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泊遠詩詞:七律——汪元量,等(四首)

2020-08-27 大沽河詩歌



言泊遠詩詞:七律——汪元量,等(四首)

(中華新韻)

其一:

七律·汪元量

清角弦柔唱徹情,吳歌哀惋泣燕京。

伶人揮筆家國戀,烈士歸魂杜宇鳴。

辭闕吟懷凌侮史,遺民含淚拜新廷。

江南一去飛鴻渺,黍稷離離不忍聽。


注釋: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詩人、詞人、宮廷琴師。他的詩被譽為「宋亡之詩史」,代表作有:《湖州歌》《越州歌》《醉歌》。

烈士:指文天祥。汪元量在大都期間,多次去看望囚禁中的文天祥,二人詩詞唱和,互訴衷情,寫下了很多沉痛的詩章;文天祥為汪元量作品作序。汪最讚賞文天祥的「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詩句。



其二:

七律·黃峨

巴蜀峰高才女嶔,西山何故隱安人?

卅年風雨嬋娟寫,累卷詩聲澎湃吟。

謫處狀元鵑泣血,斷腸楮墨淚流痕。

閨門肅穆生前敬,洙泗應知逝後身。

黃峨(原作&34;,後亦作&34;)(1498-1569),字秀眉,明代女文學家,四川遂寧縣人。楊慎的妻子,人稱「黃安人」。父親黃珂官至尚書。與楊慎結婚不久,慎謫守雲南,長達30年之久,天各一方的離別期間,以《寄外》詩聞名當世。又工散曲,有&34;之譽。黃峨與楊慎的結合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段佳話,他們夫妻二人的詩詞成就都很卓著,在明代自成一家。

楊慎:楊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 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34;受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於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諡&34;,世稱&34;。著有《升庵集》。

肅穆:明末文壇領袖錢謙益稱讚她「「閨門肅穆,用修亦敬憚」

洙泗:楊慎稱黃娥為「女洙泗,閨鄒魯,故毛語」



其三:

七律·鄭思肖


孤臣奮筆寫孤忠,恨斷巒山一萬重。

散盡家財歸寺院,寫幹翰墨作雲龍。

蘭花離土書生憤,風雨迷眸客路忡。

《心史》深藏終見日,中國夢是所南衷。


注釋:

鄭思肖:鄭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人。原名之因,宋亡後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34;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曾以太學上捨生應博學鴻詞試。宋亡後客居吳下。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蘭花:鄭思肖擅長畫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無根的蘭花,寓意南宋失去國土根基。

深藏:明崇禎年間,承天寺僧人因天旱淘古井,掘得一密封鐵函,函內包紙上寫有「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的字樣,打開一看,則是《心史》全稿。

中國夢:見鄭思肖《德佑二年歲旦·其一》:力不勝於膽,逢人空淚垂。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其四:

七律·謝道韞


紅顏遺恨嫁頹郎,詠絮高才自感傷。

比翼偕飛偏斷翼,一邦太守卻傷邦。

雖曾王謝詩叢秀,豈若閨門劍上芒。

司馬倘無傳世墨,孫恩仗義豈能詳。


注釋:

謝道韞:謝道韞(?-?),字令姜,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頹郎:指王凝之。謝道韞瞧不起王凝之,曾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太守:指王凝之。王凝之信奉五鬥米道,在盧循孫恩之亂時,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他的四個兒子也同時遇害。

司馬:指司馬光。他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凝之妻謝道蘊,弈之女也,聞寇至,舉措自若,命婢肩輿,抽刀出門,手殺數人,乃被執。」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