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最詩意的世界,也是最讓人感覺到傷感的季節。今天看那些經典的古詩詞,寫到秋天的,基本上都帶有一種淡淡的哀傷。
不過這些古代詩人卻能夠在蕭瑟的秋景當中、哀傷的氛圍當中,尋找出唯美的詩意。哪怕背後有幾分悽涼,哪怕背後描繪的都是人間悲歡,描繪的是天涯遊子,描繪的是是時光流逝,也都有獨特的詩意意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這首古詩就是宋代葉紹翁的《夜書所見》,這個詩人之前以一句著名的「一枝紅杏出牆來」聞名後世,其實這首古詩讀來更有詩意,而且也更有唯美的感覺。雖然他只是描繪了一個秋夜的畫面,但表達出的是童年回憶再也找不回來,浸透的滿滿都是人間的悲歡離合。
詩歌的一開始,就是一幅天涯淪落遊子的剪影,而且是在一個秋景蕭瑟的季節。「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古典詩詞當中的梧桐葉是一個富有意味的意象,基本上只要出現,古詩的情感基調就確定了,那就是悲苦。秋天落葉的凋零本就讓人傷感,而梧桐葉本身那麼大,凋落得又慢,自然更加吸引世人的目光。
此時詩人正在天涯漂泊,一陣秋風吹來,他也想起了遠方的故鄉。秋天確實是一個思鄉的季節,每個人心中都有說不完的愁緒。天氣越來越寒冷,他們也需要來自家鄉來自親人的溫暖。所以在寒風乍起之時,生出對溫柔故鄉的思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就是詩中的「江上秋風動客情」。
本來詩人所感受到的境界是陰冷的天氣,是一陣陣的寒風一陣一陣的昏暗。但是後面的這十個字卻讓他眼前一亮。「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突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詩歌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留給讀者就有無盡的思考。其中的情意悠悠有說不定的故鄉之思,也更有說不定的對童年的回憶。至少在童年詩人並沒有離開故鄉,至少在童年那是最為無憂無慮的生活,和今天所負擔的壓力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只是一個秋夜、一盞燈火的場面的描繪,但是抒情當中卻有無窮盡的意味。人生的悲歡都在這20多個字之中,那裡有回不去的童年,更有回不去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