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練三伏的八月,上海崑劇團就會陷入「甜蜜的煩惱」:練功房不夠用了。今年猶是如此,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首次推出的夏季集訓展演明晚將拉開帷幕,演員們的排練進入緊張的收尾階段;經典折子戲《雷峰塔·水鬥》入選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下周將正式錄製;匯集年輕臉孔的學生版《長生殿》在專業演員的指導下漸入佳境。
「這是在『報復性』練功,」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走下《水鬥》的排練場,喘著氣對記者說:「『練功』只有兩個字,但要堅持一輩子。做戲曲是場苦旅,但戲曲人的青春就是在地毯上度過,在汗水和淚水中磨鍊。」
苦練技藝,言傳身教,「拿手好戲」成長為經典精品全靠汗水的灌溉
上海崑劇團的夏訓傳統已進入第十個年頭,谷好好帶頭進練功房,早七點、晚六點、周末時間,她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崑劇團三樓各個練功房。武旦經典折子戲《水鬥》既有大段文場也有吃重的武戲,考驗著演員的功力。為讓「拿手好戲」在「像音像」工程中留下最完美的音像記錄,谷好好主動加碼練功 ,想要做出「經典中的精品」。
一段長綢甩完,谷好好累得蹲在地上久久起不了身,有同行後輩勸她別這麼拼,然而在她心中,對青年演員言傳身教比開會說教有用得多。「在老藝術家們的薰陶下,我們深知練功的重要性,如今中年一輩帶著年輕人練,分享過來之路,讓明天的角兒快快成長。」
把最熱烈的武戲排練安排在大熱天,是谷好好有意而為之。在她看來,武生武旦武花臉武丑平日練得最辛苦,登臺機會卻並不相匹配,展演正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在8月23日晚的京昆專場中,上海京劇院和上海崑劇團合作帶來的經典武戲《雁蕩山》已經未演先熱。這臺許久沒演過的高難度武戲沒有唱念,全靠硬碰硬、實打實的武戲開打來推進劇情,身段表演均在音樂、鑼鼓之中進行。
步履不停,好戲不斷,「明天的角兒」即將登臺
展演即將到來,排練進入了「響排」階段,單折武戲名段《扈家莊》今天上午首次與樂隊合練。出於《水滸傳》48回《一丈青單捉王矮虎》,《扈家莊》講述宋江引兵攻打祝家莊,祝彪的未婚妻扈三娘從扈家莊前來策應,與梁山泊好漢酣鬥,生擒矮腳虎王英的故事。《扈家莊》是武旦演員的開門戲,對此次擔綱女主角「扈三娘」的錢瑜婷也不例外,這臺戲一直伴隨著她的學戲路。「扈三娘」一角並非所有武旦都能勝任,扮相、唱功、基本功都決定著演員的火候。「不僅滿功滿調地唱,還要完成耍戟、翎子舞、馬趟子,確實不容易。」錢瑜婷對記者表示。
排完《扈家莊》裡的女兵戲份,來自「昆五班」的張莉趕忙從三樓排練廳來到一樓多功能房,10餘名「學生版」《長生殿》的學員們正等著她。這個夏天,張莉除了演員外還多了一重老師的身份,為學生戲迷們提供專業的指導。「上水袖,蘭花指往外翹。」學生們唱功雖不錯,但幾乎沒有接受過身訓,張莉需要從臺步、圓場、身段等最基礎的部分教起。集訓教學兩頭忙,一天下來,張莉常常嗓子啞的發不出聲,好在學員們一天天的進步讓她頗有成就感:「她們很努力,把對崑劇的熱愛都投入進了練習中。」
對青年演員的培養是近年來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去年長三角聯合夏訓到今年以展演帶功,谷好好動足了心思。「通過夏季集訓搭建交流和訓練的平臺,希望年輕人們更熱愛舞臺、堅守和尊重職業。」谷好好說。
即將於明晚啟動的展演由一場綜合性匯報演出打頭炮,京昆專場過後,戲迷們還將看到滬評和越淮跨劇種的同臺。作為同受江南文化共同哺育、滋養的戲曲劇種,滬劇和評彈有著相仿的劇種特色,在24日的滬評專場中,觀眾將聽到滬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羅漢錢》《王孝和》《家》等經典唱段。8月25日,上海越劇院和上海淮劇團將在越淮專場中合演淮劇《楊門女將·探谷》。
展演結束後,上海戲曲院團的青年演員們就將馬不停蹄的投入到下一輪的創排和演出中。上海京劇院又一部紅色現代題材新創劇目《絕地壯歌》已進入「三合成」階段,即將內部試演;上海崑劇團為「昆五班」量身打造的經典劇目《拜月亭記》將於下月首演;上海越劇院最新大戲《山海情深》將聚焦扶貧題材;上海淮劇團將帶著集結「淮四班」全體青年演員的《楊門女將》及大型原創淮劇《闖上海》在九月初拉開長三角巡演的大幕;上海評彈團則將繼續復排《江南春潮》《王孝和》等經典紅色作品,計劃在長三角各主要書場進行演出。
作者:王筱麗
攝影:葉辰亮
編輯:郭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