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潛在增長已呈現跌勢,但仍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展望謹慎樂觀,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7.5%的水平。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點是什麼?保持穩步提升的態勢更需要什麼?從這個層面上看,中國企業在未來的產業轉型浪潮中擁有何種定位異常重要。面對衝擊,選擇擁抱網際網路思維,或許將是激發中國傳統行業經濟活力的關鍵點。正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所言,「無論哪個產業,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新加以審視,就會發現當中仍有非常多的機遇和空間。」在他看來,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新審視一遍之後,這些傳統產業會比美國的傳統行業更先進、更有效,對消費者和對社會的進步也更有利。
對此,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也十分認同。龔健雅院士表示,「李彥宏所強調的網際網路思維,對於當下很多傳統產業而言,更具有加速轉型升級的實現途徑意義。比如幫助農業、教育等諸多傳統領域及行業高效變革,進而激發中國經濟的整體活力」。
實際上,李彥宏是最早提出並倡導「網際網路思維」的企業家。早在2007年,李彥宏就提出「以一個網際網路人的角度去看傳統產業,就會發現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2008年,李彥宏預言未來不會再有專門的網際網路公司,所有的公司都要用網際網路做生意。這也被業界認為是網際網路思維最早的雛形。 後來李彥宏在2011年百度聯盟峰會上的演講中談到:「我跟優卡網的CEO聊天,他把很多時尚雜誌的內容集成到網站上,我就問他說,為什麼這些時尚雜誌不自己做一個網站呢?讓你們去做呢?更主要的是他們沒有網際網路的思維,這不是一個個案,這是在任何傳統領域都存在的一個現象或者規律。」這也是「網際網路思維」首次被正式提出。
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給產業創新加點「料」
網際網路無論對生活還是生產都會產生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龔健雅院士認為:「接下來受網際網路思維的影響,會有三個方面的發展,一個是雲計算,一個就是物聯網,另一個是大數據挖掘。」未來我國的傳統行業可以充分運用雲計算技術收集產業數據,提升信息聚合的效率,將生產中各個環節的信息通過傳感技術連接起來,實現更為高效的監控系統,同時對收集到雲端的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提供輔助決策。龔健雅院士分析道:「物聯網技術將會解決傳統產業關於人與物和人與環境的交互問題,當然這之後由於所有的信息都被記錄在一個信息框架之中,在雲計算技術的支撐下,大數據分析會成為網際網路思維帶給傳統行業的一個驚喜。」
「網際網路思維」發力農業領域,大勢所趨
下一階段什麼領域最有可能因網際網路思維及技術的影響產生顛覆性變革?龔健雅院士認為,農業領域應該是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進行產業升級的最合適領域之一。
「在美國,大農場的傳感器對水分土壤養分都可以進行檢測並上傳,有拖拉機的地方就有移動網際網路,很多信息就可以實時監控。這樣的情況也會在中國的農業生產中越來越普及,未來在中國,一些零散的農業生產可能會向集聚化發展,更多農村人口趨於城鎮化,這也是網際網路技術可能會帶來的積極變化。而與此同時,對於環境和生態的全方位監控也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網上授課:教育培訓的專業化與均等化
對於教育產業來說,網上公開課會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面對網際網路思維的衝擊,授課老師的數量可能會減少,這樣就導致了網際網路思維促使這些教育行業的從業者慢慢走向一個精深化的發展路線。龔健雅院士認為,今年兩會期間李彥宏提案建議「直轄市、省會城市中小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免費上網」尋求的,是對教育發展基礎性問題的長遠解決。在他看來,「以網際網路思維推進教育的均等化,讓更多的人能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將發掘出網絡教育更為深刻的社會價值,而更多的教師將轉向小班補習或個性化輔導。」
工業與商業的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當然,網際網路思維還有大的發展空間。近年來,不少傳統產業用李彥宏式網際網路思維完成了轉型升級,著名財經作家張小平表示,「這些企業都是李彥宏網際網路思維的早期踐行者,他們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58同城和去哪兒以李彥宏的中間頁戰略,分別重新定義並改造了生活服務業和旅遊業,雷軍的小米更是以網際網路思維顛覆了傳統的手機產業,傳統產業巨頭海爾、聯想、吉利等也開始了網際網路大遷徙。國內也開始湧現出一批優秀企業家,他們在踐行網際網路思維的過程中,也在對網際網路思維的內涵進行不斷補充和註解,比如雷軍的「專注、極致、口碑、快」,王小川的「用戶量、連接、智慧」以及張瑞敏提出的「零距離,網絡化的思維」。
張小平進一步分析指出,隨著這些企業的成功,未來勢必將感召更多的傳統企業以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升級自身,讓網際網路思維的影響更加深遠。在這個意義上,伴隨著中國經濟本身蓬勃發展,李彥宏提出的網際網路思維也勢必能夠進一步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並推動社會整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