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梗」是指從成品茶上揀下的葉梗,最常見的是鐵觀音茶梗,也有人稱茶枝。既然說到鐵觀音,那我們就從烏龍茶說起哪兒些帶梗好,而哪些又不帶梗好呢?
烏龍茶
一般來說,烏龍茶(青茶)製作需要較為成熟的鮮葉,所以含梗比較常見。,比如臺灣的各類烏龍茶基本都是不需要挑揀茶梗的,臺灣獨特的制茶工藝會將一芽二葉的茶葉製成緊實的半球形,據說這樣能凸顯臺灣高山茶獨特的韻味。
但烏龍茶的品種眾多,每一種製作標準也不一樣,比如鐵觀音自然是茶梗少的為好,但因為其是帶梗採摘、製作,留存少量茶梗也屬正常。
綠茶
綠茶講究勻整、乾淨,以不含茶梗為好。
紅茶
因為不需要挑揀茶梗,除了只採芽頭製作而成的金駿眉以外,因此大部分紅茶基本上都含有少量茶梗。
但如果一款紅茶中含有大量的茶梗就是它的品質問題。
黃茶
有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之分,其中黃大茶就會有茶梗。
白茶
白毫銀針採用單芽製作,因此不含茶梗的就更好。而白牡丹、壽眉、貢眉等基本上都有茶梗,並且有些茶梗還不少,這是因為它們需要有較為成熟的鮮葉才會在儲存轉化時讓茶湯變得甜醇。
黑茶,絕對需要茶梗的茶
這是因為「口感的需要」,茶梗作為黑茶鮮葉的營養傳導器,含有較高的糖分,像拼配普洱茶的時候,因為一定量的茶梗,才形成獨特的口感,使滋味更香甜。
「生產的需要」,在加工儲存的過程中,黑茶需要一定的溫度、溼度和氧氣條件才能發酵。而茶梗的存在可以增加茶葉與茶葉之間的空隙,提供氧氣條件,從而利於黑茶品質的提高。
特別是茯磚茶,如果含梗量太低,不利於金花的生長與繁殖,因為金花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國家對於黑茶的含梗量有明確的規定,例如茯磚茶的含梗量要在15%-18%之間。
「香氣的需要」,茶梗中含有相當數量的香氣物質,茶葉香氣由第一葉至第三葉逐漸下降,而茶梗的香氣最高。茶葉香氣物質主要在茶梗和嫩葉的主脈中,而且嫩梗中的胺基酸高於嫩葉。
此外,黑茶中的茶梗還有利於茶葉內水分的排出,保證茶身的結構力與強度。
茶梗的營養價值
據茶學專家研究,採摘的茶葉嫩莖其中含有大量的胺基酸(茶氨酸)、蛋白質,其含量遠大於茶葉中的含量。另外陳放多年的茶梗,跟茶葉一樣轉化成許多人體可吸收的營養,比如茶多糖等。
因此,當衝泡有年份的茶梗時,會發現茶湯滋味很甜爽,並伴隨著濃鬱陳香。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