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證監會召開例行發布會,此次發布會重磅「頻出」。資本市場這是要變天了!
11月8日,證監會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發布會中談及創業板、科創板再融資辦法徵求意見 ;對公眾公司管理辦法進行修訂 ;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
由於內容過於多而大多數重磅,老虎財經根據四大新政的分類,並逐一挑出新政重點,供讀者研讀。
//
第一大塊:現有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等板塊大幅修改上市融資
//
1. 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
2. 取消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創業板上市發行限制
3. 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
4. 調整定價鎖定機制,由36個月和12個月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不受減持規則限制;
5. 調整非公開發行價格,最低價格從前20個交易日均價9折調整到8折。
6. 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
//
第二大塊:科創板再融資辦法出臺
//
科創板交易尚不足半年時間,科創板再融資辦法接踵而至,具體內容包括:
1. 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提升非公開發行的便捷性;
2. 設置高效的註冊程序提高融資效率,壓縮監管部門審核,上交所審核期限為2個月,證監會註冊期限為15個工作日,上交所再融資將研究制定小額融資規則。
//
第三大塊:滬深300 ETF期權來了
//
目前市場上的對衝工具有股指期貨和期權,但不同於股指期貨品種較多,期權品種只有上證50 ETF。由於T+0和做空機制,加上指數滬深300ETF被廣泛應用於量化交易,故而這次的對於券商自營盤,量化基金和私募基金而言將構成一個利好。
此次,證監會一口氣批了三個品種,其中比較重要的兩個滬深交易所品種為:
1. 華泰伯瑞滬深300 ETF 期權
2. 嘉實滬深300 ETF期權
//
第四大塊:深化新三板改革
//
這次的新政,主要聚焦激活新三板流動性和服務公司轉板的相關內容,包括
1. 公開發行主體方面,限於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的創新層公司,並滿足精選層入層的相關標準;發行人可以尚未盈利。
2. 完善定向發行制度,取消單次融資新增股東35人限制,允許小額融資實施自辦發行,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3. 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滿一年的企業可申請轉板上市;
4. 適當降低投資者門檻。同時,對精選層、創新層和基礎層分別設置投資者準入標準。
如何?是不是對接踵而來的資本市場新政應接不暇?不過如果長期接觸資本市場,你一定知道這些新政其實早有跡象。
//
取消創業板非公開連續2年盈利條件,緊跟科創板推出「註冊制」
//
11月4日,深交所表示要抓緊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改革。而前不久,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創板表現符合預期,基本平穩;目前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透明度提升,運轉有序,下一步要發揮科創板試驗田的作用,在創業板率先推廣。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下半年,4個月內新增的輔導企業數量超過160家。若創業板順利改革,這些公司將有望採取註冊制進行上市前審核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融資條件大大放寬,滿足融資條件的企業將大量增加,此舉將會為更多新經濟模式的企業提供融資便利,同時支持了創新創業創造和就業。
//
支持創業板、科創板引入戰略投資者
//
早在2017年,證監會在2月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旨在抑制市場存在的過度融資、募集資金脫實向虛等現象。在一系列收緊條件下,2018年增發規模出現斷崖式下跌,由2017年的500多家下滑至300家左右。
前期證監會對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之所以作出限制,主要是引導資金「脫虛向實」,促使募集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今年以來,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日益凸顯,出現流動性風險或債務危機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
相關人士表示,「本次修訂搞有利於上市公司補充正常經營及發展所需的資金,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降低經營風險。」此外,創業板和科創板大部分企業屬於高科技企業,其需要不斷的高研發投入,而且日常經營流動資金需求較大,本次修訂稿有利於創業板和科創板引入戰略投資者,這也是中國證監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而且從大股東的視角看,引入戰略投資者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路徑,有利於企業調動內部力量,改善企業流動性。
//
深化新三板改革,降低投資者門檻,提高流動性
//
證監會表示,為促進投融資平衡,提高市場流動性水平,本次改革將適當降低投資者門檻。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市場層次掛牌公司的細分特徵和風險情況,對精選層、創新層和基礎層分別設置投資者準入標準。對於尚不符合投資者適當性標準的投資者,鼓勵通過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分享中小企業成長的「紅利」。
同時表示,各市場層次具體投資者適當性標準,證監會將在評估分析和聽取市場意見的基礎上,於政策發布時明確。改革措施落地後,證監會還將及時評估市場運行情況,持續完善差異化投資者適當性標準。
眾所周知,新三板以中小企業為掛牌主體,自設立以來,堅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發展方向,也正是因為以機構為主,在隔離風險的同時也導致了新三板的流動性不佳。
本次改革將允許公募基金依規投資新三板股票。持續引入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不僅有利於改善新三板投資者結構,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而且有利於逐步推動基金管理人充分發揮專業管理能力,以具體投資標的質量,而非簡單的板塊劃分進行投資,形成健康、靈活、長期的投資機制,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綜合作用,支持國家創新發展戰略。
//
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利好基金公司和券商,同時加快外資入市
//
2015年2月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國內首個ETF期權品種50ETF期權,之後因各種原因沒有其它股指期權獲批,歷經4年多,迎來了久違的股指期權「重啟」,此次股指期權試點改革最為收益者當屬基金公司、券商和對衝基金,同時,ETF期權和股指期權的推出也有助於加快外資入市的步伐。
相關人士分析,ETF期權和股指期權的推出有利於增強正股活躍度,間接增加正股交易手續費,並有望催生更多豐富的股票投資策略,帶來套利機會,利好券商經紀業務。
而對於對衝基金而言,國內衍生品一直比較匱乏,限制了國內資產管理行業對衝策略的發展。此次新增ETF期權品種和股指期權品種,將豐富對衝基金的產品策略,提升對衝基金策略有效性。
對於不少外資機構來說,衍生品工具的缺乏、套保手段的限制是阻礙他們進行A股投資的「攔路虎」。此次開放衍生品投資對於外資而言,又增加了一個投資A股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