自珍(1792--1841),近代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愛國主義者和文學家,在中國思想史、政治史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最後一位詩人,又是近代社會第一位詩人。這緣於1840年這特殊的年份,鴉片戰爭從這一年開始,中國近代史也是從這一年算起。此前一年,他寫出了《己亥雜詩》《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病梅館記》等名篇,此後一年,他告別那個時代和社會。
  • 跟著餘世存,讀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當年他把五千餘言的《道德經》,一字一句地用餘氏方式翻譯了一遍,加入情景還原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徵、社會環境、生存狀況、行為規範,透過這些原本為周景王鑄在無射鐘的律文,描畫出一個他心目中的老子形象。在某種意義上,餘世存通過找尋老子,找尋自我。這次,我猜想,餘老師有可能通過閱讀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鏡像自身,以及當下的社會百態?
  • 讀一百八十年之前的己亥雜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個甲子之前的己亥年,清末思想家與詩人龔自珍辭官返家,一路上共創作了三百一十五首七絕,由當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日開始寫起,至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止
  • 中華經典(六十三)龔自珍《己亥雜詩》
    今天,一起來學習中華經典資源庫·詩文詞曲·明清文學——龔自珍《己亥雜詩》。(註:該篇見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己亥雜詩》講解李山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教授《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26.龔自珍《己亥雜詩》
    換言之,龔自珍這一次到南方去,那是因為已經不能忍受這種腐敗的政治,所以他憤而辭官,到南方擔任教職。那麼從北京到南方去的一路之上,百感交集的龔自珍就寫下了許多激昂而富有深情的憂國憂民的詩文,這就是很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在給朋友的信裡面說,在路上他就用雞毛筆把詩寫到記帳本的紙上。
  • 《己亥雜詩》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古詩三首》第三首《己亥雜詩》教學設計新寧縣藕塘小學 龍萍【教學目標】⒈知識與能力:朗讀背誦《己亥雜詩》。⒉過程與方法:聯繫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 受到排擠的龔自珍,用滿身經歷,寫出了《己亥雜詩》
    途中創作了三百一十五首詩,這就是著名的大型組詩《己亥雜詩》。《己亥雜詩》所反映的思想內容既豐富又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鴉片戰爭前夜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在表達這些思想內容時,詩人採用了獨特、新奇的藝術手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己亥雜詩》的結構形式奇特,具有創造性。詩人將各種複雜的思想、議論、感情,凝聚成精練警策的詩句。全詩以七言絕句體形式寫成,有記敘,有議論,有抒情。
  • 老師為何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己亥雜詩》
    查看網絡上的一些老師發布的教案,還有一些老師的課件,最常見的說法,是出自《己亥雜詩》之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個說法,流傳最廣。也是最讓人感慨的事。為什麼這樣明顯錯誤的說法,竟然能夠廣為流傳?
  • 未來講堂|龔自珍《己亥雜詩》誦讀:原傑
    未來講堂|龔自珍《己亥雜詩》誦讀:原傑 2020-12-15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譯典 | 龔自珍《己亥雜詩》
    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GONG Zizhen (1792-1841), styled Bright Man, Settled Temple by the literary name, born in Lin』an (present-day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