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水好像還在上漲,要是還沒人來救,我們怕是兇多吉少啊……」8月17日上午9時過,成都雙流區黃龍溪鎮大河村三組居民、77歲的王子華看著自家已經被淹約1米的平房心急如焚。
望著眼前一片「汪洋」,王大爺不時抬腕看手錶,來回的一邊走一邊吧嗒著葉子煙,一上午坐立不安。
「哎呀,你不要在我眼前來回晃,我眼睛都晃暈了。」王秀英婆婆忍不住埋怨了老伴一句。此前,在侄子等人幫助下,王大爺帶著行動不便、70歲的老伴王秀英已經「轉戰」到侄子家2樓平臺上,而這就是當時幾戶村民能夠躲藏的「制高點」。
「有人在屋裡嗎?……」大約10時,幾名外套著救生衣的「迷彩服」分乘兩艘快艇駛入大河村三組,民兵們邊開船邊呼喊。聽到聲音,王大爺連忙回應,「我們在這裡,快來救我們啊……」
發現有村民被困,其中一艘快艇慢慢向他們靠攏過來。幾名民兵和村幹部下船,抬的抬抱的抱牽的牽,將王大爺老倆口等被困人員營救上船。
經過10多分鐘的「乘風破浪」,被困人員被順利營救到村外的公路上。這時,王大爺等人才發現,公路上聚集著幾十名民兵以及區、鎮、村各級幹部,看到又有幾名被困人員脫險,他們都很高興,紛紛圍攏過來,將王秀英婆婆抱下船抱上輪椅,將王大爺等「老弱病殘」群眾攙扶上前來轉運的公交車。
當天下午13時過,記者來到黃龍溪7個安置點之一的「歡樂田園」接待大廳,再次見到了王子華、王秀英老倆口,他們正與其他老年受災群眾一起「擺龍門陣」。
王大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中午吃的麵包、牛奶、方便麵,政府把我們安置在這裡,挺好的。」
「我這輩子,一共只經歷了3次大洪水,解放前一次、1981年一次,這次最兇。」說起從昨天(16日)下午到今天(17日)上午10多小時在洪水中受困的場景,健談的王大爺依然驚魂未定。「今天早上5點鐘一起來,看到壩子下的水就達到大腿位置了,走不出去了,當時心頭就著急,焦心究竟這個水要漲到啥子程度。侄兒媳婦家地勢高,我們在他們家吃完早飯, 水又上漲了大約1米。沒有辦法,我們就在他們家屋簷下坐到等,看有人拉援救不。」
王大爺坦言,在民兵、村幹部們七手八腳幫助下,老倆口帶著輪椅上了船,「那個時候我心頭就高興了,心頭就安定了。後來,我又考慮生活怎麼辦?村上鄧主任安慰說,『你們兩個老人家不要擔心,沒有問題。』這樣一來,我就心頭越來越高興。因為,黨和政府沒有忘我們,始終把我們記在心頭,感謝黨,感謝政府。」
一旁,王秀英婆婆告訴記者,由於患有重度風溼病自己已經多年不能走路,平時全靠老伴照料。「我們無兒無女,又是低保戶、五保戶。但是,從被洪水圍困盜看到民兵們、村幹部們涉水趕來援救,我們打心裡覺得,他們就是我們的子女,我們都生活在溫暖幸福的社會主義大家庭。」聞聽老伴這樣說,一貫要強、風趣的王大爺悄悄紅了眼眶。
事實上,從15日開始暴雨肆虐,洪水圍困黃龍溪古鎮以及錦江沿岸的部分村子後,16日、17日,雙流區委、區政府調集人武部、應急、衛健、城管等相關部門聯手各鎮(街道)組織人員和防汛物資準備,第一時間響應、馳援黃龍溪等受災比較嚴重地區,與當地幹部群眾一道火速築起了一道道抗洪救助「大堤」,確保了被困群眾的生命安全、盡力減少了水災損失。
據黃龍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徐輝剛介紹,「這個歡樂田園點位是安置點中的一個。這個點位我們安置了701名群眾和外地來此居家養老的老人家,把他們接到安置點來了之後, 鎮機關工作人員和社區兩委幹部,就負責做好他們的吃喝、暫住等方面的生活保障,同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安撫。」
徐輝剛告訴記者,17日上午,這個安置點的外地來古鎮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一共有70餘人,到當天下午已有50來人由他們的子女、親屬接走了,剩下的20多個老人家可能就要在這裡臨時過渡一下。另外還有一部分家住成都市區等地的老人家,下一步,區、鎮和區城管局等相關部門進行對接以後,會安排公交車、中巴車把他們送到能夠到達他們家的地鐵站或者公交站;本地的群眾,在洪水退下去、做完環境消殺等工作之後,他們會陸陸續續安全地回到家裡面。
據悉,截止17日下午5點,黃龍溪鎮共救助、安置當地群眾1962戶7033人(其中包含勸返、轉移景區部分商家、遊客等被困群眾)。
【來源:川報觀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