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家族成員長期恪守家訓、堅守家規,通過家教而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徵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富,是每個家族成員自豪感的源泉。
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裡的氣質,是沉澱在我們骨髓中的品格,是我們立身做人的風範和格調。
好家風是好家庭的血脈,好家風成就好家庭,好家庭培育好子女,好子女建設好社會。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一破,汙穢盡來。從家出發改變社會,源清流潔,強基固本。
習主席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可見,家風是社會文明的根基,家風相匯成民風,民風相融成國風,家風好則世風正。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門楣家風的教育和傳承,講求耕讀為本,忠孝傳家。
1.《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身為父母,教育孩子要一視同仁,不能因孩子的天資不同而有所偏袒。教育孩子的關鍵是樹立正確的立場,講究恰當的方式,尤其要關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品德問題,良好的品德是成人成才的基礎。父母在子女面前必須做到率先垂範,也就是「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對那些德才兼備的人,平日裡一定要以禮相待,多學習他們的長處。不要輕視任何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學問和竅門。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掌握了一門技藝,就能安身立命,否則易荒廢一生。好的名聲是通過自己的「德藝周厚、修身慎行」而獲得的,卻也不乏沽名釣譽之徒,一切虛假或偽善的東西最終會敗露,「好」名聲也會隨風而逝。「金玉其表,敗絮其中」,很少有人能踏踏實實辦實事,力求實事求是,唯有如此,才能利已。「多說多敗,多事多患」,人最重要的是少欲而知足,謹慎處世,謹慎為人。想要達到養生的目的,就要勤於修身養性,注重自身的因素,注重為人處世的方法,想方設法遠離禍患。在學習中要做到實事求是,證據確鑿,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又沒有經過考證,就不要輕率下結論。
2.《孔子家語》持家涉世之道,修己接物之方。
書中的許多故事和孔子的許多充滿哲學的語言對我們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
3.《溫公家範》和諧家道,以孝貫通。
只有事事合乎禮法,才能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謙恭治家,尊貴集門"良好的家風家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的環節之一。勤儉致富才能聚集家財,仗義疏才能延續家業。能力不足,坐擁萬畝良田會讓人眼饞,賢良之人,哪怕只有幾畝薄田,也能把儉樸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父母不能嬌慣溺愛子女,應該有禮有節,遵守禮法。正所謂「愛之而不露聲色,使之而不行於色,遵之以道而不強人所難」,這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最和諧的相處模式。 「慈母敗子"為人母者,不可溺愛嬌慣,而要做到愛而有教,這才是真正的慈母、嚴母。不愛其親,焉能愛自己,怨之所生,生於自私。
4.《袁氏世範》一秉庭訓,百行修舉。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難處理的,俗語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所以在處理家庭事務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儘量寬容。如果不能包容彼此的缺點,那麼家庭就很難做到和諧。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抱以寬容之心對待,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不過,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對於家庭關係,相互之間互相寬容卻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心底寬則天地寬」,能夠刻懷著一顆寬容之心來處理周遭事物,懂得克制自己的憤怒之情,才是真正地走向了成熟。在世為人,必須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父母,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孝行。在任何時代,做人表裡如一,做事講究誠信,這些都是立足於世的基。有人投機取巧,自作聰明,為了達到目的而損害他人利益;有人善於偽裝,人前人後兩副面孔,這樣的人很難交到知心朋友。我們應該把「忠、信、篤、敬」作為為人處世的信條。
5.《錢氏家訓》子孫雖愚,詩書需讀。
做人心術要正,才會有大的作為。我們不管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都要努力做到正直和誠懇,只有心正、身正、人正,才能昂然於天地之間,才能獲得別人的讚許和敬仰。應該明白,越是懂得利益和規矩,就越能獲得自己廣闊的天地,越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孤寡是人生的不幸,老幼是人生必經的歷程。憐憫與周濟、尊敬與關懷等一些善舉,都是自然而然的良心表現。善心很容易生起,但善事卻難以做得盡。我們要常懷公益之心,多做善事,只有這樣,才能收穫幸福。在與人交往時,要遠離小人,但也不必公開把他們當做仇敵;我們要多與君子來近,但也不用巴結逢迎。做人要有原則,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要有氣節和尊嚴;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要輕慢高做,做人坦坦蕩蕩,才是真正的君子。人生在世,立場非常重要。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正確的立場,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動搖。立場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進退從容,進退從容才能修行有道。
6.《曾國藩家訓》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慎獨」作為一種修養方法,強調的是不管在何種情境下,即在沒有任何外在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因無人知曉而為所欲為。很少有人的一生都被繁華、榮譽、鮮花和掌聲所包圍,當繁華過後,留下來的只是落寞和空虛,這時的你如果能夠依舊用微笑來善待生命,覺夠依舊堅持道德信念,這才是真正的君子。時刻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豁達。守靜而「無不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們要學會守靜,在安靜中沉靜自我,才能獲得人生之大樂。謙虛是一種修養,所謂虛,就是虛心不自滿,不狂妄自大,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善於以彼之長補已之短。世間之事,鮮有成功者,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很多人往往是一山望著一山高,很難腳踏實地地去做一些事情,沒有堅持,亦不夠專注,最終導致一無所長。
7.《帝王將相書》家風正,則國風正。
8.《朱子家訓》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逾珍懂。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奴僕勿用後美,妻妾切忌豔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清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揮佳婚,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誡爭訟,訟則終兇;處世誡多言,言多必失。
毋特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
國課早完,即囊囊無餘,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以上著名的家訓代代相傳,內容涵蓋廣泛,從起居生活、家人相處、言談舉止,到安身立命、人生智慧、多庭之道、學業之道、為人之道、事業之道,無所不包,成為引領中國社會向善向上的標杆。
新時代,我們要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