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那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耀眼,最為燦爛的文學作品,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喜愛,那自是不用多說,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最早接觸到的傳統文化,那便唐詩。而且現在這些唐詩,也都融入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唐詩能夠更好地表達出個人的內心,所以很多的詩句,也都轉化為成語。我們差不多每天都在使用,無論是口頭用語,還是書面用語,使用成語,那都更加的精準。
當然唐詩有各種各樣的類型,什麼樣的題材都有,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作品,那便是崔塗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可能有一些朋友對於這首詩不是太熟悉,其實這也是非常典型的唐詩,詩人寫的非常的唯美,很是值得一讀。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唐代:崔塗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崔塗晚唐時期人,但是人們對於他的生卒不詳,只是大概知道他生活在公元887年前後,而且他也是留下了很多的詩作,那麼他的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書懷》,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詩中,詩人把旅行時的那種孤獨給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首詩一開篇便是寫到了自身的一個情況,頭兩句的意思是,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裡之外的危險地方。當時正是除夕之夜,詩人由於在外面,內心非常的孤獨。
第三四句也是這首詩,非常經典的兩句,在這兩句中詩人把旅行時的那種孤獨,描寫的非常深刻,給人一種非常孤獨的感覺,那麼這兩句的意思是,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在這裡他使用了一個異鄉,從而使得這首詩,立馬顯得更為悽涼,也更加的緊湊,讀起來更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那種孤獨。
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僕人漸漸親近。這裡重點描寫了詩人的一個內心,他由於在外面,對於故鄉的思念,可謂是異常的想念。
最後兩句的意思,詩人同樣寫得非常的直白,那麼它大致的意思是,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由於是在除夕之夜,過了晚上,到了明天,那便是新的一年了,這讓詩人內心無比的感慨。
縱觀崔塗的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可謂是寫的情景交融,而且把孤獨的那種意境,完全的表現了出來,給人一種非常空曠,也非常孤獨的感覺,這也就令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孤獨,以及在除夕之夜,詩人由於在外面想念故鄉的那種心情,描寫的繪聲繪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