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織錦技藝傳承及創意設計研修班」
開班典禮在浙江理工大學舉行
10月19日,國家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織錦技藝傳承及創意設計研修班(第七期)」和「織錦技藝傳承及創意設計研修班(第八期)——黎傣錦定製研修班」在浙江理工大學正式開班。本次活動由浙江省文旅廳指導,浙江理工大學承辦,《絲綢》雜誌社協辦,海南省旅遊與文化廣電體育廳、西雙版納州文旅局、黔南州檔案館支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文化館副館長周睿,浙江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高麗靜,科研院院長徐偉強,雜誌社社長鄭今歡,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黨委書記祝成炎、副書記張祖品、副院長戚棟明,紡織非遺研究所所長張紅霞,《絲綢》雜誌社副社長李啟正等相關領導、專家和嘉賓出席開班典禮。參加本次開班典禮的還有來自雲南、海南、江蘇、四川、廣西、貴州、浙江等地的40位傳承人,開班典禮由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副院長蘇淼主持。
徐偉強和周睿為開班典禮致辭。
徐偉強介紹了浙江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強調了學校對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重視與肯定,他表示,浙江理工大學能夠為織錦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提供高校的學術和教學資源支持,希望非遺班老師和學員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織錦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周睿對浙江理工大學「千年絲綢、百年學府」的使命表示充分的肯定,並進一步介紹了傣族織錦的悠久歷史,對此次浙江理工大學提供的研修學習機會表示感謝。最後,他寄語研修班學員要廣交朋友、堅定自信、學以致用,共同推動織錦產業發展。
隨後,與會嘉賓一同觀看了《2017-2020織錦非遺研修項目回顧》視頻,回顧了四年來研修班走過的足跡。「浙江理工大學織錦技藝傳承及創意設計研修班」在國家文旅部非遺司、浙江省文旅廳的指導下,在浙江理工大學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項目團隊在織錦非遺的保護研究和傳承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項目負責人祝成炎對2020年織錦非遺研修班的舉辦情況及特色進行了介紹。祝成炎表示,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將依託專業優勢,在工作籌備、師資安排、課程設置上緊緊圍繞「織錦」主題,緊扣非遺技藝的傳承,突出在新環境下非遺技藝的創新與創意。今後將繼續深耕織錦領域,打造織錦傳承與創新的標地,帶動文化和產業的發展,推動地方經濟,助力扶貧攻堅。
景寧畲族自治縣刺繡協會會長潘麗娟作為研修班的第七期學員代表發言,她表示將牢牢把握研修機遇,積極參與討論與學習,遵守校規校紀,並做好防疫工作。
西雙版納聚匠非遺文化傳播交流中心總經理艾惠花作為研修班的第八期學員代表發言。她表示,保護非遺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希望學員們以嚴謹、認真、團結的態度投入到非遺研學課程中,一同推進非遺傳承和保護事業的發展。
下午,土布紡織技藝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手工的村落項目發起人鄭芬蘭,亼竹公社創始人、中央美院竹家居及竹產品設計師郭航以《非遺走進世界-竹與布的對話》為主題,解讀了非遺產品的跨界融合。研修班學員也分享了各民族、各地域的特色紡織品工藝。
最後,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馬雷雷老師帶領研修班學員參觀了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絲纖維、絲綢設計、絲綢織造與產品、絲綢印染等實驗室,強化了對絲綢文化以及技術的理解,提升了織錦非遺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來源:西雙版納掌上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