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啟蒙教材,傳承中華的姓氏文化

2020-12-19 周周談人文

「姓」是我們每個人家族的標誌,是我們與人交往的條件之一 ,它涉及千家萬戶,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之一。

中華民族的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初期,以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有血緣關係,便以此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即氏族的微號,這是一種圖騰。後來,有些圖騰就轉化為人的姓,這就形成了最初的「姓」。「姓」的造字屬於會意,古形體是由「人」和「生」組成,意為人所生,因生而為姓。用「女」與「生」組合成姓字,最早見於秦國該石《詛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為姓,生而有姓。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為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先秦時的姓與氏,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社會職能上說,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姓是決定是否能夠通婚的依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

似乎從我們出生時候開始,身邊的人就在教我們讀《百家姓》了,那時的我們不懂它的意義,只知道大人怎麼說,我們怎麼做就是了,但是我們並不是完全記得,只是記住了其中的大概內容。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時間最長,流傳最廣的蒙學教材。據史料記載,它的問世時間大約是在北宋初年,它的成書和普及甚至早於《三字經》,它與《三字經》和《千字文》並稱為傳統蒙學三大讀物。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易學好記。它的內容對我們來說,可能沒什麼條理性,但是,我們常說的那種版本的《百家姓》,是按照當時姓氏的政治地位來排列的,因為當時是趙姓王朝,所以「趙」排在第一位,以此類推……

《百家姓》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包括408個單姓(共編有102行),38個副姓(共編有15行),最終一行為「百家姓終」,指《百家姓》完結(共由118行、472個字構成)。雖然它包含的姓氏很多,但是依然有很多沒有包含在內如「肖」、「拓」……清朝時期,又出現了一本《增廣百家姓》,書中包含了444個單姓和60個複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

雖然《百家姓》是在北宋時期問世,但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筆畫、讀音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版本的《百家姓》並不完整,流傳很久的《百家姓》直至明朝才收錄完整。

《百家姓》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歷史,它建立了我們的血親意識,為我們尋找宗脈源流提供了重要依據,它是我們認識自我與家族來龍去脈的重要的基礎,它所代表的不僅是姓氏,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象徵!

相關焦點

  • 中華姓氏申遺:百家姓文化對接世界舞臺
    文:清荷走向世界的百家姓文化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中華姓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百家姓文委會會長、首屆中華申遺大會名譽主任趙俊林先生談到:「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歷經滄桑起伏,承載著每個人的血緣信息,體現著家史、族史、國史的文化源流,折射出家運、族運、國運的歷史變遷,隱含著國人內心深處的歸屬感,並傳承著血脈親情的榮耀與驕傲。」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如中國這樣悠久博大的姓氏文化,這使之成為中國人尋根溯源的「活化石」和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
  • 世界智慧財產權日關注:傳承中華文明,助力姓氏申遺
    知識,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我們傳承中華文明、助力姓氏申遺,是為了傳承和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貴根脈,使姓氏文化作為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留給未來。此後,中國科學院姓氏文化專家、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室主任、中華姓氏申遺大會總顧問、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教授蒞臨百家姓文委會進行交流考察。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擬在福建召開,將促進中華姓氏申遺取得跨越式發展。中華姓氏申遺,得到眾多文化權威機構與媒體的廣泛關注。為此,《百家姓文化》專訪了百家姓文委會會長、中華姓氏申遺名譽主任趙俊林先生。
  • 傳承姓氏文化發展 「中國百家姓」感受家族的情感與溫暖
    大型紀錄片《中國百家姓》開機儀式暨《炎黃祖堂》平臺發布會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專家、學者、姓氏文化協會以及多家新聞媒體前來參加。會上,於博遠先生對自己理解的姓氏文化做了闡述,並介紹了《中國百家姓》及《炎黃祖堂》平臺的籌建情況。
  • 山、死、難列新百家姓末三位 中華姓氏暗藏三大玄機 五百年前是一...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一部宋朝書生撰寫的《百家姓》,作為其後幾百年間兒童的啟蒙讀物,告訴一代又一代人,姓氏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對中國人姓氏的統計古已有之,明朝有《千家姓》,清朝也有自己的《百家姓》,但10日由中科院發布,用兩年時間調查完成的《中國姓氏統計》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數量排序的「新百家姓」。
  • 做有譜的中國人—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姓氏血緣和家族精神為核心的文化。保護姓氏文化實物,傳承優秀家訓家風,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4月23日鄭華館長在四川電視臺科教頻道的「中國製造·川商在行動」欄目中這樣說。這個成立於12年的研究中華姓氏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全球僅此一家,這裡收藏了471個姓氏的祖宗牌位,免費提供給大家尋根問祖。在這所博物館中分為「百家姓姓氏祖宗牌位陳列館」「姓氏家譜陳列館」「百家姓姓氏尋根館」「宗祠家廟祭祀文化陳列館」「姓氏堂號祖宗畫像陳列館」、「匾額對聯書畫陳列館」共六個部分。
  • 略談中國姓氏文化遺產、圖騰與傳承
    文:袁義達為傳承中華文化、助力姓氏申遺,中華姓氏申遺大會組委會、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重慶百家姓文化交流協會、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和福建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生態文明發展委員會將於2020年5月23日-25日在廈門舉辦「2020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家文化藝術展」。
  • 略談中國姓氏文化遺產、圖騰與傳承
    文:袁義達 為傳承中華文化、助力姓氏申遺,中華姓氏申遺大會組委會、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重慶百家姓文化交流協會、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和福建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生態文明發展委員會將於2020年5月23日-25日在廈門舉辦「2020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家文化藝術展
  •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百家姓的排列,原來不是因為人口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了。出自《百家姓》,寫的是不同的八個姓氏。大家都知道《百家姓》起源於宋朝,那麼大家對他又有多少的了解呢?《百家姓》本來收集了姓氏有四百一十一個,後來又增補了一些,變成了五百零四個,在這其中有單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有六十個。
  • 中華姓氏百家姓 順序新排名
    五千年來,自伏羲氏時代開始,中國人的姓氏基本上都是依父系傳遞,姓氏的傳遞方式與人類男性Y染色體的遺傳方式一樣,都是以父傳子的方式垂直傳遞。因此,群體遺傳學家假定,姓氏為一種遺傳性狀,對應男性Y染色體上的一個等位基因,這就是「姓氏基因」。 目前漢族使用的姓氏大約3500個,也就是說中國人Y染色體上的「姓氏基因」有3500多種等位基因。
  • 傳承中華姓氏文化 百家姓公益扇面展在靜安開展
    據靜安區消息:近日,靜安區公益組織「滬尚墨緣書畫文化公益中心」在愚園路上的靜益坊舉辦了一場姓氏文化的扇面創作展,為一把傳統的扇子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內涵。以「善行滬尚墨緣耕讀」為主題的百家姓公益扇面展,由滬上三十餘位公益書畫家參與創作,在高慶洛、董幼初、程一鳴等知名書畫家的反覆審核中,100把別具匠心扇面作品得以與觀眾見面。
  • 三百千┃在我國古代的蒙學教材中,便於開蒙的三言教材是哪個?
    在中國傳統啟蒙教材裡,除了《三字經》之外,我國古代還有兩種蒙學讀物影響極大、流傳甚廣,它就是《百家姓》和《千字文》,通常人們將這三本蒙學讀物合稱為「三百千」。另外再學就是《弟子規》、《幼學瓊林》、《朱子家訓》、《千家詩》、《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文字蒙求》、《增廣賢文》等初級讀物。
  • 日本姓氏文化的百家姓,這3個奇葩姓氏讓人看不懂
    百家姓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展成果,也是中國人家族觀念的象徵。目前,中華百家姓最古老姓氏,延續歷史已經跨越了4000年,並且有家譜資料世代傳承。受中華姓氏文化影響,日本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漢字姓氏。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姓氏數量已經超過了14萬個。
  • 中華姓氏申遺 姓氏圖騰文化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行
    2020年5月24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姓氏圖騰文化高峰論壇暨玉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百家姓贈送鄒祖民院士書寫的「弘揚圖騰文化 助力姓氏申遺」,並展示鄒祖平創作的姓氏圖騰文化龍鳳篆書系列作品。
  • 2020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在廈門舉辦
    「2020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家文化藝術展」5月23日-25日在廈門舉辦。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而中國姓氏的有據可查的歷史(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期以前,而且有了文字在青銅器、甲骨文上銘刻留下商周王族和其他氏族的活動和姓氏的記錄,這才是真正的歷史。所以中國人有文字記載的姓氏歷史應有3300—3600年之久。這是值得我們全體中國人和全球華人引以自豪的姓氏信史。
  • 中華姓氏申遺 姓氏圖騰文化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行
    2020年5月24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姓氏圖騰文化高峰論壇暨玉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活動是重慶百家姓文化交流協會、中華姓氏申遺大會組委會、福建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
  • 《中華百家姓之起源故事》走進河南各姓氏祖源地
    原標題:《中華百家姓之起源故事》走進河南各姓氏祖源地   ——《中華百家姓之起源故事》攝製組採風行走進老家河南,感受中原根親文化   發布時間:2015-01-19 09:40:51 | 來源:中國網   「三月三,拜軒轅」,經多連續多年籌辦,「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海內外華人中享有崇高盛譽,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華百家姓》:尋根之旅 築夢傳奇-光明日報-光明網
    彼此陌生的中國人見面,總要先打聽一下對方的姓氏。姓氏,對中國人而言,意義不僅在於標識身份,更是民族血脈的重要紐帶,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的重要載體。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的姓氏文化受到強烈的衝擊。
  • 百集姓氏文化宣傳片《百家姓·起源故事》開拍
    4月6日,由鄭州市委宣傳部全力打造的百集姓氏文化宣傳片《百家姓·起源故事》開機儀式在鄭州園博園舉行,鄭州園博園籌備辦公室主任周為偉致歡迎辭,《百家姓·起源故事》總導演張清介紹了宣傳片的情況。  《百家姓·起源故事》百集姓氏文化宣傳片共有108集,由108位「龍族少年」錄製108個姓氏故事,在鄭州園博園內開拍,預計於6月1日上線播出。
  • 《中華百家姓之起源故事》走進河南各姓氏祖源地[圖]
    2015年1月15日,《中華百家姓之起源故事》攝製組採風行走進河南新鄭,拜謁黃帝,深層次感受在海內外華人群體中影響深遠的黃帝文化與中原根親文化。設立在黃帝故裡景區門前的中華姓氏廣場,呈方形,廣場面積2萬餘平方米。廣場以百家姓為基礎,以姓氏的文字版本和文化底蘊構成。中華姓氏廣場分兩部分,除黃帝寶鼎外,另一部分就是中華姓氏牆。據悉,中國姓氏大概有2萬個,但有文字可查的只有3000個。中華姓氏文化廣場豎立了5道中華姓氏牆,篆刻中華民族的3000個姓氏。
  • 姓氏文化宣傳片《百家姓·起源故事》開拍
    獻禮大典軒轅黃帝姬姓故事初露芳容大道至簡六分鐘呈現一個姓氏文化起源華夏同祖108個孩子播撒姓氏文化種子片尾還從每一個姓氏中提取知識點進行解讀,包括該姓氏變遷的介紹開機後,劇組將用15天時間在園博園集中拍攝,5月中下旬完成後期製作,6月1日在「一分力量」平臺上免費向全球發布由市委宣傳部出品的百集姓氏文化宣傳片《百家姓·起源故事》昨日在鄭州園博園舉行開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