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裡無比孤獨的一首詩,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把孤獨寫絕了

2020-12-01 文學小吏

唐詩那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耀眼,最為燦爛的文學作品,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喜愛,那自是不用多說,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最早接觸到的傳統文化,那便唐詩。而且現在這些唐詩,也都融入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唐詩能夠更好地表達出個人的內心,所以很多的詩句,也都轉化為成語。我們差不多每天都在使用,無論是口頭用語,還是書面用語,使用成語,那都更加的精準。

當然唐詩有各種各樣的類型,什麼樣的題材都有,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作品,那便是崔塗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可能有一些朋友對於這首詩不是太熟悉,其實這也是非常典型的唐詩,詩人寫的非常的唯美,很是值得一讀。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唐代:崔塗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崔塗晚唐時期人,但是人們對於他的生卒不詳,只是大概知道他生活在公元887年前後,而且他也是留下了很多的詩作,那麼他的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書懷》,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詩中,詩人把旅行時的那種孤獨給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首詩一開篇便是寫到了自身的一個情況,頭兩句的意思是,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裡之外的危險地方。當時正是除夕之夜,詩人由於在外面,內心非常的孤獨。

第三四句也是這首詩,非常經典的兩句,在這兩句中詩人把旅行時的那種孤獨,描寫的非常深刻,給人一種非常孤獨的感覺,那麼這兩句的意思是,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在這裡他使用了一個異鄉,從而使得這首詩,立馬顯得更為悽涼,也更加的緊湊,讀起來更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那種孤獨。

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僕人漸漸親近。這裡重點描寫了詩人的一個內心,他由於在外面,對於故鄉的思念,可謂是異常的想念。

最後兩句的意思,詩人同樣寫得非常的直白,那麼它大致的意思是,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由於是在除夕之夜,過了晚上,到了明天,那便是新的一年了,這讓詩人內心無比的感慨。

縱觀崔塗的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可謂是寫的情景交融,而且把孤獨的那種意境,完全的表現了出來,給人一種非常空曠,也非常孤獨的感覺,這也就令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孤獨,以及在除夕之夜,詩人由於在外面想念故鄉的那種心情,描寫的繪聲繪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相關焦點

  • 唐詩裡無比孤獨的一首詩,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寫孤獨寫絕了
    說起唐詩,可能大家那都是非常的熟悉,畢竟唐詩現在早已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象徵,1300多年來,我們始終在學習那些詩詞,那些詩詞,以一種獨有的神奇力量,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麼說起唐詩裡的類型,可以說是多種多樣,那麼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首唐詩裡,無比孤獨的一首詩,可以說是把孤獨寫絕了。
  • 唐詩裡無比孤獨的一首詩,把孤獨寫絕了,你知道是哪一首嗎?
    唐詩,當然,有各種各樣的類型,什麼樣的主題,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唐詩的作品在一個非常孤獨,這是崔塗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可能會有一些朋友在這首詩不是很熟悉,事實上這是非常典型的唐代,詩人寫得非常漂亮,非常值得一讀。當時,詩人在異國他鄉,感到自己的旅途很艱難。前兩句解釋了詩人的寫作背景。三、四句話是場景,渲染著詩人孤獨的情懷。
  • 每天一首古詩詞|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春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春。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殘雪:殘餘的積雪。 孤獨:一支燭。這並非實指,而是說自己在這除夕之夜,孤獨獨照,更感到離家萬裡的異鄉人了。有些版本引作「孤燭異鄉人」或「孤獨異鄉人」 骨肉:指有血統關係的骨肉親人。 僮(tóng):未成年的僕人。親:親近。
  • 這可能是最悲傷的思鄉詩,除夕夜吟出「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然而,本文要說的這首思鄉詩,卻可能是最悲傷的思鄉詩。因為這首詩不但是一首思鄉詩,而且還是作於除夕夜的思鄉詩。除夕夜試想一下,周圍的人們都在慶祝新年,這個詩人卻在寒冬風雪夜思念故鄉,內心何其悲涼!再加上周圍爆竹聲,大家的恭喜聲,詩人豈能不感到自身的孤苦無依?所以才會有這句極其悲涼的「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 唐詩三百首中最悲涼的思鄉詩,除夕之夜詩人寫出「孤燭異鄉人」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的思鄉詩。最簡單,最著名的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種情感早已經沉澱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每一個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人心中。而其中最悲涼的思鄉詩,莫過於除夕之夜無法和家人團聚而在外獨自吟唱的這些詩篇了,比如這首唐代詩人崔塗的《巴山道中除夜書懷》: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 漂泊在外過年都無法回家,一首唐詩20個字寫盡他鄉一個人的孤獨
    所以今天的這一首唐詩,就是寫這些過年在外依然漂泊的讀書人,他們在除夕之夜一個人的孤獨之感。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點擊關於這個詩人,我們對於他的了解並不多。
  • 《除夜有懷》崔塗 |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此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首聯即對,起句點地,次句點人,氣象闊大;頷聯寫除夕客居異地的孤獨;頸聯寫親眷遠離,僮僕成了至親,再烘託「獨」字;尾聯點出時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詩流露出濃烈的離愁鄉思和對羈旅的厭倦情緒。崔塗曾長期流落於湘、蜀一帶,此詩為詩人客居四川時所作。此詩抒寫詩人避亂流離巴蜀,旅途之中適逢除夕之夜的慘澹心情。全詩核心是一個「悲」字。
  •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日本畫家小島光徑的別樣的雪景圖
    凝視這迷濛雪色,在寒冷的異鄉,人心中縈繞著對溫暖家的渴望,也使人產生了「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的感嘆。
  •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日本畫家小島光徑的別樣的雪景圖
    凝視這迷濛雪色,在寒冷的異鄉,人心中縈繞著對溫暖家的渴望,也使人產生了「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的感嘆。
  • 【經典賞析NO.57】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春.
    首聯即對,起句點地,次句點人,氣象闊大;頷聯寫除夕客居異地的孤獨;頸聯寫親眷遠離,僮僕成了至親,再烘託「獨」字;尾聯點出時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詩流露出濃烈的離愁鄉思和對羈旅的厭倦情緒。迢遞三巴①路,羈危②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③僕親。那堪④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 亂山殘雪夜,孤燈異鄉人
    亂山殘雪夜,孤燈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雪又下起來了。沒有風,雪落得很輕,很勻,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虛虛地積起來,什麼都掩蓋了。天和地之間,已經沒有了空間。只有村口的井,沒有被埋住,遠遠望去往上冒著蒸氣。
  • 詩人寫下千古名篇,孤獨得讓人心疼
    在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新春佳節,每個旅居異地的人,恐怕都會感到孤獨寂寞。古人也是如此。唐代的不知名詩人崔塗,在某一年的除夕,因為身在異鄉,思念家中的親人,愁腸百轉,提起筆來,寫下一首千古名篇——除夜有懷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 你聽過最孤獨的詩句是什麼?
    你聽過最孤獨的詩句是什麼?1.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5.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6.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陳與義7.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 常年漂泊在外,一首唐詩三四句無限悽涼,五六句更是不堪細讀
    別人家家家團圓,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流落他方,只能在他人歡慶新年的鞭炮聲中,一個人孤單的孤獨的想念遠方,想念親人。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這古詩就是唐代詩人崔塗的《除夜》,除夕之夜詩人還在遠方,沒有辦法回家。所以他就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實在是悲苦實在難忍。「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詩歌的一開始,就寫自己當前居住之地,距離家鄉非常遙遠。
  • 除夕之夜不能回家,詩人的漂泊唐詩讓人感慨,其中20個字悽涼無比
    也會有很多的讀書人常年在外,甚至除夕之夜都只能在旅館當中度過。今天我們說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一個詩人在除夕之夜羈旅他鄉所寫到的詩作。第二聯讀起來非常悽慘,第三聯讀起來更為動人。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這首唐詩的題目是《除夜》(或為《巴山道中除夜書懷》),作者是唐代詩人崔塗。這個生活的晚唐的詩人一生漂泊,所流傳下來的唐詩作品也很少。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把孤獨寫絕了
    所以唐詩非常的偉大,而且唐詩的類型也是極其豐富,從初唐一直到晚唐,不知出了多少的詩人,他們就像是夜空裡的繁星,極其的燦爛,照亮了當時那個時代,也照亮了我們這些後人,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提升了我們的內在精神。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孤獨,讀了令人百感交集!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喜愛,已經是深入到了骨髓,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現在唐詩裡很多經典的詩句,早已成為了成語,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那都是會使用到,例如「春風得意」、「走馬觀花」、「青梅竹馬」、"十年磨一劍「等等,這些成語,那都是來源於唐詩,所以說唐詩,對於中國文化那是有著巨大的貢獻。
  • 讀唐詩:三首除夕之夜寫的思鄉詩,誰更高明些?
    那麼,有沒有什麼也不說就把思鄉之情表達出來的詩呢?有,高適在某年的除夕之夜寫了一首詩,就是這樣的詩,他什麼也不說,卻把思鄉之情表達 了個盡淨,這首詩就是他《除夜作》,全詩如下:故鄉的人一定也在思念著千裡之外的我吧,到了明天,就又是新的一年了,無邊的思念只是增加我的白髮罷了,這是「一年將近夜,萬裡未歸人」(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也是一首做於除夕的詩,全詩如下: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無法掩飾的內心悲苦。前兩句累積起來的思鄉情緒就此放下,沉重得像一聲嘆息!
  • 唐詩裡最孤獨的三首詩,每一首都把孤獨描寫到了極致!
    當然唐詩的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題材都有,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三首唐詩裡最為孤獨的詩,可以說每一首都把孤獨描寫到了極致,非常的值得一讀。第一首:《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的這首詩,可以說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而且這首詩不僅收錄在了《唐詩三百首》,同時也被收錄進了課本裡,即使是小學生,也能夠全篇背誦。那麼這也是一首非常孤獨的詩,在這首詩中,詩人把那種孤獨,可謂是描寫進了骨子,這個世界上所有山上的鳥都絕了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路,都沒有了行人,這是一種怎樣的孤獨?
  • 柳宗元一首非常孤獨的詩,與《江雪》同樣的孤獨!
    柳宗元,唐詩著名的詩人之一,他在散文和詩詞方面,那都是有著很高的造詣,因此,他與韓愈和宋朝的王安石、蘇軾、歐陽修等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對於柳宗元,那都不陌生,他的一首《江雪》可以說是婦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